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真的坑杀了数十万赵军吗?
【千问解读】
说到长平之战,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个被冠以“杀神”名号的白起,据说,在此战役中,他坑杀了赵军人数多达四十五万。
但是,虽然有记载,却也只是一笔带过,史书中对于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并不详细,所以这一段历时三年的战役究竟是怎样的经过,我们也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其他方面来探知这一段历史。
首先,当时赵国发动的军队人数大约就是四十五万,而且还是掺杂了水分的数字,再加上经过了激烈的战斗,不死一兵一卒是绝无可能的,因此战争结束以后,赵军的人数一定不会有四十万。
那么为什么会传成后来的四十多万呢?
一方面,秦国经过战争,自己还需要休养生息,又怎么可能养得起赵国的俘虏,但是又不能放回去,因此将他们坑杀,也可以削弱赵国的兵力,另一方面可能存在专门做给别的国家看的意思,夸大数字,让别人以后想要再发动战争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后果。
还有说法认为,这些被杀的赵军都是活埋的。
这就更没有道理了。
就算没有四十万,几万十几万总是有的吧,难道就没人在知道自己要被活埋之前反抗吗?而且,1995年,在山西晋城,已经发现了当年长平之战的遗址,尸坑里面的尸体层层叠叠,根据分析,他们都是被杀死之后才掩埋的,因此,活埋赵军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王莽做过的这些事,看完你还以为他真的是穿越者吗
表面上看他只是一个篡汉的普通皇帝,然而史书上记载的其一系列的行为,让当代的我们看了之后,不得不怀疑王莽是一个穿越人士。
那么,王莽究竟做了什么事呢? 首先就是重视发明创造,王莽非常重视科技,甚至亲手解剖过人体。
公元十八年,王莽听说有一位能工巧匠能够制作飞行器,飞行了数百步,于是亲自召见并观看其表演,大力支持他的研究。
更有意思的是,王莽还亲自动手发明了一种游标卡尺,这种卡尺与现代所通用的游标卡尺几乎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莽妥妥的是一个穿越者啊,还很大可能是一位理工科出身的穿越者。
其次是土地改革,王莽建立新朝后,宣布土地国有,同时将所有土地分给所有的百姓,禁止私人买卖。
各位小伙伴想到了什么?这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啊,红果果的社会主义土地改革。
这种政策在当时的出现是毫无征兆的,是完全与时代脱节的想法,当然也因此触怒了地主豪强,导致被地主阶级给推翻了。
还有一个就是服饰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子连穿衣都非常保守,基本不会让自身除脸部以外的部位暴露出来。
而有一次王莽的母亲生病,别人来探望,王莽妻子出来迎接,这些客人惊讶的发现,王莽妻子所穿裙子居然只到膝盖,也就是说她穿了件短裙见客,这在封建时代绝对是不可想象的,在当时反响非常大,被记载在《汉书·王莽传》中。
(王莽剧照)最后就是染发了,汉书记载,王莽统治末期,为应付蜂拥而起的起义军,年近古稀的王莽选择大婚立后来粉饰太平,为免他人说其荒淫,也为了向拥护者表明其有能力维持统治,王莽将自己满头白发染黑。
一头黑发的王莽看似壮年,然而还是没能挽救新朝,七个月后即被攻破都城,王莽也被杀死。
然而其种种匪夷所思是行为,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从新中国穿越过去的。
各位小伙伴,你们觉得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灭 魏忠贤真的有这个实力吗
这种说法,最早出自于冯梦龙的笔记史料《燕都日记》。
原文是这样的:“化淳昔事忠贤;奏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上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首。
” 其实冯梦龙的这个记载,成了后世的一段公案。
不只是这个说法,还有一个说法,进京的时候,是不是曹化淳给开的门。
(李自成进京) 有人说,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曹化淳已经回乡六年,不可能给皇帝说那个话,后来也不可能给李自成开门。
但是冯梦龙在《燕都日记》中写得很清楚:“起复内臣曹化淳,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
”“先有人伏内,通曹化淳弟曹二开门内应。
”也就是说,曹化淳确实回乡了,但崇祯皇帝又把他叫来了。
开门的并不是曹化淳本人,而是其弟弟“曹二”。
不过这个书也有问题,比如说“化淳昔事忠贤”,这显然并非事实。
再说了,当初崇祯皇帝清理的时候,就是主要由曹化淳来完成的。
他既然打击了魏忠贤,能说这个话吗?而且按照崇祯皇帝的性格,他可能突然“收葬忠贤骸首”吗?那不是自己打脸吗? 当然了,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是探讨这个话是不是曹化淳说的。
因为这不仅仅是曹化淳的观点,也是当下很多网友的观点。
那么,这个观点对吗? (魏忠贤剧照) 先说为什么有人会认为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 假设魏忠贤不死还不行,还必须假设崇祯皇帝不管事。
因为崇祯皇帝一旦管事,魏忠贤就得死。
这是古代君权与臣权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的。
如果崇祯皇帝不管事,魏忠贤不死,那么朝廷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将是“阉党”的天下。
无论是,还是其他党派,都不会得势。
这样,朝廷的所有命令,将由魏忠贤一人发出,不管是抗击满清南下,还是抗击农民起义,都将由魏忠贤和他的“阉党”来完成。
这样一来,明末将不会出现党争的情况,不会出现明朝官员相互内耗的情况。
这确实解决了一大难题,避免了造成明朝灭亡的一个大矛盾。
那么,避免了“党争”这个大矛盾,是不是就能解决明朝末年的其它问题呢? 第一,阉党执政,能否振兴国内经济,解决赋税过重,引起民变的问题? 明朝末年,之所以农民起义蜂起,是因为连年大旱,瘟疫流行,老百姓活不下去。
再加上为了战争,赋税过重。
阉党如果执政,他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至少,在当皇帝而阉党执政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他们为解决这个问题做过什么努力。
相反的是,他们穷凶极恶,反复欺诈老百姓。
对于这样一批人来说,不贪污不搜刮老百姓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们是靠巴结贿赂上司(尤其是魏忠贤)起家的,他们要收手,显然是不可能的。
阉党被打击下去后,东林党和其它党派互相倾轧。
但是东林党人在廉洁上,那是比阉党要好许多的。
至少他们不会搜刮老百姓,不会引起更大的民愤。
(崇祯剧照) 第二,阉党执政,能否找到解决双线作战的办法? 明朝最终灭亡,主要是陷入双线作战之中,既要和满清打,又要和农民军打。
无论是满清,还是农民军,都不愿意罢手。
这可以说是明末的一个死结。
阉党执政,能解开这个死结吗?很难。
而且,由于是宦官专政,无论是李自成,还是,都更有理由和明朝交战。
因为他们可以有个“”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魏忠贤身份问题,很难在外交上有所作为。
第三,魏忠贤取代崇祯皇帝发号施令,能不能不像崇祯皇帝那样多疑且刻薄寡恩? 崇祯皇帝性格多疑而且刻薄寡恩,因此造成大臣们怕做事,不敢做事。
敢做事的,会被崇祯皇帝杀头。
比如,他想整肃纪律,杀掉,就被崇祯怀疑而杀头。
其他不敢做事的,本来是优秀人才,最终也变成了庸才。
如果是魏忠贤执政,他可能不会多疑,但是他肯定会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所以他用的,只能是驯服他的那些人。
但是,如果一个人丢掉气节,驯服一个宦官,这个人本身可能能力就非常有限。
能力非常有限的人,能打赢和满清与农民军的战争吗? 第四,魏忠贤治国有没有能力? 魏忠贤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他在宫中的表现,除了党同伐异,结党营私,就没干过治国理政,振兴国家的事情。
要靠这样的人来解决明朝末年积压的那些矛盾,可能吗?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一点。
崇祯皇帝不是朱由校,他不可能把权力让给魏忠贤,他们不可能兼容,魏忠贤不可能不死。
所以,一切假设,都只能是假设罢了。
(参考资料:《》《燕都日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