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诗的《京都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宵节元宵游玩 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京都元夕》元好问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注释①京都:指汴京。

今属河南开封。

②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③袨(xuàn)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④华妆:华贵的妆容。

⑤着处:到处。

⑥闹:玩耍嬉闹。

⑦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⑧何为:为何,做什么。

《京都元夕》元好问 古诗鉴赏开头两句写《京都元夕》元好问 古诗的热闹场面, 袨服华妆 ,写出了游人们穿着鲜明华丽,”六街灯火“写出了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的景象,前两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了汴京一派繁华、升平的气象,也为下文诗人这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都外出游玩,沉醉在游人的欢声笑语,抒发情感作铺垫。

而三句一转,用“长衫”对“炫服华妆”,写到自己竟然也随游人追欢逐乐。

一个隐晦的发问,包含着辛酸的自嘲,严峻的自责,同时也是对前面所铺叙的场景的否定。

表现了诗人对此时金朝的偏安处境的嘲讽,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担忧。

此诗展现了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景象,写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华,手法上,用乐景抒哀愤之情,长衫和炫服华妆的对比,含蓄动人,意味深长。

《京都元夕》元好问 古诗创作背景金哀宗正大二年,即公元1225年,当时诗人家住登封县,他自己在汴京任国史院编修官,来往于汴京与登封之间。

这年他在汴京度元夕,看到元夕之时京都的繁华,写下了这首诗。

元好问名句推荐 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作者:元好问:出自《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

作者:元好问:出自《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作者:元好问:出自《玉漏迟·咏杯》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作者:元好问:出自《过晋阳故城书事》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

作者:元好问:出自《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昼》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作者:元好问:出自《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作者:元好问:出自《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少年鞍马适相宜。

作者:元好问:出自《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作者:元好问:出自《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

作者:元好问:出自《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