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和司马昭相比 司马师比司马昭还要强吗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2-07-2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对司马师和司马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千问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司马师要比司马昭强吗?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跌宕起伏的三国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以武艺著称于世的关羽,以智谋多诡近妖的诸葛亮,以忠义贯穿终始的姜维,但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以隐忍韬晦而后发制人的司马家族。

众所周知,在三国历史中,司马家族中最出名的人物莫过于司马懿和司马昭,前者自不必说,老谋深算,先熬死了诸葛亮;后又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曹魏朝政,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定了根基;后者则是应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而广为人知。

这里,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似乎存在感并不强。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司马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他完美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image.png

一、沉着冷静

司马师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据《晋书》记载,司马师“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

”即司马师文雅有风采,为人沉着坚强,有雄才大略。

有一件事情,可以凸显司马师的沉着坚强和大心脏,甚至就连其父亲司马懿都赞叹不已。

在司马师的父亲司马懿将要诛杀曹爽的时候,一直到将要动手的前一天夜里才将这件事告诉了司马昭。

事后,司马懿还派人前去观察他们的反应。

司马师跟平常一样安然入睡,可是司马昭却不能安然就寝。

(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家在司马门会集兵马的时候,司马师非常镇静地指挥内外事宜,排兵布阵也非常的整齐。

司马懿看后说道:“这个儿子究竟还是可以的!”(此子竟可也)

当初,司马师秘密赡养了三千死士,并把他们分散在民间百姓中隐藏,这些人一下子集合出现,大家都不了解是从哪里来的。

就这份组织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且高平陵政变前一夜,司马昭紧张得睡不着觉,而司马师却安稳如故,足以看出司马师沉着冷静比司马昭强太多了。

image.png

二、大局观强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开始继掌大权。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司马师升为大将军,魏国趁孙权病逝之际,三路军队讨伐东吴,结果吴国太傅诸葛恪在东兴击败魏军,魏军死伤者众,吴军缴获魏军资材器物堆积如山。

当时朝臣建议把诸葛诞等参战武将下贬职位,然而司马师却主动把战败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并提起:“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

此我过也,诸将何罪?而同时期的司马昭呢?在战败后,询问众人:“近曰之事,应该是谁来承担咎过?”王仪称:“罪责在元帅。

”司马昭大怒道:“王仪!你要诿罪于我吗?”于是,下令斩杀了王仪。

两下对比一看,无疑司马师的大局观更强一些。

image.png

三、狠辣果决

对比于父亲司马懿,司马师的心狠手辣也是非常出名的。

例如他的第一任妻子就是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司马师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和夏侯徽结为了夫妻,两个人的生活一直都比较和谐,夏侯徽这个人也非常有见识,使得司马师一有什么新的想法,都会和夏侯徽进行商议。

两人一共生了五个女儿,这也足以证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了。

但随着谋朝篡位的需要,由于夏侯徽出身于曹魏家族,司马师就毫不留情地毒杀了妻子。

其次,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师的好友何晏被其父司马懿所杀,司马师作为何晏的至交好友,却没有任何的阻拦,甚至于一点态度都没有;另一个好友夏侯玄,是司马师的大舅哥。

然而即便是这么亲近的关系,司马师依旧毫不留情,该下毒手下毒手,使夏侯家遭受灭门之灾。

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司马师这个人出手狠辣果决,心中已经不再看重亲情友情等这些情感了。

四、结语

公元255年,司马师病死于许昌,终年四十八岁。

在其任职大将军时期,他雄才大略,制定出了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

军事上,其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军队;并指挥平定“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文钦之乱。

虽然司马师掌权的时间很短(251年-255年),但他承上启下的为司马家篡魏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与自己的弟弟司马昭相比,司马师也更有能力,更狠辣果决,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司马师是晋朝基业的实际奠基人。

宣皇帝司马懿为什么将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末年,先有宦官乱权,后有祸乱朝纲,之后“文和乱武”,天下大乱的帷幕彻底拉开。

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孙曹刘三方势力脱颖而出,成鼎足之势,并纷纷建国,于是国祚绵延了四百年的大汉王朝灭亡,历史正式进入时代。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魏蜀吴谁也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乱世竟以三国归晋为终结。

众所周知,虽然西晋的开国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但是为司马家族铺平道路的人,却是隐忍几十载的冢虎。

而彻底架空魏室,并灭亡蜀汉的人,则是司马炎的父亲。

位于司马懿与司马昭中间的,好像是一个透明人,仿佛只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没什么大本事。

而他平定淮南二叛的时候,被文鸯吓得眼球,生生痛死,好像更体现他的无能。

那么一向果决的司马懿,在临终前为什么不直接将自己的大权,交给更有野心,更有能力的司马昭呢?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他与司马昭一样,自幼便被司马懿亲自培养,司马懿将自己的大权,交付给也,是理所当然的。

说到此处,或许还有人会说,立嫡的时候,司马懿便提出过废长立幼的危害,再加上他亲眼见证了和的悲剧,怎么可能犯同样的错误呢?的确,这是司马懿如此安排的原因之一。

但是司马师能够继随司马懿的地位,真的仅是因为他比司马昭年长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司马师并不无能、 提起司马师,很多人会因为他没有太耀眼的成就,而误认为他无能。

但是如果细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不然。

司马师之所以没有太多的建树,与他的短命有关。

公元208年才出生的他,公元255年便去世了,终年仅四十八岁,而司马懿去世时,已经是公元251年了,满打满算,司马师掌权的时间,不过四年。

再者说,他也不是毫无建树的。

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前,他担任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高平陵之变时,他守司马门,控制了京师。

之后,担任大将军一职,他凭借自己的智计,大败东吴。

另外,他虽死于淮南二叛之后,却也亲自平定了这一叛乱。

在政治上,他也有自己的贡献,据《》记载,他掌权之后,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举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执掌,朝野肃然。

这样一个司马师,怎么可能无能呢? 二、司马师比司马昭更具备政治智商 另外,司马师比司马昭的政治才能要高的多。

单论废立一事,时期,李丰等人密图除掉司马师,事败之后,司马师除去了这些人,却没有擅行废立之事,而是在将谋废帝之时,“以闻”,令太后下诏处理此事,不但达到了目的,还堵住了悠悠众口。

而想要讨伐司马昭的时候,司马昭的属下,却直接将其杀害。

因此司马昭不得后退一步,辞去了晋公的爵位。

而从“,”一言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司马昭的张扬。

以司马懿擅隐忍的性格,他该如何选择,根本不必犹豫。

三、司马师的心理素质强于司马昭 《晋书》记载:“宣帝之将诛,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意思是说,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只和司马师一起密谋,司马昭根本没有参与的资格,而将要举事的时候,本该更加激动的司马师正常作息,司马昭则夜不能寐。

两人的心理素质,高下立现。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之前,司马师还阴养了三千死士,从未露出破绽。

可见,比起司马昭,他更能成大事。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司马师既无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打响架空魏室第一枪的功绩,也没有司马昭灭亡蜀汉的战绩,但是他并不无能,更不令是一个简单的过渡人物。

司马懿去世之后,由他把持朝政,不仅是因为他比司马昭年长,还因为他的能力更胜司马昭一筹。

就像即便是江东之主,也难掩之光芒一样,司马师也不该被隐藏在司马懿与司马昭父子的光环之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手握曹魏实际政权的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

是谁的儿子 司马昭是时期的魏国人,是他的父亲,也是魏国的大将。

曾在死时,托付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治理天下。

但是,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还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

最后,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使得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手中。

之后,司马懿死后,大儿子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过多久,就病死了。

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关于他的父亲司马懿,曾是是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出身于士族家庭,是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对于他的父亲生平,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的北伐,后封为舞阳侯。

当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他父亲小的时候就希望在乱世中想做成就一番作为,这也算是证实了一句古话“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他生前,担任过曹魏的大都督,以及大将军,太尉,太傅等职位。

他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重臣,在后期时间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

对屯田、修水利等农民百姓、经济有着重要贡献。

在他年仅73岁时去世,由他的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并追封司马懿为宣王;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

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 司马昭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像国家的江山是他辛苦打下来的,所以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开国皇帝,可以是意外的是他用尽一生都没有称帝,尽管司马昭的后人都给他追谥了帝号,但追谥和称帝始终是两回事。

那为什么司马昭不称帝呢?他又在想些什么呢? 我们知道司马昭还在世的时候就消灭了蜀汉,并且还掌握了魏国的实际大权,可以说,当时的司马昭实际上已经是拥有当时江山的三分之二了。

据相关历史表明,司马昭是在265年去世的,而他的儿子司马炎也就在那一年登基称帝并建立。

在晋朝的皇帝,甚至包括西晋和东晋的皇帝中,没有一个能力是行的,像什么、,这些个事件都让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有苦说不出。

所以可以说,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糟糕的一个王朝。

但换一个方向想一下,如果司马昭能称帝或许至少能够给晋朝留下一点辉煌的时期,司马昭的德行可能不怎么样,但他的能力却可以,而且司马昭的能力应该远远超过晋朝的所有皇帝。

那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呢? 还有一种猜测就是,司马昭当时的确都已经具备了称帝的条件,只可惜的是,他去世的太早了,历史上他是在265年就去世了,如果他能够再多活几年的话,说不定他肯定会称帝的。

当然之前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讨伐四方,也许就是这样,就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考虑称帝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

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一书中。

三国后期阶段,魏国的大权基本上被所掌控。

魏少帝刚刚即位时就有司马懿和曹爽一起来辅助朝政。

后来司马懿看曹爽很是不舒服,于是暗中将他杀害,自己掌握了大权。

没过多久,司马懿死后,就由他的儿子司马师继承了将军的职位。

于是朝中大权再一次掌握到了司马师和他的弟弟司马昭的手中,即便后来更换了皇帝,司马师死后,但基本上的所有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的手中。

司马昭生性阴险和狡诈,有极度高的权力欲望,虽曹髦是皇帝,但是没什么势力,很是忌惮司马昭,一早就知道他有篡夺帝位的野心。

直到有一天皇帝受不了了,打算召集几位大臣一起来商量对策。

对大臣说道:“司马昭的野心,就连过路的人都知道他的野心。

我不能够,一定要趁他动手前动手。

” 而大臣们认为司马昭势力过大,我们与他抵抗无疑是以卵击石,于是劝说皇帝继续忍耐。

可是曹髦那里受得了,说:“就是死了也要拼一下。

”于是带着几百号的人向司马昭的府邸走去,在路上碰到了司马昭的亲信,双方没说几句就打了起来。

贾充命令手下杀死了曹髦,便向司马昭禀告去了。

在历史的最后,司马昭死后,他的长子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司马师和司马昭相比 司马师比司马昭还要强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