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是怎么独立出来的?
【千问解读】
“白头山绵绵无期,锦绣河山三千里”。
这句话说的实质从稳城郡向海南郡这一段,总长大约1016公里,古朝鲜一里大约有400米左右,所以才有这三千里锦绣江山的说法。
然而在历史的漫长时期里,这三千里锦绣河山是中国的一部分。
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朝鲜是如何独立出去的。
朝鲜虽然历史上有所谓的檀君朝鲜,不过我本人认为这段历史神话色彩太浓烈,不应予以采信。
我认为朝鲜真正的历史应该起源于箕子朝鲜时期。
箕子,名胥余,是商朝纣王的叔叔,曾经官拜太师。
周武王兴兵灭纣,箕子被俘,箕子不愿意在周朝的势力范围内,于是远走朝鲜,并且成功建立国家,周武王也就封了箕子,算是天下的一部分。
关于箕子朝鲜这一段有十分系统的历史相互佐证,有《尚书》、《史记》、《汉书》、《竹书纪年》等,从此朝鲜成为中国天下系统中最密切的一部分。
战国时期,燕国曾经要求朝鲜并入燕国,并为朝鲜设置官吏,在边塞修筑防御城堡、关塞。
公元前226年,燕国被秦军攻破,燕王喜就是靠着辽东和朝鲜能够短暂的落脚,不过那个年代没有什么人类能够挡住秦国,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灭掉,但是秦军并没有继续征讨朝鲜,而是转向齐国。
秦末汉初之际,燕国复国,汉高祖时期,燕王卢绾反叛汉庭,卫满引军入朝鲜,随后推翻箕准的统治,箕准也逃到了朝鲜南部,在那建立了韩国。
卫满成为朝鲜之主之后,立即向汉朝政府称臣纳贡。
这个政策一直到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的默许。
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朝鲜这样的政策就不被认可了,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兵5万,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一支,从齐地渡过渤海;由左将军荀彘率领一支,从陆路出辽东,水陆两路联合攻打右渠王。
卫氏朝鲜成为历史,汉武帝在朝鲜设置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个郡,这项政策一直延续至西晋时期,朝鲜成为中国领土长达400余年。
不过客观点说,中国对朝鲜中部北部的统治十分有效,但是对南部地区的统治相对比较弱,朝鲜南部虽然在箕准入主后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是一个基本分裂的部落状态,主要有辰韩、马韩、弁韩,三个大部落,一直到曹魏时期,三韩的管理才算是走上正途。
到了西晋永嘉年间,西晋的势力已经十分衰弱,中国东北地区豪强并起,主要有段氏、慕容氏和高句丽。
其中段氏被慕容氏所消灭,而慕容氏又垂涎于中原大地,所以高句丽在东北极度膨胀,而此时在朝鲜半岛东南部百济和西南部的新罗也在汉文化的浸泡中开始悄然崛起,朝鲜进入了所谓的“前三国时代”。
不过高句丽实际上是中国东北的扶余人建立的,是中国东北的割据政权,只不过高句丽不愿意去中原试试身手,更喜欢在东北亚当老大,此时日本也开始染指朝鲜南部,通过一定的军事输出帮助百济和新罗,在公元427年左右高句丽迫使百济和新罗臣服,但实际还是处于分裂的状态。
而中国正在南北朝时期,即便是在北方也分为宇文周和高齐政权,所以都没有管高句丽,也就给了“三国”生存空间。
“三国”在分裂期间与中原王朝百济和新罗干脆就是称臣纳贡,属于中原的外藩,而高句丽是中原文化,虽然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要求其称臣纳贡,但是高句丽始终保持着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传统,不奉北朝正朔,而是坚持奉南朝正朔,这一点和当时的日本藩属比较相似。
公元589年,隋灭陈完成大一统,但是高句丽还坚持不奉隋正朔,这一点激起了隋帝国的不满,从隋文帝时期开始,隋帝国先后与高句丽交锋4次,动用兵员超过百万,但是都铩羽而归。
高句丽此时错误的认为已经具备了对抗中原朝廷的资格,对代替隋的唐也并不完全感冒。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唐与新罗两国订立联盟,开始讨伐高句丽,在李世勣、李道宗、苏定方、刘仁轨等人的努力下,百济和高句丽进入了历史课本,而在朝鲜半岛仅存的新罗政权却极会夹着尾巴做人,始终对大唐采取臣服态度,所以大唐只收复了85%的汉四郡,没有完全收复汉四郡。
唐帝国在朝鲜和辽东设置安东都护府,治所就在平壤,随后刘仁轨主力回国,新罗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开始与大唐制造摩擦,此时唐帝国和吐蕃正在激战,于是在朝鲜半岛南部退出一部分,新罗开始重新向大唐称臣,接受大唐册封。
大唐随后进入安史之乱和军阀割据,而新罗此时也陷入割据和分裂。
朝鲜北部被中国满族前身靺鞨所建立的渤海国所控制,渤海国受到唐朝册封并接受唐朝官职,因此渤海国无意与新罗争锋,公元925年,契丹国替代了渤海国,成为朝鲜北部地区新的主人。
而南方地区的新罗发生了分裂,最后由高丽政权在936年完成了对南部朝鲜的统一。
不过统一之后的朝鲜坚持奉中原王朝为正朔,这引起了契丹的不满。
高丽也在统一的过程中,对内采取笼络豪族的策略,广泛与豪族联姻,建立豪族联合政权;参酌泰封、新罗和中原王朝的制度,初步组建国家机构,趁着渤海国灭亡前,将国境线推到鸭绿江一线。
公元993年,契丹军进攻高丽,高丽使臣徐熙通过谈判成功劝退了来势汹汹的契丹兵,而且获得了鸭绿江以南统治的合法性,而高丽的代价是奉宋正朔改为奉契丹正朔。
高丽在基本控制朝鲜半岛之后决议向鸭绿江以东,长白山以南地区扩张。
这个地方原来属于中国,为女真人所占据。
1104年,完颜乌雅束即位女真酋长之后,别部乃老与完颜乌雅束关系并不和睦于是打算让高丽帮忙出兵,高丽于是在中朝边境上集结军队进行武装干预。
但是,高丽人低估了中国人的作战能力,完颜乌雅束手下大将石适欢以五百人御于阔登水, 逐其残众输境,高丽军十四团练、六路军镇无一人敢战。
1105年,女真和高丽达成和平协议,但是高丽并不甘心。
高丽修整之后,于1107年高丽纠结了十七万人再次北进曷懒甸。
此时女真毫无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高丽暂时取胜。
1108年,斡赛率女真军抵达曷懒甸,斡赛面对人数众多的高丽军采取了切断敌人补给线的办法,1109年,女真和高丽在吉州决战,吉州决战时,斡赛的伏兵突然出击,打的高丽十七万人全军覆没,从此高丽世世代代谨遵臣节。
从金、元、明、清近千年时间,只敢称王,且需要中国皇帝册封。
顺便说一句,曷懒甸地区在大家认为不割地不称臣的明朝手上丢失的,明成祖时期,朱棣大笔一挥,曷懒甸就成了朝鲜的咸宁道,基本确定了中朝边境。
从1109年开始到1895年,共计约800年时间内,朝鲜历代君王都是中国皇帝的臣子,直到19世纪后期,日本开始强大,朝鲜朝野出现了所谓的开化党(亲日派),在这些人的运作下,朝鲜的宗主国和日本陷入了甲午海战之中。
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借机发动侵略战争。
张謇随吴长庆军队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同时张謇还撰写了《朝鲜善后六策》向清廷建议,废除朝鲜王国,设置郡县。
与此同时,朝鲜大院君也秘密建议,清朝政府应效仿元朝,在朝鲜设行省、派监国,“则国自保,民自靖”,中国开始在朝鲜驻军,重申“朝鲜永列藩封”,帮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展“洋务运动”,加强了宗主国的权力。
但是对于朝鲜是否仿效新疆和台湾设立行省一事,清廷则犹豫不决,李鸿章痛斥张謇的建议是“多事”。
后来中国对朝鲜政策,采用的是将朝鲜问题国际化、中立化的“和平发展”政策,一方面极力维护自己的宗主国地位,另一方面在朝鲜半岛施行“以夷制夷”的方针。
希望通过软性的手段缓解朝鲜半岛的危机。
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第一款“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
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从此,朝鲜彻底走出中国的天朝体系,1897年,朝鲜国王李熙宣布登基称帝,建立大韩帝国。
大韩帝国的统治仅仅维持了13年,1910年,韩日签署了《日韩合并条约》,大韩帝国灭亡,一般历史上认为大韩帝国是朝鲜王朝的延续。
随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日本在朝鲜殖民时期,朝鲜作为日本进攻中国东北的桥头堡。
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出现了南北分治的情况。
随后爆发了朝鲜战争,南北双方对峙到现在,没有完成统一。
秦始皇嬴政不停开疆拓土的真相是怎么回事?是自卑心在作祟?
但另一方面夹说,他的生命又只属于青春,只属于建功立业、开拓疆土和永无穷尽的征服。
当天下统一、海内平定、人民,他的敌人、对手和对立面逐渐消失,他的生命就变成了一个空壳,显得毫无意义。
然而,他向来就是一个不甘寂寞之辈,他不能容忍停止、寂静,不言爵忍生命的虚度、空耗,他要继续建功立业,创造人间奇迹。
于是,他横征暴敛,滥发谣役,修建庞大的宫室。
据说秦阿房官规模宏大,建穿雌伟,“覆玉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二川溶溶,流人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鳗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宫内可容纳十万余众。
赢政修建如此宏大的宫室与其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事乐欲,不如说是一种“自比天高”的膨胀欲所致,乃是抑郁人格者的独特作为。
网络配图 与此同时,赢政坐着由六匹马挽驾的金银车,后面簇拥着一大批文武官员、近侍宠臣、皇后殡妃,开始了他的长途巡游。
每到一处,立石刻碑作为纪念,石碑上盛赞他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威严,充分表现出他自大狂的特性。
他在泰山封一裸为他遮雨的松积伪“五大夫……因嫉妒湘山祠两位美貌贤惠的女子――湘神,下令伐尽湘山树木,火烧湘山祠,馈赠她俩一座光秃秃的小山。
赢政的第三次出巡触目惊心,韩国姬公子()收买的刺客从山上飞下一柄120斤重的大铁锤,将一辆副车击得粉碎。
在荆柯刺秦十年之后,死亡又一次以激烈、残酷的形式走到他的面前。
对死亡的忧虑使赢政不胜感慨,他获得了一切,征服了一切,可他征服不了死亡。
死亡通过疾病正在逐步摧毁他强壮的肌体。
网络配图 就在遇刺的前一年(公元前219年),他巡行到齐国故地,齐人徐市()等上书说,东海中有蓬菜、方丈、赢洲三座仙山,山上居住的仙人手中有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
于是,他派徐市率领数千童男童女下海寻觅仙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建功立业与死亡恐惧之间的紧张。
徐市一去不回,渺无音讯。
赢政又派方士卢生去寻找羡门、高誓两位传说中的古宁钊山,派韩终、侯公、石生去寻觅长生不老的仙药,仍然没有结果。
卢生对赢政说:“臣等求灵芝、奇药和神仙,经常碰不见,因为物类中有忌害。
按照神仙方术,作为人主的必须微仔以避恶鬼,避开恶鬼真人方至,希望陛下所居的宫室,不要为人知晓,这样,才能求得不死之药。
”。
于是,赢政下令把成阳附进200里内的270所宫观用天桥、角道互相连接。
他自己在这众多的宫殿里行居不定,有敢说出他居室的,立刻处死。
一次,赢政来到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走出宫室,随行的车骑众多,他很不高兴。
后来,有人把这话告诉了丞相,丞相就减少了相随的车马。
赢政知道后,认为是宫中侍从泄漏了他的话,一一审问,无人服罪。
他下令逮捕当时在场的所有的人,一律杀掉。
此后,他的行踪就再没有人知道了。
网络配图 赢政的暴决残忍,使许多方士儒生惊恐不安。
为他寻仙药的、卢生在一块儿商议说:“始皇为人,天性刚厦自用,起自诸侯,兼并了天下,称心得意,为所欲为,自以为从古至今没有能胜过他的人。
他重用狱吏,博士虽有70余名,只是凑数樱设,并不任用。
皿相和大臣都接受成命,唯上是从。
皇上乐于以重刑、杀戳树立威权,天下持棒禄的官吏畏罪伯事,不敢尽。
忠直言,皇上察觉不出自己的过失,日益骄横,臣下数衍了事,苟求容身之地。
按照法律,如果献方不灵验者要立即处死,这如何是好……” 他们索性逃走了。
赢政得知自己受骗,大发雷霆。
他说:“拟召徕方士游览各地,寻求奇药,奇药未得,不辞而别,徐市人海寻仙,花费数万,仍未所得,只是空空地每天听他们互相告发非法牟利。
卢生等人我平日十分敬重,赏赐甚厚,如今不仅逃走还请诽谤联!”, 他下令把咸阳的一帮儒生捉拿归案,严加审问,追查诽谤者,那班儒生经受不起严刑烤打,互相告密开脱自己。
赢政亲自圈定了460余名儒生,以“妖言”“讨卜谤”罪活埋。
这就是“坑儒”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平陵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北魏是如何获胜的?
此战,北魏面对宋、夏夹击态势,迅速确定先击夏、后攻宋的方针,作战中实施攻其必救、、示弱佯退、运动中歼敌、切断粮水等战法,因而接连获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经过 夏胜光三年(北魏神麚三年,430年),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夏军攻魏在平凉(今甘肃华亭西)地区战败的作战。
夏主欲收复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遂乘刘宋伐魏之机,于夏胜光三年九月遣其弟谓以代攻北魏鄜城(今陕西洛川东南),为魏平西将军隗归等所击败,死万余人,谓以代逃去。
赫连定留其弟赫连社干、广阳公度洛孤守平凉,自率数万人在鄜城东截击隗归,并遣使约宋合兵伐魏。
魏太武帝拓跋焘听从太常卿之言,针对夏、宋互相观望的态势,决定先击夏,后攻宋。
以卫兵将军王斤镇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自率兵攻夏。
十一月,魏太武帝领兵围乎凉,赫连社干等闭城固守。
魏太武帝使前夏主前往招降,未果;乃命安西将军古弼等率兵往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
夏主自鄜城还安定,即率步骑2万救平凉,途中与古弼相遇,弼佯弱后退,夏主追之。
魏主遣高车部众驰击,夏兵大败,战死者数千。
夏主赫连定率余部奔还,登鹑觚原(又名浅水原,今陕西长武西北),设方阵以自固。
魏兵进而围之,断其水草,夏军人马饥渴。
赫连定引众下鹑觚原,被魏武卫将军丘眷率众击败,大溃,死者万余人。
赫连定负伤,单骑逃走,收集余部及民众5万,西保上邦(今甘肃天水)。
北魏俘夏公侯以下百余人,乘胜攻克安定。
十二月,赫连社干、度洛孤出降,魏克平凉。
夏长安、临晋、武功等城守将皆弃城而走,关中地区为魏所占。
点评 此战,北魏面对宋、夏夹击态势,迅速确定先击夏、后攻宋的方针,作战中实施攻其必救、围城打援、示弱佯退、运动中歼敌、切断粮水等战法,因而接连获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