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为什么要囚禁苏武与张骞?为什么不杀了他们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的开拓者。

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纽带,匈奴曾经扣押他很久。

扣押期间他曾出逃,但是逮到他之后匈奴单于并没有杀他,原因一起来揭秘: 为瓦解张骞斗志 对其施美人计 历史学者告诉我们的是,张骞带了一百多名士兵进入匈奴境内,并且想去联合匈奴的仇敌月氏人,彻底打败匈奴。

但匈奴人没有杀他,只把他扣留在匈奴境内,还让他娶了貌美的匈奴贵族女子为妻。

这在现在的一些人看来,是匈奴人对张骞实施美人计,为了瓦解他的斗志。

历史真是这样的吗?更令人不解的是,十多年后张骞逃出,终于去了月氏,返回时又被匈奴捉住,这一次还没有杀他,让他再次逃出,回到,成为开通丝绸之路、传播中华文明的第一位使者。

神剧中 编剧们臆想的历史 解读历史有很多种方式,一种是相专家学者的描述,不假思索,全部接受;一种是对专家学者的描述产生质疑,开动自己的脑筋,想些问题。

还有一种,是影视历史剧编剧们的专利,根据需要想象出当时的历史并且表现出来。

实际上,他们确实在作品里写到了匈奴人两次不杀张骞的事情。

看过长篇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人,会接受其中的一段情节:匈奴人首次捉获张骞时要杀他,张骞口中大喊,“我是通商使者,杀我冤枉”。

这是编剧们的历史臆造。

不要说匈奴单于不相信,就是相信了不杀他,按汉律张骞回国后也会被以“辱使命,丧国格” 处斩。

因为像张骞那样大呼小叫,会成为让单于讥笑汉王朝的外交丑闻。

在另一部影视剧中,有匈奴人第二次捉住张骞却没有杀他的一段对话。

单于说,“寡人完全应当将你斩首。

”张骞急忙跪伏在地:“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请大王开恩。

”单于咳嗽了两声,地道,“我老了,活不了几天了,这辈子杀人太多,现在不会轻易杀人了。

念你临去西域前还能给寡人留书谢罪,的确是个忠厚老实、诚实有信之人,朕今免你一死。

” 这当然也是编剧们臆造的历史,还大胆编造出张骞第一次逃走时“留书谢罪”的故事,用第一个谎言弥补第二个谎言。

好在现在的影视剧观众,有了许多年观剧经验,再也不会相信那些历史神剧的情节了。

问题是,对于“匈奴人为什么不杀张骞”,历史书籍不予记载,历史学者不去研究,历史影视剧不可相信,大家又有什么办法理解这件事情,作出正确解读,哪怕仅仅是接近了正确?只要想,办法还是有的。

单于大怒 也没敢杀他 第一种办法,我们来看看,匈奴都杀过哪些汉朝文武官员?这样我们或许可以知道,张骞是不是在应该被匈奴杀掉的名单里。

匈奴第一次捉获张骞是在公元前139年。

此前历史中,文献中还没有见到匈奴杀死被俘获汉朝文官武将的记载。

直到公元前110年,陈兵十八万,夸耀于匈奴边境。

使者郭吉进入匈奴,有匈奴官员为其指引,让他见了单于。

见面后,郭吉用刺激性的言语羞辱单于,单于大怒,将主管引见的匈奴官员杀掉,但也没敢杀死汉朝使臣,只是把他扣留了,不放他回来。

匈奴人确实杀死过一名汉朝使臣,已经是捉获张骞九十多年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匈奴分裂为南北两支,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郅支单于逃到很远的地方,斩杀了汉朝使节谷吉。

后来,驻守边境的汉朝将领陈甘延寿,没等奏请批准就发动攻击,长途奔袭,杀死郅支单于,灭了北匈奴。

他们给朝廷的捷报上写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句,后来作为表现汉民族气势的豪言壮语,广为流传。

张胜参加密谋 、常惠被扣押 第二种办法,我们来看看,匈奴对他们捉获的那些汉朝文武官员都怎样处置,这样我们或许可以知道,张骞没有被匈奴杀掉,是不是属于偶然和侥幸? 苏武牧羊的传说流传了两千多年,并且比较可信。

据说,汉朝与匈奴双方都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

匈奴扣留了十余批汉朝使节,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作为回报。

但在公元前100年,新一任单于即位,送还了之前扣押的汉使。

汉武帝也派人送还被扣留的匈奴使者,苏武、张胜与常惠就是一路护送的汉朝使臣。

正当他们完成使命准备归国之际,匈奴国内发生了密谋绑架单于母亲前往汉朝的谋反事件。

由于张胜积极参与了密谋,苏武、常惠就被匈奴扣押。

后来,又有汉朝使臣到达,常惠悄悄见了汉使,还编了一个故事,说汉朝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有帛书,上面写着苏武等人被放逐北方湖泽之中,让汉使以此责问单于。

这样一来,苏武和常惠终于在被扣押十九年后回到故国。

最初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因为替辩护了几句就被施以宫刑那件事,他宁可忍受宫刑也要写完《》,宁可受到宫刑也要替李陵仗义执言,这其中会有什么样的历史真相? 深入匈奴境内 李陵被俘 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境内,大战单于主力部队。

在单于被打得狼狈不堪,正想率军撤退之前,有汉军叛变士兵说出李陵即将弓箭用尽,军粮断绝的内情,于是单于又将李陵官兵层层围困起来。

后来,李陵杀了他的战马,把马肉分给四百多个士兵,让他们突围,自己带十几个人从相反方向引开敌军。

再后来,那十几个人大部分战死,李陵被俘。

那时候,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比较奇妙,交战双方的被俘者一般不会杀掉。

有了机会,被俘的人还会逃回故国,再被俘也不杀掉,还有再次逃回的机会。

即使是投降受到重用的双方将官,已经得到对方重用,也有以后逃回的。

当年说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朝廷,与李陵没见过面的司马迁,从李陵先前为人称颂的个人品质,推断出一点,即使李陵投降,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但李陵的命运很惨,一直到二十多年后死去,不能回到故国。

这有几个原因,一是耽误了为他运送粮食和弓箭的赵广利是皇帝的大舅哥,不能承担罪责;二是有人故意造谣李陵投降匈奴,还说他训练匈奴军队与汉朝打仗;三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子,李陵已经无国可返,无家可归。

唱别歌 李陵、苏武头发已白 算起来,李陵兵败被俘的前一年,苏武扣押于匈奴,他们都娶了匈奴女子为妻,嫁给李陵的是单于的女儿。

李陵没有苏武那样的辛苦,但一直讲究民族气节,不肯为匈奴训练军队,也不肯带兵进犯汉朝。

苏武被扣押十九年后就要回国了,李陵为苏武置酒饯行时,唱了一首《别歌》,“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颓。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他与苏武的头发都已经白了,唱了以后就一齐流泪。

这样看来,又有了一个问题:匈奴对他们捉获的那些汉朝文武官员,不管是否投降都没有杀掉,最严重的就是扣押,怎么会杀掉张骞呢? 答案很简单,简单得超出我们的意料。

张骞被匈奴捉获的公元前139年,汉王朝与匈奴国仍然是友邦关系,双方实行和亲政策,互通关市,互派使者,维持着至少表面上友好的局面。

所以,匈奴人根本就不会杀掉张骞。

随机文章埃及法洛斯灯塔历史价值,世界最高的便民工程(400米)美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进展,第15艘被验收(24亿美元)埃隆马斯克spacex和NASA的关系是怎样的,spacex获取大量航天订单网红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几乎能被运用到各行各业(未来可期)人们被现实打败的青蛙效应,温水煮青蛙竟然是假的(谣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2025考警校要多少分录取?全国警校录取分数线一览表

结合2024年招录数据,2025年想考警校最低分数需要达到一本线/特殊招生录取分数线才可以向高校投档,而各校在各地区录取分数有差异,警校录取分数基本在450分以上。

以四川省为例,202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招生最低分为592分,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招生最低分为575分等。

一、2025考警校要多少分录取?2025年报考警校最低分数需要达到一本线/特殊招生录取分数线才可以在高考提前批向警校投档,最终录取分数线需根据各校实际招生标准而定。

本文根据2024年全国招录数据为大家整理各省警校录取分数线,2025届考生可做参考。

天津:552分;湖南:历史类468分、物理类512分;广东:历史类457分、物理类512分;江西:历史类463分、物理类448分;四川:文科529分、理科560分;安徽:历史类476分、物理类468分;辽宁:历史类458分、物理类502分;黑龙江:历史类504分、物理类469分;湖北:历史类478分、物理类533分;贵州:历史类442分、物理类482分;宁夏:文科511分、理科447分;江苏:历史类549分、物理类574分。

上述分数为各省报考本科提前批警校的最低分,招生专业均为公安类专业,而在普通批招生的警校,相关专业毕业后无法参加公安联考,大家在报考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二、全国警校录取分数线一览表不同警校在不同地区的招生分数有差异,本文以四川、江西为例,为大家列举全国警校2024年的分数情况,以供同学们参考。

1、四川2024年四川警校文科招生分数范围在529分~614分之间。

其中男女生分数最低的院校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男生、女生最低分均为529分。

而男女生分数最高的院校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男生最高分为592分,女生最高分为614分。

2024年四川警校理科招生分数范围在560分~652分之间。

而男生分数最低的院校是南京警察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最低分为560分,女生分数最低的院校是南京警察学院,最低分为603分。

其中男女生分数最高的院校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男生最高分为638分,女生最高分为652分。

2、江西2024年江西警校历史类招生分数范围在463分~627分之间。

其中最低分院校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61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101组),2024年最低分均为463分。

最高分院校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第103组),2024年最高分为627分。

2024年江西警校物理类招生分数范围在448分~631分之间。

其中最低分院校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502组)、中国人民警察大学(502组、563组)、南京警察大学(504组、561组),2024年最低分均为448分。

最高分院校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第503组),2024年最高分为631分。

因为江西警察学院须另外面试合格才能投档,所以暂无相关分数。

大家可以在下方输入分数查看能被警校录取的概率有多大。

若是想要了解更多省属警校、部属警校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等数据,也可以在下方输入分数进行查询。

为什么说丢荆州的是关羽,却是诸葛亮造成的?

提出《隆中对》后,随即加入集团,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从此开始了他从事政治、军事斗争的一生。

他辅助刘备,贯彻《隆中对》的路线,取得许多重大的胜利,直至以益州为根据地,建立稳定的蜀国。

但他始终没有达到复兴汉室、卒成霸业的目的。

这固然是由于魏、吴力量的强大,然而与诸葛亮在斗争中犯了某些错误,特别是在荆州问题上措置失当,有很大的关系。

按照《隆中对》的路线,首先是夺取荆州。

荆州是曹、孙、刘三方必争之地,谁占据了荆州,谁就可西进四川,东下三吴,为统一中国打开通路。

然而从刘备与的关系来说,荆州既是双方矛盾的焦点,又是建立联盟共同抗曹的交点。

网络图片 刘备不取得荆州,就没有立足之地,不能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孙权就不会重视与他的联盟;若刘备不与孙权联盟共破,任何一方都难以夺取荆州,夺得了也难以保住,这是为后来的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

怎样夺取荆州,如何保住荆州,是刘备集团始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犯了急躁冒进和重益轻荆的错误。

起先是夺取荆州时急躁冒进。

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指向荆州时,盘踞荆州的病逝,内部随之发生分裂。

以长子刘琦为首的一派倒向刘备一边,这支力量不大,且屯驻在夏口(今汉口,属江夏郡),时刘备屯樊城,相距颇远。

以次子刘琮为首的一派动摇于曹操、刘备之间,屯聚襄阳,离刘备近,力量也较强。

当时诸葛亮主张立即吞并刘琮,乘机占领襄樊,为夺取全荆州建立基地。

对这个建议,刘备以为不可,借口“(刘表)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没有采纳。

结果刘琮降曹,让曹操占领了襄樊,接着南下江陵,兵临孙吴。

后世史家对此事有不同议论:一种意见认为当时刘备完全有力量解决刘琮,占领荆州,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是坐失良机;另一种意见认为,刘备虽能吞并刘琮,但不能抵御曹操南下大军,即或占领了荆州,也是保不住的。

应该肯定,在荆州问题上,刘备与诸葛亮并无根本分歧。

刘备对荆州早已,刘表在世时对刘备也早有戒心。

此时刘备不立即吞并刘琮以夺取荆州是正确的,所谓对已故刘表不愿“背信自济”只是托词。

他审度当时形势: 第一,以武力解决刘琮虽不困难,但是难以完全制服刘表集团将士,民心未服。

在刘表集团内掌握兵权并有相当影响的是蒯越、这一干人,他们是当地的望族,反对刘备而倾向曹操,是刘备夺取荆州的极大阻力。

刘备从他的政治生涯经验中,深深感到不取得荆州大多数人的拥护,要在那里站稳脚跟是不容易的。

为此他曾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一些成绩,史称:“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但人数毕竟有限,刘备还难以服众。

的诸葛亮还缺乏这种政治经验,。

第二,荆州是曹、孙、刘三方必争之地,谁抢先占据了荆州,将成为其他两方攻击的目标。

若刘备抢先占领荆州,不仅会受到曹操大军的全力攻击,同时还可能引起孙权的嫉妒,得不到他们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境地,最后还是被迫退出荆州。

第三,曹操是刘备、孙权的共同劲敌,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与之抗衡,“外结好孙权”,建立孙刘同盟是战胜曹军的保证,本是《隆中对》的决策,而如何解决荆州的归属问题,是孙刘能否合作的关键。

曹操南下的矛头虽主要指向孙吴,若按诸葛亮的意见抢先占领荆州,孙刘联盟必然不可能建立起来。

孙吴难以抵抗南下的曹操大军,刘备集团更不是曹军的对手,也必然是损兵折将, 再度飘零,只有利于曹操。

网络配图 所以刘备主张暂时不夺取有争议的荆州,先与孙吴建立联盟,同心破曹,是完全符合孙刘双方共同利益。

以后的事实表明,诸葛亮也认识到暂时不取荆州的正确性,故能担当起与孙吴结盟的谈判并完满地达成协议的使命。

曹操大军威逼东吴,孙权忙派人与刘备联系,刘备就毫不迟疑地派诸葛亮与之进行结盟谈判。

建安十三年(208)十月,诸葛亮去柴桑(今江西九江市)劝说孙权,他说曹军虽众,但皆“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孙权)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会谈中诸葛亮只着重分析各方军事实力,争取孙权全力抗曹,绝口不提荆州的归属问题。

“权大悦,即遣、、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随后的能取得胜利,正是孙、刘联盟的结果。

刘备趁胜轻易地占领了荆州江南的零陵、桂阳、长沙、武陵四郡,从而初步实现其《隆中对》夺权荆州的计划。

后来曹操听说刘备取得了荆州,大为震惊,“方作书,落笔于地”。

赤壁会战后,曹操兵败北归,当时的主要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在荆州的归属问题上,孙、刘两家的矛盾上升到突出地位。

王鸣盛指出:“周瑜方结刘拒曹,曹甫败,旋欲制刘以取荆而并图蜀。

”形势的新变化,刘备是清楚的,所以进取四川时,留诸葛亮、、、等率大军镇守荆州,自己在、等人辅佐下,率兵进攻益州。

诸葛亮镇守荆州的任务是很重大的。

一是要继续极力保持刘孙友好结盟关系,维持刘平共处的局面,保住已得的疆土,使刘备专力西进巴蜀而无后顾之忧,不至于东西两面同时用兵。

二是必须保住荆州的安全,防止曹操再度挥师南下争夺荆州。

在夺取益州的计划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庞统不幸中箭而亡。

与此同时,诸葛亮却丢下荆州,率张飞、赵云等部大队人马开赴四川,把镇守荆襄的重任交给关羽。

网络配图 当时的实际情况正如王夫之所分析的那样,“取蜀之事,先主以自任有余,而不必武侯也”。

诸葛亮的这一行动破坏了原来兵力的战略配置。

若是为了尽速夺取整个益州,诸葛亮这次援蜀还无可厚非,但在益州取得之后,就应该还师荆州,把住入川的大门。

问题在于他没有这样做,到了四川就一直蹲在那里,眼看着刚愎自用的关羽在荆州破坏了孙、平相处的关系,以至于丧师失地,关羽被杀,让孙吴占据了荆襄。

荆州之失,导致公元222年蜀吴,刘备大败,从此刘蜀只能闭守四川一隅,《隆中对》所拟定的统一天下的战略计划终成泡影。

荆州的丧失是诸葛亮重益州而轻荆州的指导思想所造成的后果。

在《隆中对》中,他认为荆州在统一天下的战略地位只不过是“用武之国”,只有军事上的价值,而且在军事上也是处于侧翼地位,所以只需“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就行了,主力应放在益州,由刘备亲自率领出于秦川以图中原。

诸葛亮对益州的看法则不同,认为是地形险要,“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地方,政治上、军事上都非常重要,是“复兴汉室”的根基所在。

显然,这里已经包含着明显重益轻荆的思想。

网络配图 王夫之一再批评这一思想的错误,他认为这是不从当时政治形势出发,而仅依据地理形势,“以为制胜之略”,是靠不住的,“而形势之外无恃焉”,其结果是“得则仅保其疆域,失则祗成乎坐困”。

诸葛亮为蜀汉在四川经营了几十年,“而卒不能与争中原者亦在此矣”。

或许有人说,诸葛亮轻视荆州的思想和荆州在赤壁大战以后的变化是有关系的。

赤壁大战之前,“自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但是,经过赤壁大战,情况不同了,并引庞统建安十六年十二月说的话:“荆州荒残,人物殚尽。

”实际情形并非如此,赤壁之战虽在荆州地区进行,但为时不久,曹操水军败于孙吴后,加之军中瘟疫流行,便立即撤兵北归,荆州再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没有遭到很大破坏,倒是孙吴把占有荆州的图谋提到日程上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匈奴为什么要囚禁苏武与张骞?为什么不杀了他们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