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禁忌:实力再强地盘再大也不能做帝王
【千问解读】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
这也是所有那些一叶障目,利令智昏,而且自以为是的人物,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作出错误的决策,而以失败告终的不足为奇的例子。
当时,那些军阀心里都明白,什么事都可以做,就是不能做皇帝。
势力强大如者,而且已经挟天子从洛阳到了许都以令诸侯,成了他手中的一个傀儡,也不敢生这个替而代之的念头。
有一次上表,建议他干脆称帝算了。
他说,这小子是想让我坐在火炉上烤呢!所以他一生未曾染指帝座。
直到他儿子,才把献帝废掉。
蠢货袁术,因为得了质押的玉玺,就如俗话讲的,开始头脑膨胀,发起高烧来了,蠢人之所以蠢,就在于他不觉得自己蠢。
于是,糊涂加上野心的驱使,就在淮南建立袁记小朝廷了。
称帝建号,立子封妃,龙车凤辇,祀南北郊,那些拙劣的表演,令人作呕,也招天下人恨。
他的部下劝他不要僭称帝号,但他一心想当皇帝,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已经失去最后一点。
这也是名人很容易犯的自负悲剧,脑细胞退化,对新鲜事物失敏,可自我感觉仍然可怕地良好,加之不甘寂寞,便有种种失态的举止,发霉的语言,横生事端,倒行逆施,终于不可逆转地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你当什么不好,偏要当皇帝,俗话叫“作死”或者“找死”者,即是此意了。
如果说,一个人希望得到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也就是存有非分之想的话,叫做野心,那么无妨认为这种野心是人皆有之的了。
有句名言,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若是每个人都规规矩矩,只想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而不想其他,像工蚁工蜂那样,捧着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饭,在这样毫无竞争,没有比赛,不求长短,无所角逐的世界里,还有什么进步可言?任何不安于分的想法、做法,在自己是追求,是理想,是奋斗目标,而在别的利害相关的人眼里,很可能被视作野心的。
所以,野心不可怕,而是在于实现野心的过程中,不择手段,狂妄愚蠢,便只有失败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了。
若是像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一样,愈陷愈深而不能自拔,如同失控的汽车,在下坡路上滑行,最后除车毁人亡一途,焉有他哉?懂得节制,掌握分寸,,,那就是谁也莫奈你何的另外一回事了。
曹操未必不想当皇帝,亦如此,、孙权,概不例外。
他们的野心比袁术更甚,只不过能够通达识时,知己知彼,不轻举妄动罢了。
因为汉献帝是一张牌,谁抓在手里,就可以利用他的剩余价值。
但谁要自己称帝,就等于竖一个靶子,让众人当目标瞄准射击了。
所以,袁术的下场,并不比乃兄更好些,这一对四世三公的高干子弟,是《》这部书最早退出历史舞台的丑角。
袁术一出场,是以断的粮草开始,最后,他没想到,自己也死于断粮断水之中。
这自然是活该的报应了。
袁术和袁绍,可称为一对难兄难弟,而术比起绍,更是一蟹不如一蟹。
在这场成则为王败则寇的争霸战中,的袁术,第一,输得很快;第二,输得很惨。
看起来,名门之后,只是牌子响亮,不动正格的话,端起个架子,还可以唬一唬人,真到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时候,就要大出洋相了。
后将军南阳太守,在各路诸侯的争斗中,表现得最为草包。
要是在京剧舞台上,他的鼻子大概应该抹一块白粉的。
袁术据寿春时,户口数百万,本可以干一番事业。
可他“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
与其兄袁绍“有隙,又与不平而北连;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
僭号称帝以后,“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罗,余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闲空尽,人民相食”(陈寿:《》)。
《》说:“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掠,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
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萧条。
”对这两兄弟,尤其是后一位,对于百姓的摧残,是不以为然的。
每个时代,在其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之际,总有一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野心家、失意政客、无耻文人,和一些压根儿就是低能儿、白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的痞子之类,因缘际会,于潮流中被推到了峰顶,居然地也神气起来。
所谓“”,就指的是这些一下子站在舞台脚灯前的新贵们。
这大概就叫历史的误会了。
有的人连句整话也说不好,智商甚低,可唯辟作威,唯辟作福。
有的人做一名衙役,鸣锣开道,也许称职,却位居三司,封疆一方,吆五喝六。
还有的,灾荒之年,让没粮吃的老百姓“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居然做了皇帝。
因此,在这些昏庸之辈的统治下,可想而知,大家会有什么样的好日子了。
但是也别小看袁术之类,干正经事绝对没有能耐,搞个鬼,捣个乱,下个绊,背后捅谁一刀,却是十分在行。
讨伐的联军司令部组成以后,袁绍推荐他负责后勤保障,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断了先头部队的粮草,结果弄得孙坚大败而归,差点丢了脑袋。
第二件事,华雄搦战,请缨时,他听说只不过一个马弓手,马上大喝道:“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所谓好事不成,坏事做绝,就是这类人的基本德性。
国家有这种人,那就是“庆父不死”的局面,社会有这种人,休想有安定平和的日子,一个单位,一个团体,有这种人,那必然是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
但要让他真刀真枪上阵的话,那可就洋相百出了。
就看他和交手出场的样子,“身披金甲,腕悬两刀”,那阵势,完全是一个丑角形象。
难怪李渔评点《三国演义》时,也觉得他这身打扮好笑,讽刺为“形容呆腔甚好”。
刀吊在手腕上,是武器还是装饰?这的样子,当然只有挨打的份。
结果,战不三合,术军大乱,中途又碰上了关羽,只好败退回淮南去了。
自古至今,越是这种狗屁不是的家伙,在,泥沙俱下的时机,还越是容易得意。
正因为汉末大乱,袁术所以才能够牧领一方,。
但这类货色的通病,就是缺乏自知之明,不晓得自己吃几碗干饭。
以为手里有孙策抵押的传国玉玺,便是了,而且像煞有介事地立了个小朝廷,这玩笑不免开得太过分了。
然而也不奇怪,因为这种人一旦爬上了高位,最容易利令智昏,。
除了吕布那个头脑简单的家伙,相袁术会成为天子,还把女儿许嫁给他的儿子,攀个外,无人不认为袁术称帝之举,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董卓权倾一朝,也只敢自封相国,曹操位极人臣,一辈子也没奢望做皇帝。
袁术充其量,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角色,赖祖宗余荫的世家子弟罢了。
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一个在别人眼里,不过死尸一样的人,竟过了几天自封的皇帝瘾,可见其头脑膨胀到何等地步! 也就两年不到光景,袁术终于混不下去了,只好把玉玺和帝号送给他那位宝贝老兄袁绍。
曹操哪里肯放过他,派刘备、朱灵围堵追击,最后弹尽粮绝,只剩下千把人,。
“家人无食,多有饿死者。
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
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
” 这些趁历史留下的短暂缝隙,突然挤出来头角峥嵘的人,以草包起,以草包终,除了为后世增添笑柄外,还能留下什么呢? 随机文章罕见的巨型奇虾化石,长达1.8米的寒武纪最大生物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最初精度30米险些夭折揭秘牛顿神学发现了什么,追根溯源宇宙还是由上帝手中诞生的(NO)揭秘大龄不婚的前世因果,前世风流债今世还/可能备胎到老的结局太阳内部是聚变还是裂变,氢元素聚变成氦/未来或被木星取代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她是蒙古第一美女,结果成了稳固边疆的大功臣
女子能顶半边天,自古巾帼不让须眉,这话放在三娘子身上,便像是量身定做一般。
“三娘子”这样一个简单上口的名字,许多寻常百的女儿多有叫这名的。
但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三娘子”,却是一位历史名人,且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娘子”史称“钟金哈屯”、“也儿克兔哈屯”,是蒙古嫡系后裔,自幼聪慧过人,后连嫁三位土默特部首领,进入政治舞台,为明朝边疆的稳固做出巨大贡献。
三娘子嫁的三位丈夫,还是祖孙三人,比较罕见。
瓦剌奇喇古特部落与俺答汗联姻,当时20岁的三娘子因此嫁给俺答汗为妻。
她的一次婚姻,她的第一任丈夫,将她带入了更广阔的舞台。
俺答汗作为土默特部首领,曾经向明朝称臣。
然而他的俯首只是看中了明朝的赏赐,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已。
所以俺答汗一边拿着明朝的赏赐,一边率兵侵扰明朝边境。
明朝愤恨俺答汗背信弃义的行为,但始终不能给他深刻的教训。
一直到明朝派大将马芳等出征,叫俺答汗吃了一次次的败仗,才算让俺答汗有些忌讳。
其他黄金家族血脉的部落,对于俺答汗向明朝称臣,而且还几次吃了败仗有所不满,俺答汗的统治逐渐不稳。
也就是这个时候,三娘子站了出来。
她力主与明朝交好,并与明朝通贡互市。
俺答汗对于自己的小妻子十分宠爱,加之三娘子曾出于大义与他一同出征瓦剌,所以对于三娘子的话他还是要听的。
最后在三娘子的力主下,明朝与俺答汗重修于好,并通贡互市,边境开始逐渐繁华起来。
明朝为表示对俺答汗的重视,封他为顺义王,三娘子则被封为忠顺夫人。
三娘子与俺答汗生了一个儿子卜他失礼,但后来却又嫁给了俺答汗的另一个儿子黄台吉。
九年俺答汗去世,三娘子向明朝送去贡品,表示者自己将继续归顺明朝之心。
而在俺答汗去世之后,三娘子也逐步掌控权利。
俺答汗去世之后,长子黄台吉继任汗位,父死子继也包括三娘子。
当时已经32岁的三娘子不愿意嫁给黄台吉,所以带亲兵一万出走。
最后还是明朝派使者劝说,三娘子才与黄台吉完婚。
黄台吉虽然喜爱三娘子,但是对于俺答汗归顺明朝却十分不满。
如果不是三娘子时常在黄台吉身边进行规劝,那么明朝和蒙古边境的稳定肯定会重新被破坏。
公元1585年,黄台吉病逝。
这个时候三娘子在部落内部的权利已经十分大,黄台吉的长子扯力克自立为王。
但是明朝却并不承认他的地位,因为朝廷深知权利在三娘子手上。
为了保持边境的稳固,明朝派使者告知扯力克,只有他与三娘子成婚了,才算是名正言顺的顺义王。
于是扯力克抛弃妻子,与当时已经37岁的三娘子合帐完婚。
扯力克没有统治才能,继位之后也无心政务,所以部落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三娘子在处理。
而在三娘子统治期间,明朝与土默特部始终保持友好关系,三娘子还曾经明确向明朝表示“子孙暨部族世世为天子守边”。
64岁的三娘子最终于公元1613年去世,结束了自己的传奇一生。
连嫁祖孙三位土默特部首领,成为维护明朝边境稳固的大功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时期蜀国灭亡后诸葛亮后代都是什么样的下场?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时间永恒不变的道理,而倘若一个人沦为了败者的话,无论他旧时如何风光,都只能够成为他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在蜀汉灭亡之后,、和等人的后代几乎无一幸免,迎来了悲惨的下场。
但是有一个人则是例外,那便是,他的后代们大多安然无恙,这是为何呢? 公元264年之时,蜀汉刚刚灭亡,钟会和邓艾便起了冲突。
后来,钟会和卫瓘联手除掉了邓艾。
之后,在的挑拨下,钟会妄图割据称王,不料计划败露,钟会被乱军所杀,姜维更是被碎尸万段,剖尸取胆。
而后,曹魏士兵便对蜀汉之人深恶痛绝,在成都洗劫了数日,史称“钟会之乱”。
而在这场祸端之中,太子刘璿、蜀汉的一大批老将、关羽后人都会杀害。
而在这个时候,诸葛亮的后代(诸葛亮的,的次子)则幸免于难,这是为何呢? 第一, 诸葛亮,为蜀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壮烈殉国,所以诸葛家族在蜀地有很高的名望。
倘若杀了诸葛京,那么曹魏就难以获得蜀地百姓的认同。
因此,钟会拿下了蜀地之后,还特意派人去清扫诸葛亮的陵墓,同时还亲自焚香祭奠。
后来,虽然曹魏杀红了眼,但是他们依旧是知道诸葛亮后人的重要性的,所以并未动他们。
第二, 诸葛府中并无遗财。
诸葛亮虽然作为蜀国的丞相,但是他为官期间,清正廉洁,一心为了蜀汉的发展。
而诸葛瞻之后,诸葛京又将家中的财物分为了阵亡的战士家属。
而此时曹魏士兵目的在于洗劫财产,他们都知道诸葛亮家中没有什么东西,又何必费力去抢,还为自己招来不好的名声呢?因此,诸葛京躲过了一劫。
在著名考据学家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 卷一》记载,诸葛瞻其实还有一个儿子,此人名为诸葛质,他在蜀汉灭亡前夕,便接到了刘禅的命令,前往南中和孟获后人孟虬通好。
可惜的是,他还没有回到成都,蜀汉便灭亡了。
诸葛质知道,蜀汉灭亡之后,世间将会变天,于是同刘禅的儿子洮阳王刘恂一起,退居南中,隐居于永昌地区,因此逃过了一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