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四家”之一,也是中国青绿山水第一人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07 点击数:
简介:仇英(约1498年—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著名画家,,江苏太仓人。

后移居吴县。

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

【千问解读】

仇英(约1498年—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著名画家,,江苏太仓人。

后移居吴县。

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

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

与沈周、、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仇英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他是从工匠开始学习,然后成为漆工,之后是彩绘栋宇,最后才成为大画家的。

仇英在设色上达到的高度后来很少人能超越,很少人能把赭石、太白、石青、石绿这些颜色搭配得那么好。

《临宋人画册》 仇英擅长临摹。

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辨真假。

《汉宫春晓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

绢本重彩,尺幅很大,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

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仇英的仕女图用色悦目,细节精细,且善于捕捉人物行为动作的瞬间图景。

在画史上,董其昌是个严苛的评论家,作为文人画家,他多多少少觉得仇英是画工之流,学识不够,但也不得不承认仇英手上功夫的了得,尤其是仇英的青绿山水。

大意是说,画史上画青绿山水的画家不少,但许多人的画里只有精工,但无雅气。

五百年了,才有了一个仇英。

在青绿山水上,甚至于与他相比也是逊色的。

《清明上河图》局部 他的《清明上河图》有24.8厘米宽,只两个巴掌宽,却有五米多长,其中的人物楼宇,桥梁店铺,没有不细致的。

他摹古又不拘泥于"古",他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沿袭下样式,但却以青绿山水作画,画苏州城里的种种,无一不生动可爱。

曾经的生活在尺素上依旧鲜活,这份迷人的魅力穿越千年历史尘埃依旧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今人面前,怎能不让人心动? 随机文章夏朝的青铜器与身分的关系是什么?汉武帝重用的大臣中,哪一位是黑人奴人?广州不明飞行物悬浮湖面,引8万人讨论10%的人相信是真揭秘史前利莫里亚文明之谜,不重物质修炼精神成神(乌托邦文明)宇宙是不是一个大黑洞,宇宙中不存在超大黑洞/多个黑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

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

到,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

参知政事,官名。

又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唐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职,给以“参知政事”等名义。

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简称“参政”。

初置时,不知印,不升政事堂。

开宝六年(973),始命知政事与宰相(同平章事)于都堂(政事堂)同议政事。

至道元年(995),又命与宰相轮班知印。

元丰改制,废参知政事之名。

南渡后恢复。

宋代、、都曾任此职。

《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时的鲁宗道。

辽、金承宋制。

元设参政,即参知政事的简称;在行中书省则于丞相、平章、左右丞下设参知政事。

明初行省沿元制设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

洪武九年(1377),废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以参政为布政使之副职。

《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宋初并无参知政事一职。

宋太祖代周自立,以范质为昭文相、王溥为史馆相、魏仁浦为集贤相,三相并设,而不设副宰相。

上述三人皆后周旧臣,太祖对他们自然有防范心理。

同年又以心腹为枢密副使,二年后迁枢密使,朝廷大政实际上操纵在太祖和赵普等人手中。

《涑水记闻》卷1载:“太祖初登极时,杜尚,常与上议军国事,犹呼赵普为书记。

尝抚劳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

’太祖宠待赵韩王如左右手。

”军国大事,大都是太祖与赵普等商议而定。

宋代制度也大都是赵普创立,《容斋随笔》卷七称:“赵韩王佐艺祖,监方镇之势,削支郡以损其强,置转运、通判使掌钱谷以夺其富,参名京官知州事以分其党,禄诸大功臣于环卫而不付以兵,收天下骁锐于殿岩而不使外重。

建法立制,审官用人,一切施为,至于今是赖。

”这时候,中央机构的运作还不是一种正常态,宰相们并没有总文武之大政,只是起处理一般政务的辅助作用。

换句话说,赵普等此时所发挥的则是类似宰相的作用,而范质等人所起的作用则类似副宰相。

宰相制度的健全,是太祖开国四年之后的事情。

乾德二年(964)正月,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并罢,完成了从后周到赵宋的宰相人选过渡期。

同月,赵普拜相,“上视若左右手,,悉咨决焉。

”(《·赵普传》)一直到开宝六年(973)八月,太祖对赵普信任有加,中书只有赵普独相,这段时间持续将近十年。

中书事务繁剧,北宋初期更面临着平定内乱、统一全国、抵御外族入侵等繁重的军政要务之处理。

赵普以独相主持中书工作,分身乏术,当然难以应付头绪纷繁的军政事务。

于是,太祖就试图为赵普设置副手,协助其处理日常政务。

《长编》卷5载: (乾德二年四月)上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

”乙丑,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吕余庆并本官参知政事。

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庭上事,殿廷别设砖位于宰相后,敕尾署衔降宰相数字,月俸杂给皆半之。

盖上意未欲令居正等与普齐也。

《玉壶清话》卷6载: 太祖受禅,以赵韩王普有佐命巨勋,除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未几,范质罢相,以公为门下侍郎、平章事。

既冠台府,参总庙权,参政吕余庆、薛居正虽副之,但奉行制书,备位而已,不宣制,不预奏事,不押班。

每府候对长春殿庐卢,沃大小之务,尽决于公。

设参知政事以为副宰相,是对唐人制度的一种承继。

但是,宋人认为陶谷见识简陋,所言并不合古制,对唐人参知政事的职务也是一种误解,《宋会要·职官》1之69载: 史臣钱若水等曰:按唐故事,裴叙为右仆射知政事、杜淹为御史大夫参议朝政、为秘书监参预朝政、为持(特)进参议政事、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刘幽求为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然并宰相之任也。

又,高宗欲用郭待举参知政事,既而谓崔知温曰:待举等历任尚浅,未可与卿等同名称。

遂令于中书门下同承进止平章事。

以此言之,平章事亚于参知政事矣。

今谷不能远引汉御史大夫亚相故事为对,翻以参知政事为下丞相一等,谷失之矣。

《石林燕语》卷3考辨说: 唐参议朝政、参议政事、参知机务、参知政事,皆宰相之任也。

参知政事,盖刘洎为相时名。

唐初,宰相未有定名,因人而命,皆出于临时。

其后高宗欲用郭待举为参知政事,以其资浅,故命于中书门下同受进止平章事。

参知,非参佐也。

盖宰相非一人,犹言共知尔,而平章乃参佐之名。

本朝太祖始以赵中令独相,久欲拜薛文惠公等为之副而难其名,召学士陶谷问:“下丞相一等,有何官?”谷以“唐有参知政事”对,遂以命之。

不知此名本自高于平章事,轻重失伦,后遂沿习莫能改云。

所以,参知政事的名称虽然沿袭唐人,内容并不完全一样。

唐人作为宰相的临时差遣名目繁多,宋人只是择其一作为副宰相的正式名称,遂成制度。

参知政事的最初设立,完全是为了协助宰相赵普的工作,地位较低,不具有与宰相分庭抗礼的任何迹象,在赵普独相期间,这种状况一直没有改变。

《宋会要·职官》1之16言“参知政事,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以中书舍人以上至尚书为之。

”《宋史》卷161《职官志》言:“参知政事,掌副宰相,毗大政,参庶务。

”即参知政事是作为宰相的行政副手全面参与朝廷政务。

换句话说,参知政事的最初设立,完全是为了强化相权,太祖不设多位宰相而设一相二参,其突出赵普相权的目的十分清晰。

随机文章从菜单传达亲民形象!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的晚宴背后的秘密苏联德尔塔级核潜艇能连续发射导弹,打击任何美军基地赤道为什么没有台风,原因其实很简单/赤道地转偏向力几乎为零最详海水涨潮退潮时间表,教你如何计算潮水涨退时间白洞是如何形成的,球形天体向外膨胀形成白洞(向外喷射物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四家是指谁?四位著名明代画家简介

,又称吴门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画家:沈周、、唐寅和仇英。

此一名称,是相对于""而来。

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

自沈周开创,以四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接续下来的体系,自晚明之后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特别是在山水画的部分。

吴门四家中的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

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

"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吴门四家中的另外两种类型:唐寅修养广博,诗书画俱佳,号称"江南第一才子"。

他阅历较广,入世较深,故题材范围宽广,古今皆能,;仇英文化修养不博,专画传统题材,但摹古功底深厚,尤擅长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作风严谨不拘。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

不应,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

后游历,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慕聘,托病不赴。

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中官作画,旋即便致仕归乡。

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岁。

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诗宗、,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随机文章罗马皇帝奥托简介宋朝七大皇后真人大PK 被金人俘虏「赐浴」的朱皇后超美中国突破20倍音速导弹,6806米/秒1小时绕地球一圈(无法证实)基本企业管理中的十大定律,比尔盖茨马云等人坚信的理念神仙为什么要走南天门,天庭作为高维空间只有南天门一个通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他是“明四家”之一,也是中国青绿山水第一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