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吨国宝重现天日!陕西古墓墓主成谜,一村民上交何物揭开真相?

一方霸主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了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职位,专门盗墓取才,填补军用。
而后来,盗墓逐渐变成了心怀不轨之人发横财的邪门歪道。
在陕西,一大墓被盗,古墓中发现27吨国宝,墓主无人知晓,直到村民上交一物。
古墓失窃案 进入21世纪以来,陕西西安以及周边地区盗掘古墓、倒卖、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十分猖獗。
【千问解读】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天下。
一方霸主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了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职位,专门盗墓取才,填补军用。
而后来,盗墓逐渐变成了心怀不轨之人发横财的邪门歪道。
在陕西,一大墓被盗,古墓中发现27吨国宝,墓主无人知晓,直到村民上交一物。
古墓失窃案
进入21世纪以来,陕西西安以及周边地区盗掘古墓、倒卖、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十分猖獗。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无数王公贵族在这里度过一生,他们所留下来的财宝是难以估量的。
在2006年初,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自批示,要求陕西省委、省政府对文物犯罪活动进行严厉地打击,保证文物安全。
就这样,一个千年古墓的盗窃案浮出了水面。
2006年1月5日,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收到了一份关于陕西地区文物犯罪的机密文件,上面有中央领导和省领导的重要批示。
在文件中,提到了西安几名极其猖狂的从事文物盗卖犯罪的人。
其中有一个叫做杨彬的盗墓贼,将盗取的一套石椁以一百万美金倒卖走私到了境外。
西安市公安局立即对此事进行了立案侦查。
杨彬原来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一个摄影师,二十多年前开始倒卖文物、盗掘古墓。
前几年,杨彬曾经在广州被抓到过,放出来之后仍然死性不改干着偷鸡摸狗的勾当。
道上的人都说杨彬很仗义,出手又大方,所以一旦盗墓贼们挖出什么东西,都喜欢让他先挑。
两年前,杨彬在南窑头村租了一栋四层的小楼房,纠集了一众盗墓贼四处开掘古墓、买卖文物,甚至还成立了文物修复厂。
杨彬还请来了广东那边的技工,形成了一个集文物盗掘、修复、倒卖、贩运、走私一条龙作业的特大犯罪团伙。
早在2003年,杨彬就盯上了西安那座唐墓。
那时2003年年底发生的事情,安康人郭华强也是做这一行的,有一天他找到杨彬,和他说有个大单子,问他感不感兴趣。
本就手痒的杨彬急忙催促他多透露一点信息,郭华强告诉他,在长安区的庞留村有个超级大墓,之前被盗过。
杨彬一听被盗过立马冷哼一声,郭华强却说别着急,等他说完。
郭华强说,虽然这个墓被盗过,但是里面有个大石椁没有动,装饰精美,值不少钱。
2004年5月,杨彬和郭华强悄悄潜入了墓里。
墓葬的规格让杨彬震惊,他看着精美的石椁心想,这次一定可以发一笔大财。
石椁上面有着图案精美的彩绘,墓壁的四周也有着栩栩如生的壁画,杨彬从各个角度拍了照片,存在了硬盘里面,以便走私倒卖。
回来之后,杨彬迅速联系到了一个美国的古董商,古董商听说是唐代石椁表示很感兴趣,决定出一百万美元要货。
杨彬顿时喜出望外,迅速组织团伙开始盗墓。
每次下墓都是杨彬做现场的总指挥,为了让盗墓的行动更加顺利地进行,避免从墓里往外拉石板时倒链的声音太大惊动别人,杨彬专门去定制了倒链,改成了无声的版本。
于是,这场古墓盗窃行动便紧锣密鼓开展起来,杨彬的司机刘小红和郭华强负责找人挖墓,长安当地的董红心元就是一个恶霸,所以他来管望风的事情,一时之间,大家都各司其职,杨彬很是得意。
有备无患,杨彬还安排了一个人到公安局和派出所门口蹲守,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即使用对讲机告诉杨彬。
为了将这套石椁顺利盗走,杨彬和团伙里的其他人在2004年5月与到2005年6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六次进入墓室。
每次去,杨彬等二十多人人都会倒腾一个通宵,
把重达27吨的石椁分解成三十一块,在墓里面打包好再吊到地面带走。
石椁一经运出来就会被火速送到东郊附近的一家钢模具厂里面。
在那里,被盗取的石椁被打包装箱,然后发往广州地区,再从广州取道香港,最终以一百万美金的高昂价格卖到美国。
杨彬犯下这一案之后其实已经被警方盯上了,只是苦于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2006年2月12日,警方接到情报,消失许久的杨彬又露出了踪迹。
当时,杨彬等人又盗掘了另一座唐墓。
其实,当时杨彬是想继续避避风头的,他也知道,自己去年盗取的那个石椁绝对不是什么凡品,一旦被警察抓到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杨彬团伙里的其他人却是再也闲不住了,一听说那座唐墓有现成的被其他盗墓贼炸开的盗洞,说什么都要去搜刮一番。
杨彬虽然百般阻挠,但也挡不住他们私下里偷偷摸过去。
果不其然,心痒难耐的郭华强带着几个弟兄当天就摸了过去,在那个墓里打包了不少文物。
谁知第二天一早天还没有大亮,还在被窝里睡觉的几个盗墓贼就被赶来的警方逮了个正着。
后来,在警方的问询之下,郭华强把他们带到了自己在附近租的房子。
警方搜查时发现,屋子里有不少杨彬的东西,但是这时杨彬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郭华强的另外一个同伙时永安也把警察带到了家里,在这里,警察发现一个重要物品——移动硬盘。
在这个移动硬盘里,赫然装着西安公安局收到的文件中提到的那套被盗走的彩绘石椁!
五个月之后,逃犯杨彬在深圳情妇的家中被专案组的民警捉拿归案。
杨彬对自己在庞留村大墓犯下的盗窃案供认不讳,承认曾纠集董某、刘某、时某等20余人将陵墓内一座重达近27吨的石椁分解、盗出并走私到了境外。
2007年,杨彬被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缓,其同伙刘小红等人也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然而,直到案件侦破之后,这座石椁的主人到底是谁都还没有定论。
石椁与武惠妃
其实早在杨彬等人盗走了石椁之后,文物局的专家就曾闻讯去过那座大墓。
当他们来到敬陵时,眼前的情况让人心中感到十分难过。
墓室前面的甬道上已经开了盗洞,足足有1.5米那么宽。
为了不再进一步破坏现场的情况,文物专家们也是吊着绳子从到洞内进去的。
墓室外面破烂不堪,墓室里面更是一片狼藉,当时杨彬他们通宵作业,在里面留下了很多水瓶子,还有各种工具。
盗墓贼过后,几乎什么都没留下,文物专家们勉强从陵墓中剥取了68平方米的壁画。
随后还侥幸发现了杨彬他们粗暴分裂石椁时磕坏的一个小角,除此之外,什么文物都没有了对确定墓主人的身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当时陕西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刘呆运拍了很多照片,这也为后来确定大墓的主人提供了帮助。
杨彬的移动硬盘被截获之后,对比里面他拍的壁画照片和刘呆运当时自己拍的大墓照片,刘呆运对大墓的主人进行了推测。
刘呆运根据元代《类编长安志》里记载的一段话:
“唐明皇贞顺武皇后敬陵在县东四十里少陵原长胜坊。
明皇御书碑尤存。
”
“……天宝十三年立。
在庞留村南长胜坊家墓前唐明皇贞顺武皇后敬陵在县东四十里少陵原长胜坊。
明皇御书碑尤存。
”
他猜测,也许这座唐代的大墓是敬陵。
不过,当时石椁还流落在外,壁画也下落不明,光靠几张照片,没有看到实物仔细辨别,专家们也不敢妄下定论。
2007年5月,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依据杨彬自拍资料和后期现场勘察材料比较认定:该石椁为立体减底浮雕做法,为宫殿形状石椁,具有极高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是一件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可定为一级文物。
“石椁内壁镌刻的仕女有21个,身姿婀娜,衣着华美飘逸,面妆独特,生动再现了大唐盛世的辉煌。
有的仕女戴着幞头纱帽,穿着圆领袍服,是一种男士服装,但是唐代社会流行女士穿男装,是社会的风尚,像现在的女孩爱穿牛仔裤、男孩装束一样。
”
然而,就在专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事情迎来了转机。
2009年3月,陕西文物部门再次来到庞留村的大墓,对墓葬进行抢救性的发掘,
当时,在土里找到了几块汉白玉的哀册残片,上面赫然写着“贞顺”二字。
也是在这个月,
庞留村有位村民听说国家正在保护村子里这个大的墓葬,想起自己之前曾经在附近发现过一个古董,想着可能有用,于是,他找到了考古组,把东西交给了他们。
原来,这个村民交上来的是一块老宫女的墓碑。
在墓碑上刻着
“亡宫八品柳”
得到字样,最重要的是,还写着
“陪葬于敬陵”
这几个大字。
由此,这座唐代大墓的身世就此被揭开,石椁的主人身份也确定了,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武惠妃。
武惠妃的父亲是恒安王武攸止,母亲是郑国夫人杨氏,她从小就是金枝玉叶,可惜幼年丧父,祖姑母武则天为了庇护她,将其接入宫中抚养。
未久,武则天崩逝,政权更迭,武惠妃沦为宫女。
但她国色天香,精通音律,很快得到唐玄宗的青睐,此后专宠二十多年。
本来,在唐朝后妃等级中是没有惠妃的,皇后下来是四夫人,四夫人分别是贵妃,椒妃,贤妃,德妃。
唐玄宗为了武惠妃而特设惠妃这一等级,意思是不是皇后,胜似皇后。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去世,唐玄宗悲痛不已,追封她为“贞顺皇后”,以皇后之礼葬于敬陵,但敬陵位于何处,其实一直未有非常详细确切的记载。
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西侧的敬陵,目前残留封土南北长53米,东西长56米,高19米。
劫后余存的墓道、甬道墓室均绘有壁画,共发掘了68平方米,其中的婴戏杂技、庭园建筑图,是唐墓壁画的第一次出现。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墓,墓中的石椁却已经流落海外。
其实,自从石椁被倒卖到海外案件侦破之后,警方一直在追踪着石椁的下落。
因为石椁是流落到了国外,所以必须请求国际刑警组织的帮助,于是,专案组便通过陕西公安厅与国际刑警取得了联系。
向外积极寻找线索,但专案组也没有忘记群众的力量,那段时间里,他们向许多民间的保护文物组织发去了资料,拜托他们多多留意文物市场的线索。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2007年9月,案件侦破的一年后,专案组终于得到了石椁的消息。
据情报,石椁已经被从香港倒卖到了一个美国的古董商人手上,不过具体情况还要等仔细地摸排。
这一等就是快两年,到2009年7月,专案组终于又收到了关于国宝的消息。
一名在香港的知情人称愿意配合大陆警方追查失落在外的文物。
随后,知情人与买了石椁的美国古董商取得了联系,民警通过知情人与美国古董商交涉,请他归还涉案的中国文物。
四个月之后,美国古董商和警方约定在香港某酒店见面。
当天,美国古董商因为有些担心,所以没有亲自来到香港,而是聘请了一位代理人。
代理人叫做迈克,迈克来了之后,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政委胡家华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等人和迈克就归还石椁展开了谈判。
谈判中,迈克提出了归还石椁的种种条件,那就是进行经济的补偿还有各种归还途中产生的费用。
但是这些都被我方回绝了,因为这是被盗出境,美方有责任无条件归还。
其实,早在1995年,国际就统一私法协会通过了“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公约规定,被盗文物应无条件归还被盗国,追索期为75年,而中美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
“也就是说,即便这位美国买家不愿意归还石椁,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追回文物。
”韩清龙说。
但是为了更快的促成石椁归国,我方决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专案组的民警多次与迈克通话,邀请他来到西安去参观石椁原本应该在的地方,顺便进行第二次谈判。
第二次谈判结束之后,文物专家与民警陪迈克来到了敬陵,文物专家为迈克讲述了武惠妃的一生,讲述了这个墓葬的出土对于唐朝的历史文化有多大的重要性。
迈克看到被盗墓贼破坏的墓葬现场,感到很是心痛,他的心也逐渐偏向我们一方,表示回到美国之后会积极和古董商协商,促成此事。
2010年3月,我们收到了古董商发来的文件,在文件中他表示,愿意无条件将石椁归还给中国。
收到这个消息之后,石椁没几天便踏上了回乡的路。
2010年4月30日,在陕西省公安厅刑侦局、西安市公安局专案组民警、陕西历史博物馆领导的护卫下,唐贞顺皇后石椁平安运抵西安。
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安海关一路绿灯,石椁顺利检验通关。
2010年6月17日,经过四年艰苦追索的唐贞顺皇后石椁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
千年石椁,中华国宝
2020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宝》栏目中,再次为我们展示了出土于唐贞顺皇后陵的武惠妃石椁。
“它仿佛是一座身披五彩的小型宫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绿窗,蓝檐,朱门,金钉。
……它同主人的命运一样,绚烂的背后,充满着坎坷。
”
在节目中,对武惠妃的生平做了简短的介绍,对石椁坎坷的身世也进行了娓娓道来的讲述,这件装满了武惠妃的爱情与遗憾的石椁,终于在漂泊在外六年后,回到了家乡,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安了家。
2021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在春天举办了武惠妃石椁特别展览《皇后的天堂——唐贞顺皇后敬陵石椁特展》。
在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结语中写道:唐贞顺皇后石椁的回归,是公安部、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公安厅、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国际通力合作的结果。
而时至今日,我国仍然有许多珍贵文物流落在外,跨国追索之路遥远漫长,让这些被迫离家的“游子”早日回归祖国怀抱,当时今后我们一代代人永远努力的方向。
2021年年末,陕西西安发生了疫情,12月15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在官方网站发布了暂停开放的公告,于12月15日中午12点起暂停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在崭新的2022年,我们还未能够见到这件精美而庞大的文物,但是,静静躺在博物馆中的石椁,就如千年以前武惠妃生活在长安一样。
它已身在家乡,她亦身在家乡,待疫情稳定,春暖花开,来日再见!
参考资料
《追索武惠妃石椁》;东方剑
《揭秘唐贞顺皇后石椁被盗案》;收藏界
这个人加入美国籍后,将百件祖传国宝捐出
凡是出土的有价值的文物,我们也会称之为“国宝”,因为这些都是民族传承的证明,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明。
尤其是发展迅速的国家,更加重视文物的保护,而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代历朝留下来的文物不计其数,也没有谁清楚到底有多少件文物,现今已经流通的都让人们惊叹,更别说那些还未出土或者是被私人收藏起来的宝物了。
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和欺压,使得我国遭受了近100来年的屈辱。
在此期间,他们不仅是残害国人,索取领土等,更是掠夺了许多古物宝贝,使得我国文物流失惨重。
直到1949年以后,新中国慢慢复兴,并变得更加强大之后,不管是国家,还是一些爱国人士,都在努力着追回当前被抢走的文物。
此外,更有很多爱国者,主动上交自己手中的宝物给国家。
还有一些人不惜自己出高价从外国人手里买下我国的宝物,再上交给国家,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们感动,同时也很敬佩。
甚至还有一些别的国家,手中持有中国文物,但是却能够将其归还给中国,只是这样的情况极少。
不过,还有些人却没有那么好心肠,甚至其做法令人反感,这个人就是美籍华裔翁万戈,本是中国人的他,其祖父是晚清的老师,酷爱收藏宫廷物件,因此,经过代代传承后,这些宝物都落在了翁万戈手上。
在爆发时期其去到了美国留学,并在那边完成了硕士研读。
一开始,他一直都在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不过在美国工作久了之后,他加入了美国籍,渐渐也忘却了自己是个中国人。
翁万戈手里有上百件文物藏品,其中大多数都有着不俗的价值,但是他却相当淡然地将183件宝物捐赠给了美国。
还有一件著名画作长图卷,他也将其送给了美国的美术馆。
如此做法,自然引发了国人对其不满,然而只不过这是他的个人财产,别人也不能干涉其决定。
后来,到了晚年的他,大概也意识到了自己这样做不妥,于是决定将剩下的一些书画藏品捐给中国,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他竟然向中国索要收购费,最后是中国博物馆花费了450万美元才买下这些文物。
相比之下,曾经无偿捐赠那么多件宝物给美国,却这样对待故土,着实是让国人难以接受。
对于翁万戈的做法,想必很多人对其不满,会觉得不管怎样,出生于中国的他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更不能将本是国宝的物件转送给他国,毕竟这些文物体现的都是中华文化,本应由中国收藏。
但是从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已入美籍的翁万戈来说,早已把自己当作是美国人了,所以才会觉得将这些有价值的宝物,赠送给美国是情理之中的事吧。
只不过,我国一直在为追回文物不断努力着,而翁万戈的做法,却让我国文物的流失更加严重。
随机文章诺亚方舟遗址被发现,4800年前的木船99.9%是诺亚方舟外星人屠牛事件,牛羊被残忍屠杀身体器官被摘走/被提取DNA为什么俄罗斯可以养熊,俄罗斯的熊怎么没尊严/被驯服的没有尊严地球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地底压力小致使岩浆产生化学反(积蓄爆发)机器人为什么不是生物,机器人不是生命体(不具备生物功能)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虎鎣是件什么国宝?虎鎣最后是如何回国的?
随后,这位境外买家通过拍卖机构联系国家文物局,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
本月11日,这件流失海外百余年的文物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那么这件珍贵的「虎鎣」是干什么用的?它是怎么被人抢走,又经历了怎样曲折的回家之旅呢? 「虎蓥」是一件西周晚期青铜器,因其器盖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
「鎣」音同「莹」,在古代鎣是用来盛放一种叫「郁金」的液体香料的容器。
时认为神是不吃东西的,而喜欢闻香气。
所以就把酒放在爵中,用火加热,促进酒气挥发。
那时的酒通常浓度较低、气味较淡,所以特别要在酒中调入「郁金」,增加香味以娱神。
器形作侈口,方唇,短束颈,宽折肩,收腹,圜底,三蹄形足。
肩的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盖折沿,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原本应该有连链,不过现在已经失。
肩部饰卷曲夔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腹下部饰瓦纹,足根饰饕餮纹。
虎鎣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的铭文,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中有释:「供,进也。
」又有《玉篇人部》:「供,祭也。
」以及《广韵锺韵》:「供,奉也。
」进一步证明了「供鎣」乃是祭祀时奉献使用。
目前已知存世的「鎣」不超过8件,有些是出土的,甚至是残破的,而虎鎣却非常完整,且造型奇特,所以十分珍贵。
虎蓥外流之前,原是清宫皇室旧藏。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大肆掠夺和破坏,被掠夺的文物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明清时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
虎鎣就是其中一件,被当时侵华英军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抢回英国,他还在和家人的信件中详述了他参与洗劫圆明园的过程。
根据1954年通过的《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如果文化财产已被输出,缔约各国应在敌对行动终止时予以返还」。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迄今已有90多个国家加入。
虽然国际上已经有这些保护条令出台,但其中的各项规定却并未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甚至有些人还公然反对。
2002年,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大英博物馆等18家欧美博物馆联合发表了《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表示世界各国的文物到了新址后,已经成为各大博物馆的一部分,拒绝归还。
此前虎蓥在英国东南部肯特郡拍卖,并以战争劫掠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我国国家文物局在获悉后也通过多种渠道与其行进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但遭到拍卖行的拒绝。
幸得境外买家愿将虎鎣捐赠给国家文物局,这件有3000年历史的文物才终于回家,并于12月11日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随机文章汉武帝手下李陵逞凶斗狠秦始皇陵是龙脉吗,挖秦陵破坏中华龙脉/中国技术太菜不敢挖250定律是什么意思,每名顾客身后有250亲友可成用户疾病恶魔别西卜,地狱的宰相古希腊人严重的苍蝇之王伽马射线暴威力多大,地球会瞬间蒸发/人类或死于伽马射线暴之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