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也得警惕【低血压】!四种情况最为常见,该如何应对?

不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一些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患者,经常在血压尚未低于这一标准时就可以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的相关症状。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不光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降低血压上,与此同时,也得警惕低血压。
临床上
【千问解读】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当高压(收缩压)<90mmHg或者低压(舒张压)<60mmHg时,就算是存在【低血压】了。
不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一些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患者,经常在血压尚未低于这一标准时就可以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的相关症状。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不光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降低血压上,与此同时,也得警惕低血压。
临床上,至少有四种不同的情况常见于高血压患者,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一一介绍并分析应该怎样应对。
内容,创作不易!希望路过的朋友们帮忙关个注、点个赞!看完这篇文章,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一 药物引起的【相对低血压】在不少高血压患者身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血压高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或异常;反而是在开始吃降压药以后,才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症状。
这个时候测血压,其实血压未必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但确确实实可以明显感受到低血压的相关症状。
事实上,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
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患者的机体已经适应了过去较高的血压水平;而如今,在用上降压药以后、特别是血压下降速度过快时,就很容易表现出对正常或较低血压水平的不耐受。
简言之,从【高血压】状态降回到【正常血压】,假如降压速度过快、人体还没适应过来时,就容易出现【相对低血压】的各种症状。
那么,该如何应对这种降压药所引起的【相对低血压】呢?
关键是要避免在初始用药时让血压下降过快!一般,比较理想的降压过程应该是在2-4周左右的时间,让血压缓慢地从较高水平降至目标范围。
通过起始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使用长效降压药等方法,是可以让降压速度慢下来的。
与此同时,在初始用药阶段要加强血压的日常监测,如有血压偏低或血压下降过快的迹象,应该及时找医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在刚开始吃降压药的时候,大家别心急!不要觉得都吃上药好几天了,怎么血压还没降到正常呢。
事实上,血压降得太快,有时候身体反而受不了。
二 季节性低血压医学观察发现,在四季温度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人体的血压是会随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的。
最常见的就是冬季的时候血压会偏高一些,而到了夏季,血压则会相对偏低一些。
这一方面与夏季出汗较多、人体更容易丢失水分与盐分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夏季动脉血管多处于扩张状态有关。
因此,在进入夏季以后,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温度变化可能带来的低血压风险,尤其是那些平时把血压控制在较低水平的患者。
该如何应对这种季节性低血压呢?
建议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在入夏时加强血压的监测,看看血压水平有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假如有,那么,应该及时找医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当前的降压药剂量做一定的调整。
此外,在夏季,高血压患者需要避免会大量出汗的室外活动,应该经常补水,血压偏低的患者还可以适当补盐,这些措施对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是有一定帮助的。
所谓【体位性低血压】,常常出现于起床、突然起身、从坐位站起或长时间站立等情况,这是一种由低血压所引起的短暂性大脑供血不足,可以引起头晕、眼前发黑甚至跌倒等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上非常常见,一方面,这与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较高、血压自我调节功能减退有关;另一方面,也跟一部分老年人的降压药使用不当有关。
而体位性低血压给老年高血压患者所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有不少老年人因为体位性低血压而出现跌倒、骨折甚至直接引起意外性死亡,还有体位性低血压引起老年人发生脑梗塞的案例。
因此,避免体位性低血压,首先要依靠大家平时自我注意,不要突然地快速发生体位改变,应该养成缓慢起床、起身的习惯并避免长时间的站立。
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于降低体位性低血压风险是有帮助的,大家千万不要因为害怕体位性低血压而拒绝合理的运动!
此外,部分降压药的不合理使用也可能会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如果反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还需要及时找医生复诊,根据情况调整降压药的使用。
四 餐后低血压假如头晕、乏力、犯困等低血压相关症状经常出现于用餐以后,那么,需要警惕这有可能是【餐后低血压】。
为了明确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尝试在餐前、餐后即刻、餐后半小时以及餐后1小时等不同时间点分别测量一下血压。
假如餐后的血压较餐前有明显下降,特别是高压(收缩压)较餐前下降20mmHg以上的话,那就属于比较典型的餐后低血压了。
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了餐后低血压这个问题,一旦发现,建议要及时找心血管专科医生诊治。
在餐前适当饮水、用餐时避免饮酒、餐后注意适当休息以及少食多餐等手段,对于减少餐后低血压是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管理并不是简单地把血压给降下来就可以了。
除了要关注降压以外,平时还得小心各类低血压相关风险。
血压下降过快所引起的【相对低血压】、【季节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以及【餐后低血压】,这些都是在高血压患者身上比较常见的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与警惕。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年2月 第24卷 第1期
2,体位性低血压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1年10月 第29卷 第10期
3,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2月28日 第18卷 第2期
---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违者必究!---
偏头痛症状大全:偏头痛患者如何减少发作频率
平时患者可记录个人的「头痛日记」,即写下每次偏头痛发作情况,以及发作前吃了什么和做了什么,以便找出需要避免的饮食或行为。
此外,也可记录用药情况及该药是否有效。
如果偏头痛频繁发作或较严重,医生会建议采取其他方法。
例如:学习放松技巧和压力管理方法、使用某些药物进行预防。
某些女性会在快要来月经时或月经期间出现偏头痛,药物也可用于缓解这种情况的偏头痛,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偏头痛发作怎么办1、热敷很多人在偏头痛发作时会感觉到难受,而要缓解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来实现。
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放在疼痛的位置,通过热传递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持放松,偏头痛引发的症状会减轻许多,有时洗一个热水澡,全身保持温暖,局部的疼痛也会好转些。
不过,在热敷时技巧可要掌握,同一个位置不要反复热敷,应该时不时调整位置,可以避免局部温度过高烫伤皮肤。
2、服用药物有偏头痛的人要缓解痛苦,可以通过用药取得效果,因为偏头痛属于较顽固的情况,有的人还存在家族遗传,如果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正确用药,有药物发挥作用通常也有改善效果,不过,具体的用药方法需掌握,不要随意调整剂量,也不要自行购买药物来治疗,才能避免副作用带来伤害。
3、适当休息在偏头痛发作时要缓解可以适当去休息,很多人过度劳累,长时间精神压力过大,同样也会导致偏头痛发作,如果此时可以卧床静养,保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身体出现的不良症状会减轻。
睡得着,一般醒来后头痛症状会缓解许多。
有部分人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还过度劳累,长时间忙碌工作或者学习,精神过度紧张,大脑疲惫,不良症状会持续。
4、按摩或者运动在偏头痛发作时可以通过简单肢体动作,舒展运动来缓解,有的人一点运动量都没有,长时间处于高压环境中,偏头痛发作频率高,可以在疼痛的同时做做瑜珈,保持身心放松,再配合头部简单按摩来缓解疲劳,刺激局部的穴位后保持循环良好,通常也有缓解疼痛的效果。
5、调整饮食正确饮食调节有改善偏头痛的效果,目前该疾病没有特效药物可以短时间内就有效控制,但饮食正确调节的人病情会改善许多,还可以降低复发几率。
因为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容易导致血管痉挛,从而头部疼痛,巧克力、柑橘类食物、奶酪、牛奶、西红柿等都含有丰富的酪氨酸,需在偏头痛发作时调整个人饮食,这些类型的食物不要摄入,对病情缓解有帮助。
肠胃炎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那么肠胃炎吃什么好呢.应该怎么调理呢?一起来看看。
饮食调理1、肠炎初期是肠道急性充血、水肿、发炎和渗出的阶段,此时肠蠕动活跃或处于痉挛状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时内,患者可吃流质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鸡蛋面糊、细挂面、烩薄面片等。
如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还应适当给病人多喝一些汤水,如米汁、菜汤、果汁、淡盐开水等,以补充体内水、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2、肠炎好转期可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细面条、蒸蛋羹、咸饼干等。
宜采纳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进食4~5次。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增加患者痛苦。
另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有润滑肠道、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加重肠道负担,对病情不利。
3、肠炎恢复期由于胃肠道尤其是肠道病理生理的改变,此时肠道对食物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别注意节制饮食,饮食上宜吃些清淡、软烂、温热的食物,幸免过早地进食肥肉、油炸、生冷坚硬的食品以及多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苔等。
恢复期后2~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饮食进餐。
饮食原则1、流质饮食稀饭或粥,应大量喝水,以幸免腹泻造成脱水。
过度频繁的呕吐和排便,会减少身体组织的水分和电解质。
因此,增加液体摄入量是必须的,,以弥补损失。
液体中含有大量的糖和电解质钾,钠,还可以帮助减少腹泻。
2、限制饮食在疾病初期或病情不严重时,仅通过简化饮食,病人也可以有效地控制胃肠炎。
此时胃肠道的吸收和蠕动处于不正常状态,过多摄入食物,会加重消化器官负担,增重病情。
3、忌冰淇淋等奶制品奶制品会加剧腹泻。
含咖啡因饮料也应该幸免,以免加重刺激。
4、忌油腻饮食幸免油腻和柑橘类食物,因为它们可能会加重病情。
呕吐后,不要立即喝水或饮料,等待至少半个小时候,才频繁的小口摄入少量液体。
5、少吃多餐在急性肠胃炎症状消失后,患者才可以在饮食中包含固体食物。
胃肠炎的症状一般在2天内消退。
应该吃家里自己烹饪的食物,而幸免从外面买回的加工食品。
不建议在患病期间吃大餐,因为胃还不能够适当的消化固体食物。
主要的是每天频繁的吃小餐。
在经过10-15天后,病人可以吃煮熟的蔬菜,水果和少量低脂肪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