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灵壁之战是明朝靖难之役转折点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3-05-30 点击数:

为什么说灵壁之战是明朝靖难之役转折点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靖难之役对于明朝来讲确实是影响非常大了,毕竟这次的战役让朱棣成功的登上地位。

但是在这个战役中,灵璧之战蹭成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为什么呢?毕竟靖难之役是藩王成功夺取皇位的战役,而且灵璧之战就是燕王夺皇位非常关键的一次战役。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说灵壁之战是明朝靖难之役转折点

孤军深入,无路可退的朱棣是可怕的,他在徐州浅尝辄止,不做过多纠缠,接着便直扑宿州而来,这一路真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然而就在朱棣自我感觉良好之时,考验来了,先是在小河被何福,平安的联军击败,大将陈文被斩。

这还没完,接着在齐眉山(安徽灵璧西南),朱棣遇到了自己的小舅子,开国名将徐达之子徐辉祖,开国名将与开国名将之间可能差距不大,但名将之子之间的差距就不好估量了,徐辉祖可不是李景隆,朱棣被徐辉祖和平安打得怀疑人生,还折了骁将李斌,这下军心大动。

此时的朱棣真正迎来了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将士们提议先北还休整一下,避避风头。

朱棣气得破口大骂,给将士们疯狂洗脑,激励他们一定要一鼓作气,继续前进去阻断南军粮道。

就在这时,朱棣转运了,可能是朱棣这次被揍得太惨了,建文帝坚信朱棣肯定要跑路了,直接一道金牌将手握重兵的徐辉祖调回了南京,这里必须质疑一下建文帝是真傻还是不放心徐辉祖,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而此时南军在前线只剩下了平安与何福。

但是就算这样,胜负还是难料。

为什么说灵壁之战是明朝靖难之役转折点

平安是什么人,朱棣最清楚,对此朱棣有过意味深长的点评,“平安,竖子耳。

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

”,但是破了三年,平安还是很平安,两人数次对决,有来有回,旗鼓相当。

南军这边,何福考虑到在河边不好防守,退至灵璧深沟高垒。

由于粮道被燕军阻碍,平安亲自率兵六万护卫粮草,但却被朱棣率精锐袭击,将其一分为二,何福只得率军救援,而此时朱高煦也率伏兵出现,何福败走,南军无奈退至灵璧城中。

因为粮道被断,南军众将商议,决定突围至淮河补充粮草,约定次日以三声炮响为信,炮响撤退。

与此同时,朱棣也在军营开会,准备乘胜偷袭,并约定次日以三声炮响为信,炮响冲锋。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专属信号的重要性。

次日,燕军率先发出三炮信号,朱棣引兵冲杀,而南军一听,以为是自家的信号,打开城门撒丫子狂奔。

就是这么尴尬,南军直接团灭。

平安等三十七名将领就这样离奇的被朱棣一锅端了,只有何福一人走脱。

此战之后,朱棣再也无人能挡,数月间,克盱眙,定扬州,饮马长江,建文帝多次派人求和无果,朱棣兵锋直指南京,随着李景隆和朱橞将金川门打开,大明江山自此易主。

为什么说灵壁之战是明朝靖难之役转折点

“靖难之役”是中国古代皇朝中绝无仅有的一次藩王以叛乱成功夺取皇位的事例。

双方胜负原因,史家自有评说,但灵璧之战是燕王夺取皇位的关键性战役,这是大家一致的共识。

而且,明成祖登基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巨大贡献,疏浚大运河便是其中显著的一例。

我们知道,元朝时期,朝廷将京杭大运河大体上南北取直,但未实现全线通航,南粮北运,以海运居多。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黄河决口南灌,大运河几乎全线停航。

在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后,为解决北京的粮食供应问题,明成祖早在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便下令疏浚京杭大运河的山东等地的河段,历时四年完工。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后,南北漕运远比海运安全有保障。

明清两代,统治局面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仰仗京杭大运河漕运来维持的,而这个首功应该记在明成祖的历史档案上。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