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会在一天内杀了三个儿子呢?

【千问解读】
最有资格做皇位继承人的,当然是长子,可惜他小时候打猎不小心被猎物抓伤面部破了相,唐玄宗认为让一个“刀疤脸”当有损国家形象,于是,次子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最佳候选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想到,李瑛成为太子后,一个女人斜刺里插了一脚。
这个女人名落衡,是堂侄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父亲死得早,按例被送入宫中抚养,长着长着长成了一个大美人,唐玄宗即位后一眼就看上了她,加上她一张小嘴像抹了蜂蜜,极会讨唐玄宗欢心,虽然最初只封了她一个婕妤,但当她先后生下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后,唐玄宗就只宠她了。
开元十二年,唐玄宗又封她为,尽管只是个妃,但人们看在皇上偏爱她的份上对她尊敬有加,无论这种尊敬是发自内心的还是表面上的,至少给了她足够的面子,那就是等同于皇后的礼节。
她才不稀罕这种虚头巴脑的玩意儿呢,她要做的皇后。
爱她爱到骨子里的唐玄宗,当然非常愿意满足她的愿望,但据《》记载,唐玄宗正想公布册立为后的打算,御史潘好礼上疏说,武惠妃从叔与从父武延秀都不是好鸟,都曾犯下扰乱朝政、破坏伦常的大罪,天下人都恨死他们了,立人武家人为后人心不服,陛下您有何面目见天下人? 第二个问题是,武惠妃也有儿子,一旦她当了皇后,难免不会,假如她想让你废掉现太子李瑛,立她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你会怎么办? 除此之前,潘好礼还把令唐玄宗伤心的往事捅了出来,暗示他吸取过去的教训,这个教训就是,当初武则天当政后,就开始大肆迫害李唐宗室,唐玄宗的生母窦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被武则天迫害致死后连尸体都没找到。
这盆冷水把唐玄宗浇醒了,打消了立武惠妃为后的念头。
眼看到手的皇后瞬间,武惠妃的心理阴影面积大得不可想象,这反而激发了她更高昂的“斗志”——他奶奶的,这个劳什子皇后,老娘不当了,老娘直接让儿子做太子! 要让儿子登上太子之位,当然首先得搞掉现在的太子,而在她看来,搞掉现任太子的条件已经具备,这个条件就是:当她获得皇上专宠后,分别生下太子李瑛、鄂王、光王的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全部失宠,这几个可怜虫的儿子难免没有怨言,只要抓住他们的把柄来一个诬告,不愁大事不成。
和驸马杨洄自告奋勇地充当了她的帮凶,他们像狗一样,整天去嗅太子李瑛身上的“异味”,尤其是驸马杨洄,把这件事情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开元二十四年十月,杨洄向武惠妃汇报:太子最近和鄂王光王过从甚密,三人经常在一起说皇上的坏话。
武惠妃立即去见唐玄宗,哭了个,哭了个,没有臣妾的日子里,皇上您要多保重啊,唐玄宗还以为她得了绝症呢,谁知这个女人接下来说的一番话,比她得了绝症还令唐玄宗震惊:太子见臣妾受宠,整天和鄂王光王密谋,想害死臣妾母子,他们还说了很多皇上您的坏话,很恶毒,恶毒得臣妾都不敢跟您说! 盛怒之下的唐玄宗,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立即废掉太子,第二天就跟宰相提了出来,张九龄马上表示反对。
这么大的事,皇上你可不要乱来,弄得不好后果会很严重,太子和鄂王光王等诸王一直未离深宫,日受圣训,大臣们从未听说过他们有什么大过,陛下若轻易听信某些人的无稽之谈,草率决定废立之事,势必铸成大错,何况太子乃天下根本,不可轻易动摇,陛下如果一心想废太子,臣绝不奉诏! 这时候的唐玄宗虽然已经被感情左右,但废立太子确实是国家大事,没有宰相认可,他也不敢也不能霸王硬上弓。
除了张九龄,力保太子的还有不少大臣,这反而使唐玄宗产生了恐惧:这么多人和太子搞在一起,对皇权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吗? 张九龄力保太子,激活了一个潜伏的敌人,当初唐玄宗准备任命他为宰相,曾遭到张九龄反对,李林甫从此对他恨之入骨,摸透了唐玄宗心思的李林甫趁机进献谗言,导致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取而代之。
早在这之前,李林甫就已于武惠妃沆瀣一气,表示要助她一臂之力,“愿护寿王为万岁计”。
这个寿王,也就是武惠妃的儿子。
那时的李林甫不过是个黄门侍郎,即使想帮武惠妃也有心无力,如今大不一样了,成为宰相的他说话也有分量了,暗示武惠妃可以行动了。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驸马杨洄向武惠妃报告:太子和鄂王光王与太子妃之兄薛锈密谋造反,只是目前还没有证据。
于是武惠妃设了一个计,派人去对上述三位亲王说宫里有贼,请他们帮忙抓贼,那三个傻小子竟然毫不怀疑其中有诈,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既然是抓贼,当然不能赤手空拳,得带武器。
请来三个傻小子后,武惠妃马上去找唐玄宗,陛下赶紧去看看吧,太子等人反了,带着武器闯进宫里来了! 唐玄宗派人去看,正好碰到带着武器进宫抓贼的三王,他马上去找李林甫商量,李林甫说这是皇上的家事,臣等外人无权干预,您就照您的意思办吧。
这话可谓阴险之极,因为他明白皇上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句看似没有态度的表态,直接把三王推向了断头台。
唐玄宗当即宣布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为庶人。
半个月后,被废为庶人的李瑛兄弟仨,被同一天赐死在长安城东一家驿站,唐玄宗也因此而成功地戴上了“史上最冷血皇帝”的桂冠。
虽然害死了太子李瑛,不过武惠妃的计划并没有实现,她反而因此丧命。
武惠妃做贼心虚,害死太子三人后,疑神疑鬼,惊惧成疾,居然一病不起,在那一年也一命呜呼了。
随着武惠妃的死,她所有的努力化为乌有,唐玄宗并没有立寿王李瑁,而是立为太子,即。
唐玄宗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那是因为唐玄宗太留恋他的皇位了! 别的不说,就说他一天之内杀掉三个儿子,其中还包括已经立为太子的李瑛,就可以证明,为了皇位,他完全没有起码的人伦人性。
虽说这三个儿子是武惠妃诬告他们造反。
唐玄宗也算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难道没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力吗?毫无征兆,带个武器进宫就是造反,这怎么可能呢?而且,唐玄宗很容易就判断出儿子们是不是造反,因为他只需要把儿子们隔开审讯,如果儿子们说的都一样,肯定就没有撒谎。
但最终他没有这样做,基本上是不问就把三个儿子废为庶人。
废为庶人也罢了,后来又把他们同时杀掉。
唐玄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唐玄宗太迷恋皇位了,他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他宁愿错杀一千,不愿放过一个。
就算是自己儿子,他也要这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徐灿《永遇乐·病中》:读此词,难免会想起宋代词人李清照
江县(今苏州市西南)人。
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
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海宁陈之遴继妻。
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
工诗,尤长于词学。
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
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
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徐灿的《永遇乐·病中》,一起来看看吧! 永遇乐·病中 徐灿〔清代〕 翠帐春寒,玉炉香细,病怀如许。
永昼恹恹,黄昏悄悄,金博添愁炷。
薄幸杨花,多情燕子,时向琐窗细语。
怨东风、一夕无端,狼藉几番红雨。
曲曲阑干,沉沉帘幕,嫩草王孙归路。
短梦飞云,冷香侵佩,别有伤心处。
半暖微寒,欲晴还雨,消得许多愁否。
春来也、愁随春长,肯放春归去。
诗是志的凝结,只有身处无可奈何之境,怀有之情,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才能写出好诗。
徐灿身遭国变,家事复有难言之隐,而己身又在病中,以其善感之心,如何能堪!因而写下这首优秀的《永遇乐》。
清晨,小雨未停,气温变冷,帐中的主人公抱着衰病之身,更加感受到节候的无常。
她是一夜未睡,还是临明惊醒,词中并未明说,只用“病怀如许”一句轻轻带过,随即详为叙写其情。
主人公整整一天都感觉到愁病之深,直到黄昏,未得纾解,那华美的博山炉,香气袅袅,也只是徒增愁怀而已。
恹恹,《定风波》有“年年三月病恹恹”语;悄悄,则出自《诗·庸风·柏舟》:“忧心悄悄。
”但是,令词人忧心的是什么呢?又打断不说,转为写景。
杨花轻浮无根,所以为薄幸;燕子不忘旧巢,所以为多情。
二者本非同类,不仅自然属性不同,人类所赋予它们的品质也不同,但现在却一齐来到了词人的窗前,细语低诉。
看似矛盾,联系作者的身世,正见出其万感横集,五中无主的状态,确是“剪不断,理还乱”,于是仍集中笔力写伤春。
红雨,喻落花。
《百舌吟》:“花枝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
”《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但“几番”二字,却具见词人观察之细,感怀之深。
一夜风雨,摧折花落,原在意想中,不过,词人却在一样狼藉的落花中,发现凋零的时间还有长短的不同,因而更加感到夜间风雨之威,不管枝头花朵多么具有生命力,仍然是不堪摧残。
所以有“无端”之感,所以要“怨”。
过片由景到情,抒发主人公心中的感受。
起首三句,刻画了深闺中盼归的女子形象。
“嫩草”句出自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招隐之说,向有二解。
或曰招致山谷潜伏之士,或曰含有离开朝廷,避祸远引之意。
今取后者。
徐灿的丈夫陈之遴原为显宦,人清再仕,有亏品节。
徐灿虽然心中不满,格于身份,无以表之,所以在用典时,赋予微言大义。
可是,夜长梦短,连梦中都无法充分表达此中幽情,只有像一样,“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这也就是“冷香浸佩”的意思。
在这样的感情形态中,自然逗出“别有伤心处”一句。
接下来三句,有两层意思。
天气阴晴寒暖不定,就病中的主人公来说,当然是难以将息;但反清复明之大业渺茫难知,努力总是伴随着失望,不也使人感到愁之无极吗?于是末三句就专门写愁。
渊源所自,见于赵德庄《鹊桥仙》“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以及《祝映台近·晚春》“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但翻进一层,又有发展。
赵、辛仅说到春天带来春愁,因而希望春归之时,再把原样的愁带走。
徐灿却认为,愁并不是静态的。
它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到来,也随着春天的发展而增长。
它增长到这种程度,甚至连春天也不肯放走,意即主人公的心里将永远为春天而感伤,永远有排遣不尽的春愁。
这一写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又翻出了新意。
读徐灿此词,难免让我们想起杰出的女词人。
的确,徐词化用李词之处甚多。
如“怨东风”数句,出自李《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永昼恹恹”数句,出自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半暖微寒”数句,出自李《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词中的叠字,也和李清照的《声声慢》颇有渊源。
宋代以后的女词人,在创作时,心目中往往有李清照在,这首词也可以提供一个例证。
但徐灿和李清照虽然时代和身世有相同之处,但徐由于丈夫的仕清,显然有更多的难言之隐。
像“嫩草王孙归路”这样的感受,李清照的词中就不曾出现过。
因此,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杰出女词人在对各自生活的感情体味上,仍然有不少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独艺术上各出机杼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寡妇李氏是如何守寡50多年的是怎么回事?她夜晚是如何度过的
吴聘死后,周莹成了寡妇,被人陷害与他人勾搭,要知道在当时,女性是没有地位的,一个女子没有了丈夫,她们的后半生又将如何度过呢? 其实在历史中有记载,守寡女性一般在十四到三十岁之间,正是大好年华,却只能选择守寡,毕竟在当时那个年代,想要再嫁根本是不可能的,成为寡妇以后,为了避免一些麻烦,她们一般不选择出门,也不会接触异性,免得遭受非议。
在《明史烈女》中有却县的一个李胡氏二十五岁就守寡了,为了避免他人的闲言碎语,她选择不出家门,要不是因为邻居家着火了,火势殃及到了她家,家里人来救她的时候,她才见到外界的人。
当时她把自己七岁的男孩交给嫂子,自己和三岁的女儿被烧死,不过这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时期有一女子,二十岁守寡,一直到了七十岁,朝廷还为她的贞洁立了牌坊,但是没有人知道她是如果过每一个日日夜夜,此女子临终前,将自己家中的媳妇们叫到身边,从床下摸出100个铜钱,但是仔细一看这100个铜钱上的字都没了,铜钱变得光滑。
媳妇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老妇人说每天晚上她将这些铜钱扔到地上,然后在摸黑将它们都捡起来,捡完了也累了就睡过去,就这样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要知道,当时的年代,男尊女卑,女性没有地位,能够守寡几十年,确实不容易啊,怪不得朝廷都为她立了牌坊。
随机文章秦始皇地宫被盗过吗,秦始皇地宫藏万吨水银无人敢挖(剧毒)俄罗斯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枚25万吨当量核弹头黑林错觉怎么审判犯人,利用经验主义引导犯人说出实情宇宙空间是什么颜色,绿色/蓝色/米色/黑色/透明色谁才是宇宙的颜色莫比乌斯环的恐怖意义,莫比乌斯环的诅咒(无限循环/没有尽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