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有多喜欢马?他留下哪些与骏马的轶事趣闻?
【千问解读】
,即唐太宗,年轻时曾带领手下诸将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李世民的天下可以说是在马上得到的,因此他十分爱马,甚至是嗜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骏马的轶事趣闻。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据记载,李世民在建立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曾乘过六匹骏马,他还为这六匹骏马分别起了几个闪亮的名字:特勒骠、飒露紫、青骓、拳毛驹、什伐赤、白蹄乌。
早年李世民在率军与陇西割据军阀薛举之子薛仁杲作战时,他骑乘骏马“白蹄乌”,一天一夜连续奔驰两百余里,乘胜追击,包围薛仁杲并迫使其率残部投降。
李世民在与割据军阀周的主力宋金刚作战时,他骑乘着骏马“特勒骠”,猛插敌后,宋军阵营顿时大乱,溃不成军,向北逃窜而去。
李世民在与割据中原的作战时,他骑乘着骏马“飒露紫”,仅率十余骑,突袭敌阵,杀开一条血路直冲敌后,为己方胜利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在与“”在武牢关作战时,他骑乘着骏马“青骓”冲入敌营,几个回合就击败敌军。
“什伐赤”也是李世民在武牢关时所骑乘的骏马。
“拳毛驹”是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旧部刘黑闼时骑乘的骏马,这些战马都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
贞观十年(636年),李世民在为自己营建昭陵时,想到了曾经为他屡立战功的这六匹战马,他令画家先把“六骏”形象画出,然后令石刻家阎立德把这“六骏”雕刻在石屏上,李世民用这六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这便是著名的“”。
这六匹石马生动逼真,雄健有力,造型粗狂,形态各异,或原地待命,或轻步慢行,或腾空飞跃。
“昭陵六骏”正是李世民驰骋沙场和嗜马成癖的真实写照。
李世民对骏马感情深厚,他还写过一首咏马的诗,短短几句五言诗,可见他对马的观察和喜爱之深: 《咏饮马》 李世民 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
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
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
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派使者向唐朝进献良马百匹,其中有十匹马特别矫健,李世民称它们为“十骥”,又分别给它们起了形象的名字,比如有:腾白云、凝露白、发电赤等等。
据说李世民有一匹心爱的战马“黄骢骠”病死,他痛惜不已,还专门诏令乐工作了一首《黄骢骠曲》进行演奏,以表自己对这匹爱马的哀思。
还有一次,李世民喜爱的一匹骏马突然死亡,他盛怒之下,竟然要把养马的人处死,幸亏贤后用春秋时期劝不要因为马死了就杀养马人的历史典故提醒他,才使李世民释放了那个养马人。
更为有趣的是,李世民在出嫁于的松赞干布这样的大事上,还出了一个关于马的难题,让婚使解答:把杂处的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的母子关系准确的辨认出来。
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才智过人,他把所有的母马和马驹分开关着,一天之中,只给马驹投料,不给水喝。
第二天,当众马驹被放回马群之中,它们口渴难忍,迅速地奔向各自的母亲吃奶,由此便轻而易举地辨认出它们的母子关系。
古代由于皇权至上,历史上的各个帝王都有不同的嗜好,但像李世民这样嗜马成癖的君王还是比较少见的,李世民毕竟是我国古代帝王中少有的英武之君,他的前半生基本上是在四处征战中度过的,他是一位真正马上得天下的君王,因此,李世民如此喜爱骏马,也是可以理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心目中排第一的大臣应该是哪位?
李世民吃瓜,想到他都要留一半 骆驼作为一个喜欢唐史的人,最大的爱好,就是翻看和有关的典籍,最近在《》中看到了这么一段,文言文我就不摘录了,直接给大家翻译成白话文。
“有一天,李世民正在吃瓜,感觉瓜的品质不错,就把剩下的瓜,拿去祭奠已经过世的大臣了”。
骆驼看到这,心里有了一个小小的疑问,这是是李世民对杜如晦感情深,还是杜如晦本人生前爱吃瓜呢? 然后骆驼又接着往下看,“有一天,李世民赏赐给了一条金银带(三品以上官员紫袍金带是标配),然后突然哭了起来,然后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对房玄龄说:“当初你和老杜一起辅佐我,现在只剩你一人了,我很难过,我听说鬼神怕黄银,我再给你一条金带,你拿去老杜家吧。
””,骆驼看到这,心里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骆驼喜欢唐史,对唐代的资料也有一些涉猎,但是对杜如晦这个凌烟阁排名第三的人(第一是李世民的大舅哥,第二是李世民的表兄弟,第四是,第五是房玄龄),知道的却很有限,而且在后世老杜的名头,也远不如同时代的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
那么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会让李世民如此看中呢? 房玄龄:欲经营四方,必须把他留下 杜如晦出生于公元585年,和一代门神尉迟恭、在昭陵给飒露紫拔箭的丘行恭、书法比肩的陆柬之等人是同年。
不过杜如晦的家世要更好一些,他祖上世代为官,他本人还是一个有首都(长安)户口的土著。
良好的家教,优渥的条件,加上他的早慧,让他很早就闻名于乡里。
在他进入体制后,当时的人事部副部长高孝基亲自给他谈心,并为他安排工作。
不过杜如晦是一个很有眼光的青年,知道已经行将就木,自己久留无益。
于是他主动辞职,去投靠了。
后来根据工作需要,他又成了李世民的麾下。
不过当时李世民的麾下,汇聚了很多的文臣武将,杜如晦的作用一时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李世民对他并不是特别的重视。
等到公元618年,李渊称帝,立为太子,立李世民为秦王以后。
李建成为了以后能顺利继位,听取魏征等人的意见,开始对李世民进行打压,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分化李世民手底下的人才。
当时李世民手底下有很多人被抽调到了外地,当轮到杜如晦时,已经被李世民器重的房玄龄对李世民说:“老铁,你要是打算只当个秦王那就算了,如果你想要的更多,老杜必须要留下”。
于是李世民就疏通了一下关系,把老杜给留了下来。
不许人间见白头 李世民通过了解之后发现,这个文绉绉的中年人,内心十分的硬核,不光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智慧,还有着一般人文人身上少见的果断。
于是李世民出兵打仗时,一般都会带着他。
在李世民痛打陇西的薛举父子时,有他;在李世民收复北方的并州和汾州时,有他;在李世民笑傲虎牢关,拳打,脚踢时,也有他;在李世民剿灭刘黑闼和时,还有他。
几乎所有李世民主导的几次大型战役,都能看到杜如晦的影子,所以杜如晦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但是,凡事不会只有一面。
就在杜如晦在秦王府的地位蒸蒸日上之时,他也上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小黑本。
在这俩人经过一系列大数据推导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要把杜如晦和房玄龄调走,李世民就蹦跶不起来。
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把杜如晦和房玄龄调离了天策府 。
失去了二人的李世民如同,开始着急上火。
就连平时最爱的水盆羊肉,和拌了五香粉的罐罐茶也变得难以下咽。
不过李世民不是一个的人,他决定蹦跶一下,但是到了最后关头,他又拿不定主意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派人把杜如晦和房玄龄给偷摸地弄了回来。
两人的到来,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光李世民的胃口变好了,等到玄武门兄弟射箭大赛时,李世民的准头,竟然比神箭手李元吉发挥的都好。
在杀死自己兄弟,软禁了自己老爹之后,李世民羞羞答答地登上了天下第一宝座。
在安抚了自己的小心脏后,李世民开始论功行赏,荣获一等功的有五人,其中之一就是杜如晦。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不久(贞观四年),杜如晦就因病去世。
虽然他在贞观年间,仅工作了四年,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是非常的高。
之一的就曾说“降而至于唐,唐之相曰房、杜”。
(骆驼不知道做了三十年宰相的房玄龄,如果听到这些评价,会有何感想。
) 因此骆驼认为,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杜如晦应该是排首位的,亲爱的读者,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夸奖大臣经常用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在中国的文化中,文字组成的词语中,有许多成语、俗语、歇后语等等,诸如“三人成虎”“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霜打蔬菜分外甜”等等,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里面有经验和故事,大大方便了后来者。
流言有多可怕,我们完全可以说“三人成虎”,不必再去费力解释,这就是成语的好处,内中有典故,四个字就是一篇故事,其他俗语歇后语亦然。
当然,因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每个时期人们的说话、做事、思维等不一样,所以一些词的意思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甚至完全背离本意。
比如“朕”这个字,先秦时期,不管是君主、士大夫、男人还是女人,都可以称呼。
但是,自称“”只有,他把这个字圈了起来,认为只有皇帝能用,于是乎,直到,“朕”都只有皇帝能用了,其他人用就是大不敬。
但到了如今,大家又可以自称“朕”了,没人会管你。
有一个成语叫“”,意思是指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性,稚嫩可爱,听话懂事。
但这种意思,和其最初的意思完全不同。
从字面意思来说,依人是指依靠别人,不是依偎着别人,小鸟为什么会依靠别人呢?原来,这里的小鸟是指,他们寻找食物不如鹰隼等,所以常常到有人家的地方,这样能找到人类剩余的或者撒漏的东西吃。
雀,依人小鸟也。
从小隹。
读与爵同。
——许慎《说文解字》 依人小鸟,小鸟依人,意思一样,最早出自《说文解字》,读音和爵一样。
这是因为,人们见麻雀身子小巧可爱,所以依据其形造出了爵,所以二字读音相同。
早年的时候,麻雀因为“棲宿于人堂宇,有似宾客”,还备受人家欢迎,完全不是四害之一。
第一次用“小鸟依人”(严格来说是)这个成语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当时李世民正在和大舅子闲聊,聊着聊着开始点评当朝的人物。
说到褚遂良时,李世民用到了“飞鸟依人”。
太宗尝谓无忌等曰:……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 李世民的意思是,褚遂良很有学问,性格很刚正也非常忠诚,他总是跟随者自己,就像鸟儿依附于人一样,忍不住让人怜惜疼爱。
其实褚遂良比李世民还大两岁,而且是个大老爷们。
不过他精通楷书,对书法颇有造诣,李世民每次得到书法作品,都要请教褚遂良。
这里,“飞鸟依人”还是说鸟需要依靠人,本意还未变。
李世民贵为皇帝,一呼百应,他的话比今天马云效果还大,所以大臣和文人墨客们也都跟风,还造出了“飞燕依人”等新词 这里可以发现,“飞鸟依人”是两个大男人之间,和女人无关。
褚遂良明明是男的,又不矮,怎么会像小鸟一样依靠李世民呢?这其实是两人等级不同造成的,褚遂良是臣,李世民是皇帝,哪怕褚遂良两米五,在李世民面前也得矮一头。
今天的“小鸟依人”则是女人依靠着男人,显得娇小可爱,这是由身高比例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