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攻打捷克斯洛伐克,为何阿尔巴尼亚要修建17万个碉堡?
【千问解读】
1968年8月份,前苏联找了一堆华约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展开了武装入侵,并且逮捕了其领导人杜布切克。
迫于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作出了让步,接受了代表苏联意志的“莫斯科协议”。
而同一时间,仅距离捷克斯洛伐克1000公里之外的地中海小国阿尔巴尼亚的反应却是很大。
阿尔巴尼亚统治者恩维尔.霍查成了惊弓之鸟。
他不由自主的预感到了巨大的危机,说不定哪一天苏联坦克就会突然出现在首都地拉那的街头。
自从1961年与苏联闹翻后,苏阿两国关系一直处于冻结状态。
作为一个小国,阿尔巴尼亚注定无法抵御华约的“钢铁洪流”。
由于与两个邻国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关系都不好,再加上担心苏联会随时推翻自己的统治,霍查认为阿尔巴尼亚只能依靠自己。
为了防止苏联的武装入侵,从1968年起,阿尔巴尼亚制定了一个在全国修建75万个碉堡的庞大防御计划。
到了1986年,最终只有大约17万个碉堡建成。
对于这个300多万人口的小国来说,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典型的碉堡看起来像个蘑菇,直径大约3米,里面可以容纳一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据说碉堡的圆球外形可以把敌人的炮弹弹飞。
为了加快进度,小型碉堡都是在工厂建好后,再运输到目的地。
还有一些大型的具备指挥功能的半球形碉堡,直径达到8米,重达400吨。
在这个28000平方公里的东欧小国,碉堡的密度达到惊人的每平方公里5.7个。
修建碉堡占用了大量的国防预算,消耗的钢材和水泥大部分都来自海外。
当年,在霍查的推动下,修建碉堡是阿尔巴尼亚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如果一个地方,无论是学校、公园、海滩还是墓地,只要被认为是有利于防御,那里就必须要修建一个碉堡。
当然,首都地拉那的碉堡最多。
除了普通的地面碉堡以外,在工厂、行政大楼、学校、居民楼的地下深处,还修建了数量不详的专用防空碉堡和防核碉堡。
由于霍查不相信任何人,修建碉堡的施工队伍经常轮换,没有人清楚到底修了多少这种特殊的碉堡,就连碉堡的设计者后来也被投入监狱。
碉堡的内部有专人负责保持清洁,确保随时投入使用。
另外,每个月都要举行至少两次实战演习,每次持续数天,使每一个阿尔巴尼亚人都成为战争机器上的一颗齿轮。
尽管如此,阿尔巴尼亚的国防系统仍然效率低下。
军队的日常训练一塌糊涂,缺乏足够的弹药和燃油,过时的武器和制服质量堪忧,根本没有能力抵御外部入侵。
数万个单人碉堡的如何补给也成了无解的难题,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挡霍查把整个国家修建成一个巨大要塞的决心。
直到1985年霍查死后,修建碉堡的工程才停了下来。
如今,这些碉堡被用于住宿、仓库、咖啡厅、饭店等,无声的向人们述说着当年荒唐的那一幕。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