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耗时最长和最短的战争是什么?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一定都不太相信,历史上打仗动辄就是几个月几年,而且两军对阵之后,就算是直接冲锋,也不可能那么快就把敌人打输了,到底是什么样的战争,竟然连一节课的时间都没有就结束了?而且一场战争又怎么会打了一百多年,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奇观?其实,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一场耗时最长和最短的战争到底是怎么打的?

世界上耗时最长和最短的战争是什么?

战争一直以来被作为强国瓜分弱小国家的惯用伎俩,所以人类历史上的战争真的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造成战争的原因,最常见的是为了追逐利益,而战争的时长则跟作战双方的实力差距息息相关。

这些战争或大或小,或耗时或迅速,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为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

作为历史上耗时最久的战争,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百年大战想必大家应该早有耳闻。

这场战争从公元1337年爆发,直到公元1453年才结束,战争居然持续了116年之久。

即便是战争结束了,但是英法两国之间的间隙却变得越来越大,甚至直到今天,许多法国人仍然不愿意说英语,可见这场战争对国人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

战争耗时有长有短,说完了耗时最久的战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耗时最短的战争。

这场耗时最短的战争正是英桑战争,战争仅仅持续了三十八分钟就结束了,同英法百年大战的差距实在是太悬殊了。

十九世纪,许多西方国家由于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所以一跃成为了实力雄厚的国家。

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发展现状,将黑爪伸向了相对较为落后的封建国家准备进行侵略。

十九世纪末的时候,完成国内统一的德军也开始加入其中,德国首先将视线转向了已经在殖民道路上走出一定经验的英国身上,准备与之争夺桑给巴尔地区。

之所以争夺此地,是看中了此地是曾经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要塞地理位置可以说非常优越。

发现德国目的的英国勃然大怒,直接派出皇家海军将桑给巴尔王宫层层围住,而此时的德军又迟迟没有增援,硬着头皮应战的结果就是仅用时三十八分钟,最终选择了投降,而英军只有一人受伤。

世界上耗时最长和最短的战争是什么?


就是这样一场战争,仅仅持续了三十八分钟的战争,作为历史上耗时最短的战争,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久的保存了下去。

在二战结束之后,各国都深刻意识到了战争会给一个国家给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特别是一场战争进行的时间越长,对国家的经济,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大。

说到世界上时间最短的战争,应该有不少人会想到我国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发生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仅仅用了28天的时间就结束了。

除此之外,二战中德国也打了不少闪电战。

当时拥有着300万大军的法国,仅仅在一个月内就向德国缴械投降了。

然而就两场战争的时间都不是世界上最短的,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场战争仅仅用了38分钟就结束了,这个记录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打破,它就是英桑战争。

听到这个战争的名字,就知道其中有一个参战国是英国了。

在19世纪后期,欧洲西方国家开始疯狂的对海外殖民地进行掠夺,在三次普法战争之后,德国终于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也加入到争抢殖民地的战争中。

不过由于它崛起的时间比较晚,海外殖民地已经被其他国家平分的差不多了。

世界上耗时最长和最短的战争是什么?


在这种时候,德国开始对英国发起挑战。

在东非有一个桑给巴尔地区,这块地区就在如今坦桑尼亚的东边,面积不到3000平方公里。

在19世纪末,这一地区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然而在1896年,桑给巴尔的统治者生病去世的时候,德国将他的侄儿巴伽什扶植上位,从此,桑给巴尔落入了德国的手中。

当时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自然是不容许德国这样挑衅他的。

于是英国要求巴伽什退位,但是巴伽什不愿意,并且还组织了一个2800人的军队,对英国进行反击。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德国根本没有前来支持巴伽什,最终只用了38分钟,英国就将桑给巴尔打败了。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十位帝王:古时候长寿帝王排行

盘点长寿的古代们:健康长寿,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的共同夙愿。

对封建社会“君临天下”拥有至高权威的皇帝们而言,当然更是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

所以帝王们几乎个个不惜财力、人力和物力,绞尽脑汁寻求“长生术”:从的“求仙路”、的“长生梦”到大唐宫廷研制“长生不老药”、明世宗“深宫炼仙丹”等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可惜事与愿违收效甚微,历数我国从夏禹至清末五百位大小帝王,活到七十岁以上的仅为九人,只占百分之一点八,可谓“帝王七十古来稀”;仔细盘算,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可怜的三十九点二岁,比古代社会平均寿命还要短得多! 但也有例外──历史上也出现过几位长寿皇帝,不过他们绝对是“”。

自秦以来两千多年间活到八十岁以上的皇帝只有四位:八十六岁,女皇八十二岁,宋高宗八十一岁,八十九岁。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十位皇帝: 一、爱新觉罗·——乾隆帝 89岁 爱新觉罗·弘历,满族,生于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四年(1799)正月,是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

他是帝第四子,属兔,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

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其父雍正秘密建储,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

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无疾而终,终年89岁。

葬于裕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昌瑞山)。

二、南朝梁武帝萧衍 86岁 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朝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丹阳)人,自称是汉代的第二十五世孙。

建立了梁朝,是为高祖、武帝。

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

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

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

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

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 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

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周国皇帝武则天 81岁 武则天(624年—705年)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 ,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召入宫为才人。

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

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存为昭仪,进号宸妃,与、互相谗毁争宠。

永徽六年(655)高宗立为皇后。

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上元元年(674年),与高宗并称“天皇”。

“天后”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即位,则天临朝称制。

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继续临朝称制。

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

当朝期间,贬逐老臣,任用酷吏,唐初的元老重臣如、褚遂良、于志宁、裴炎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

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因此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政绩辉煌,国威大振。

!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 、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

同年十一月去世,谥大圣则天皇帝。

四、吴越国王钱镠 80岁 钱镠liú,字具美,小字婆留,汉族,杭州临安人。

父钱宽,母水。

生于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卒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

五、宋高宗,名赵构 80岁 高宗,名赵构(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汉族。

徽宗第九子,钦宗弟,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因不思收复北方故土,宠奸臣和下令处死父子而背负恶名,为人诟病。

北宋灭亡后,在南京即帝位。

在位36年,让位后病死,终年80岁,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六、十六国南燕慕容德 79岁 慕容德(326~405),中国十六国时期南燕的创建者。

后增一字名备德,字玄明。

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

鲜卑族。

前燕主慕容皝少子。

慕容皝时封范阳王,为征南将军,369年,东晋率军攻前燕,德与兄一道大败晋军于襄邑。

慕容垂投奔前秦主后,德连坐免职。

前秦灭前燕,他被徙到长安。

后,慕容垂称王,建后燕,都中山。

继位,以慕容德镇邺城,总管南境 。

397 年, 魏军攻下中山,慕容宝奔龙城,后燕被截为两部分。

398 年,慕容德率众自邶徙滑台(今河南滑县东),自立为燕王,史称南燕。

滑台处于北魏和东晋之间,南北两面受敌,南燕所能控制的不到10 城 ,滑台还一度被魏军占领 。

于是慕容德东进夺取青州,400年称帝。

于广固( 今山东益都西北 )建都。

下令检括户口,出荫户5.8万。

南燕拥有步兵37万,铁骑 5.3 万。

德死,兄子超继位,410年为东晋所灭。

七、前蜀高祖王建 71岁 前蜀高祖王建(847~918), 前蜀国的建立者。

字光图。

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

王建少年时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生,乡里人叫他”贼王八”。

后投忠武军(治许州,今河南许昌)。

军进攻长安时,僖宗逃奔成都,监军杨复光分忠武军八千人为八都,以镇压起义军,王建与鹿晏弘等各为一都头。

中和四年 (884),王建等五都头率兵入蜀,被号为”随驾五都”,归宦官田令孜指挥。

令孜认王建等为养子。

僖宗还长安,王建等分典神策军。

光二年 (886)由于藩镇作乱,僖宗再奔兴元,王建为清道斩斫使。

后宦官杨复恭代田令孜掌禁军,疑王建,出之为壁州(一作利州)刺史。

王建招集溪洞酋豪,组织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逐步扩大地盘。

光启三年,他弃阆州(今四川阆中)西赴成都,与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陈敬瑄相攻,逐步占领成都西、南诸州。

大顺二年(891),攻占成都,囚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及田令孜。

乾宁四年(897), 破梓州(东川节度使治所), 占有东西两川之地。

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治兴元,今陕西汉中)。

三年,唐封王建为。

王建北有汉中,东有三峡,割据蜀地的基础稳固。

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八、五代十国南平武信王高季兴(858-929) 71岁 高季兴(858~929)中国五代十国时南平的创建者。

字贻孙。

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

为富人家僮,后随其主为部将 。

唐末,朱温势力已扩大至荆州。

后梁开平元年( 907 ),朱温即帝位后,派高季兴赴 任荆南节度使 。

荆南镇 旧辖 10州(一作8州),唐末,为邻道 侵夺殆尽。

高季兴到 镇时,仅得江陵一城。

季兴招集亡散军民,又收用以唐进士梁震为首的文武官作辅佐,暗中 准备割据。

乾化 四年(914),后梁封季兴为渤海 王。

后唐同 光元年(923),灭后梁 ,季兴入朝洛阳。

次年,受封为南平王。

后唐灭前蜀以后,季兴得到归、峡二州。

季兴还一度控制了夔(今四川奉节东)、忠(今四川忠县)、万(今四川万县市)三州,但很快又被后唐取回,故南平是十国中最小最弱之国。

但因南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高季兴得以长期割据一方。

他死后,父死子嗣,兄 终弟及,直至963年才 被宋灭亡。

九、十六国后燕慕容垂(326-396) 70岁 慕容垂(326—396.6.2),字道明(明屠本《十六国春秋》载一字叔仁),原名霸,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后燕建立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十、(1328-1398) 70岁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后取名朱兴宗,后改现名元璋。

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民族英雄,也是继汉高帝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

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

祖籍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与刘邦同乡,《明史 太祖本纪》称朱元璋“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

”。

《明实录》、《天潢玉牒》等史籍中也有类似记载。

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葬于 明孝陵。

随机文章请问秦始皇到底有什么政绩呢?西班牙直布罗陀机场,世界唯一汽车与飞机共用车道台风战斗机性能参数详解,成本6000万欧元可外挂13枚导弹英科学家揭喜马拉雅雪人之谜,DNA与古北极熊一致/恐真实存在冻雨和冰雹的区别,贵州威宁冻雨之乡(最高冻雨时间16天)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十大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帝王在位时间排行!

自公元221年灭六国首称以来,中国历史上共历408帝(2位,31位,11位,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59位,3位,22位,55位,18位,金辽西夏35位,18位,16位,12位,南明、北元加上、,父子、袁世凯共408位,若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121位君主,、60位帝王也算进去,中国皇帝应该有589位。

按照比较公认的正史明确记载的排行榜如下: 第一名.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语发音: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61年(1662-1722),年号。

他在位时间最长,一是福临死的早,他8岁就继位了。

再就是他一生生活习惯健康,寿命较长,69岁在当年算是长寿了。

注重养生,不滥用补药 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

对补药,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服补药大无益。

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

朕尝谕人勿服补药。

药补不如食补。

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

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州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也从不服药。

太皇,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

”这段话,虽不无偏激,但从药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无病“好服补药”之弊,十分中肯,而且从人生哲理加以发挥,确实难能可贵。

他57岁时,颏下有几根白须,曾有大臣晋献滋补肝肾的乌须丸,而康熙认为乃,笑而拒之。

书法以“宽怀”,运动强体质 一个人的健康标志,体现在心理和体质上。

对于心理的调节,康熙多通过练书法以求得“宽怀”(舒心)。

他曾亲自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宽怀只有数行字”,“数行字”就能得到“宽怀”之效。

按现代医学解释,练习书法可对脑神经起到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培养人的意志,从而获得身心健康。

康熙在《仿二王墨迹》诗中说“案上露凝铜雀润”——虽然书案上和铜雀(香炉)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但仍然是“象管(象牙笔杆)挥时在正心”。

这“正心”二字,体现了他练书之专,养志之诚,娱心之深。

对于个人体质,康熙一生勤于治理朝政,深悉体质的重要,他认为“恒劳而知逸”,在日理万机之暇,还在宫内种植蔬菜。

在之时,则到木兰围场,急马奔走,狩猎骑射,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接受西方医学,推广西医西药 对于西药,康熙对治疟药金鸡钠有着特别的兴趣,原来康熙32年,他患了疟疾久治不愈,众医束手无策,恰逢法国的传教士洪若翰、刘应入京闻知,特进献金鸡纳,康熙服之而愈,大喜,给予重赏,赐广安门内广厦一所。

此后康熙视金鸡纳为奇药,并把它作为“御制圣药”转赐患疟的大臣,以示恩宠。

为了研究推广西药,康熙还恩准在宫中开设了实验室,供传教士制西药用。

有时康熙还亲自给官员问病开方,中西药并用。

他在宫内试种牛痘预防天花,效果较好。

其后下诏推广,让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蒙古人也种牛痘。

“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康熙“坚意为之”。

禁止吸烟 康熙从不饮酒,也厌恶抽烟。

但是,大臣史贻直和陈元龙,却嗜烟如命,成天烟袋不离手。

康熙打算让两人把烟戒掉。

一年,康熙去江南出巡,史、陈两人也随行。

皇帝御车在山东的德州驻跸。

康熙当面赏赐两人各一枝水晶杆的烟袋,让他俩当众抽吸。

俩人闹不清康熙的真正用意,还有些,马上装烟点火抽起来。

谁想,刚一用力吸,隔着透明的烟杆清楚地看到了火星顺杆直往上冒,劈啪作响,直到唇边,还发出更响的爆裂声。

史、陈二人到这时才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

这时,俩人再也不敢吸烟,并且从此戒了烟。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其在位期间大清帝国几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复经济,清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

第二名.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弘历,在位60年(1735-1796),年号。

值得说一下的是,他是为了不超过自己的爷爷——排名冠军玄烨,在位满60年时禅让给儿子。

名义上下课了,但是皇帝的印玺,还没交出来。

直到他彻底死掉,他儿子才算是真正执政。

弘历继位年龄比冠军爷爷晚16年,但是,他更是懂得养生,一直活到89周岁。

实际执政时间63年。

乾隆帝生于1711年9月25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号长春居士、天主人,又称古稀天子、。

他中青年时代体格健壮,视力极好,走起路来坚定挺拔,晚年虽有“痔血”及尿频之患,但总体上相当健康,终生未用眼镜,87岁时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读书写字。

清宫医案研究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体育锻炼,喜欢狩猎,并遍游;二是生活有规律,节饮食,慎起居;三是长期对症服用长寿药。

皇帝出巡,虽然可以骑马、坐轿,且前呼后拥,后勤供应一路有充足的保障,但在当时的物质和交通条件下,旷日持久的跋山涉水、,也是够辛苦的了。

这种辛苦的磨练对身心健康自然大有好处。

乾隆六次下江南,共费时666天,平均每次111天,如此长时间地外出远游,自然要有强健的身体,同时也能大大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同祖父一样,乾隆帝也非常喜欢射猎。

乾隆自幼喜欢巡游打猎,史称乾隆帝“善射”,九矢九中,体魄健壮,活了89岁。

乾隆帝常在夏日接见武官后在宫门外较射,秋天出塞时亦复如此。

除了加强体育锻炼,乾隆帝还爱好多样,精神生活丰富,这也正符合中医所强调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的道理。

据史书记载,乾隆帝喜欢听音乐,经常要求乐工为其更换新曲,所谓“盼晴则月殿云开之曲”云云,可见他深谙音乐与健康的关系。

乾隆帝还喜欢写诗,酷爱书法。

乾隆帝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到处写诗题词,一生共写诗43,630首,其数量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无人望其项背。

诗能言志放怀,陶冶人的性情,这也是“养生重在养性”的一种体验吧;乾隆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到处都留下了他的墨迹。

这大概也是他健康长寿的一个原因。

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

第三名.——在位56年。

辽道宗自即位之日起,就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政治危机。

钦哀之变失败后,皇太后与耶律重元把希望寄托在对兴宗的继承上。

由于兴宗的妥协、忍让,皇太后的支持,重元日益骄纵不法,朝臣无敢言其非者,且久处戎职,握有兵权,对兴宗和道宗都是很大的威胁。

重熙后期,围绕着皇位继承问题,兴宗与重元的矛盾已逐渐尖锐化、表面化。

双方甚至都在谋求宋朝方面的支持,争夺已到了箭拔弩张的地步。

兴宗死后,这个难题便留给了辽道宗耶律洪基。

为了缓和紧张局势,辽道宗听政的第二天,就册重元为皇太叔,享有入朝免拜、不称名的特殊待遇。

第二年又任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清宁四年(1057年)再赐金券,尊宠倍至。

但是,这些措施并未奏效,夺取皇位的阴谋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之中。

先后信用权奸耶律重元,耶律乙辛等,致使统治集团内部争斗趋于激烈。

公元1063年7月,耶律重元假称有病,想诱使道宗于出猎时顺路去探望他,然后与子涅鲁古乘机刺杀耶律洪蛙而夺位。

宫人耶律良发觉此阴谋,由皇太后(仁懿后)转告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不信,直至他派人去召涅鲁古而被拘留脱逃回来,才派兵去平定了叛乱。

公元1075年,耶律乙辛为了篡权, 诬告和伶人赵惟一私通,耶律洪基却又不加查实,就逼令皇后自杀。

公元1077年,耶律乙辛又诬告太子耶律溶谋图抢位,耶律洪基又不顾太子百般申辩,将他囚禁了起来。

不久,耶律乙辛派人暗杀了太子,谎报太子是病死的。

耶律洪基要召见太子之妻,耶律乙辛又杀死太子妻子以灭口。

直到公元1081年,耶律洪基才察觉上了当,便废黜了耶律乙辛及其党羽。

公元1083年,他又处死私藏兵器、密谋外逃的耶律乙辛。

耶律洪基笃信佛教,广印佛经和建筑寺塔,劳民伤财,使社会矛盾激化,使辽国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落。

公元1100年12月,耶律洪基病倒。

1101年正月,病重,吩咐由孙(太子耶律溶之子)耶律延沼继位。

甲戌日病死于混同江畔。

耶律洪基死后谥号为道宗。

第四名. 汉世宗武帝刘彻,汉朝第7位皇帝,在位54年(公元前141-公元前87)。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

他在位共使用“建元”等11个年号。

16周岁继位,活到69周岁。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时才16岁,到公元前87年他逝世为止,总共做了54年皇帝,占了整个西汉王朝四分之一的时间。

汉武帝,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41年登基。

他是景帝第十子,母亲是景帝第二任皇后。

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去世于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此外,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其在位期间,曾用年号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

他的功业,对中国历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第五名.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战国时秦国国君,一称秦昭王。

嬴氏,名则,又名稷 。

秦昭襄王是之子,之异母弟,早年在燕国做人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

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

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当权,外戚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魏冉推荐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

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嬴稷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5岁。

第六名.李乾顺及李仁孝 西夏崇宗李乾顺,在位54年(1086-1139),西夏第四位皇帝。

这哥们能上榜,主要是运气不错,活得实际并不算长,57周岁就死了,可是他3周岁继位,这个比排行榜前十名的其他人都早。

西夏仁宗赵仁孝,在位54年(1140-1193),西夏第五位皇帝。

15周岁继位。

西夏连着两位皇帝都是执政54年,在西夏189年的建国史上,占去了108年。

另外7位皇帝总共才干了71年。

下面是在位时间在40-50年之间的,共有11位。

(49年)、(48年)、(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44年)、(41年)、(40年)和儿子,蜀后主(40年)。

第七名.耶律隆绪 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49年(982-1031)。

他上榜有点名不副实,虽然10周岁继位,但是38岁之前,都是他妈妈萧太后摄政。

38岁他才开始亲政,59周岁驾崩。

第八名.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1572-1620),年号万历。

他在位这么长时间,却有30年左右的时间不上朝。

他在位时间长,主要是因为他爸爸死的太快了。

10岁就继位。

58岁死,也不算高寿。

可悲的是,他的尸骨在文化大革命之中被挖掘出来,随着烈火灰飞烟灭。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第三子。

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主持万历朝新政。

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

后期不理朝政,经常罢朝。

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中击败明军。

此后,明朝国势衰微。

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

万历十年六月,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亲政,初期勤于政务,曾着布衣率群臣步行至天坛祈雨。

中期,亲自谕旨主持“万历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帮助藩属国朝鲜击败丰臣秀吉的侵朝日军。

后期厌恶大臣之间的朋党斗争和身体原因而不临朝勤政,而学嘉靖帝后宫暗操国家政权。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7月21日,万历皇帝崩,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第九名.萧衍 南朝粱武帝萧衍,在位47年(502-549)。

这位皇帝活得寿命长—86岁。

不过,说长也不长,因为他是排行榜前列的皇帝里,死的最不正常的,如果不是活活饿死,他估计能比弘历活得时间还长些。

不过,就算活到90岁,也没办法排名前五,因为他是排行榜前列的皇帝里,唯一的建国者,不是帝王的后代,没有10几岁继位的机会。

梁朝的萧衍皇帝堪称推崇佛教的典型,他不仅倾巨资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经常请大批和尚到宫中讲解佛法,一住就是几个月,期间连朝事也不再过问,甚至亲自出家做和尚,潜心研究佛法,成为历代皇帝中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个。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后却饿死于内宫,不禁让人惊诧万分。

萧衍(公元464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

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

萧衍夺取帝位后,曾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设立雅馆、士林馆等。

据《梁书》记载,梁武帝萧衍为了广泛纳谏,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

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觉得自己的才能未尽其用,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还下令颁行新历《大明历》,此历由著名学者祖冲之于50年前刘宋大明年间制定,相当精密,直到此时才得以颁布发行。

由于萧衍的励精图治,南梁初期社会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

但是这种局势并没有维持下去,梁武帝安顿好江山社稷,消除种种后患之后,很快便沉溺于佛教而不能自拔。

他下令广建寺庙,全民奉佛,并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座座规模宏大,极尽壮丽,耗费无数钱财。

在他的带动下,举国上下争相修造,到处都是寺院。

他还下诏优待僧尼,出巨资资助各地僧尼研习佛法、聚众讲经。

据《梁书》记载,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各地寺庙多达2846座,僧尼82万余人,从而造就了佛教的鼎盛时期。

不仅如此,梁武帝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公元527年,萧衍舍身进入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回宫后,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大通。

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进入同泰寺,这一次他脱下御衣衮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尘后穿上法衣袈裟,长住于寺中,自号三宝奴,并亲自主持法会,向五万善男信女讲解《涅经》。

朝中大臣非常惶恐,最终四处凑集了一亿万钱(古代一亿是十万,一亿万相当于现在的十亿)才将“皇帝菩萨”赎回,但梁武帝执意出家,不肯回宫,群臣无奈,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复磕头,叩请皇帝还宫理政。

在寺中和尚的劝请下,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到朝廷。

萧衍迷恋于佛教,就这样反复四次舍身寺院,追随佛法。

就在梁武帝萧衍沉溺于佛教不能自拔的时候,之乱爆发了。

侯景是个已经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曾担任过北朝东魏怀朔镇的外兵使,据《南史?侯景传》记载:侯景“少而不羁,见惮乡里。

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

狡猾多计,反覆难知”。

后因在东魏斗争中失势而欲投靠西魏,西魏不肯收留他,他于是转而投靠南朝萧梁。

梁武帝不听众人劝阻,执意接受侯景来附,并授侯景大将军、封河南王,并都督河南诸军事。

岂料侯景一到河南,便举兵反叛,四处宣告说南梁朝廷亲信小人,朝政昏聩,又广建寺庙,不问耕织,致使百姓民生凋敝、,迅速召集了十万余众,一举攻破南梁都城建康(今南京)。

梁武帝萧衍转眼间成为瓮中之鳖,被侯景囚禁于台城净居殿,不许与人接近。

开始的时候,侯景还派人送些粗茶淡饭给萧衍吃,后来连粗食也不给他送了,这时萧衍已经八十六岁,被困时仍然念经诵佛、斋戒不辍,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营养,便被活活饿死了,下场可谓凄惨。

这是一般流传的萧衍饿死的说法,但有人认为他并非饿死。

据《》记载,侯景攻破南京后,进宫面见梁武帝萧衍,“入城见武帝于太极殿,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拜谒”,萧衍神色自若,对侯景说:“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

”让人带他到三公的座上。

侯景非常惶恐,便对左右说:“吾踞鞍临敌,矢石交下,未曾怖畏,今见萧公,使人畏惧不已!”也就是说侯景攻破皇宫见到梁武帝时非常恐惧,被梁武帝的从容自若镇住了,于是便把他软禁在台城,不敢再去见他。

后来侯景派王纶给萧衍送去了几百粒鸡子让他吃,因此梁武帝不可能是饿死的。

关于梁武帝之死,《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遂崩。

”就是说梁武帝生病久了觉得嘴巴苦,想要吃蜂蜜而不能,于是大喊“嗬嗬”数声而死。

根据这段记载,萧衍是“疾久口苦”,也就是得了重病,嘴巴苦说明梁武帝并非空腹,而他想吃蜂蜜说明他并非肚子饿,而且送去的鸡子有数百粒之多,就知道其他吃的东西一定都齐备。

其实当时梁武帝已经八十六岁,眼见,恶人横行,禁不住忧愤成疾,而自身又被软禁,无人搭理照料,因此病情日益恶化,最终死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十名.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1521-1566),年号嘉靖。

这哥们的长寿(跟平均寿命比)和那点不上朝的懒毛病,都遗传给他了。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45年,崇信道教,并痴迷于炼丹,致使后来发生“”,从此不再理政。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驾崩,终年60岁,庙号“世宗”,年号“嘉靖”,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驾崩,因武宗无子嗣,所以由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寻找皇位继承人,而武宗唯一弟弟朱厚炜幼年夭折,于是上推至武宗父一辈。

孝宗两名兄长皆早逝无子嗣,四弟兴王杬虽已死,但有二子,兴王长子(朱厚熙)已死,遂以“兄终弟及”的原则立次子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是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次子,是明孝宗之侄,明武宗之堂弟,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生,母兴王妃。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无子嗣,内阁首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定策,援引《皇明祖训》,征在服丧的兴国世子朱厚熜先就任兴王,然后入朝即位,改元“嘉靖”,是为明世宗。

明世宗即位之初,颇有作为,他说:“今天下诸司官员,比旧过多。

我太祖初无许多,后来增添冗滥,以致百姓艰窘,日甚一日。

”下令革除先朝蠹政,诛杀明武宗时期的佞臣钱宁和江彬,“御近侍甚严,有罪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裁革三万余人,节用宽民;不过明世宗为了祭祀生父兴献王的问题,与杨廷和等朝臣引发严重冲突,即大礼议事件。

明世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英明神武堪比,也有人说他昏庸无能,痴迷于炼丹。

但是,不能否认,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几年确实是有所作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痴于修道,他也并没有完全不理会朝政。

世宗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

但与此同时,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

“壬寅宫变”之后,他被吓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设醺炼丹,迷信几个道士的邪说,养生修道。

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使贪赃枉法的首辅横行乱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扰不断,有识的官员不能为国出力,甚至惨遭屠戮,另在宫内外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危机愈益深重。

由于长期服用丹药,不光身体越来越差,而且脾气越来越坏,许多大臣动辄被杀头或廷杖,人人自危,嘉靖皇帝为了修炼,又大肆建造宫殿,国库极度空虚。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这位醮斋皇帝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卒于乾清宫,年60岁。

谥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

接下来的在位30-39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赵佶(35年)、李治(34年)、帝载湉(33年)、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然后是在位20余年的有31位,包括:赵昚(27年)、唐太宗(23年)和(21年)等。

之后还有在位10~20年的有103位,包括辽太宗(20年)、帝福临(18年)、(17年)、(16年)、(15年)、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帝(13年)和皇帝(10年)等。

最后看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两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满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

补充:据《·齐世家》记载,早在西周末年,齐国第12代君主庄公姜购(非200年之后的姜光)在位64年。

宋国也出了一位在位很长的君主:宋景公——子头曼,《史记·宋世家》载:“六十四年,景公卒。

”从这里可知这位景公也在位64年。

据《史记·南越尉佗列传》记载,南越主赵佗于秦亡时,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十一年,汉立佗为南越王,后来,赵佗自尊号为南越武帝。

“然南越其居国窃如故号名,其使天子,称王朝命如诸侯,至建元四年卒。

”从秦亡时(公元前207年)到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佗在中国南方称王称帝71年,由于汉朝历来被奉为正统,赵佗所建立的南越国没有被承认,赵佗生前是帝王的实际待遇,而死后的两千年里没有享受皇帝的名号而已。

这么看,如果要说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应该是赵佗。

随机文章宋朝人民的宗教信仰有哪些?宋太祖的信仰是什么?日本博物馆中的美人鱼木乃伊,身长1.7米人身鱼尾被供奉世界上十大最恐怖的木乃伊,女人和小孩被霍霍冻成木乃伊盘点精神系异能有哪些,催眠/控制/精神穿刺/制造幻象/幻想具现化人从地球到月球要多久,目前技术要8天左右/未来可能只需4小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世界上耗时最长和最短的战争是什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