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千问解读】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同时也是一个大陆型国家,在海上的行为姐仅限于贸易或是彰显天朝皇恩。
在陆上可以有丝绸之路远达欧洲,而海上的贸易一般只限于南海周边,同样也着重于宣扬国威皇恩。
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陆上有扩张的本能与需求,海上却几无领土扩张。
因此,历数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对外海战,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近海打的保卫战,仅有的元朝攻打日本的海战,也以元朝水师的失败而终结。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1300年前,在公元663年8月发生的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此时日本还不叫日本,叫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海战。
这场海战,既是唐朝与日本发生的海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与日本之间的海战,同样也是狙击日本人对大陆的扩张之战。
此战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维护了唐朝在朝鲜半岛的宗主国地位,另一个就是打出了国威,令日本在此后近千年的时间里未敢再次染指中国和朝鲜半岛。
不过,仅有前面两个历史意义还有点单薄,我认为此战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让日本人学会了如何以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虚心来向强者学习,以长期的隐忍来掩盖自己野心的忍者功夫,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露出锋利的獠牙去吞噬那个自己曾经的老师。
历史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可惜的是,古代人已经看不到这一点,今人却受尽了苦难。
不再感叹历史,我们把目光回到本文的主题,白江口之战上来。
白江口之战的起因简单地说,当时的朝鲜半岛还是三国争霸时期,以高句丽和百济为一方,联合起来对付新罗,但新罗是唐朝的藩属国,大哥自然不会看着小弟被欺负。
于是乎,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唐朝大将苏定方率十万水陆唐军与新罗联军大破百济,肢解百济为五都,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并置带方州。
百济被灭以后,残余的王室成员便向远在大海的东瀛日本求救。
这个百济为什么会向日本求救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百济和日本一直算是盟友亲善关系,双方从王族到民间,通婚与贸易来往非常密切,甚至日本天皇都有百济血统。
这次百济被灭后,残余势力就把此前在日本作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接回残留的据点,续立为百济王,同时请求日本派兵帮助复国。
这个时候的日本,实际上一直在伺机重返朝鲜半岛。
从公元4世纪末,日本就一直对朝鲜半岛侵扰掠夺不断,直到公元563年,日本人才被新罗军队赶出了朝鲜半岛。
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人再也无法踏足朝鲜半岛,钦明天皇也因此郁郁而终,在朝鲜半岛的失败已经成了日本人心中的痛!
百济残余势力的请求,一下子又把日本人的野心燃烧了起来,这绝对是一个重返朝鲜半岛,踏足东亚大陆的好机会,日本人断然不会拒绝的,实际上这半个世纪他们也并没有闲着,一直在为重新染指朝鲜做准备。
果然,接到百济的请求,日本人立马着手实施登陆朝鲜半岛的战争,实际上他们根本不需要做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因为这五十年里他们一直在做的准备工作排上了用场,稍事整理,数万大军便准备完毕,浩浩荡荡地向朝鲜半岛开去。
663年8月27日和28日,以日本、百济为一方,唐军与新罗军为一方,双方在白江口遭遇,一场旷世大战就此展开。
白江口之战双方指挥官这次战役,双方都很重视,一个是要守护战果,一个是铁了心要重返半岛,配备的指挥官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
唐罗联军方面,此时灭百济的主帅邢国公苏定方老将军已经回国,坐镇百济的唐军大将检校带方州刺史刘仁轨、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的都护刘仁愿,百济的末代太子扶余隆。
新罗军指挥官是文武王和金庾信。
同时,唐朝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率领水军7000人进驻熊津城。
联军主要指挥官是刘仁轨。
日本、百济联军方面,日本舰队的指挥官是安昙比罗夫,阿倍比罗夫和百济王扶余丰。
这个安昙比罗夫是日本著名的外交官和武将,就是他率水军170只战船,搭载百济王子扶余丰璋返回朝鲜半岛的,也是这次白江口之战的日军指挥官。
阿倍比罗夫著名武将,白江口之战日本舰队后将军。
除了这两个武将,日本方面就没有更高级别的统帅了吗?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有日本人提出,当时还真有一个统帅,那就是当时的日本最高统治者倭王高市天皇,但由于许多史料被抹去,记录不全,是否真实,还需要探究,我们这里权当没有这个倭王带队好了。
白江口之战双方兵力唐军 1.3万人 战船170余艘,新罗军5000人。
日军4.2万人,战舰1000余艘,百济军5000人。
从人员与装备对比上,日本人有明显优势。
白江口之战的过程我们先看看历史书上是如何描述白江口之战的。
《旧唐书刘仁轨》记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新唐书刘裴娄》载:"遇倭人白江口,四战皆克,焚四百艘,海水为丹。
"
从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短短的两天时间,双方在白江口海域就打了4次大战,而且有400艘日本船只被焚烧,日本士兵更是被消灭无数,当时的海水都变成了红色,可见战况之激烈,规模之宏大,场面之壮观。
那么为什么携压倒之势而来的日军这么不堪一击呢?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1、唐军和新罗军队刚刚打完百济之战,正是携胜利之势,军威正盛,气势如虹。
日军远道而来,系疲惫之师,唐新联军以逸待劳,准备充分。
2、唐新联军战术得当,配合有度,利用主场优势,率先进入有利地形。
乘日军和百济军立足未稳,水陆并进,对其分割包抄,实施火攻,并断其陆上补给。
3、双方装备差异,别看日军的船只数量多,但大部分都是相对较小的舢板,而唐军船只虽然少,但大部分都是坚船利炮,实际上处于碾压状态。
4、双方国力的差异,此时的大唐,绝对是最兴盛的时期,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与动员能力,都是在最好的水平上,而日本人除了那无限膨胀的野心,实际力量在大唐面前还不够看。
因此,双方在白江口的较量,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唐新联军大获全胜,日本和百济联军溃败而逃,死伤无数。
此战日军的指挥官安昙比罗夫在战斗中被杀,阿倍比罗夫率残军逃跑,百济王扶余丰丢盔弃甲逃跑后不知所终。
公元668年,唐军攻占平壤,那个不断与唐军作对的高句丽灭亡。
此战,让日本人认清了自己的实力,后来不断的派遣使节去唐朝学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
要说这些日本人还真是锲而不舍,几乎是全套的照办了盛唐时期的一切,也使日本慢慢地兴盛起来。
现在中国人想要看中国的盛唐景象,还得去日本的古城比如京都体验一下。
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埋头修行的日本人再也没有试图占领朝鲜半岛和侵扰中国,可以说是一战定千年。
白江口之战的胜利,对唐朝和朝鲜半岛来说,既是胜利又是失败,失败之处是没有乘胜追击占领日本本土,要知道此时的日本已经在对马海峡筑起了防线,生怕唐军打过来,但都没有等来唐军,这让日本人松了口气。
白江口之战的失败,对日本来说,既是失败更是教训,自此开启了向强国学习的历史进程,这也是当今日本的成功之道。
历史就是个奇妙的东西,千年以后的明朝起,学有所成的日本人,又捡起了觊觎大陆的野心,又开始不断侵扰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历史。
历史,虽然已经逝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