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诗的《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婉约宋词三百首
【千问解读】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诗的《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婉约宋词三百首小学古诗景点小学忆江南 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翻译及注释翻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这是其一。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白居易名句推荐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作者:白居易:出自《杨柳枝二首》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作者:白居易: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作者:白居易: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作者:白居易: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作者:白居易:出自《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作者:白居易: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作者:白居易:出自《彭蠡湖晚归》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作者:白居易: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作者:白居易:出自《彭蠡湖晚归》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作者:白居易:出自《寒闺怨》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南乡子·路入南中》欧阳炯 翻译及注释翻译路入岭南腹地,水边的蓼花紫红,映着棕桐叶的暗绿。
一场微雨之后,家家把红豆采集,树下翻扬纤纤细手,一双双雪白如玉。
注释⑴南中:犹言南国。
王勃《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诗:“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⑵桄(guāng)榔:南方常绿乔木,棕桐树之一种,亦称“砂糖椰子”,其干高大,多产在中国的南方。
暗:一作“里”。
蓼(liǎo):水草之一种。
⑶红豆:红豆树产于岭南,秋日开花,其实成豆荚状,内有如碗豆大的子,色鲜红,古代以此象征相思之物。
⑷纤纤抬素手:即“抬纤纤素手”的倒文。
《南乡子·路入南中》欧阳炯 鉴赏花间词人中,欧阳炯和李珣都有若干首吟咏南方风物的《南乡子》词,在题材、风格方面都给以描写艳情为主的花间词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头两句写初入南中所见。
桄榔树身很高大,所以作者一眼就能看到。
蓼花虽非南国特有,但也以南方水乡泽国为多,所谓“红蓼花寒水国秋”可证。
恍榔树叶深绿,故说“暗”。
“枕榔叶暗萝花红”,一高一低,一绿一红,一是叶一是花,一岸上一水边,互相映衬,勾画出了南中特有的风光,并写出了它给予作者的第一个鲜明印象。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
”上两句所写的,还是静物,这里进一步可到人物的活动。
红豆也为南中所恃有,岭南天热。
微雨过后,业己成熟的红豆荚正待采摘。
故有“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的描写。
这两句将南中特有的物产和风习、人物活动揉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典型的南中风情画,透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
“树底纤纤抬素手。
”采摘红豆的,多是妇女,所以远远望去,但见两岸。
人家近旁的相思树下,时时隐现着红妆女一的倩丽身影和她们的纤纤皓腕。
这是南中风物的写实。
但这幅画图却因为有了这一笔,整个地灵动起来了,显现出了一种动人的风的。
红豆又称相思子。
王维的《相思》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流传众口的诗篇无形中赋予了这索手收红豆的日常劳动以一种动人遐想的诗意美。
面对这幅鲜丽而富于温馨气息的画图,呼吸着南国雨后的清新空气,词人的身心都有些陶醉了。
《南乡子》单调字数不到三十,格调比较轻快。
结句的含蕴耐味显得格外重要。
欧阳炯的这首就是既形象鲜明如画,又富于余思的。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
”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欧阳炯名句推荐 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
作者:欧阳炯:出自《巫山一段云·春去秋来也》恨身翻不作车尘,万里得随君。
作者:欧阳炯:出自《巫山一段云·春去秋来也》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
作者:欧阳炯:出自《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作者:欧阳炯:出自《南乡子·画舸停桡》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作者:欧阳炯:出自《南乡子·路入南中》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作者:欧阳炯:出自《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渔家傲·隔岸桃花红未半
枝头已有蜂儿乱。
惆怅武陵人不管。
清梦断。
亭亭伫立春宵短。
yú jiā ào渔家傲gé àn táo huā hóng wèi bàn.隔岸桃花红未半。
zhī tóu yǐ yǒu fēng ér luàn.枝头已有蜂儿乱。
chóu chàng wǔ líng rén bù guǎn.惆怅武陵人不管。
qīng mèng duàn.清梦断。
tíng tíng zhù lì chūn xiāo duǎn.亭亭伫立春宵短。
隔岸桃花红未半。
枝头已有蜂儿乱。
惆怅武陵人不管。
清梦断。
亭亭伫立春宵短。
渔家渔家傲 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渔家傲·隔岸桃花红未半》的诗词大意 隔岸桃花红不到一半。
枝头已经有蜂儿乱。
惆怅武陵人不管。
清梦断。
亭亭伫立立春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