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时期出自湖南一带六位名将
【千问解读】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对应,湖南省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
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辖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62个县,7个自治县,36个市辖区。
在汉末时期,今湖南省一带主要属荆州之地,曾经被蜀汉、东吴等势力所争夺。
在此基础上,今湖南省一带也出现了不少。
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六位名将出自今湖南省一带,除了还有谁? 一、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
末年名将,历仕、、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
孙坚去世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然,对于黄盖这位武将,一生的巅峰还是在公元208年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罗贯中长篇小说《》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二、廖立 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郡临沅县(今湖南常德市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被评价为荆楚一带的奇才。
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他为巴郡太守。
刘备去世后,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先帝(刘备)一再失策、导致荆州覆灭、身死、夷陵之败损兵折将等等,他还诽谤众臣,最终廖立被废为平民,最后在得知诸葛亮的死讯时,廖立郁郁而终。
三、刘敏 刘敏,出生地为荆州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刘敏是三国时蜀汉后期将领,官至左护军、扬威将军。
在年少时期,刘敏就和俱知名。
后为左护军、扬威将军,与镇北大将军王平俱镇汉中。
在公元244年,刘敏参加了兴势之战。
兴势之战是指三国时期魏正始五年(244年),蜀汉军于兴势(今陕西洋县北)击退魏军进攻的一场战役。
因为在兴势之战中立下的战功,刘敏被后主封为云亭侯。
四、蒋琬 蒋琬(?—246年),字公琰。
零陵郡湘乡县(今湖南省湘潭市)人。
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合称“”。
蜀汉建立后,蒋琬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累官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蒋琬作为他的的继承人,被后主刘禅拜为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延熙元年(238年),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大权。
延熙九年(246年),蒋琬病逝,“恭”。
五、潘濬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
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汉寿)人。
三国时期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
东汉末年,潘濬被被荆州牧任命为江夏从事。
建安十六年(211年),潘濬被刘备任命为荆州治中从事,与守臣关羽不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得荆州,拜潘濬为辅军中郎将。
又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孙权称帝后,拜少府,进封刘阳侯,又改太常。
黄龙三年(231年),授假节,与率军五万平定叛乱,经三年而斩获数万,使得一方。
潘濬为人刚正不阿,在吕壹弄权时,屡请孙权将其诛杀。
甚至想亲手击杀吕壹,使吕壹对他非常畏惧。
赤乌二年(239年),潘濬去世。
六、 最后,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
对于刘封来说,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随、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
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
而后又侵凌孟达,致其降魏。
孟达与魏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
在此背景下,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尽,刘备深表痛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谁是乱世三国中智商不高的军队家?
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蹶,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昔背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乃甚于羽远矣! 足可见,陈寿对袁绍的评价着实不高,那这又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 话说,袁绍出身官宦之家,自祖父袁安始,族系四代有五人皆官拜至三公(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职皆为大吏,有提调军政要务之权。
袁绍为庶出,自幼便过继于伯父袁成抚养。
年少的袁绍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深受父辈们的爱抚,所以不满弱冠之年的他,就凭借家族的荣耀,充任了濮阳县令。
这生活的太过如意,无异于过早地使率直的袁绍在无形中坠入三国时代“阴谋”的彀中。
自从袁绍平了和韩馥之乱,其帐下拥兵百万,良将千员,强劲实力已不可小觑。
大有一统天下野心的袁绍在官渡与对峙,在此关键时刻,谋臣陈琳言“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犄其后;雷震虎步,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
此计之妙,为良策之计。
若用此计,则必将大破于曹操。
可如此完美、精妙之策,却被智商堪忧的袁绍断然否决。
这给了略处劣势的曹操有了绝地反击的机会。
话说,辎重粮饷一贯被视为兵家得胜的先决条件,可在曹操亲率五千虎豹骑进攻乌巢之际,被留守护袁粮饷的兵卒是少之又少,其必然结果自是被曹操烧了粮饷、占了乌巢,提前结束了。
网络配图 这连连败战,也绝非谋臣缄言之过。
良臣田丰多忠言进谏于袁绍却终不被纳,反倒惨死于狱中,真可谓“昨朝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
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若袁绍仅不谙兵法也罢,但若其亦不谙世事则其基业必亡。
很显然,智商并不高的袁绍也并没妥善处理好自己的身后事。
网络配图 袁绍有袁谭、和三子。
起初,对立嗣之事颇有主见的袁绍属意袁尚拥立江山,但毕生都似飘絮、毫无主见的袁绍最终还是在生命的尽头改变了主意,决定立长子袁谭为嗣。
之后袁绍便撒手人寰了。
但已在黄泉的袁绍怎可知,也正是自己这彷徨的决定,最终酿成了子嗣成仇、江山旁落的恶果。
但智商虽低的袁绍,终也却也得到了时人“宽仁从众,天下所服;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世布恩德,天下受其惠”的评价。
若在一般的乱世,或许智商不高的袁绍也不会因此而丢了天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三兄弟为什么分别给三国效力 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