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疼痛是骨质疏松的预警老年人应重视
【千问解读】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发生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变薄,骨的脆性增高,脆性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代谢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因为全身微结构的骨折,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脆性骨折,以及呼吸系统障碍。
其中,骨质疏松性疼痛是其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症状。
临床骨科医师表示,患骨质疏松的人群,在身高明显变矮前,全身上下就已经开始通过疼痛“预警”了。
临床中有不少患者因疼痛前来就诊,但很难让人想到骨质疏松。
一、4种疼痛提示骨质疏松
1、半夜痛
骨质疏松常伴有骨骼系统畸形,会引发疼痛,常发生于后半夜或凌晨,难以确定具体位置。
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全身痛,临床常建议进行骨密度相关检查。
2、腰背痛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结构会发生明显病变,即使是轻微外力就可能引发损伤,尤其是负重较大的腰背部、活动较多的肩颈部,是患者经常疼痛的部位,活动时会加重。
但以腰背痛为主要表现的骨质疏松,容易与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3、翻身痛
骨质“松散”后,骨骼形状可发生细微改变,周围肌肉难免会受影响,引发疼痛。
这种痛多与体位相关,比如翻身、起坐时疼痛或某种体位下静息痛。
4、急性痛
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时,相应部位会出现急性重度疼痛,比如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引发胸腰骶部或臀部疼痛,在翻身时加重,要引起重视,尽快就医。
二、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
1、药物治疗
传统认知中,一般认为防治骨质疏松,补钙就够了,但实际上补钙仅仅只是防治骨质疏松最基础的手段。
实际上,除了钙和维生素D以外,根据病情,骨质疏松患者还可以服用以下类型的药物:
①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类的药物,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等,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的吸收,从而具有提升骨密度的作用;降钙素类的也属于骨吸收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防止骨质的丢失和增加骨量,鲑降钙素,依降钙素都属于这类药物。
②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腺旁腺激素,具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对于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有一定增加骨密度的作用。
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同时注意监测血钙。
③其他药物:如维生素K,锶盐、某些中药制剂等。
2、生活治疗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多食用牛奶、鱼虾、豆制品、坚果等,同时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遵医嘱,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减少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等,适当早晚晒太阳,接受紫外线,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可有效防控骨松,建议女性在围绝经期、男性在55岁至60岁之间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切忌盲目补钙,要谨遵医嘱,结合自身情况对症下药。
3、运动治疗
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是走路,循序渐进进行力量训练,纵向刺激骨骼,从而提高骨密度,坚持每周锻炼150分钟会更好。
温馨提示:建议行动不便的老人在练习时有人陪伴,运动前要充分热身,活动关节肌肉,降低受伤风险,运动后也要记得做好拉伸放松,帮助肌肉更快恢复、消除疲劳。
如果在训练时某个部位出现疼痛,请暂停训练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