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罪怎么判刑(儿童故意伤害他人罪怎么判)
【千问解读】
未成年故意伤人怎么定罪未成年人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应当依据其实施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分别作出不同的定罪量刑。
首先,如果未成年人的故意伤害行为造成的后果轻微,即伤害程度轻微或没有造成严重后果,那么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认定为轻伤罪。
轻伤罪的最高刑期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可以并处罚金。
其次,如果未成年人的故意伤害行为造成的后果较重,即伤害程度较重或者造成了轻伤后果但是情节较为恶劣,那么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认定为重伤罪。
重伤罪的最高刑期为十年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罚金。
最后,如果未成年人的故意伤害行为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即伤害程度严重或者造成了重伤或死亡后果,那么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的最高刑期为死刑,并可以并处罚金。
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的故意伤害行为通常会受到法律的严格审查,法院会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后悔等多种因素进行量刑,并在量刑时给予适当的轻判。
此外,如果未成年人在犯罪时受到了他人的诱骗、胁迫或者利用,那么法院也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对其判决进行适当的减轻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分析: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二百三十四条 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未成年故意伤人怎么判对于未成年人故意伤人的行为,如果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那么不会认定构成犯罪,自然也就谈不上判刑的问题。
而对于已满14周岁却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故意伤人造成了重伤或死亡结果的,才会认定构成犯罪。
究竟我国对未成年故意伤人怎么判刑处罚呢?下面名律师刑事辩护网小编就这个问题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未成年故意伤人怎么判
犯故意伤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是指被告人实施故意伤害他人行为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因此,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从法定的年龄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
1.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的,可以在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造成六级严重残疾的,可以在十一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4)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伤害手段一般的,可以在十四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其他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一人轻微伤,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2)每增加一人轻伤,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3)每增加一人重伤,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确定基准刑;
(4)每增加一级一般残疾的,增加二个月至三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每增加一级严重残疾的,增加六个月至九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每增加一级特别严重残疾的,增加二年至二年六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5)使用刀具等锐器伤人的,每次增加三个月至四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使用枪支伤人的,每次增加九个月至一年刑期确定基准刑。
3.罪中犯罪情节
(1)雇佣他人实施故意伤害行为的,对雇佣人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2)因其他违法犯罪目的而实施故意伤害行为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3)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伤害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4.罪前、罪后量刑情节
犯罪后积极抢救被害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现实中很多人涉嫌故意伤害罪都是因为一时冲动,事后都积极救助被害人,有较好的悔罪表现。
未成年人实施故意伤害行为一般都没有犯罪的故意。
而根据法律中的规定,即使此时认定未成年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在实际处罚的时候也是要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也不能对未成年人适用死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未成年故意伤人怎么判”的相关内容,若您还遇到其它不懂的问题,欢迎搜索王平聚律师,在线的律师会对您的疑问进行专业的解答。
古时候未成年女子发型和服饰有什么要求 一般都有什么讲究呢
在古代,人们的发型与服饰都有着一些特殊的讲究,其中,成年人的发饰与未成年的是有明显的区别。
那么古代一些女性的发饰,也是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般来说,女子长到15岁,就算是成年,可以出嫁,当然也有一些女子嫁人要更早一些。
女子成年被称为“及笄”,在《说文解字》中记载:笄,簪也。
“笄”就是古人盘头发或者别住帽子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由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插上一根簪子。
在成年之后,女子就会用这些成熟点的发型,在没有成年的时候,她们当然就要采用其他的发型,女孩在成年之前,还会经历过一段的少女时期。
丱(guàn)发 少女也分为不同的类型,在10岁以下的女孩还太小,估计也不会去留什么发型,在《》中就记载过‘未留头的小丫头’,小女孩不会有什么特定的发型,很多还是选择短发,估计头发还没有留长。
等稍稍长大一些,就会“丱发”,这种发型是将发平分两股,对称系结成两大椎,分置于头顶两侧,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头发。
使其自然垂下。
丫髻 未婚少女或者是一些年龄稍小的女孩都会用这种发型,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就是丫髻,从秦代开始,宫廷里面的很多女子,或者是没有成年的少女都喜欢留双平髻,将发顶平分两大股,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相对垂挂于两侧,一般双平髻都是由两个丫髻组成,有的时候也会采用挂髻,如图下: 那么等女孩长大了,还会有其他的发型变化,其实成年与未成年之间的区别没有那么大,古代对于女性发型区分,最主要还是通过婚配情况。
垂鬟分肖髻 未出阁的女可以被称为少女,当然也有一些女子长得很大都嫁不出去,那是例外的情况。
这些未出阁的少女,其中一些人就采用垂鬟分肖髻,这是从时期开始流行起来的发型,将发分股,结鬟于顶,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肖尾、垂于肩上,亦称燕尾。
在隋唐时期,这种发型成为未出阁少女的主流发型,通过发型就可以判断出女子是否婚配,出嫁之后就会把自己的头盘起来,换成已婚女性的发型。
当然,小女孩也是非常喜欢美的,在市场上也有一些小孩专用的发簪,皇族和一些大户人家对于发型是有要求,可民间的一些百姓要求就没有那么严,他们也没有这个条件。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他们也生活在国内,不过他们的习俗与汉人是有着一定的不同,因此在发型上,也存在着一些区别,很多外族的少女,在没有成年前和男孩差不多,说到底还是文化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和成年女子发饰差不多,少女的发型样式也是受到宫里的影响,当时引领发型与服饰潮流的就是宫廷。
发型上有着不同的讲究,那么服饰上也必然会有不同的讲究,古代的女性穿着讲究非常多,一般都是穿汉服,现在人们也有些喜欢汉服,不过汉服穿起来非常麻烦,行动也非常不便,况且大部分汉服异常宽大,身材不好还真衬不出来。
刚生下的小孩无论男女,都会用襁褓包裹,这是小家伙们的第一种服饰,襁褓的做法也各有不同,一直流传到现在,很多小孩刚生下来也是用襁褓包裹。
在4岁以前,其实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甚至常常会有不穿衣服的情况,古代条件不好,孩子也都皮实。
况且小孩活泼好动,等孩子长大了,女孩自然要开始注重着装,半臂小袴和背带裤是女孩常常会穿的一种服饰,无论男女都喜欢穿这样的衣服。
到就开始穿对襟短衫,这个时期由于辽金这些国家的出现,胡人风气传入到中原等地,人们的服饰也因此发生很大的变化,等入主中原,马甲开始流行起来,女孩们也开始穿马甲,马褂。
男孩与女孩在样式上有着一些区别,不过总体还是都差不多的,等女孩长成少女,自然就不能和男孩混穿。
一般少女的着装样式与成年女性的区别不会太大,上衣下裳是标准配置,但少女还没有发育完全,个子与身材都与成年女子有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很多少女的服饰设计得要相对精致一些,不过这都是有钱人家的女子才能这么做,普通百里,女子的服饰也不会太好,就是一些粗布衣裳。
服饰也不会太过华丽,在,胡服开始流行,很多女子都喜欢穿这个上街,而且女性也非常喜欢穿男装,少女们也受到这种影响,更多来穿男装胡服。
在宫廷以及大户人家中,常常会有一些侍女,很多侍女都是没有成年的小丫头,她们的服饰被称为仕女服,还有一种是宫装,这与民间的少女们穿得是不一样的。
不过这些丫鬟大部分都是终生制,没有机会到外面生活,因此她们大部分都要一直穿着这些衣服,明清时期,由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对于女性的束缚越来越严重,大家穿得也是越来越严实。
总得来看,小时候男孩女孩的服饰都差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主要是以上衣下裳这类的服饰为主。
但皇族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像公主这些身份尊贵的女性,她们在长大的时候也会穿着不一样的服饰,一般都是特制的宫裙,服饰上讲究不会太多。
这对孩子的家庭条件也是一种考验,毕竟要是家庭条件好的话,从小锦衣玉食,穿的服饰什么的质地和样式都要比其他的女孩强很多。
这么多年,服饰也是在不断进行变化,社会的习俗也有明显的改变,华夏文明本身就在不断吸纳各种的文化,在不断的融合中产生了各种的变化,服饰随着文化的改变也有着不同的变化。
如今的服饰也保留着原来的一些特点,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小女孩也开始追求潮流,古人也没有办法比,当然衣服最主要还是保暖能穿就行。
在当时很多人对于样式的要求还没有那么严格,毕竟古代很多人要先考虑好能否吃饱,小孩也是一样,能养活大了就很不容易,穿什么衣服不太重要,长大就行。
现在人把之前流行的这些服饰都是称为汉服,不过在清朝入主中原后,国内的文化也出现一定的改变,汉服也被认为是彻底断代,本身汉服也不是非常实用,被淘汰也是迟早的事情。
参考文献: 《礼记》 《说文解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未成年可以自考大专吗未成年能否自考大专
自学考试不仅为成年人提供了获取高等教育学历的机会,也对未成年人开放。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未成年人参加自考,我国法律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是指通过自学并通过国家组织的考试来获得相应学历的一种教育形式。
这种教育形式灵活多样,适合各种人群参加。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自学考试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前接触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律性。
那么,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参加自考大专呢?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参加自考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他们必须已经满16周岁,并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他们必须能够独立承担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
他们必须经过监护人的同意和支持。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可以参加自考大专的学习。
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参加自考,我国相关部门也提供了一些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他们的权益。
例如,对于经济困难的未成年人,国家会提供一定的资助;对于学习困难的未成年人,国家会提供一定的辅导和支持。
总的来说,未成年人是可以参加自考大专的,但是他们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同时,我国相关部门也会提供一些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他们的权益。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学考试制度和相关政策。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