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为什么其女儿也叫曹节?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人们非常在意“避讳”的问题,比如先祖的名字,后世是很少会取同样的名字的,还有同音的字,也会用其他方式避讳,但是曹操的曾祖父和女儿,都叫做曹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曹操给女儿起名字的时候没有避讳,而是要和自己的曾祖父使用同样的一个名字呢?当时对于避讳又有什么讲究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为什么其女儿也叫曹节?

1、曹操曾祖父曹节的简介

在裴松之所注《三国志·武帝纪》中,引用了西晋史学家所著的《续汉书》,有关于对曹节的文字记录:(曹)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

在该书中,还记载了曹节的一个“认猪不争”的故事。

故事的梗概为:邻居丢了一头猪,到曹节家寻找,指着曹节家猪栏里的一头猪,言之凿凿,说这就是他家走失的猪。

曹节不但没恼怒,也没有据理力争,反而让邻居将这头猪牵走了。

过了半天,邻居家的猪自己从野地里跑了回来。

邻居非常羞愧,牵着猪登门道歉,曹节不但不责怪,还怕邻居难为情,主动为他措辞开脱。

相亲林立听说这件事之后,一致称赞曹节,说他是个仁慈敦厚的人。

不过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看到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曹节应该属于贫下中农,后来儿子太多,生计难以维持,才把曹腾从小就送进了宫当太监。

不过曹腾逆袭了,飞腾了,曹节也跟着光宗耀祖了。

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为什么其女儿也叫曹节?

2、曹操女儿曹节的简介

曹节三姐妹被封为贵人后,不久,伏皇后(汉献帝的原配皇后,伏寿)就被曹操幽闭而死,次年,曹节被立为皇后。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魏王爵位,又进一步想要篡汉。

曹丕多次派使者到皇后曹节这里索要玉玺,曹节自知难以保存,于是痛斥使者,使者们不敢抬头说话。

曹节将玉玺扔在地上,哭着说:“老天不会保佑你们的”。

这两件事,在《后汉书》中,有相关记载: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十九年,并拜为贵人。

及伏皇后被弑,明年,立节为皇后。

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

在《三国演义》中,曹节这一段故事,被改编成了大骂曹洪、曹休。

当时曹洪、曹休带剑入内,请汉献帝出殿禅让,曹节大怒,对二人以及曹丕破口大骂:俱是汝等乱贼,希图富贵,共造逆谋!吾父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

今吾兄嗣位未几,辄思篡汉,皇天必不祚尔!

曹丕篡汉后,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曹节也改称为山阳公夫人。

曹节在山阳四十年,造福一方,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曹节病逝后,仍被以汉朝皇后的礼仪下葬。

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为什么其女儿也叫曹节?

3、曹操的女儿曹节,名字不要避讳先祖曹节吗?

对于这件事情,清代学者侯康就提出了质疑,并给出了建议。

在他写的《三国志补注》中,就有“若腾父名节,太祖不应复以名其女”的观点。

大概意思就是,如果曹腾的父亲名叫曹节,那么曹操就不会用这个名字给女儿命名。

客观地讲,很有见地和道理。

但历史上的事实谁能说得清呢?

古代避讳虽然很严肃,但那是一个天马行空的年代,很多率性行事的人,脑回路非常人能够理解,比如书圣一家子,王羲之、王献之、王静之,是否感觉很突兀?放荡不羁、不拘小节的曹操,很可能也不在意这件事情,而且已经隔了好几辈了,曹操可能不太在乎吧。

最大的可能是,曹节毕竟不是曹操的亲祖上,曹操本人也比较忌讳宦官之后(主要指曹腾)的说法,因此才在女儿的名字上,不甚讲究。

一代奸雄曹操30年的于禁为什么会投降关羽呢?

公元219年,随出兵抗击,解救樊城被围的。

结果,关羽借汉水暴溢之际,大破于禁,庞德与于禁尽被关羽俘获。

然而,面对关羽的威势,跟随30年的于禁选择了投降,在曹魏根基不深的庞德却宁死不降,不愿归顺与旧主团聚。

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呢? (图)水淹七军画像 一、庞德和马超的关系怎么样? 很多人认为庞德与马超关系不好,所以被俘后,庞德宁愿去死也不再想跟马超混到一起去了。

不过,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早在公元190年前后,庞德就开始跟随一家了,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深得家族的信任。

后来,马腾进京做官,庞德就成了马超的亲随。

马超失败后投奔,庞德也不离不弃。

显然,如果庞德对马超有所不满,他大可以一走了之,而不是跟着马超颠沛流离。

那么后来马超卷土西凉,庞德为何没有跟随左右呢?马超再次被夏侯渊击败后,因为害怕张鲁部下迫害,就领兵逃到了氐中。

后来,又正逢刘备入川,就归降了刘备。

不过,《志·马超传》记载了一个细节,或许可以解释庞德没有跟随马超行动的原因,“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

显然,马超跑到氐中只是为了避祸,并没有想和张鲁闹翻,因此,没有拖家带口。

而马超归降刘备,更多是一种临时的决定,老婆孩没来得及带,庞德没有跟随也就不意外了。

因此,即便庞德没有跟随马超入蜀,也不能证明两人关系不好,毕竟共同奋战了20多年,感情应该还是有的。

二、庞德不投降关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既然马超庞德关系还过得去,庞德被关羽俘虏后,为何不投降呢?很多人认为是气节的问题,但是,在那个诸侯纷争的年代,所谓的气节并没有被看的那么重。

大多数三国都有投降的历史。

当然,如果肯为主公死节,肯定也是被称颂的好汉。

因此,所谓气节并不是决定庞德拒绝投降的根本原因,而真正让庞德不能投降的,是他的家庭。

庞德与于禁不同,他深知自己是毫无退路的。

庞德归顺曹操时间很晚,并且没有什么根基,在讨伐关羽前,也没有什么表现。

因此,如果战败投降,难保曹操不会迁怒于他的家人。

根据《三国志》记载,庞德至少有四个儿子,而这也成为庞德的软肋。

此外,另一个活生生的事实也摆在庞德面前。

《三国志·马超传》记载“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

眼睁睁看着马超的儿子被张鲁杀害,庞德就不得不为自己家庭着想了,他是万万不敢背叛曹操的。

因此,从庞德出征之时,他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于是也就有了那番慷慨之言“我受国恩,义在效死。

我欲身自击羽。

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

作为一名没为曹操立过什么功的降将,一旦战败,即便逃回去,也免不了遭到其他人的打压迫害。

而一旦被俘,慷慨就义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如此,庞德这番略显悲凉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庞德死后,他的儿子都被封侯,长子庞会承袭了庞德的爵位,还受到重用。

庞德也算死得其所了。

这位西北猛将除了是名铁骨铮铮的好汉,也是一位好父亲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的72座疑冢究竟哪个才是一代奸雄曹操真正的墓穴?

一代奸雄,生前防人防到了“梦中杀人”的扯淡境界。

这样一个人自然对自己死后“被害”的可能性也要防备,曹操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挖出来或被盗墓者折腾,他破天荒地提出了“薄葬”的倡议。

按理说,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其权势已经和无异,可他怎么就舍得让自己死后“受穷”呢?据传,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他早年为扩大势力,干过盗墓挖坟的勾当,亲眼目睹了很多坟墓被挖开后,尸骨纵横的场面,他怕自己的坟墓也遭到这种待遇,所以想用“薄葬”之说打消后人对他墓葬的兴趣;第二是因为他比较提倡节俭,不喜欢过于奢侈(这点值得商榷)。

但曹操是极聪明的人,他知说“薄葬”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最理想状态就是让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墓葬在哪?这就需要在喊出“薄葬”的同时,还要广布疑冢。

传说,安葬曹操的那天共有72具棺材向四个方向,从各个城门抬出。

试想一下,那场面该多么壮观呀?单就那72口上好的棺木来说,其“薄葬”薄在了何处呢? 那么,这72座疑冢,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这桩历史公案一直困扰着后世对曹操感兴趣的人。

千百年来,有数不清的盗墓者,但谁也没有发掘到曹操正真的墓葬。

传说,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东印度公司一个古董商人为寻找,雇了很多民工挖开了十几座据是曹操墓疑冢,但除了土陶、瓦罐之类的东西,再别无所得。

1988年,曾有报纸发表了《“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的文章,文中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这里就是曹操七十二疑冢所在地,但现在已查明那里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座。

还有一种说法指出,曹操墓在其故乡谯县的“曹家孤堆”。

另据《彰德府志》记载,曹操墓在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

据考察,那里也不是。

那曹操墓究竟埋在哪里了呢? 这个困扰了世人近2000年的历史公案,终于在2009年12月27日,得到了答案。

那就是,河南省文物局当日公布,河南省安阳市安丰村西高穴村南的高陵被队确认是曹操的真墓地。

后来,国家文物局也确认了这个发现,至此,困扰了人们多年的曹操墓葬之谜终于大白天下。

随机文章解读英国飞龙式战斗机,发动机功率是P47两倍蝴蝶效应是什么意思,小翅膀轻轻一挥引起美国超强龙卷风掌控生物能的穆里亚文明,最后化身树木沉睡再也没有醒来太阳系是否稳定,太阳系为什么很稳定(太阳系并没有那么稳定)宇宙有多少个银河系,银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含10万多银河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为什么其女儿也叫曹节?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