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有着怎么样的政治制度?他们是如何对待汉人和本族人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6 点击数:
简介:五京制度 先后形成五京制度。

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

【千问解读】

五京制度 先后形成五京制度。

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但只有上京和开封是首都,其他均是。

至辽宋后的极盛期,中京政治作用虽然加强,但仍没有改变上京首都的地位。

辽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

其转徙不定、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决定了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

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

一国两制 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

并且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

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

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的官制。

官有实授、遥授之分。

职事官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

辽代官名多有契丹语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隐掌管皇族政教,夷离毕掌管刑狱,乙里免为诰命夫人,等等。

任用贤臣耶律屋质,进行一系列改革,将辽太宗时的南面官和北面官合并,成立南北枢密院,废南、北大王。

后来南北枢密院合并,形成一个枢密院。

辽世宗的改革使辽朝从部落联盟形式进入中央集权的时代。

辽朝的法律,因俗而治,各地使用不同法律。

早期有民族歧视,至圣宗时契丹人法也用汉律来断。

这反映汉人地位的提升。

一般来讲辽代刑罚较重,而且皇帝往往随意杀人,,穆宗尤甚。

捺钵制度 捺钵,汉语译为“行营”、“行在”、“营盘”。

辽朝虽先后以辽上京和辽中京作为首都,但是其政治核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

这是因为辽朝的主要民族契丹族为游牧民族。

由于契丹族转徙不定、车马为家的特性,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

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

每年又“四时巡守”,“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皇帝在游猎地区设的行帐,以区别于皇都的宫帐。

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

辽太宗时,取燕云十六州后,其国土包括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为保持契丹族的骑射善战传统的经济生活,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

正如《》中记载的“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在这种特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在契丹的管理体制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县有鲜明游牧契丹民族独特特点的四时捺钵制度。

契丹皇帝四时巡行的宫帐(也称牙帐),即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

随机文章世界上十大最神秘的木乃伊,外星人木乃伊毁掉你的三观霍金十一维空间的感悟,人类如同宇宙中的蚂蚁般渺小人类起源于3次地球浩劫,三次浩劫后人类幸存发展出现代文明宇宙最奇特的10个星系,稳定的双胞胎星系照亮四周(蓄力多彩)海啸的主要观测方法,观测海中地震和海面高度/建立海啸预测中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灭亡时有多少个铁帽子王?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1912年,溥仪奉隆裕皇懿旨,颁布《退位诏书》,宣告。

我们知道,清朝近300年间,一共产生了12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和郡王,俗称“”。

他们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

当清朝灭亡时,这12个铁帽子王又在干什么呢? 有的组织军队与革命军决战 这以恭亲王溥伟为代表。

溥伟是第一代恭亲王恭亲王奕訢的嫡系,生于1880年12月13日,1898年承袭王爵,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

在溥字辈的皇族子弟里面,溥伟年龄最大,办事干练,还得到了太后的肯定,“溥伟最亲,可引以为助。

”1807年,病重,急于寻找继承人,溥伟也在备选之列。

不过,后来,还是选择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

1911年,武昌起义引发了辛亥革命,清朝统治岌岌可危。

溥伟与良弼、铁良等人成立宗社党,由铁良任总司令,组织军队与革命军决战。

隆裕太后考虑到溥仪年龄太小,准备让他退位。

此举遭到溥伟的激烈反对。

他向隆裕太后和溥仪提出请求:“太后和皇上赏兵去报国。

” 当然,此时清朝的覆灭命运,已经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改变了。

1912年,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后,溥伟大怒,叫嚷道:“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

”然而,这种螳臂当车注定没有什么用,很快溥伟见大势已去,便离开了京城。

有的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在1911年前后,清朝政治舞台上掌握实权最大的铁帽子王,当是醇亲王载沣。

在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载沣的儿子溥仪被立为皇帝,父以子贵。

载沣成为摄政王后,掌握朝政大权。

就连如日中天的庆亲王、领班军机大臣奕劻,在处理政事上都得听命于载沣。

载沣跟他父亲老醇亲王一样,行事低调、小心谨慎。

辛亥革命发生后,载沣看到清朝统治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完全不是起义之初的情况所能比拟,便果断将权力让度出来,回到醇亲王府,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后,载沣不再理会任何政治活动。

哪怕家里来了客人,高谈阔论之际,他也只是在一边听着,从不发表什么意见。

载沣深居简出,极少外出。

偶尔参加亲戚本族的,也是到了之后,简单寒暄几句,便告辞回府。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低调谨慎,载沣直到1951年才病逝,享年68岁。

有的顺应时势主张和平交权 在清朝末期,庆亲王奕劻以贪得无厌著称。

他与儿子载振、大臣那桐勾结在一起,公开卖官鬻爵,获取巨额收入,被人称为“庆那公司”。

不过,奕劻对时局的判断能力倒是挺高的。

1912年初,皇室内部对皇帝是否退位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许多人,如溥伟、载泽等人都坚决反对皇帝退位,主张顽抗到底。

只有奕劻等少数几个人主张皇帝退位,和平交接权力。

那时候,由于醇亲王载沣已经隐退,奕劻在皇室内部辈分高、权力大,起到的作用。

溥伟、载泽等人纠结10多人前往庆亲王府,围攻奕劻。

奕劻不为所动。

最终,在奕劻的坚持下,溥仪颁发了《退位诏书》,终结了清朝近300年的统治。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917年1月,当奕劻病逝后,溥仪赐予了一个谥号“密”,暗示他应该对清朝的灭亡负责任。

随机文章探寻唐代黑石号沉船宝藏,6万件古董价值4000万美金法国不屈级导弹核潜艇,携带弹头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印度lca战斗机最新消息,开第2条生产线年产16架科学解释人死后的世界,鬼魂竟然去了四维空间(伪科学)进击的巨人九大巨人的能力,始祖巨人可以控制所有无脑巨人(最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有几大将军?他们管辖的地盘分别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我们都知道的八大总督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管辖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清朝的五大将军又是什么样的官职呢? 创造性地将度运用于行政区划,明清沿袭之,一直沿用到现在,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

清朝大体沿袭的省级区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将明朝时期面积大,又富得流油的南直隶改为江南省,而后又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等。

总体框架基本上还是沿袭明朝的那一套,包括地方长官的设置,如总督、巡抚等。

稍微不同的是,清朝还有五大将军,驻藏大臣,青海办事大臣等特殊的官职。

总督、巡抚我们都比较熟悉,但是对清朝的五大将军可能相对比较陌生: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

这些将军的辖区在哪里?其实,从这五大将军的名字上,就比较容易看出来他们的大致辖区所在。

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很容易懂,盛京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略显陌生,我们先从东北说起吧。

由于山海关的存在,东北在清朝时被习惯地称为关外,是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地理单元,通过辽西走廊狭窄的沿海通道和华北平原相连。

东北是清朝贵族的发祥之地,因此清朝入主中原之后,设置柳条边禁止关内居民流入。

东北虽然有广大的平原,肥沃的黑土地,但是当时人口比较稀少,开发程度比较低,因此没有像其他地区一样设省,在东北采用的是“军府制”,设置了三个将军辖区进行管辖。

一、盛京将军 盛京将军,初期为正一品武官,乾隆时降为从一品,驻地盛京。

盛京即今辽宁沈阳,是清朝迁都北京前的都城,迁都后作为留都存在。

一开始,东北地区只有盛京将军负责整个东北地区的军民事务,当时的名称叫盛京昂邦章京,“章京”是满语音译,就是将军的意思,“昂邦”是级别,满洲武官“章京”的级别分为昂邦、梅勒、甲喇、牛录。

后来设置宁古塔将军以后,盛京将军主要是管辖奉天地区(今辽宁省大部以及内蒙一部分)。

二、吉林将军 东北地域太大,为了便于管理,1653年顺治帝时,在柳条边以外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单独设置行政区,设宁古塔昂邦章京,驻地旧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

也就是说大体上以柳条边为界,盛京将军管辖柳条边内,宁古塔将军管柳条边外地区。

1662年,推崇汉文化的登基后,将盛京昂邦章京改为辽东将军,全称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后又改为奉天将军;宁古塔昂邦章京改为宁古塔将军,全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宁古塔将军后来被康熙移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市)。

到了乾隆时,奉天将军改称盛京将军,全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全称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

三、黑龙江将军 黑龙江将军的设置时间稍晚一些,为加强东北地区的防御,应对沙俄殖民者的入侵,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又增设了黑龙江将军,全称为“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管辖原宁古塔将军辖区的西北部地区,北到外兴安岭俄国界,西到车臣汗界,南至松花江一带。

两年后,即1685年,康熙就发起了驱逐沙俄入侵者,收复领土的。

黑龙江将军驻地最初在黑龙江东岸的爱珲(旧城),第二年移到黑龙江西岸的爱珲新城(今黑龙江城),最后于1699年移到齐齐哈尔没再动过。

东北的这三大将军的辖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清朝不同的时期会有一些变化,如后来盛京将军的辖区也扩展到柳条边外等,但是总体上来说变化并不是太大。

四、乌里雅苏台将军 乌里雅苏台将军,全称为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城(今蒙古国扎布罕省扎布哈朗特)。

1733年,为征讨准噶尔部而设置的武将官职,统领喀尔喀蒙古的各部兵力。

定边左副将军原本为战事而设,乾隆经过几次征伐,平定了准噶尔,但是这个职位保留了下来,镇守准噶尔部分地区以及外蒙古地区,包括喀尔喀蒙古各部,唐努乌梁海、科布多等地。

因驻地乌里雅苏台城,被称为乌里雅苏台将军。

乌里雅苏台将军的辖区非常大,大致包括如今的蒙古国大部分地区、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东部部分地区等地,以及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北部。

五、伊犁将军 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之乱后,乾隆皇帝于1762在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城(今新疆霍城东南),统辖新疆南北两路,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

伊犁将军可以说是当时新疆地区的土皇帝。

伊犁将军初设之时,并无合适驻地,因此在伊犁河北岸建了惠远城,作为将军府驻地。

并在其周围建了宁远(今伊宁)、绥定、惠宁、塔勒奇、瞻德、广仁、拱宸、熙春等八个卫星城,和惠远城一起合称为“伊犁九城”。

惠远城一跃成为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

后来惠远城被入侵的沙俄侵略者摧毁,1881年收回伊犁后,在原城北重建了惠远城,但是惠远城已不复往日的荣光,因为两年后新疆建省,省府没有在伊犁而是放在了迪化(今乌鲁木齐)。

随机文章成语恶贯满盈的主人公是谁?恶贯满盈是什么意思最有观赏性的悬崖跳水,从58米悬崖跳入水中腿骨脱臼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秦始皇陵发掘44年无人敢挖(技术菜)解读世界十大反舰导弹排名,鹰击83位列第二(被称海上屠夫)揭秘中国第一战国女尸案,古尸被扒光损毁/盗墓贼逃亡23年被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辽朝有着怎么样的政治制度?他们是如何对待汉人和本族人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