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陈锦秀:牺牲在辛庄惨案前的烈士
【千问解读】
陈锦秀,1911年生于河南固始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25军营长、红15军团第75师233团团长、第73师和75师师长。
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红25军长征。
到达陕北后,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战役。
1936年参加了红军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团长,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
1938年1月在平山县温塘镇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在平山县辛庄村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在1938年1月日军制造的辛庄惨案的100多名遇难的乡亲,也安葬着一位在辛庄战斗(也叫温塘战斗)中牺牲的英雄的八路军团长—八路军115 师688团团长陈锦秀。
七七事变之后,国共开始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红军接受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改编,陈锦秀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不久,按照命令,688团作为115师师预备队参加平型关战斗。
但遗憾的是,由于9月24日夜的大雨引发的山洪阻断了道路,后出发的688团在25日没能赶到战场,致使八路军115师参加平型关战斗的部队少了一个主力团(当时115师只有685团、686团、687团和独立团参加了战斗)。
战斗结束后,陈锦秀肠子都悔青了,这么好的机会自己竟然没赶上。看到各团团长和士兵兴高采烈,陈锦秀却像打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功劳都是人家的,自己本来准备好好跟日本鬼子干一仗呢,谁知道这该死的老天爷跟自己过不去。
对于善于打硬仗的陈锦秀来说,这简直就是“耻辱”。
他咬着牙下定决心,一定要找机会跟小日本鬼子大干一场以洗刷今日之“耻辱”,于是,他在心里憋了一股劲,千方百计寻找机会。
平型关大捷之后,陈锦秀率部来到平山,配合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创。
他和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政委刘道生配合默契,很快就打开了四分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局面。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日军的恐慌,1938年初,日军调集2000余兵力合围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平山洪子店,准备趁根据地立足未稳一举“扫荡”根据地,消灭八路军。
一时间,八路军、地方部队和根据地人民都积极行动起来,准备和日军决战。
在这紧张的气氛中,陈锦秀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三个多月的等待,终于等来了这个天赐良机,这次自己688团不是预备队了,是主力部队,就是天上下刀子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了,一定要一雪前“耻”,让日本鬼子有来无回。
于是,他率688团在四分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及兄弟部队配合下,于温塘镇至红岸河寨两岸占据有利地形,提前设伏。
1月22日早上,688团战士全部进入指定位置,陈锦秀把自己的指挥所设在了清凉山的丛林内。
上午10时,侦察员报告,日军主力已经进入了伏击圈。
陈锦秀观察了一下战场情况,然后一声令下,攻击开始。
埋伏在道路两边的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各种武器火力全开,机枪、步枪、手枪、鸟枪、手榴弹一起射向敌人。
一时间,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死尸遍地,伤亡惨重。
困兽犹斗的日军左奔右突,企图突围,但回应他们的只有四周猛烈的炮火,他们只能留下一具具尸体撤回原地。
被包围的日军有些绝望了,只能一边拼死抵抗,一边拼命呼叫增援部队。
就在陈锦秀准备下令发起最后冲锋、全歼日军的时候,日军的救援部队赶到了。
为了救出被困的日军,救援部队疯狂地向清凉山开炮射击。
陈锦秀的指挥所不幸被炮弹击中,年仅27岁的陈锦秀和营长王国清及5名警卫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虽然陈锦秀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但此战也算完成了他的一个心愿,弥补了他自己在平型关战斗中未上战场的遗憾。
此役,双方投入各类兵力6000多人,激战5个多小时,八路军消灭日军近千人,取得反“扫荡”重大胜利,给了日本侵略者一个沉重打击,为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