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真的是仁义至上的人么?
【千问解读】
三国时期,刘备可能是大家认为能力最低的皇帝,对于刘备的评价似乎也只有“仁义”这两个字,不过要相当皇帝如果只有仁义肯定是不够的,刘备也有自己的帝王之术,只是藏得比较深而已。
刘备因为起点低,所以早期只能靠收买人心获得支持,所以仁义是必须的。
但是后期等刘备称帝后,也做了一些坑害百姓的事情,这些可能大家都不知道。
熟读汉末三国史,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非常仁慈的人。
例如,夷陵之战后,蜀汉败的一踏糊涂,大将黄权却又带着麾下的兵马,投靠了曹魏,这对刘备而言,可谓雪上加霜,然而,当他手下的官员,提议诛杀黄权的家人时,他却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依旧如之前一般,对待黄权的家人。
另外,还有人提出了,一个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案例,证明了刘备的“仁善”与“宽容”,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黄权之前,他麾下还有一个将领,投奔了曹魏,而刘备不仅没有追究责任,还为其打抱不平。
这个大将不是别人,正是原本属于刘璋,却在入川之战前,便悄悄投奔刘备的孟达。
《三国志·刘封传》中提到,孟达与刘封一起守上庸的时候,带着四千兵马及百姓,投奔了曹魏,并率领曹魏大军,夺下了上庸。
而刘封逃回益州之后,刘备却借刘封曾与孟达不和,抢过孟达一套军乐仪仗为由,责备刘封欺凌孟达,导致了孟达的背叛。
可是孟达对刘备而言,不仅是一个降而复叛的叛将,也不仅是夺了他一座城池的敌人,还是害死关羽的凶手——当初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边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可是刘封和孟达,却以上庸刚刚归附,不可轻易出兵为由,选择了拒绝。
后来,关羽兵败如山倒,最终败走麦城,他们也没有及时出兵相助,最终导致了荆州失守,关羽被擒杀。
对于刘备而言,关羽与他恩若兄弟,而且是他的心腹爱将;荆州则是隆中对里,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三国志》中提到,对于刘封和孟达,“先主恨之”。
那么,孟达投靠曹魏之后,刘备应该更加痛恨他才是,刘封逃回益州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先主责封之侵陵达”的情况呢?是刘备就事论事,在为孟达鸣不平吗?答案是否定的,小编认为,刘备之所以会这么做,可能与以下两个原因有关。
一、为了树立一个处事公平公正的形象
刘备是一个枭雄,一个政治家,这就决定了,他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利害关系。
就算孟达是一个背叛者,他也会尽力在愤恨之余,找出对方的剩余价值,并加以利用。
而刘封的回归,正好给他提供了机会。
众所周知,刘封是他的义子,曾被他当作继承人培养,而他与孟达的争权,也不是他一个人的错,可是刘备这样责备他,却完美的塑造了一个,不偏袒亲人、心腹,处事公平公正,甚至严格要求自己的亲近之人,对其他人保持宽容的形象,可以让麾下的其他人,安心为他效命,并对他更加敬重。
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手下的其他人,轻易萌生异心,还可以使他的名声更好、更大,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可谓一举多得。
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
二、为除掉刘封找借口
刘禅出生之后,刘封的地位一直非常尴尬,都说知子莫若父,像刘备这样,有知人之明的人,更是早早的看透了,刘禅没有驾御刘封的能力。
所以为了给亲生儿子铺路,刘备只能选择除掉义子。
更何况,他的心腹诸葛亮,也添了一把火——“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
但是处死刘封,需要合适的理由,这个理由不可能仅仅是不救关羽一事;为刘禅铺路一事,更是不能拿到明面上讲。
而孟达之前与刘封的矛盾,以及他投降之前,写给刘备的信,恰好给刘备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理由,那就是刘封曾欺凌孟达,导致孟达降敌。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刘备为了自己的名声,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努力保持着和善和宽容的形象,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枭雄,他本质上却是自私的,功利的,而且为了自己的野心,以及为了给自己的亲生儿子铺路,他能够轻易的牺牲自己的义子,甚至为一个自己痛恨的背叛者打抱不平。
这样一个刘备,可能并不符合,大众对他的印象,然而这才是他的枭雄本色。
刘备托孤并没有成功:诸葛亮并不适合为国家掌舵
让其中掌控了蜀国后期的大权。
蜀国在诸葛亮的领导下不断地对外战争,导致自己命丧五丈原,死后还设计除掉了一流人才。
可以说,诸葛亮并不是一个适合做老大的人。
原因有。
1、老大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放手锻炼人才。
刘备善于用人,发现了很多人才,魏延就是其中之一。
刘备在拿下关中之后破格让他镇守。
但是,诸葛亮却在最后算计了魏延。
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让大军后撤。
贻误军机,且制造了内讧。
在用人上还不同先主劝告使用了自己的无能的亲,。
诸葛亮识人,用人都不行。
2、老大主要的工作是抓战略做大事,而不是让自己限于琐碎的小事。
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做大事的人,必须抓大放小。
把自己的思考和精力都用在处理战略和大事中去。
而诸葛亮,,的处理,对手都说,事情多,吃得少,不会活得太久。
,自己累死。
却没有留下一个人才济济的局面。
忘掉了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这样的大事。
导致了,蜀中无大将,成先锋的局面。
3、老大要有足够的胸怀,接纳所有的人和事。
无论是处理问题还是面对各类情况,胸怀是首要的。
不能用道德去评判一个人。
诸葛亮对身边的人要求严格,不能体谅一个君主的尊严,把当孩子。
狭隘的心胸,让小人有机可乘。
在他外出打仗的时候,让小人找到机会,制造了障碍。
政治家要与足够的胸怀面对各种人或丑陋。
才能够成就大事。
当初睚眦必报,刘备就接纳了。
差别在哪,一看就能看出来。
所以说诸葛亮缺乏大局观,和胸怀。
对人才缺乏培养。
所以说,诸葛亮并不适合做老大。
刘备选择他做身后的控局人,略显不足。
随机文章艾略特·内斯和J·埃德加·胡佛之间的激烈竞争三国志英雄一分高下!是拥有皇室血统的刘备胜出还是以实力决胜负的曹操?平行宇宙理论,平行宇宙的存在的例子(平行空间真实存在)长江是怎么形成的,长江是自然形成的吗(亿万年前地壳运动形成)揭秘产生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火山/海底地震/小行星撞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刘备墓地扑朔迷离:关于刘备墓的三种说法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