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的一人一口酥到底对不对?曹操的本意究竟为何?

这件事情虽然是杨修的聪明,但是曹操的脸上却未必挂得住,杨修此举看起来是显示了自己的聪明,但是他的这种聪明真的是正确的吗?曹操的本意究竟是什么,他真的是想要让一人一口吗?杨修猜的到底对不对呢? 1.一合酥的典故 杨修之死,是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
【千问解读】
一直流传有很多说明杨修很聪明的故事,比如把曹操写的一合酥,拆分成一人一口酥,让所有人都把酥给分着吃了。
这件事情虽然是杨修的聪明,但是曹操的脸上却未必挂得住,杨修此举看起来是显示了自己的聪明,但是他的这种聪明真的是正确的吗?曹操的本意究竟是什么,他真的是想要让一人一口吗?杨修猜的到底对不对呢?
杨修之死,是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
杨修之所以被曹操杀掉,与“一合酥”的典故不无关系。
“一合酥”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有人送了曹操一盒酥,曹操看见了,便提起笔,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
杨修看见了,便拿起勺,舀了一勺放在嘴里吃了。
旁边的人大惊,说,这是人家送给丞相的酥,你怎么能舀起来就吃啊?杨修笑着说,丞相不是写得很明白吗?他写的是“一人一口酥”。
丞相下了命令,我们怎能不吃?于是大家就一人一口把酥吃光了。
曹操出来看见了,问是谁的主意?大家说是杨修的。
曹操也没说什么,就默默地进去了。
除了《三国演义》外,《世说新语》也有类似的记载。
不过说的不是酥,而是奶酪。
别人送了曹操一盒奶酪,曹操舀了一口来吃掉了,然后在盒子上写了一个“合”字。
于是杨修对大家说,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因此,大家就一人一口吃了。
不管是奶酪,还是酥,两种说法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细节上有少许的不一样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写“合”字,他的意思,真的是“一人一口”吗?
联系到曹操曾有个“活”字的典故,我认为,曹操应该是让大家一人一口的。
“活”字的典故,说的是曹操让人修一道门。
工匠修好后,让曹操去看。
曹操看完,什么也没说,就在门上写了个“活”字。
大家都不懂曹操的意思。
这时候杨修从那里走过,看见众人在议论,于是说,这还不明白吗?“门”上写个“活”字,就是“阔”。
丞相的意思,就是嫌这个门修得太大了。
于是工匠们把门改得小了一点。
曹操又来看的时候,显得很满意。
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喜欢通过猜字谜的方式传达命令。
也就是说,他有这样的嗜好。
既然有这样的嗜好,在奶酪的盒子上写字,表达他的意思,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曹操在门上写个“活”字,表达门宽了一些。
曹操的这种字谜的特点是,把实物和字结合起来,表达一种意思。
而曹操写“合”字,所表达的意思,恰好也是和字和实物结合起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曹操写个“合”字,传达“一人一口”奶酪的意思,也是恰如其分的。
不过,事情并没有完。
既然曹操写个“合”字,确实是想表达“一人一口”的意思,为什么杨修猜中了,他反而不高兴呢?
要知道,曹操这样写,目的就是给人猜的。
如果别人都猜不中,那么,他的这个命令,就没能传达下去。
照这样来看,曹操是不应该不高兴的。
可他为什么不高兴呢?
我认为,曹操之所以不高兴,并不是被人猜中了他的心思,而是被杨修猜中了他的心思。
也就是说,如果是别人猜中了他的心思,他其实也觉得无所谓,但是被杨修猜中了,他就很冒火了。
为什么说杨修猜中了他的心思,他会很冒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秘书不该把领导的心思讲出来。
杨修是丞相主簿,也就是曹操的秘书。
作为当秘书的,你可以去猜领导的心思。
而且只有去猜领导的心思,你才会明白领导需要什么,做的事情,才会让领导满意。
但是,这种猜想,只能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不能说出来,更不能对外宣扬。
一旦对外宣扬,那也就意味着,你会把领导心里的想法说出去。
就比如后来发生的“鸡肋”事件,杨修就直截了当地把曹操心中的犹豫说给大家听了,曹操怎么会高兴呢?
其二,杨修不该用他的小聪明教曹植。
当时曹操正在为选曹植为世子,还是选曹丕为世子犹豫不决。
因此就想考验这两个孩子。
要考验这两个孩子,就要知道这两个孩子的真实情况。
但是每次曹操出完题,杨修立刻就把答案告诉曹植,让曹植照着答案去做。
这样一来,曹操就得不到真实情况。
所以,他对杨修的小聪明很冒火。
其三,曹操决定立曹丕为世子后,害怕杨修教唆曹植造反。
由于曹植越来越放浪形骸,因此,曹操确定了立曹丕为世子。
不过,立曹丕为世子,麻烦就出现了。
曹植身边有杨修挑唆,这样一来,曹植肯定就会不服。
只要曹植不服,必然会引起曹丕曹植的争斗。
曹操可不愿意看到这一点,为防患于未然,只好提前把杨修杀了,避免他的儿子们内讧。
也正是这个原因,因此,别人猜中曹操的心思,可能他没什么。
但杨修猜中了他的心思,他肯定很生气,要杀掉杨修。
关于王清任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是解剖第一人吗
后世医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的学说中对于脏腑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是一种形态学上的准确化过程。
但是,大部分的中医学者认为,中医学在几千年来对于“脏腑”的定义,从未真正使用过解剖学和形态学的方法,“脏腑”,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当中始终是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进行分类和定义的。
“脏腑”在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当中,始终是一种功能化的概念,而非实实在在的器官。
而《内经》当中也提到过脏腑的大小和重量等,甚至有人认为《内经》当中,甚至没有说对肝脏的位置。
实际上,很多学者在深层次的体悟之后发现,其间对于脏腑的重量、大小等数字上的描写,蕴藏着高深的数术学的内容。
在中国文化的历程中,数术学说的神秘和深奥常使得很多人认为那是一种纯意识的东西,而非现实存在,还有人始终对其抱有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
但不论人们在主观意识上是否定还是肯定,“数术学”在中国文化的历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并贯穿始终,中医学说更是如此。
既然很多人都已经承认中医对于脏腑的认识并非形态认识,而主要是功能性的定义,那么为什么在《黄帝内经》这部奠基的理论著作中出现了类似形态学的内容呢?从该书的理论水平上来讲,与整体思想不一致的观点和论述,也决不会收载其中。
因此,我们不必把中医学描述重量和大小的数字具体画,也就不会为其中的数字是否需要修改和准确化而大费周章了。
同样的道理,肝脏的位置,也不是指现代解剖学说中的肝脏,而是一种由“肝气上升”、“肺气下降”理论,和“左升右降”的气机循行特点,共同衍生出来的“肝位居左”的功能化概念。
因此,很多医家对于王清任的“改错”持否定态度,并有“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说法。
而对于他的第二大理论,关于“瘀血”的学说,同样存在两方面的评价。
一方面,在理论上,有人说他创立的瘀血学说补充了中医病机学和方药学;但也有人认为是在尸场对多具尸体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和解剖而得出结论的,从研究方法上来讲并不符合传统的中医认知法则,而且它所说的“瘀血”,实际上应该说是“死血”,失去了生命的人,身上的血液自然不会是流动的。
而中医理论中所讲的“瘀血”,也并不都是肉眼可见的。
但是在立法和用方上,大多数的医家对其评价却十分肯定。
他在瘀血证的治则治法上有了很大的创新,认识非常深刻,其间进行了更深透的分析,还留下了“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之类的优秀方剂。
但在使用时必须辨证准确,才能使用这种方法,也不能仅限于气血致病的学说,为医者时时不可或忘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机变,随证加减。
虽然后世医家对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是他肯于实地观察,亲自动手的精神值得肯定。
他为医世者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在瘀血证的立法及方剂的创立上,其发扬和革新有着很大的学术价值。
随机文章中国飞豹战斗机的性能解析,比狂风战斗机稍弱(疑设计过时)令人欲罢不能的禁果效应,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推动社会发展路西法和撒旦什么关系,路西法是撒旦首领(争议众多)电池爆炸的原因,手机电池充电过满引发爆炸/导致女孩双手炸伤毁容银河系中心是什么东西,恐为超巨型黑洞/距离地球2.6万光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上最强四大军团之一虎贲军有多强?一人能抵夏朝挡50个
秦军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统一后秦朝的军队。
秦军是当时强大的铁军,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攻,一统江山,兵威之猛,世所罕见,排名第二应该是没有争议了吧! 唐军是一支以汉人为主力兼有各民族士兵的混合战队,其武功极盛时曾远达里海地区。
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他开国的一大利剑就是“玄甲军”。
唐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军”。
一提到岳家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俩字:能打。
在很多人的眼中,岳家军从来就没打过败仗,可以说“旌旗所指,所向披靡”。
但比如前面的三个军队还是只能垫底。
随机文章秦始皇是成功的皇帝吗?从地球上看木星好吓人,温度3万度磁场是地球14倍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造价,4000万美元一枚(与民兵3相当)咖啡店幻觉使你的眼睛欺骗你,盘点能让人产生错觉的图片德国MG42机枪的威力,半天一把机枪杀死4000人(号称希特勒的电锯)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