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5-25 点击数: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导致后来秦国灭六国完成了统一。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赵王会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赵括被称为“纸上谈兵”就是因为他的经验不足,难道赵王也不懂这个道理吗?实际上当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在赵国之上,而廉颇又是以防守著称,但越拖下去对赵国越不利,所以赵王想要速战速决才派出赵括。

只可惜赵括的确能力有限,最后还中了白起的计谋,导致40多万大军被全歼。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纸上谈兵”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赵括这位将被秦军大败,不仅自己被杀,而且导致赵国损失了数十万兵马。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平之战中,赵国一开始派遣的是实战经验丰富的廉颇。

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什么派遣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呢?换而言之,“纸上谈兵”的赵括,何以获得赵国君主的信任呢?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

首先,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也即在长平之战之前,廉颇就拥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当时已经重病在身的蔺相如评价道: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

相对于廉颇,赵括可谓毫无实战经验。

不过,当时赵国君主——赵孝成王还是决意派遣赵括对对抗秦军。

对此,在笔者看来,赵国之所以派遣赵括去替换廉颇,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实战经验是君主任用人才的重要参考因素,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比如在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的诸葛亮,后者也是几乎没有实战经验。

但是,因为名气较大,刘备依然愿意多次邀请诸葛亮出山。

就赵括来说,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是,因为自己是名将赵奢的儿子,加上自己确实熟读兵书,所以在当时的赵国拥有非常大的名气。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

同时,还有说法认为,因为廉颇坚守不出,秦国大军始终难以彻底消灭赵国士兵,所以,秦国就让人在赵国散播“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

”的消息,而且秦国是最后决战的时候才悄悄换上白起这位名将。

而这,可能是赵国放心派遣赵括出战的原因之一。

当然,在笔者看来,赵括的身份,也是赵孝成王信任他的重要原因。

赵奢是赵武灵王之子,并且在阙与之战中击败了秦国大军。

由此,对于赵括来说,可谓赵国君主的宗室,加上自己的父亲曾经击败过秦军,这无疑让赵孝成王心存幻想,希望赵括也可以像他父亲一样取得胜利。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

最后,另一方面,赵国之所以派遣赵括去对抗秦军,是因为廉颇主张坚守,而赵括认为可以和秦军一战。

对于当时的赵国,因为粮草供应上的问题,促使赵国君主意识到无法长期坚守下去,也即只能主动求战了。

对于当时的秦国,在巴蜀之地、关中之地等粮仓,在粮草供应上比赵国有优势,而赵国向齐国等诸侯国借粮,却遭到了拒绝。

因为长平之战持续了数年时间,赵国的缺粮问题越来越严重,此时的赵国拖下去一定会输,而和秦军决战,很可能会有一线生机。

在此背景下,赵孝成王没有听从蔺相如等人的劝告,最终让赵括来替代廉颇。

当然,结果是赵国被白起击败,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