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为什么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并不是一代奸雄曹操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读过《》的人都知道,在没遇到之前,被追得简直是四处乱窜,如果,不是请到了先生,他早被曹操给灭了,灭完刘备,曹操下一个,就会干掉,这样,就不是由,而是魏来统一天下了。

所以,正是诸葛亮的出山,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命运,形成了三分天下。

那么,就有一个疑问产生了:既然曹操为了统一,吸纳了那么多人才,他为啥就偏偏没请诸葛亮呢? 也许有人会说,是不是诸葛亮隐藏的太深?养在深闺人不识啊,结果,反倒让刘备得了先手? 关于这点,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是这么分析的:“你要说这样的人,出身贫寒,很难被人发现,倒可理解,但诸葛亮却不同。

为什么呢?孔明先生的老丈人,是谁啊?是的连桥啊,用今天的话讲,诸葛亮老婆的姨夫,就是荆州市委书记啊。

所以,有了这层关系,在整个长江流域,诸葛亮早就名声在外了。

网络配图 可是,知道了诸葛亮的能耐,曹操的势力那么大,条件又那么好,他干嘛不请呢?难道是他对人才重视不够吗? 其实,看过《》的都知道,曹操对人才重视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刘备和孙权。

首先,在选人上,曹操是无论贫贱,不计出身。

你比如,他手下的谋士、、贾诩等人,都是贫寒子弟,他的爱将、、等人,也都卑贱出身。

其次,在用人上,曹操唯才是举,不计前嫌。

你比如,陈琳原是谋士,曾写过檄文,痛骂过曹操祖宗三代,可是,陈琳被俘后,因爱惜其才华,曹操对他,照用不误。

为了遍寻能人,曹操甚至到了不计人品的程度。

你比如,他曾三次广发《求贤令》,其中的一条,就是强调,只要你能力强,哪怕你有过劣迹,我也既往不咎,照样重用。

最能证明曹操爱惜人才的一件事,那就是对的态度。

自从关羽被俘后,曹操对关羽,那是又给官位,又送女人,可以说,能想到的招法,几乎都用尽了,可关羽还是不领情,啊,最后竟偷偷跑了,一路上见有人拦,他是,气得曹操手下,都恨不得一箭,把他射死,可曹操咋样?就因太爱惜人才,还是让人把他放了。

网络配图 听到这,人们更纳闷了,既然曹操选贤上,已到了求才若渴的地步,那他为什么不请诸葛亮呢? 其实,你只要细细咂摸下,曹操的求才史,你就会发现,曹操手下的干将,无论介绍来的,应聘来的,或是俘虏来的,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别人投奔他。

你想让曹操,低下头去求人,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即使你能力再大,你想让曹操装,他也不干。

然而,在这点上,刘备却不一样,只要一个人,被他看上了,别说低点头,装把孙子,你就是把他弄得颜面扫地,下不来台,他也照样厚着脸皮,苦苦追求。

可诸葛亮这个人,在应聘上,偏偏好拿把,来来回回考验你,折腾人,你想,他的这种傲气,连都受不了,就凭曹操那个脾气,早就大嘴巴子扇上了。

因此,在选人这件事上,一个靠投奔,一个愿去请,不难看出刘备与曹操的高低。

网络配图 听到这,也许有人会反驳,你说曹操的能臣,都是投来的,不对呀,就是个反例啊。

本来人家在刘备那儿,干得好好的,最后不也是被曹操挖角,猎头过来的吗? 要说徐庶这件事上,最能证明曹操的好面子,既然,你曹操真心请徐庶,你完全可以,亲自上门,礼贤下士,比如请人家去酒楼,喝上一顿,敞开心扉,好好谈一番,你干嘛要绑人妈啊。

说穿了这么做,无非就想,把徐庶逼进曹营,满足自己那点虚荣心。

说来说去,不就是想装牛掰,拉不下脸,低不下头嘛,结果咋样,搞得人家倒是来了,可是进了曹营却一言不发啊。

因此,看过《三国》的故事,大家都为曹操唏嘘不已,没想到就为面子那点事,竟然失去了一个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靖国神社为什么没被焚毁?

导读: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日本许多罪大恶极的二战罪犯,这个可以称之为罪恶者的天堂的神社为何没被废除?几十年后,一份盟军总司令部的文件解开了这个谜底…… 部分美军将领主张烧毁靖国神社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悍然挑起了。

在一次次战斗中,美国人亲自“领略”了日军拼死顽抗的“战斗精神”,他们不太明白日军为何在战场上不惧死亡?于是,美国开始研究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

1945年,美国陆军部下令拍摄了一部名为《认识你的敌人日本》的影片。

影片中解说道:“天皇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最神圣的神,他一人独掌政治、宗教大权。

日本人相信战死之后灵魂可以被供奉于靖国神社,对于日本人,最高的荣誉就是战死后被供奉在靖国神社,因为连天皇也会去俯首参拜,所以日本人与其投降不如选择战死。

”可以说,战前的靖国神社实际上完全是日本军国主义用以愚弄和笼络国民,煽动他们效忠天皇并甘心充当炮灰的御用工具。

美国国立公文馆保存着一份1944年的美国国务院“战后计划委员会”的机密档案。

档案中写道:“靖国神社等神社并非我们所认为的宗教。

它们崇拜军国主义分子,培育了攻击性的国家主义精神,这样的神社违反信教自由,应当关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0日下午两点,美军将领乘坐的“巴丹”号座机抵达东京郊外的厚木机场。

在鼓乐声中,麦克阿瑟志得意满,叼着玉米棒芯烟斗走下舷梯,他将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7500万日本人的绝对主宰者开始统治日本。

此时的麦克阿瑟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他一到任就下令解除日本武装,逮捕战犯。

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表明美军将在日本实施宗教信仰自由,并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教的旗号,搞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组织及运动,矛头直指靖国神社。

紧接着,美国国务院也公开宣布了废止日本国家神道,全面压制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的方针。

美国政府、宗教界等就靖国神社的处置问题提出了各种方案,有的认为应该变成“国营纪念碑”,有的主张改为“无宗教色彩的追悼设施”,等等。

然而在驻日美军军官们眼中,这实在是太便宜日本人了。

一些美军将领,尤其是盟军总司令部(以下简称盟总)对敌谍报部的军官们,强烈建议麦克阿瑟放一把大火烧毁靖国神社,从精神上彻底解除日本的武装。

这个建议打动了麦克阿瑟,很快,100名美国大兵开进了靖国神社。

把靖国神社伪装成一条街 美军的行动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陷入了极度惊慌,就在这时,他们接到了前首相的密令,称“靖国神社要永久存续,天皇亦理应参拜”。

随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展开了积极活动,企图维护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权宫司(负责人)横井时常考虑到,因为人们都认为靖国神社是战争的中心,原封不动保留是不可能的。

于是,横井想出一个花招,他决定利用盟总尊重信教自由的政策,以纯宗教的姿态维护靖国神社。

1945年11月26日,横井亲自拜访盟总宗教科科长巴斯,提出了靖国神社由国家神社变为宗教庙宇的方案,至于名字则无所谓,改称庙也好,宫也罢,或者干脆改称靖国庙宫。

为诱使盟总接受该方案,横井甚至提出,可以考虑将靖国神社一带变成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娱乐一条街,设立剧场音乐厅、美术馆等。

此外,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还煽动由战争遗孤组成遗族会向盟总递交请愿书,希望盟总保留靖国神社。

横井的障眼法最终骗过了巴斯,巴斯对横井的方案大加赞赏,并提交给了麦克阿瑟。

一些美军将领,尤其是盟军总司令部(以下简称盟总)对敌谍报部的军官们,强烈建议麦克阿瑟放一把大火烧毁靖国神社,从精神上彻底解除日本的武装。

这个建议打动了麦克阿瑟,很快,100名美国大兵开进了靖国神社。

就在横井等人积极游说盟总的同时,日本陆海军省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靖国神社临时大祭,为死掉的日本侵略军招魂。

尽管此事遭到一些美军军官的强烈反对,但由于当时围绕靖国神社的处理问题,盟总内部发生了意见分歧,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决定允许日本人举行大祭,并视大祭的情况来决定如何处置靖国神社。

1945年11月20日,在盟总的监视下,靖国神社举行了大祭,这是日本战败后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由国家主持的大祭。

和币原首相为首的政府各级官员以及日军代表参加了大祭,参拜者人数达到3万人。

为了给盟总留下良好的印象,军人们穿着西服入列参拜……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伪装终于有了收获,1945年12月15日,盟总发布了麦克阿瑟第448号指令,即所谓的“神道指令”,宣布废止国家神道,实行政教分离。

但这道命令却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教法人,并与其他宗教团体享受同等待遇,靖国神社终于逃过了灭顶之灾。

美国为冷战考虑保留靖国神社 1946年4月,靖国神社接到盟总的新通告,禁止天皇参拜靖国神社。

接着,在中国、苏联等国的强烈要求下,美军用水泥将靖国神社内纪念日军侵略战争的13米高的大石灯笼抹平。

11月,盟总又发布了关于靖国神社的新指令,指出靖国神社是军国主义神社,不承认将国有土地转让给神社,靖国神社存在的合法性再次遭到了质疑。

1951年9月,盟总批准了土地转让事宜,靖国神社最终得以苟延残喘。

此时的靖国神社虽已降为一般性的宗教团体,但神社中供奉的战争亡灵的灵位并没有撤除。

随着1952年美军占领时代的结束,各种祭拜靖国神社的活动相继“死灰复燃”。

靖国神社成为少数右翼势力为军国主义招魂、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政治舞台。

至于当年美军为何没有烧毁靖国神社,据说是麦克阿瑟征询了罗马天主教教廷驻日代表比特神父的意见后,中止了烧毁靖国神社的计划。

然而比特神父仅靠一人之力就能保住靖国神社吗?真正的答案显然不是这样。

几十年后,一份盟总的解密文件揭开了谜底。

这份名为“关于靖国神社的将来的见解”的文件赫然写道:“应该保留靖国神社,废止恐怕反而会增加事端。

”文件指出了没有废止靖国神社的理由——美国人担心这不利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

正如巴斯后来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回忆说:“继续制裁日本,不是我们的愿望,那时的日本,正按照我们的期望在行动。

”当时,随着冷战的激化,美国大幅度改变了占领政策,不但停止清算日本的战争罪行,而且打算将日本建造成“共产主义的防波堤”。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自然不希望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得罪日本人。

因此,对当前日本的靖国神社问题,美国人当年的自私行径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美国政府为了冷战的需要,加紧控制日本,最终没能废除这个充满罪恶的靖国神社,实在是一件憾事。

随机文章苏联德尔塔级核潜艇能连续发射导弹,打击任何美军基地世界上十大最神秘的木乃伊,外星人木乃伊毁掉你的三观宇宙有多少个银河系,银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含10万多银河系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天体引力和独特地形早就大潮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伏尔泰揭露事物的两面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时候帝王寿命都不长 康熙和风流皇帝乾隆为什么能活那么多长时间

对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康熙、乾隆为何能活这么久? 春夏曾说过:我讨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但人生在世总有一部分留住了自己。

留住我们普通人的是什么呢?是市井的烟火气,是每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瞬间;那留住历史上君主的是什么呢?是他们铸造的江山社稷,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

因此当这些人已经扩展了生命的宽度时,自然想要去扩展生命的长度。

这也就有了,秦王痴迷于炼丹药、建起“通天台”、用“葵水”做炼丹的药引,只为了让自己可以长生不老,长久的坐拥天下…… 只惋惜他们的目的均没有达到,反而有两位对于长生不老这件事持有“摆烂”态度的皇帝,成了皇帝中的长寿者,他们分别是康熙、乾隆,在长达了两百九十六年的统治里,共有十三位皇帝,而康熙和乾隆二人的在位时间就占了清代的一小半。

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康熙和乾隆活了这么久?又是什么样的生活习惯让二人的寿命一路飙升?根据史书中的记载,生于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2月20日,一共活了68年,这个年龄放到如今来看可能并不算长寿,但是在医疗条件不好的古代,这已经是远远的超过了之流,更是到了听了也要哀叹惋惜的程度。

而他的,爱新觉罗·生于1711卒于1799年,是清代第六位皇帝,二十五岁那年登基,通知了整个清政府整整六十年之久,退位之后又坐了三年太上皇的宝座,无论是在位时长还是寿命都在历史上称最。

能让康熙和乾隆二人长寿的秘诀其实很简单。

01长寿秘诀之拒绝炼丹 在古代皇上常常认为自己一统天下的时间太短,想要永世万年,为此开始疯狂的炼丹药,反而适得其反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丹药其实是毒药! 丹药的主要成分是:硫磺,丹砂等,化学学的好的小伙伴应该了解这些成分制作出来的食物,一旦被人类服用没有立刻毙命,都要感谢自己福大命大,“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秦始皇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一统六国之后,他开始将自己的半生的精力都用来追求长生不老,以至于年仅49就早早地结束了生命。

一代英主皇帝,也有同样的经历,国事操劳过度,加上自身服有过多的水银制品,导致汞中毒,在位仅有十三年就离世了,的结局被乾隆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对于炼丹这件事不仅不做,还要坚决抵制,现在看来这个明智的决定正是二人长寿的原因之一。

二人长寿的第二个秘诀就是,国内太平,百姓丰衣足食。

康熙和乾隆是整个大清王朝史上,两位最有存在感的皇帝,二人更是亲手打造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

康熙在位时曾先后6次下江南,为了体察民情,巡视江南水清,官僚情况,一路简朴低调。

后来更是一路“打怪升级”,铲除,平定三番,灭了葛而丹,抗击沙俄,收复领土奠定了我国的版图。

在经济上康熙皇帝清除入关圈占土地,跑马占田,任意圈夺的弊端,颁令停止圈地,鼓励垦荒,重视耕织,恢复生产。

同时他命人治理黄河,运河以及永定河,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工程,培育新品种的粮食,为百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在他的正确领导下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清政府的财政也日渐丰盈。

至于乾隆皇帝他的功勋虽然比不上康熙,但也是皇帝中的典范,对于官员的执政乾隆十分严苛,不允许出半点错误,在对百姓上,他体恤民情,史料中记载:雍正在位13年,用于江南赈灾大概在143万两;乾隆18年就已经用了2400多万两,用于救灾的的漕粮乾隆更是20年间就超过1000万石。

不仅如此这位皇帝更是把爱民发挥到了极致,乾隆刚刚上任,就减免农民的税款。

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的每一个小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国家这个大家庭也很是太平,乾隆皇帝平定了准格尔和大小和卓的叛乱,一统了西域,设立伊犁将军…… 在两位皇帝的治理下,清王朝实现了空前的团结,百姓们丰衣足食,朝廷内部十分稳定,皇帝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稳定的局面减少了皇帝意外死亡的可能性,这便是二人长寿的第二个原因。

02清代医学的进步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化的一个封建王朝,医疗体系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史,自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医学体系。

清代前中期内科杂病学术的发展,延续了的特点并有所深化。

不了解大家是否还记得在《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尽管胸口中箭,还能在太医们的努力下起死回生。

剧中展示的人物剧情或多或少有虚构的成分,但无可否认,清代太医们水平提高,皇帝的健康自然就有了保障。

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中,这两位皇帝也是丝毫不马虎的。

作为的皇帝,二人从小就要驰骋沙场,常年骑马射箭,功夫了得,即便是当了皇帝,也没有停下过锻炼的脚步,因此身体十分硬朗;在饮食上二人注重清淡,和其他皇帝不同,他们相比山珍海味,更注重饮食搭配;相比之下两位皇帝的“私生活”也没有纵欲过度的奢靡生活…… 综上所述其他皇帝不屑于做的事情就是二人长寿的秘诀。

在我国古代皇帝要心系天下,日夜操劳实在是高危职业,也正因如此平均寿命并不高,都说生命在于宽度不在于长度,但幸运的是二人全部做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解析:为什么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并不是一代奸雄曹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