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出自唐代:韩愈的诗的《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凤皇 一作 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音乐 韩愈的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听颖师弹琴》韩愈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

豪放得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

又转成浮云依依柳絮起无根无蒂,没奈何圆天茫茫道路迷宕东宕西。

叽叽啾啾分明是烟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绰绰兀立在乔木上百凤朝凰。

峭壁悬崖压人来寸步都攀援难上,黑壑深渊崩石下千丈犹轰隆传响。

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

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

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

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注释⑴颖师: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曾向几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

李贺《《听颖师弹琴》韩愈 古诗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

⑵昵(nì)昵:亲热的样子。

一作“妮妮”。

⑶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

这里表示亲近。

《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⑷划然:忽地一下。

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唐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

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⑸“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⑹“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喧啾(jiū):喧闹嘈杂。

凤皇:即“凤凰”。

跻(jī )攀:犹攀登。

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⑺未省(xǐng):不懂得。

丝篁(huáng):弹拨乐器,此指琴。

⑻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旁:一作“床”。

⑼推手:伸手。

遽(jù):急忙。

⑽滂滂:热泪滂沱的样子。

《晏子春秋·谏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⑾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

《荀子·王霸》:“人主胡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唯诚能之求?”⑿冰炭置我肠:形容自己完全被琴声所左右,一会儿满心愉悦,一会儿心情沮丧。

犹如说水火,两者不能相容。

《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郭象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藏矣。

”此言自己被音乐所感动,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

《听颖师弹琴》韩愈 古诗鉴赏唐人音乐诗较著名者,有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等及韩愈此篇。

篇篇不同,可谓各有千秋。

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韩愈 古诗的感受。

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

起句不同一般,它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单刀直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

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中间夹杂些嗔怪之声,那不过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而已。

正当听者沉浸在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象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

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

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

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

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而且跌得那样快,那样惨。

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

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他曾几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当局能有所警醒,从而革除弊端,励精图治,结果屡遭贬斥,心中不免有愤激不平之感。

“湿衣”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比较显豁罢了。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

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

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

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

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

全篇诗情起伏如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层见迭出,变化无穷。

上联与下联,甚至上句与下句,都有较大的起落变化,例如首联“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写柔细的琴声,充满和乐的色调,中间着一“怨”字,便觉波浪陡起,姿态横生,亲昵的意味反倒更浓,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又如首联比以儿女之情,次联拟以英雄气概,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柔一刚,构成悬殊的形势。

第三联要再作起落变化,即由刚转柔,就很容易与第一联交叉重叠。

诗人在实现这一起伏转折的同时,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境界,它高远阔大、安谧清醇,与首联的卿卿我我、充满私情形成鲜明的比照,它所显示的声音也与首联不一样,一者(首联)轻柔细屑,纯属指声;一者(三联)宛转悠扬,是所谓泛声。

尽管两者都比较轻柔,却又各有特色,准确地反映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

清人方东树说韩愈写诗“用法变化而深严”(《昭昧詹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却不粘皮着肉,故而显得高雅、空灵、醇厚。

突出的表现是: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十分注意发掘含蕴其中的情志。

好的琴声既可悦耳,又可赏心,可以移情动志。

好的琴声,也不只可以绘声,而且可以“绘情”、“绘志”,把琴声所表达的情境,一一描摹出来。

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韩愈是一位极富创造性的文学巨匠。

他写作诗文,能够摆脱拘束,自辟蹊径。

这首诗无论造境或遣词造语都有独到之处。

以造境言,它为读者展示了两个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乐曲的声音和节奏所构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乐曲声在听者(诗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响。

两者亦分亦合,犹如影之与形。

从而使整个诗歌的意境显得深闳隽永,饶有情致。

以遣词造语论,不少诗句新奇妥帖,揉磨入细,感染力极强。

例如开头两句押细声韵,其中的“女”、“语”和“尔”、“汝”声音相近,读起来有些绕口。

这种奇特的音韵安排,恰恰适合于表现小儿女之间那种缠绵纠结的情态。

后面写昂扬激越的琴声则改用洪声韵的“昂”、“场”、“扬”、“凰”等,这些都精确地表现了弹者的情感和听者的印象。

另外,五言和七言交错运用,以与琴声的疾徐断续相协调,也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如此等等,清楚地表明,诗人匠心独运,不拘绳墨,却又无不文从字顺,各司其职。

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其实也是韩愈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

《听颖师弹琴》韩愈 古诗故事一千多年前,在中国的唐朝,相传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

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

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

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

开始的时候,琴音柔和细弱,婉转轻盈,像一对年轻的少男少女在静悄悄地温柔细语,倾诉彼此心里的爱慕之情。

韩愈听得十分愉悦,像是听到了一首美丽的情诗。

突然,琴声激昂高亢,像是万马奔腾,勇士们奔赴沙场,刹时间刀剑齐鸣,悲壮惨烈。

韩愈为之精神震奋不已,好像自己也在战场厮杀。

一会儿,琴声又悠扬飘逸,像柳絮轻场,随风飘忽,在蓝天白云下自由飞舞。

韩愈也如醉如痴,仿佛自己也飘上了太空。

很快地,琴声又热闹起来,到处是莺歌燕舞,百鸟齐鸣,又见有一只凤凰引领高歌。

此时百鸟围着凤凰飞舞,一片乐观升平气象。

接着,琴音激越地往上攀升,越攀越高,仿佛在攀登峭壁悬崖,一寸一寸地艰难前进。

不料,琴声从最高处忽然下滑到最低音,好像是攀登者忽然失足,从千丈高峰一下子掉落到无底的深渊。

把韩愈骇得心惊胆跳……韩愈听到这里,激动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泪如雨下,把衣襟也湿透了。

他不得不伸手拦阻,请颖师中止弹奏,对颖师说:“我虽然长着两只耳朵,但是不懂音乐。

不过这次听到你的弹奏,却把我激动得控制不了自己。

你的演奏实在太高明了,好像是把冰和炭火放在我的心窝似的,你要是再弹下去,我可真的受不了了。

”韩愈后来把他《听颖师弹琴》韩愈 古诗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

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天。

上面所说的就是他在诗中所述当时听琴时的感受。

《听颖师弹琴》韩愈 古诗创作背景此篇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相传唐朝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

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

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

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并把他《听颖师弹琴》韩愈 古诗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即这首《《听颖师弹琴》韩愈 古诗》。

韩愈名句推荐 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作者:韩愈:出自《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作者:韩愈:出自《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作者:韩愈:出自《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作者:韩愈:出自《山石》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作者:韩愈:出自《山石》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作者:韩愈:出自《听颖师弹琴》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作者:韩愈:出自《听颖师弹琴》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作者:韩愈:出自《听颖师弹琴》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作者:韩愈:出自《杂说一·龙说》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作者:韩愈:出自《晚春二首·其一》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