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对联半称心什么意思 “半”字蕴藏了怎样的智慧

《论语》里曾写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意思是中庸的品德
【千问解读】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是挂在灵隐寺中的一副对联,前一句话比较好理解,但后一句改如何解读呢?可能很多朋友会比较好奇,“半称心”中的“半”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里面就蕴藏了一个叫中庸之道的智慧。
《论语》里曾写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意思是中庸的品德或许是最好的。
但每个人对中庸的理解也不相同,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解析下这副对联想表达的意思。
但凡从古至今都享有盛名的古迹,多半会有文人墨客为之蘸笔。
比如范仲淹就写过《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千古传唱;比如崔颢写《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上过学的人都背过。
灵隐寺是国内佛教名寺,也是浙江杭州名胜。
灵隐寺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算起来至今已1694年了。
北宋时期的灵隐寺就成了天下禅宗圣地,除了吸引佛教徒,也吸引了无数名士游访。
说到灵隐寺,大部分人都会想起“活佛济公”。
济公法号“道济”,出家后来到灵隐寺投奔天台宗高僧慧远,因为济公行事疯癫,不守常规,其他僧众对他很有意见,纷纷跑到方丈面前投诉。
方丈听完,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
”从东晋至清朝,灵隐寺一直备受重视,康熙皇帝还曾为灵隐寺赐名“云林禅寺”,没想到大家并不买皇帝的账,还是习惯以“灵隐寺”相称,从字面意思看,“灵隐”也确实比“云林”好听且更具有底蕴。
古代许多文士都写过与灵隐寺相关的佳作,唐朝时,宋之问形容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中灵隐寺的桂树都是月里那棵桂树所结桂子飘落寺内长成的;宋朝时苏轼也赞叹“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对灵隐寺风光十分推崇。
灵隐寺内还挂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看似简单通俗,实则写尽了人生真相。
对联的点睛之笔在于那个“半”字,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智慧叫做“中庸”,这副对联便体现了中庸之道。
中庸的解释有很多,通常认为,中庸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这与灵隐寺名联的“半”字内涵相似,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其实都是强调万事有一个量度,所以人生不会事事称心如意,福祸总是相依。
“半”的智慧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看过《红楼梦》的人基本都会对曹雪芹笔下那副对联印象深刻:“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人的欲望如果得不到克制,就会酿成恶果,即使你事后悔恨也来不及挽救。
唯有时刻注意一个度,才能保住平安。
与这副对联思想相似的,还有清代学者李密庵的《半半歌》。
《半半歌》曾经被著名学者林语堂引用,很多句子读完都令人深思,比如“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这首歌是中庸智慧的集中体现,感兴趣者可以去读读全文。
“万事只求半称心”,福一半,祸一半,人生就是福与祸的轮回,没有谁的路会一直平坦无风无浪。
你只看到悲苦,自然无法放宽心胸,只看到快乐,必然无法警醒自身。
灵隐寺对联暗藏的中庸智慧,可以点醒多少被欲望贪求所惑的世人!
求一对描述为人忠厚善良的对联
2、上联:忠厚为人招万福,下联:善良处世发千祥。
3、上联:忠厚处事没贪念,下联:仁德为人不自居。
4、上联:清廉正直承祖业,下联:淡泊名利传家风。
5、上联:善良学子心灵美,下联:忠厚世家福禄长。
(二)苹果手机删除了描述文件怎么恢复具体步骤:1、把手机连接到一台已经开机的电脑上;2、把手机中的全部信息都备份到电脑上;3、备份需要先对手机文件结构进行扫描,然后再同步到电脑上;4、在电脑上下载并安装“楼月免费备份管理器”软件,主面板上会以列表的形式显示所有备份到该电脑上的设备数据;5、双击打开刚备份的数据,再点击“描述文件”,然后把文件夹导出到电脑上;6、等待恢复即可。
(三)关于描述心醉的句子夜早就对我说晚安。
我却不肯在它怀里安睡。
夜无声无息地拥抱着我的任性。
………。
不敢把晚安说得太早,我害怕晚安之后的虚伪。
(作者:佚名)我不想做你声明中的插曲,只想做你生命里最完美的结局~~(作者:佚名)皇位,究竟有多少人想要,我不知道。
但我一直以为,你不会想要的,没想到,呵呵……——上流尊(作者:非心)你对我说:放手。
我哭着说:不放,死也不放。
但是我不愿放手的男主角不在,而你让我放下的只是一杯啤酒。
(作者:佚名)你是我的整个世界,而我却渺小如尘埃,即将飘落的尘埃(作者:佚名)多情女子,黑暗夜里,独自泪流,独自承受,无人问津,无人慰藉,独自面对,独自逞强。
(作者:佚名)(四)描述葡萄的成语有哪些晶莹剔透、酸甜可口、青翠欲滴、玲珑剔透、鲜嫩水灵、珠圆玉润、粒粒珍珠、果香四溢、颗颗饱满、玲珑多姿、紫气袭人。
盘点历史上出名的灯谜和对联 王安石靠此名利双收
据说有一年的啊,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冲冲的去看灯会,看到高兴的时候,乾隆还与大臣们玩猜灯谜的游戏。
大学士纪晓岚出了一个灯谜:“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
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
对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 纪晓岚这灯谜一出,难倒了在场所有人,最后竟没一个人答得上来,纪晓岚只好自己揭开谜底,原来灯谜说的就是“猜谜”。
古往今来数千年历史,有许多关于元宵节的趣事,其中最为人的还是北宋妙联为媒的故事。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20岁的时候赴京赶考,于元宵节时路过某个地方,就一边赶路一边观赏灯会。
说来也是缘分,那么多的灯,他偏偏就看到了一大户人家高高悬挂的走马灯,只见那走马灯下悬着一个上联,乃是那户人家在征对招亲。
王安石一门心思赶考,哪有心思参加招亲啊,他只是瞥了一眼上联,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默默思考片刻,怎么也对不出来,他只当一件平常事,也没太在意,对不出就离开了。
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了一个上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此联一出,难倒了一大片考生,王安石见到了却一副的模样,因为他发现之前没对出的那个招亲的走马灯联恰好能对上主考官的上联,于是他便以招亲联应对出,最后被取为。
王安石考中进士后回到家乡,途中又路过那户招亲的人家,见还是没人对出走马联,便以主考官出的联回对,成了那户人家的。
除了王安石,还有一个在元宵节这天凭借自己的才学直接被皇帝赐为了状元!相传当皇帝的时候,有一年他在元宵节微服出游,在民间,朱棣和一个秀才聊得非常投机,朱棣认为这个秀才是个人才,就出了一副上联考验秀才,“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
” 秀才听后,立刻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
”朱棣在位时期的年号便是“永乐”,秀才此联一出,朱棣大喜,当即就赐秀才为状元。
对秀才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无数读书人挤破了头都不一定能考中进士,他却一下子就成为了进士里的第一名,这还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关于元宵节,你还知道哪些灯联、灯谜的趣事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