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
【千问解读】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仑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古诗简介 《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
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
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抑后扬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翻译/译文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
”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乘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 《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
”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
注释 1、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2、原:推究,考查。
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称帝,国号唐。
同年灭后梁。
同光四年(92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3、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
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
4、矢:箭。
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
5、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
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
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 6、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7、与:赐给。
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
乃:你的。
8、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
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9、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
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10、纳之:把箭放好。
11、系:捆绑。
组:绳索。
12、函:木匣。
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13、先王:指晋王李克用。
14、仇雠(chóu):仇敌。
15、一夫:指庄宗同光四年(926)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16、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
17、岂:难道。
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18、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
本:考究。
迹:事迹,道理。
19、《书》:《尚书》。
20、逸(yì)豫:安逸舒适。
忘:亡的通假。
21、举:全、所有。
22、忽微:形容细小之事。
忽是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寸的百万分之一。
23、溺:溺爱,对人或事物爱好过分。
24、也哉:语气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
中国山水画的一座巅峰: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李霖灿 是8月5日,天气清朗,光线极好,一上午的大半时间都花费在赞赏这幅的范宽巨制上,艾瑞慈(RichardEdwards)和顾华山(GeorgeKuwayama)两位画迷且高攀对面箱子顶上作壁上观,真可谓淋漓尽兴。
我自觉有一种新奇的预感,将对这幅巨制有新发现或新收获,于是便手持放大镜,在石隙树缝崖边着意找寻,心想,万一给我在什么地方找到范中立的题款,那不是可以决千古之大疑了么?这希望我自知不大,因为经人摩挲得太多太久了,若有名款,自当早被发现,过远者不计,自董其昌以来,不知有多多少少人都曾像我这样着意寻过,梁清标氏以及《石渠宝笈》的编者,还加上我们编辑《书画录》时的着意搜求,都一无所获,我又岂能得天独厚特邀幸运呢? 这一绺思想刚刚掠过我的心头,忽然眼前一亮,我瞥见右下角那一队驮马行旅的后面,正在阔叶树阴的夹隙中,仿佛有两个字样在闪烁一下。
我定了定神,拢近用放大镜一看,“范宽”二字赫然呈现! 我没有敢就声张,但审视再三证明无讹之后,一片无比的喜乐悠然涌上心头,我不知道世间更有何乐,遥想裴文中氏发现周口店猿人头骨时其喜乐当亦同样饱和。
画迷书蠹所嗜溺的原是常人所不足道者,一画题名之新发现亦足以自我陶乐既永且恒。
因为我景仰这幅巨作由来已久,早岁即疑其当有名款,如今就在目前,既能决我千古之疑,又能因此与范华原平结一段文墨因缘,还怎能抑制住我的满怀喜悦之情? 世间之美,大别之分为两类:一是阳刚的美,一是阴柔的美。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无疑是属于前者一类的。
面对这幅巨制,明眼人一览之下,峰峦凝重,气势浑雄,便会知道范中立是立意在表扬河朔平原上山川之壮美。
范华原当是有感于泰山岩岩登绝顶面小天下的意境,所以才写出这幅高昂巍峨的《溪山行旅图》。
由这一幅杰作上,我们真是接触到这位伟大画家的全人格,包括他宽宏大度的豁达襟怀,和他对大自然的深切体。
正是因为他的宏阔大度,所以才挣来了范“宽”的名号,正是由于他心胸豁达,所以才能有如本图所表现的浩然襟怀。
正是由于他常纵目终南太华之间,所以才能写出这样实感逼人的巨作。
这使我们想起了他的千古名句:“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师造化不如师心源。
”这本是我国绘画理论的中心体系,值得千言万语的详细发挥,但原始要终一以贯之,这幅《溪山行旅图》正是最恰当最具体最完整的精粹诠释。
我常说这幅巨制正站在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的“中”道坐标之上,所以才能干载之下,撼人深刻如此!我想着令我们于浩海烟薮的名绘宝卷中,摘出一幅最能代表华夏山水画之真精神者,我同大家一样,首先推崇这幅范华原的《溪山行旅图》。
画之构图 范华原胸襟浩阔,不取小巧捷便,所以他在《溪山行旅图》上所用的构图方式中峰巍峨,顶天立地,亦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依照构图惯例,画家多把主体置于中央而略偏斜的部位,然后再于弱方以宾体补足以求平衡。
范华原不阿众好,卓立一峰,顶天立地,正在画之中央,使人览之神旺,观感为新,真是兵法上的奇中之正,对于表现这种巍峨雄浑的意境,异常合适。
由于主峰卓立中央,加以矾头沉重,所以从构图的观点看,上端分量过大,很不容易安排。
范华原的办法是先虚其崖脚,以释其重量,再于下端缀以巨石,以求其平衡。
——画史上说他水际好作突兀大石,由构图法上讲求,尚非范华原之真知音,因为那只说到其然,没有说其所以然。
另外一项最为大家欣赏叹服的,我知道要说到那条了,这条垂注而下的银瀑,不但界破了青山山色,而且很巧妙地写出了岩壑幽深的实中之虚,又随风飘扬,带来了高山流水的环佩琴音。
这条千尺下注的瀑水不但使峥嵘厚重的山峰有了刚柔的对比和水分的润泽,它更肩负了一项“气势贯接”的重要任务。
这幅巨制从构图上讲,显然是分为上下两截,以巨壑中的山光岚气为界。
这项中线划分的款式,易生腰斩的不快感觉,所以范华原才巧为布置:高高悬瀑,燕尾双歧,这是上势下垂的姿态;同时琳宇宫殿晕飞,松杉塔尖上指,这是下势上接的映照,这样两相迎联,全幅的气势就贯注为一了。
(琳宇宫殿晕飞,松杉塔尖上指) 驿道由左向右倾斜,不但遥承松杉殿阁之余势,更使中流砥柱之主峰由此得一落脚基点。
方向之倾斜,至有学问,若横截平铺,则和主峰直角相交,正面冲突,成构图上之大忌。
如今漫斜宏阔,既能上承千钧之重,又复斜攲相交,角度典雅,遂能览之而神怡。
用笔 在这幅画上用笔的主调有了长短两种线条。
长线条触目可见,如山石的形廓,树木的枝干。
这是画大画最后的一道手续,用浓墨甚至于焦墨在紧要处“提”一下,为的是大画须悬起远观,若不重墨提神,那就站立不起,于这里最要见画家的真实工夫。
范宽对“线条”的运用,有两点最使我们倾倒:一在它的转折,一在它的深刻。
长线条转折最难,初着笔时当悠然引来,遇山石面角须转折处,当着意宕荡劲道条畅,住笔时当着意收拾含蓄,都是非有真实工力不能踌躇满志的。
这画面上的短线条亦是惊人的,所谓的“有组织”是也,在这里的短线条,就是通常所谓的雨点皴,亦有人叫做芝麻点的。
这是范宽的标准皴法,亦是《溪山行旅图》上的基调笔触,山石坡陀,无处不见这种雨点皴法在散布、在组结,最后构成了这幅巨制主要骨干。
这种皴法,线条极短,但若对原画细看,每一笔都还有轻重浓淡,真的是顿挫有效。
更难得的是通体“结组有绪”。
短线条多了,最容易发生散漫零落的毛病,但在这幅巨制上,你全看不见一点松懈,借用军事家的术语,全都纳入组织,不见一个散兵游勇!不怕雨点如麻,但方向有趋结组有绪,范氏笔绾造化,一气呵成!短线条用到这种境界,亦可谓出神人化了。
随机文章关于詹姆斯·布坎南总统单身生活的175年历史明朝和宋朝相比两者之中哪一个国力较为强?宝马工厂遭搜查事件,为调查尾气排放操纵事件(总部被查)杰里科3弹道导弹简析,射程5000公里可打击中东所有国家十大超人系果实排名,霸主震震果实竟然不是第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宋代袁采的《袁氏世范》在中国家训进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清新雅致、能沁人心脾的作品总是更具有亲和力的。
概述 《袁氏世范》一书的论理并不像其他古代修身齐家的书那样古板正统,相反,袁采思想开明,甚至敢于反传统。
他是从实用和近人情的角度来看待的原则的,而不是像一些老学究那样,把“”、那一套伦理强加在人们头上。
譬如,袁采的《袁氏世范》提倡家庭的成员应该是平等的,父子兄弟之间都是平等的,可以保持各自的性格特点。
即便是家中的长辈,也要以自己超乎别人的修养来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不能压服别人,子女也没必要屈从长辈的权威。
《袁氏世范》记载的一些经济生活细节,也可补充历史的空白,如当时开化农村的借贷,往往借一还二,这种高利贷太过不仁。
不过,在宋代社会,大钱生小钱的观念深入人心。
《袁氏世范》卷一说,有人与兄弟子侄共同生活,他自己私财独多,怕将来被均分,就买金银之类收藏。
袁采认为这是非常笨的做法。
有了钱与其买金银,还不如购置产业搞经营,或者典质放债,十年中间,所得之利息必大大超过本钱。
到兄弟分家时,父辈留下的那一点产业,就只是经过滚动后的财产的一小部分了,利己利人,? 思想特色 被誉为“《颜氏家训》之亚”的《袁氏世范》,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袁氏世范》包含有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和训俗的内容、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研究《袁氏世范》,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文明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随机文章俄罗斯地狱之门录音,前苏联科学家挖开地狱之门(超级恐怖)ufo为什么越来越多,丘吉尔猜想外星文明或许真的存在(未证实)女人脸上哪些痣不能动,点掉之后失去富贵命/为了美丽得不偿失详解朱常洛怎么精流不止,十天临幸百名美女精尽人亡春秋墨家巨子是什么意思,墨家的最高首领可号令所有墨家子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