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最信任的戴康二公,指的都是谁?为何最终有一人被弃用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5-26 点击数:
简介:说到蒋介石最信任的特务头子,众所周知是戴笠,然而但是和他并肩的还有一位,甚至在国民党内部称为戴康二公,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蒋介石最信任的戴康二公,指的都是谁?为何最终有一人被弃用。

其中的“戴”,自然就是戴笠。

戴笠被称为“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希姆莱”,被美国杂志称为“中国近代最神秘的人物”,他是黄埔学生,可与在战场上迅速崛起的黄埔

【千问解读】

说到蒋介石最信任的特务头子,众所周知是戴笠,然而但是和他并肩的还有一位,甚至在国民党内部称为戴康二公,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蒋介石最信任的戴康二公,指的都是谁?为何最终有一人被弃用。

蒋介石最信任的戴康二公,指的都是谁?为何最终有一人被弃用

其中的“戴”,自然就是戴笠。

戴笠被称为“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希姆莱”,被美国杂志称为“中国近代最神秘的人物”,他是黄埔学生,可与在战场上迅速崛起的黄埔将领不同的是,戴笠30岁考入黄埔六期,但是最后却没有毕业,所以他想要崛起的话必须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路。

1927年蒋介石被逼通电下野后,寓居上海,准备携宋美龄去日本。

戴笠听说蒋介石下野的消息后,急得奔赴上海,虽然想要给蒋当警卫的计划没成功,但是却被蒋的侍从室副官胡靖安招揽,开始了情报工作,蒋介石复出后没多久,胡靖安被派出国学习,戴笠成了无根浮萍,他竟然冒着生命危险拦住了蒋介石的车,险些被枪毙,但是他因此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

此后,他见蒋介石畅通无阻。

戴笠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创办了军统,让军统在二战中成为和英国军情六处、德国党卫军、美国中情局和日本特高科齐名的全球特务组织。

蒋介石还是比较有用人眼光的。

戴笠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并没有去部队里面担任军官,而是被蒋介石派到了北洋军阀的地盘去做情报搜集工作。

蒋介石最信任的戴康二公,指的都是谁?为何最终有一人被弃用

军统局,在抗日战争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41年军统局截下日本的密电,提前知道了日军准备要袭击美国珍珠港。

当时老蒋想要和美方打好关系,将密电传给美方,但是美方并没有重视。

戴笠控制部下是恩威并济。

就是给部下金钱、官职,也给部下坐牢,他绝不允许部下走权贵之门,去钻营做官,戴笠手下的四大金刚陈恭澍、王天木、赵理君和沈醉,又称“军统四凶”。

而他们对戴笠毕恭毕敬、唯命是从。

那么又是什么让蒋介石如此信任戴笠呢?

首先戴笠这个人善于观察,他发现蒋介石每次发号施令都会用到“手令”,但是这种明面上的东西对特务们来说是非常忌讳的,他们往往是要做到不留一丝把柄的,戴笠也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凡是谈非常敏感的话题,戴笠从来不用什么文件,全都是亲自去见蒋介石进行口述,而且这一点蒋介石也是看在眼里,还有一点就是蒋介石非常注重外在的仪表,戴笠也抓住了这一点,每次去见蒋时都会将自己打扮的体面一点,一来二去,蒋介石也发现了戴笠这个人粗中有细,行事小心却又不失大度,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所以蒋介石对他这个“第一印象”是不错的。

而蒋介石这个人用人也是有两点要求的,第一点看看这个人的出身,首先是不是黄埔军校毕业或者是不是浙江人,其次看他的推荐人,第二点就是他最讨厌那些结党成派贪污舞弊的小人,但是这两点戴笠都能把控好。

这是蒋介石一方面的用人之道,而戴笠之所以能深得老蒋的信任,其实靠的是自己,主要靠三点,缺一不可。

第一点就是表达自己的衷心,蒋介石在来到西安考察之时,戴笠时刻以随从的身份紧跟其后,更是为蒋介石的安全做足了保障,这一点蒋介石当时感觉非常满意。

第二点就是戴笠拉拢人脉的能力,他看准的不是别人,而是宋美龄和宋子文兄妹,宋子文有一次曾在上海差点被人暗杀,后来针对宋子文的这次经历,戴笠亲自负责起了他的警卫工作,这一点宋子文识从心底的感激他,而且渐渐的两个人也成了非常好的朋友,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戴笠脑子非常清楚,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特务,这种工作时间一长名声必臭,所以将来蒋介石也未必会饶过自己,所以他提早向军界发展,所以他花重金得到了美国的支持,美国海军情报官来华之时,在蒋介石面前亲自推荐戴笠出任海军司令官。

但蒋介石也是老谋深算啊,为了防止万一,蒋介石成立了五人小组,这是蒋介石最险恶的一招棋,所以尽管戴笠深谋远虑,他终究是逃不过蒋介石的手掌心的。

蒋介石最信任的戴康二公,指的都是谁?为何最终有一人被弃用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戴康二公中康指的是谁?他就是康泽。

可能很多人都会问:戴笠手下有军统,无孔不入,无处不达,康泽手下有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有必要来说一下国民党早期最强有力的特务系统——复兴社。

这个组织全名叫“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宣传口号为“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简而言之,就是宣扬对蒋介石的个人崇拜,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维护蒋介石本人权力的私人特务武装。

复兴社的成员,主要是由黄埔军校毕业生组成,主要的领导人包括戴笠、康泽、滕杰、贺衷寒、胡宗南、郑介民等13人,号称“十三太保”。

请注意,戴笠后来掌握的军统,正是由复兴社特务处演化而来的。

起初,整个复兴社实力最强大的并非戴笠,而是康泽和他手下的别动总队,甚至连“复兴社”这个名字,都是康泽参考德意法西斯制度而取的。

请注意康泽的这个“别动总队”,成立于1931年,而且是蒋介石特批成立的,康泽任少将总队长,在土地革命时期,简直就是红军噩梦一般的存在,就连主席都说:“这个康泽,正是当初捣毁瑞金的元凶。

国民党军在江西展开连续几次的“围剿”运动中,康泽都表现得非常活跃,由于他手下的那些别动队队员都是久经训练的精锐,所以康泽往往会把他们化整为零,遍布各个村落,通过乔装打扮混进老百姓的队伍,来破坏红军的行动,死在他们手上的进步人士不计其数。

别动总队的表现,让蒋介石大为赞赏,所以康泽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一跃成为蒋介石面前的大红人。

康泽为了吹捧蒋介石,还亲自动笔,给别动总队编写了《队歌》,是这么唱的——“大哉中华,代出贤能。

历经变乱,均能复兴。

蒋公中正,今日救星。

我们跟他前进前进!复兴复兴!”

蒋介石最信任的戴康二公,指的都是谁?为何最终有一人被弃用

瞧瞧这马屁拍得,老蒋能不喜欢他吗?

那么,既然康泽如此受老蒋的重用,为何后来却被戴笠甩得没了踪影呢?

这主要是因为他野心太大,在和蒋经国的争斗中失败,最后只能是黯然出局。

在康泽当红之际,一度传出他有可能成为蒋介石的接班人的说法,咱不管这种说法到底有什么依据,反正康泽本人是信了,所以当他听说蒋经国回国后,便开始与蒋经国明争暗斗。

可想而知,你再受重用,那也比不过人家太子啊,所以,就连他起家的别动总队也被瓜分,组成了远征缅甸的远征军,而且康泽本人还没有统兵之权。

就这样,康泽算是彻底被架空了。

虽然没有了以前的势力,但不得不说康泽依然深得蒋介石的信任。

1947年,康泽又被重新起用,担任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长官,并于次年参加了襄樊战役。

在襄樊战役中,国民党军全线溃败,康泽本人也被俘虏了。

有趣的是,当蒋介石听闻襄樊失守的消息后,还信誓旦旦地说:“以康泽的忠诚,他一定不会当俘虏,一定会像张灵甫那样以身殉国的。

但是,康泽让蒋介石失望了,不但当了俘虏,而且还积极配合改造,并于1963年被特赦。

以上就是蒋介石最信任的戴康二公,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周瑜遭到一代奸雄曹操和刘备的抹黑,为什么孙权还如此信任他

曾故意贬低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曾故意抹黑周瑜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但周瑜为何依然能深得信任,屹立而不倒? 一、受到曹操贬低 周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其一生最为人所的功绩,就是在中打得曹操落荒而逃。

但有意思的是,曹操却在赤壁之战后写了一封信给孙权,既否认自己在赤壁之战中败给周瑜,也否认周瑜派火烧连环船的事。

曹操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这话大概意思是:赤壁之战,曹军刚好有许多人得了疾病,曹操自己下令烧毁战船,主动撤退,这才让周瑜捡到一个大便宜,凭空出名了。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到底有没有派黄盖诈降曹操,火烧连环船? 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小说演义中,火烧连环船的实施者都是黄盖。

所以,要弄清楚赤壁之战中周瑜到底有没有派黄盖火烧曹军连环船,首先就要搞明白曹操当时有没有可能接受黄盖诈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不废吹灰之力就迫使荆州牧刘琮投降,赶跑了刘备,并获得大量的荆州战船和荆州水军。

的战事让曹操生出了趁势攻打东吴的念头,于是,他给孙权写了一封的信,声称自己奉天子之命,整治了八十万大军,准备与孙权“会猎于吴”。

得知曹操准备率军前来攻打,东吴的许多大臣都惊慌失措,很不淡定,甚至连也主张向曹操投降,因为孙权与曹操各自所能调动的兵力差距悬殊。

双方兵力差距有多大? 周瑜在劝孙权对抗曹操时曾说:“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孙权说:“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

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从援。

”可见,东吴当时所能调拨的兵力只有三万人。

另一方面,曹操的军队虽然没有他自己宣称的八十万,但以周瑜的估算,曹操自己率领的部队有十五六万,新接收的荆州降兵有七八万,两者相加,大概有二十几万之众。

以三万人对抗二十几万人,双方的兵力差距确实十分巨大,这就难怪东吴许多人在听说曹操准备率军攻打东吴后都惊慌失措,连张昭也主张向曹操投降,只有和周瑜等少数几个人主张应该对抗曹操。

正是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当黄盖向曹操提出投降时,曹操才会,从而让黄盖有了火烧曹军连环船的机会。

当然,曹操答应黄盖投降,还有一种可能是,曹操当时过于志得意满,导致其一时疏忽大意,没有料到黄盖会用火攻,火烧连环船。

在曹操看来,即便黄盖是来诈降的,对自己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另外,以周瑜的智慧,他当然明白,如果用三万兵力正面对抗曹操的二十万大军,胜算极低。

所以,要达到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之目的,周瑜只能采取出奇制胜的计策,这也使得周瑜派黄盖诈降曹操并火烧连环船成为可能。

总之,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接受黄盖诈降是完全有可能的。

黄盖诈降曹操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要火烧曹军的连环船,制造混乱,从而争取打败曹操大军。

用黄盖自己的话说就是:“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

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

” 那么,曹操后来为何要写信给孙权,矢口否认周瑜派黄盖火烧连环船呢? 《江表传》一语道破真相,是因为周瑜“威声远着”,所以曹操要故意贬低周瑜。

实际上,在三国时期,周瑜因为文韬武略俱佳、声威太盛,除了遭到曹操的故意贬低外,还曾遭到刘备的故意抹黑。

二、受到刘备抹黑 建安十五年,刘备因为周瑜拨给他的地盘太小,亲自到京口请求孙权把荆州全境交给他管理。

周瑜认为,刘备是一代枭雄,且有、等猛将辅佐,必定不会,为人所用。

所以,当周瑜得知刘备到京口的消息后,立刻上书劝阻孙权,并建议孙权趁机软禁刘备,分化刘备与关羽、张飞等人的关系。

周瑜主张,应当把刘备迁往吴郡安置,为他地建造住宅,多给他供应美女和其它玩赏的物品,使他耳目迷恋。

同时应把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分开,派他们各驻一地,让像周瑜这样的将领统率他们攻战,天下大事就可以安定了。

他在信中对孙权说:“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也!” 而孙权却认为,眼下曹操还在北方,自己正应该广为招揽天下英雄豪杰以对抗曹操。

所以,孙权当时不仅没有听从周瑜的建议,反而对刘备还礼遇有加。

刘备自京口返回时,孙权还亲自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余人一起设宴为刘备送行。

席终宴散,张昭、鲁肃等人先行退出,只有孙权单独留下与刘备作最后话别。

刘备瞧准机会,趁机抹黑周瑜,离间孙权与周瑜的君臣关系。

他对孙权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 这真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三、为何还能深得孙权信任 在曹操的故意贬低和刘备的故意抹黑下,周瑜为何还能深得孙权信任,屹立不倒呢? 这不仅与周瑜本人的才能有关,与孙权的胸襟气度、识人之明有关,还与周瑜和的关系莫逆有关。

否则,在曹操的故意贬低和刘备的故意抹黑下,周瑜只拍很难施展拳脚,有所作为。

周瑜与孙氏的关系,始于出兵参与讨伐之时。

为了安心出兵讨伐董卓,孙坚把自己的夫人及儿子等都留在寿春。

孙策十来岁时就喜欢结交名士,颇有名声。

周瑜与孙策同岁,也英武豪迈,少年早成,他听到孙策的名声,便从舒县来到寿春拜访,结果两人一见如故。

周瑜于是劝孙策移居舒县,并表示愿意将临近道路的一座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同时还到内堂去拜见孙策的母亲吴夫人(依照古人礼仪,除非关系很铁,否则是不能见内堂女眷的),孙、周两家从此互通有无,成为世交。

孙坚去世后,孙策立志为父亲报仇。

兴平二年,孙策从那里讨回父亲孙坚的部下,准备回江东发展势力。

此时,周瑜的伯父周尚担任丹阳郡太守,于是,周瑜从伯父那里借来士兵和军费粮草,前往支援孙策。

孙策获得周瑜的支援,大喜说:“我得到你的帮助,一定能成功!” 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孙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快就攻克了横江、当利、曲阿等地,部下将士也发展到数万人,威盛江东。

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让周瑜带兵回丹阳。

袁术见周瑜才能出众,想以“将军”头衔来拉拢他,但周瑜不为所动,于建安三年抛弃官职,投奔孙策。

孙策听说周瑜前来,,不仅亲自出迎,还立刻授予周瑜建威中郎将之职,并为周瑜置办豪宅,赏赐无数,说:“瑾英隽异才,与孤有,骨肉之分。

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这一年,周瑜年仅二十四岁,故吴中民众皆亲切称呼其为“周郎”。

后来,孙策不幸中箭,英年早逝,孙权继位。

当时,孙权的地位并不稳固,因为孙策虽已占有会稽、吴郡、丹阳等郡,但偏远山区还未全部控制,那些流亡客居在江南的,也只是怀着暂时避难的想法,并未与孙权建立起稳定的君臣关系。

在此情况下,是周瑜与张昭一起主持军政事务,地辅佐孙权,帮助孙权渡过难关。

建安七年,曹操以朝廷的名义要求孙权送人质去许都,张昭等大臣都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送,孙权于是找周瑜商议,周瑜明确表示反对送人质。

当时,孙权的母亲吴夫人也在场,她听完周瑜的议论,对孙权说:“公瑾议是也。

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 吴夫人之所以要求孙权对周瑜以“兄事之”,是因为周瑜能为孙氏利益着想。

此亦可见周瑜与孙氏关系之密切。

赤壁之战前夕,张昭等人主张向曹操投降,唯有周瑜与鲁肃主张与曹操对抗,道理也是如此。

总之,由于周瑜与孙氏关系密切,所以能在曹操故意贬低和刘备故意抹黑的情况下,还能深得孙权信任,屹立不倒。

随机文章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90年上升7度(持续升温将面临末日)揭秘外星人暗中帮助中国人真相,盘古女娲大神竟然都是外星人中国的军用无人机排名,翼龙无人机屌炸天(能发射千枚武器作战)马尔代夫属于哪个国家,马尔代夫共和国/索尼娃贾尼岛网红岛下凡神仙如何恢复法力,自我修炼/行善积德/度过情劫/死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他身为蜀汉大将深得刘备信任,但却被灭三族,成为三国最大悲剧

是蜀汉政权最大的悲剧人物,他对,为蜀汉立下。

但死后,他旋即被扣上叛国的罪名而被夷灭三族。

更可悲的是,千百年来,他一直被视为反骨仔的代言人,为世人所唾弃。

众所周知,魏延之所以一直被视为天生反骨派,罗贯中的《演义》罪莫大焉。

但问题是,罗贯中为什么要这么“抹黑”魏延? 正史里的魏延 刘备时代,魏延深受重用。

当刘备从手中夺取汉中后,他需要选择一员大将镇守汉中。

此时在荆州,所以时人都以为刘备会让担此重任,张飞自己也认为非己莫属。

然而,刘备却最终破格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对这一情形,史书用了四个字形容:一军尽惊。

由此不难看出,刘备异常看重魏延的才能,更隐隐然在张飞之上。

刘备为什么这么信任魏延呢?原因有两个: 其一,他一开始便是刘备的私人亲兵,并非是后来投降的(里为了突出他的天生反骨而虚构出二反其主的故事),这是刘备对他的基础。

其二,在蜀汉建国的过程中,他立下不少战功,所以才能由半奴隶性质的部曲身份(部曲有些类似家奴,地位较低)而升迁至牙门将军,这说明他军事才能的确突出。

刘备死后,蜀汉迎来诸葛亮的时代。

魏延为人张扬自大、骜不驯,军事上又灵活大胆,这与诸葛亮处处谨慎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魏延并不能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能,而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诸葛亮的制约。

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尽管如此,魏延仍是诸葛亮时代的头一号大将。

建兴五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为北伐做准备,他便命魏延为先锋,并升他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建兴八年,魏延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军队行至阳溪一带后,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

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并被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对峙。

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使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迎战。

此役,魏兵大败,蜀汉获敌首三千级。

由上可知,从刘备创业到诸葛亮主政,魏延都为蜀汉奋勇杀敌,立下汗马功劳,乃是不可多得的大将。

陈寿的平反 其实,早在三国时期,便有人为他不平。

后主延熙四年,距离魏延被杀过去了七年,蜀国官员杨戏写作《季汉辅臣赞》,内容主要是为此前去世的蜀汉君臣点赞。

他给魏延的评语如下: 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

不协不和, 忘节言乱, 疾终惜始,实准厥性。

这段赞语,既肯定了魏延保家卫国的功劳,又感慨于他的不能善始善终,并且指出他人生悲剧的根源在于“不协不和”的个性,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魏延的同情。

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权威的是陈寿在《》中的评论: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

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这更是明确为魏延平反,指出他并没有反叛的意图,只是想要除掉等人罢了。

实际上,魏延的确是没有反意的,证据有两条。

一方面,从诸葛亮死后魏延的来看,他并不像要反叛。

沈伯俊在《论魏延》一文中指出,魏延如果要反叛,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三种: 一则,率领本部在前线倒戈,投降司马懿,对身在前线的魏延来说,这是易如反掌的。

二则,屯兵不动,等杨仪率大军撤退以后,割据汉中, 观望形势,待价而沽,如同当年的一样。

凭着他多年镇守汉中的威望和实力,这也是不难办到的。

三则, 重施刘备夺取地盘的故伎,制造借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回成都,篡夺蜀汉政权,然后再来对付杨仪一军,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然而,魏延并没有采用以上任何一种方法,而是径直先杨仪一步返回成都,并上奏刘禅告杨仪,这种狼入户口的行为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反叛的迹象。

另一方面,从杨仪事后的境遇来看,也能侧面证明魏延的无辜。

杨仪和同为诸葛亮丞相府的参军长史,工作内容差不多,不过,杨仪的资历比蒋琬高,而且他自认才能也胜过对方。

然而杨仪为人锋芒毕露,为人处世方面与蒋琬差距较大,于是诸葛亮死后,蒋琬获得支持继承了诸葛亮的位置,而杨仪只得了一个没有实权的中军师。

假如魏延的确有谋反的事实,那么杨仪便有了诛灭反叛的大功,就算平日里人脉较差,为人所不喜,但当时总要大肆奖赏他的,而不会只给他一个闲散的职务,由此也可说明魏延并没有谋反。

既然魏延并没有谋反的事实,后来又有陈寿的《三国志》来给他平反,那么为何罗贯中要把他描写为脑后长有反骨的白眼狼呢?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罗贯中意图何在? 原因有两条: 其一,魏延个性太过张扬,且桀骜不驯、自主性太强,不符合罗贯中心中的忠义君子形象。

《三国演义》宣扬的是忠义二字,关羽、张飞自不用多说,对刘备是忠心耿耿,其表现就是对刘备言听计从,无条件执行他的决定,就是一个有高武力值的打手,这在身上更有着最突出的表现。

然而,魏延并不甘心做一个听话的马仔。

刘备在世时,他就以个性张扬而闻名。

当刘备委任他为汉中太守时,问他:如今你身负重任,对现在的职务有没有什么规划? 魏延傲然答道:如果曹操举天下之兵来攻,我可以保证稳稳守住汉中。

如果是一员偏将率领十万大军而来,请让我为大王吞掉这支部队。

口气果真不小。

等到了诸葛亮主政北伐时,他不仅献言献策,提供自己的参考意见,如知名的子午谷奇谋,还试图说服诸葛亮让自己单独领兵,当遭到拒绝后,他便牢骚不断,常常指责诸葛亮胆小怕事,对自身才华不能施展又恨恨不平。

诸葛亮死时,杨仪、等人主张退兵,而魏延却说道:丞相虽亡,吾自见在。

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这样的性格,自然不符合罗贯中心中对武将忠义形象的认定。

其二,更重要的是,魏延的存在,让诸葛亮的完美形象有了瑕疵。

因为魏延的死,诸葛亮负有一定的责任。

一则,刘备时期,魏延备受重用,而诸葛亮却对他颇有疑虑,不能完全放手让他大展身手,做不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于是有了后人对子午谷奇谋的万般遗憾。

二则,杨仪与魏延彼此水火不容,但诸葛亮却无法很好地进行调和,以至于酿成了两人后来的兵戎相见及魏延之死。

这场发生在诸葛亮刚死时的内乱,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

所以,当罗贯中想要塑造一个完美的蜀汉丞相时,他就得想方设法地除掉诸葛亮的这些黑材料。

如何除掉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他写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反派,这样他的死便是一件的好事,而诸葛亮更因为初次见面就而更加伟光正了。

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随机文章揭秘卫星拍到的真龙凤凰,太空看冰川与真龙一样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则,怎么对付墨菲定律(调整心态/需内心强大)谷歌是哪个国家的,美国巨头曾深陷好莱坞艳照门揭秘世界上最早的黑洞,原生黑洞比原子核还小/还会瞬间消失揭秘漫威异能者能力排名,万磁王和X教授竟然还不是最牛逼的(天启)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蒋介石最信任的戴康二公,指的都是谁?为何最终有一人被弃用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