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法老的诅咒:埃及法老诡异的诅咒存在吗?
【千问解读】
埃及法老诡异的诅咒存在吗?“谁扰乱了这位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这是写在古埃及法老图坦哈蒙墓中的诅咒铭文。
即使有这样警示后人的铭文,还是有一群不怕诅咒的盗墓者开他的墓馆。
而就在这群盗墓者感叹金字塔内的奇迹时,法老的诅咒正在慢慢应验,几年后这些盗墓者都纷纷离奇死亡。
一时间,关于”古埃及法老的诅咒”应验之说谣言四起。
古埃及法老的诅咒 图坦卡蒙陵墓被盗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最年轻的法老,他9岁时便即位,仅仅统治了9年,在18岁时神秘的死去,随后便葬于金字塔内,而在埃及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诞生了世界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也孕育了太多的神奇传说。
法老的墓室更是吸金纳银的大宝库,然而与之相伴的是法老的诅咒。
1916年,英国著名探险家卡纳冯爵士和英籍埃及人、学家卡特率领的一支考察队,为寻找图唐卡门法老的陵墓,在埃及帝王谷的深山中整整奔波了7年,直到1922年11月,他们才终于找到了图唐卡门陵墓的封印。
而挖掘古墓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纳闷容易,直到次年2月18日。
他们才凿开墓室时。
卡特他们被眼前的场景深深的震惊了:图坦卡蒙的墓室就像一个收藏极为丰富的博物馆。
墓内的珠宝、工艺品、家具、衣物、化妆品以及各种兵器多达五千余件。
在粉红色前室里,有3张四周雕成怪兽形的金床。
床旁是两个真人般大小,相对而立的黑色卫士雕像,身穿金裙,手执锤矛。
室中到处都是珍贵的宝物。
镶有宝石的王座、金光闪闪的古代战车、洁白似玉的花瓶、雕刻精美的金床和金椅、各种乐器等等。
在墓室内,人们还发现一只盛有泥灰的碗,显然是当时封闭墓穴时使用过的。
不知哪一名民工在油漆表面留下一个手指印,依然清晰可见。
棺室由两个武士塑像守护。
里面有4个金色的神龛,一具水晶石棺和3个套棺。
内棺由纯金制成,上面写着年轻法老的名言--“我看见了昨天;我知道明天。
” 最大的发现是躺在棺内的图坦哈蒙带着一副很大的金面具。
这副面具和他本人的相貌几乎。
X光检查只发现面具上一块伤疤和法老本人脸上的伤疤,厚度稍微有点不同。
这位年轻的法老看上去既悲伤又静穆。
胸前陈放着由念珠和花形雕刻串成的领饰,手执枷链和钩索,矢车菊、百合、荷花等色彩虽已剥落,但仍依稀可辨。
图坦卡蒙法老的木乃伊由薄薄的布裹缠着,浑身布满了项圈、护身符、戒指、金银手镯以及各种宝石。
其中还有两把短剑,一把是金的,另一把是金柄铁刃的。
图坦卡蒙陵墓的打开轰动了全世界的考古界,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新闻记者。
前往开罗以南450英里的乌克苏尔发掘现场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考察队员离奇死亡 然而真正的恐怖才刚刚开始,卡纳冯爵士时年57岁,身体一直很好。
但他在墓室里时,左颊突然被蚊子叮了一口,没想到这小小的伤口竟使他受感染患了急性肺炎,最后丧命。
而据后来检验法老木乃伊的医生报告说,木乃伊左颊下也有个伤疤,与卡纳冯被蚊子叮咬处疤痕的位置完全相同。
在卡纳冯伯爵死后不久,他的老朋友、美国铁路业巨头乔治.杰戈德,由于对老友之死满怀疑窦,也前往埃及。
卡特领着这位百万富翁走进了图坦卡蒙的陵墓,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参观第二天的清晨,杰戈德便地发起了高烧,并且就在当天夜里猝死。
参加考察队的卡纳冯爵士的兄弟赫伯物,不久后死于腹膜炎。
协助卡特编制墓中文物目录的理查德·贝特尔,于1929年自杀。
次年二月,他的父亲威斯伯里勋爵也在伦敦跳楼身亡,据说他的卧室里摆放了一只从图唐卡门墓中取出的花瓶。
1823年,意大利考古学家贝尔萨尼。
他是一个与木乃伊为伍的古埃及考古专家,当他在这年春天,率领一支队伍前往非洲的途中,也患了卡纳冯伯爵那样的怪病,长期高烧不退,整日胡言乱语,经常喊着“死神的手已经抚摸在我的身上了”。
就在这样令人摸不清头脑的呓语中,他死在了这年的12月3日,享年45岁。
德国的杜米切恩教授,也是一个沉迷于古埃及的专家学者。
他经常出入于古埃及的遗迹当中,主要是出入有文字留存的金字塔和神庙内部。
一段时间后,他疯了,不停地描述着一些古代城市的情形。
不久,他在狂乱中死去。
类似于这种离奇死亡的例子数不胜数,但凡与图坦卡蒙陵墓有过接触的人都离奇死亡,更神秘的是他们在死亡之前还胡言乱语,更是应验了法老的诅咒,难道这位沉睡了千年的年轻国王真的在墓室中下了诅咒,只要惊扰了他的人都不得好死? 古埃及法老的诅咒解密 随着接触过图坦卡蒙陵墓的人一个个死亡后,关于“古埃及法老的诅咒”传言四起,人们议论纷纷,觉得是那些盗墓者们打扰了法老,从而受到了法老的处罚,死于非命。
随着科学的进步,金字塔内的秘密也渐渐被揭开。
1、致命真菌 1989年,美国考古学家肯特·威尼斯在帝王谷中,主持发掘了一座编号为K-V5的陵墓。
在这座陵墓里,埋葬着十朝拉美西斯二世的48位王子。
墓早已被盗掘一空,但是它仍然留给发掘者们一个意外收获:这是一座黑暗而潮湿的陵墓,墓中随处可见一团一团奇怪的东西——真菌。
它们以木乃伊和陪葬的食物为食,渗入的尼罗河洪水又给它们带来了更多的食物。
更重要的是,这些家伙不需要氧气。
这些致命真菌的发现,与图坦卡蒙陵墓发掘记录中的一条讯息十分吻合。
那就是,图坦卡蒙王陵在最初被开启时,也发现了许多成团的“莫明其妙的东西”,它们很可能就是和王子墓中同样的致命真菌。
也就是卡那冯爵士以及更多受害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发掘K-V5的考古者们没有一个死于非命呢? 那是因为,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让人们明白了隔离的重要性。
考古队员们在最初进入墓室时,都会穿戴上防护的服装以及面罩、手套等。
而在发掘图坦卡蒙王陵以及更早以前其它的发掘时,人们还没有这种意识。
那位在狂乱状态中死去的德国人杜米切恩教授,他那个时代的防护装置,仅仅是将一块橘皮绑在鼻子下面,用以冲淡一些墓穴的异味而已,根本不可能将致命的真菌孢子与自己隔离。
2、毒药 古埃及的祭司们,是人类历史上已知最早、也最擅于利用毒药的一群人。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的时候,埃及最早的前王朝时期,埃及的第一位法老王KA,就已经指派专人种植有毒的植物了。
人们还发现了不久后的曼尼斯法老时期的文书,上面记载着许多毒物的应用方法。
上面不但有鸦片、砒霜、附子等,甚至也包括一些氰化物。
除此之外,在古代埃及,毒蟾蜍还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视为圣物。
除了它的毒素之外,人们想不出其它有说服力的理由了。
所以,人们也认为,古代埃及人很有可能将剧毒作为保护法老陵墓的武器使用。
当然,对毒物的使用也不一定就是有意为之。
因为在陵墓内随处可见的壁画上,那些绚丽的色彩里,就含着各种剧毒成份。
除此之外,“尸毒”也是一种很可怕的毒素,它能使接触者诱发脑膜炎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毒素混杂起来,累积在密闭的法老陵墓中无法消散,当然就有可能对闯入者的身体产生无法弥补的伤害。
3、放射线的辐射 仔细看看因“法老的诅咒”而丧命的病例,除了发高烧、中风之外,更多的是疯癫、以及血液循环系统的毁坏。
于是,关于放射线的解释也提上考虑的范围之内。
现在,人们已经在埃及的中部,发现了铀矿石,似乎也在进一步地证实这种推测的可能性。
金字塔的一部分是由带放射性的石料砌成的。
更准确地说,古代埃及人已经发现了放射性的铀的作用,用它来保护法老身后的平安。
或者那些紧紧贴在木乃伊身上、或放置在陵墓中的护身符等等,就是用纯度较高的含铀矿石制作或至少曾经接受过辐射“加工”的。
木乃伊的身上佩着许多的饰物,最显眼的就是安放在胸前的一块符咒,那上面画着死神奥西里斯像,还有一行文字:快从沉睡中醒过来吧,你眼光所及能战胜伤害你的一切。
4、心理压力 1866年,中国学者张德彝参观了。
事后他形容自己入塔的感受时说,自己当时有丧魂失魄的感觉,眩晕不能自制,出塔之后才发觉,自己已是一身冷汗。
“至今思之,为之神悸。
” 张德彝的感受,对于金字塔的导游和周围的居民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因为和许多参观者比起来,他已经就算很不错的了。
1927年,一位西班牙女游客,在胡夫金字塔内墓室的入口,仿佛遭到电击一般的尖叫着瘫倒下来。
当人们把她搬出金字塔后,她很快又恢复了正常。
更有甚者,另一位妇女在参观完毕,想要退出去的时候,昏厥过去,就此一命呜呼。
其它游客中,感到后怕、的比例也极高,因为精神压力而引发其它基础疾病而死去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情形,研究人员认为,是典型的心理因素影响。
金字的结构很特殊。
比如说胡夫金字塔,法老的墓室建于塔中央三分之一的位置,从入口到墓室所在要弯着身子爬过一条狭窄而深长的斜道,参观墓室 之后,又只能再次一步步退出,对很多身体素质并不强壮的人来说,是一次体力上的考验。
除此之外,金字塔内空气混浊,令人有窒息之感。
再加上金字塔的神秘传 说早已深入人心,墓室结构则进一步加深一些人的畏惧心理,对意志较为薄弱的人来说,心理硬度力之大。
即便到如今,“法老的诅咒”有了不少科学的解释,可是研究人员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观点和说法,各种可能性都有。
神秘的古埃及总是给世人留下复杂难解的各种未解之谜,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古埃及文明的强大,即便如今的科学如此昌明,还是无法解开几千年前古埃及木乃伊的奥秘。
观点:古老而神秘的埃及不断带给我们惊喜,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创造了太多无法想象的人类奇迹,金字塔只是其中之一。
虽然古埃及文化湮灭已久,但热爱埃及文化的考古学家终极一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也要窥探几千年前古人们的文明奇迹。
这也许正是古埃及的魅力所在。
随机文章北极圈内的格陵兰木乃伊,两岁婴儿因饿死而变成木乃伊欧洲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搭载人工智能技术却被轻松拦截太阳系为什么绕银河系原因,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围着银河系转莫比乌斯环的恐怖意义,莫比乌斯环的诅咒(无限循环/没有尽头)揭秘赤潮为什么是红色的,赤潮藻因海水污染而爆炸性增殖(染红大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蓝田支家沟古墓 “荆轲墓”或为汉武帝刘彻公主墓
但他强调,这仍只是他的推测,属于“一家之言”。
据了解,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的蓝田支家沟汉墓,是一座依山而建平地起陵的大型竖穴土圹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由墓园、封土、墓道、壁龛、车马坑、前室、主墓室等组成,发掘时地面尚存留有高约10米的覆斗形封土,墓葬全长53米,最深距离现地面11米,出土随葬品3900余件。
关于墓葬内遗骨的鉴定结果为一位成年女性。
网络配图 发掘发现:主墓室被大火烧过 “主墓室已经被大火焚烧过,关中很多大墓都有这个现象。
”段毅告诉记者,这个墓葬是2009年在建设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时发现的,当考古人员进入场地时,施工已经开始,“墓道南部上面铺设有龙门吊的铁轨。
” 他介绍说,其实当他们一进入现场就认定,它应该是一座汉墓,当地讹传已久“荆轲墓”的说法似乎更站不住脚。
他告诉记者,除了封土的形制,还有职业的敏感,都认为这是一座汉墓。
“地面有高9.5米的覆斗形封土。
” 他表示,这么大的墓葬一般来说历史上都被盗掘多次,他们在发掘过程中发现至少有四处盗洞,主墓室两处、墓道两处。
之后,在发掘车马时,在一个盗洞里还发现有1996年的矿泉水瓶子,另外还发现一处埋有电雷管的哑炮,当时有很细的电线暴露在外。
墓主身份:不低于列侯级别 如何推断出墓主人的身份高低?段毅告诉记者,在文字材料中,除了封泥还有茧形壶上的大官(太官),还有车马器上的“右工”、封泥的“胞人”等,都显示了墓主人显赫的身份,至少不低于列侯级别。
“这座墓葬级别最重要的确定依据就是着衣式陶俑的使用,特别是宦官俑的使用,证明了身份极高。
”段毅介绍说,加上那么多有文字的封泥等旁证,确立其身份等级应该足够了。
他告诉记者,论文中他还是比较保守的说法,实际上这座墓应该是诸侯王一级的。
因为根据以往学界的研究,只有诸侯王一级的陵才会采用支家沟汉墓这种独占山头的格局。
“因为这个墓葬和以往发现的诸侯王相比规模要小些,但随葬品的级别又明显比诸侯墓葬高,所以我才取了比较保守的说法。
” 那诸侯王级别的陵墓和公主这类女性的陵墓,从陪葬和墓葬来说,是同一个规格吗?段毅解释说,汉书记载很明确,“长公主仪比诸王”,也就是说长公主享有和诸侯王一样的待遇。
网络配图 关键物证:头骨无法鉴定更多信息 既然发现了一块女性的人头骨残片,那可以通过这块残片推断出具体的历史时间吗?段毅告诉记者,关键是这个骨头经过火烧了,无法鉴定更多信息,只能确定是一名成年女性。
“因为火烧过,所以无法具体确定,毕竟人骨鉴定要有很多前提。
” 据介绍,该墓共出土3900余件(组)文物,以陶器物和铜质车马器件为主,还有金镶玉、360余枚“五铢钱”等。
出土的174件着衣式陶俑均为立俑,制作精美传神、栩栩如生,发式众多、面貌各异。
段毅介绍说,其制作时分头颅、躯干、腿、脚四大段模制而成,脸部的五官则是后期刻划而成,故表情各异,丰富而生动,神态各异,陶俑表面施橙红色彩或白彩陶衣,头发、眉毛、眼睛、胡须等绘为赭黑色,嘴唇多以朱红描绘,均经过焙烧,色彩附着较好,虽历经两千余年,有些色彩依然鲜亮如初。
墓主人为何疑似鄂邑长公主? 墓主人为何疑似鄂邑长公主?段毅解释说,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及文字资料,推测墓主人所处的时间在汉武帝与昭帝之间,身份不低于列侯级别,极可能是位来自皇宫的高等级皇室成员,因葬于蓝田,又出土带有南方地域特征的双鱼瓶,因此墓主人与这两个地域都应密切相关。
同时,安葬的匆忙则预示着墓主人离世事出突然,似乎与某件突发事件有关联,而墓内还出土带有“元年右工”纪念铭这样带有准确时间节点的文物,应与墓主人埋葬时间有重要关联。
经过与文献、考古资料对比分析,段毅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武帝之女鄂邑长公主。
据了解,鄂邑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女儿,汉昭帝的姐姐。
根据史料,鄂邑长公主丈夫为湖北的盖侯,“鄂(今湖北一带),县名,属江夏。
公主所食曰邑。
”鄂邑长公主名称由此而来。
网络配图 段毅说,鄂邑长公主在宫中抚养昭帝8年,地位尊崇,故墓葬出土众多供天子享有的高等级随葬品。
其次,其食邑在湖北一带,双鱼瓶与其身份相符。
此外,鄂邑长公主在元凤元年自杀,与出土文物上的“元年”纪念铭相吻合。
史载,汉武帝死后,年仅8岁的汉昭帝登基,以大将军辅佐,由唯一还活着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
鄂邑长公主在盖侯死后,和儿子的门客丁外人相好生子。
汉昭帝和大将军霍光听说此事,就下诏命令丁外人侍奉鄂邑长公主。
鄂邑长公主与上官相友善,上官桀及其子上官安,曾数次为丁外人求封侯爵,以配鄂邑长公主(公主只能嫁列侯,不能嫁给平民),大将军霍光专权,把持朝政,不许封侯。
她遂与上官桀、上官安及等合谋诛除霍光,事情被发觉后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你以为古时候都是一夫多妻的,但是平民纳妾要这些条件!
曾经有个外国记者质问以遗老自居的辜鸿铭,以为中国的妻妾制度乃是文明之渊薮,辜鸿铭悠然地指着面前的茶盘中的茶壶和茶杯,笑道:“一个茶壶可以配四个茶杯,你听说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么?” 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人们以风流自命,纳“小星”,富人纳侧室,娶“外宅”,收“通房丫头”,乃至姨太太成群,都是司空见惯之事。
辜鸿铭留过洋,娶过妾,研究的是中国的经典,不过他的这个讲法其实大谬不然,只能骗骗洋鬼子。
事实上,一夫多妻制从西周以来就没有市场,他把中国的妻妾制度当成是一夫多妻制,简直是。
性学专家潘光旦就曾说:“一夫一妻在中国也有天经地义的地位。
不过因为同时承认妾的制度,此种天经地义的禁锢的力量并没西洋的那般大。
……中国的婚姻是始终以一夫一妻为骨干的;一夫一妻是常经,妾制是权变。
” 妾的地位到底如何?我们不妨先看看讲的笑话,虽然他是个严肃的人,而且口吃,不过偶尔讲起笑话来,杀伤力还是挺强的。
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布。
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
这个故事是说,卫国有一对夫妻,妻子求神明保佑,许下心愿:让我凭空得到一百束布匹吧。
他的丈夫就很不满了,抱怨道:这也太少了吧。
妻子说道:如果更多一点,你就会去买妾了。
故事里头描写的显然是一对平民夫妻,可是他们居然商量着买妾进门,这意味着,在市场上妾的价格不高,当然可能要比一百束布匹高一些,但也高不到哪里去。
《孟子》中所说“齐人有一妾”的故事中,那“齐人”是个乞丐,但他也有妾。
妾的价格如此低廉会造成的一个问题很快引起政治家的关注,西汉的《盐铁论》就记载了一位贤良的看法—— “古者夫妇之好,一男一女而成家室之道。
及后士一妾,大夫二,诸侯有侄娣九女而已。
今诸侯百数,卿大夫十数,中者侍御,富者盈室。
是以女或旷怨失时,男或放死无匹。
” 也就是说,古代流行的是一夫一妻制,除了王公贵族,平民纳妾是不提倡的,不过,到了西汉,更没有人把这个当回事了。
现在则被提升到“女或旷怨失时,男或放死无匹”的阴阳不协的政治高度上。
事实上,历朝历代并不提倡平民纳妾,而且还有所限制,这点倒是可以从《明会典·律例四》中得到旁证:“民年四十以上无子听之。
”也就是说,老百姓纳妾需要满足两项条件:一是四十岁以上;二是没有孩子。
由此可知,政府对平民纳妾是有限制的。
准确地说,娶妾其实是作为对王公贵族的一种酬佣,一种福利,所以《白虎通义·嫁娶》更明确地指出:“卿大夫一妻二妾者何?尊贤重继嗣也。
不备侄娣(指不能像天子和诸侯那样有‘侄娣从嫁’)者何?北面之臣贱,势不足尽人骨肉之亲。
……士一妻一妾何?下卿大夫礼也。
” 不过既然“富者盈室”,老百姓当然不服气,末年的黄巾之乱,应该说,有部分原因是老百姓为了争取自己的性权利而做的斗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很多的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如果不信,看看其理论指导书《太平经》就知道了,上面就特意提到“一男二女法”: 太皇天上平气将到,当纯法天。
故令一男者当得二女,以象阴阳。
阳数奇,阴数偶也。
乃太和之气到也。
……故使一男二女也。
一男两女,这就不是一夫一妻制了,而是一夫多妻制,而且上升到阴阳天人感应的政治高度。
书中还提到王者可得到更多的女子,每州一个,以应九州之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