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出自唐代:李白的诗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劝客 一作:唤客)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
【千问解读】
出自唐代:李白的诗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劝客 一作:唤客)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离别唐诗三百首饮酒 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
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请你问问东流江水,别情与流水,哪个更为长远?注释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酒肆:酒店。
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⑵风吹:一作“白门”。
⑶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压酒:压糟取酒。
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唤:一作“劝”,一作“使”。
⑷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⑸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
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
觞,酒杯。
⑹试问:一作“问取”《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古诗赏析柳絮飘飞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
骀荡的春风,卷起了垂垂欲下的杨花,轻飞乱舞,扑满店中;当垆的姑娘,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客品尝。
这里,柳絮濛濛,酒香郁郁,扑鼻而来,也不知是酒香,还是花香。
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画面,该用许多笔墨来表现。
此诗只“风吹柳花满店香”七字,就将风光的骀荡,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东风的情调,生动自然地浮现在纸面之上;而且又极洒脱超逸,不费半分气力,脱口而出,纯任直观,于此,充分显示了李白的才华。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
“金陵”,点明地属江南,“柳花”,说明时当暮春。
这是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
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
金陵古属吴地,遂称当地女子为“吴姬”,这里指酒家女。
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
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
这两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
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全都调动起来了。
“柳花”,即柳絮,本来无所谓香,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
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
”“香”字的使用,一则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这不但活画出一种诗歌意境,而且为下文的酒香埋下伏笔。
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其柳花之香”,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
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
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
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妥贴。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金陵的一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为诗人送行。
饯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将要走的和不走的,个个干杯畅饮。
也有人认为,这是说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遽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留恋,故“欲行不行”。
李白此行是去扬州。
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
”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游,当时既年轻富有,又仗义疏财,朋友自是不少。
在金陵时也当如此。
一帮朋友喝酒,话别,少年刚肠,兴致盎然,没有伤别之意,这也很符合年轻人的特点。
“尽觞”,意思是喝干杯中酒。
“觞”,酒器。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一行,诗人是快乐的。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诗人却要走了。
面对美丽的江南风物和朋友们的盛情挽留,诗人依依不舍,他在想: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无限惜别之情呢?也许饯别的酒店正面对大江,诗人顺手一指,以水为喻:“请你们问问那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
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启发,如谢朓就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写得更加生动自然。
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诗构思巧妙。
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
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也不愿舍此而去。
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
李白要离开金陵了。
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
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很多人写离别,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谓“离愁别绪”。
然而,李白这首诗中连一点愁的影子都不见,只有别意。
诗人正值青春华茂,他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
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古诗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李白在出蜀当年的秋天,往游金陵(今江苏南京),大约逗留了大半年时间。
开元十四年春,诗人赴扬州,临行之际,朋友在酒店为他饯行,李白作此诗留别。
李白名句推荐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作者:李白:出自《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作者:李白:出自《君子有所思行》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作者:李白:出自《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作者:李白:出自《君子有所思行》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作者:李白:出自《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作者:李白:出自《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作者:李白:出自《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作者:李白:出自《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作者:李白:出自《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作者:李白:出自《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说的是什么故事?
他经常坐船渡过长江去拜访佛印,他们在一起谈禅论道。
一日,苏东坡觉得自己有所觉悟,于是作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 诗完成后,他自我陶醉了半天,又派遣书童乘船过江,将诗送给佛印欣赏。
佛印拿到诗稿,看了看,遂即拿起笔来,写了“放屁”两个字,让书童带回。
苏东坡接到回函,本以为会得到一番称赞的,却是这样的评价,不禁大怒。
苏东坡怒气冲冲地坐船过江,找到佛印,当面质问他为何如此。
佛印呵呵一笑,反问他:“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我写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惭愧不已。
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人若是为“称誉”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人若是为“衰苦”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
若能做到“八风不动”,那肯定是一个顶天立地而又自由自在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吹墙头草歇后语的答案
风吹墙头草歇后语,你们知道答案吗?下面小编为你们带来答案啦,欢迎大家学习。
风吹墙头草歇后语 两边倒 经典歇后语 临老学绣花 —— 晚了;迟了 傻小子拉二胡 —— 自顾自 油库着了火 —— 难近身;近不得身 三尺长的梯子 —— 搭不上言 呆子不识走马灯 —— 来的‘来,去的去 司机闹情绪 —— 想不开 扳不倒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 桅杆上响喇叭 —— 高调 老鹰叼蛇 —— 十拿九稳 属牙膏的 —— 受人排挤;不挤不出 敲锣碰到放炮的 —— 想到一点子上 热锅上的蚰蜒 —— 团团转 夜行人迷了路 —— 方向不明 大胡子吃糖稀 —— 撕扯不清 枯井里打水 —— 枉费工;徒劳无功;徒劳无益 同床异梦 —— 有二心 趣味歇后语 冲瞎子问路 —— 找错了人 大姑娘瞧嫁妆 —— 有口子的人了 卖煤的跟个狗 —— 净吃闲饭 老子偷猪儿偷牛 —— 一辈更比一辈坏 墨斗鱼的肚子 —— 黑心肝;心肠黑 木头支歪墙 —— 硬顶 黑瞎子上房脊 —— 熊到顶了 地府里打冤家 —— 鬼打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