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唯美诗词

【千问解读】
奇闻:慈禧太后身边居然有如此貌美如花的“女秘书”
她是凭借着在一场名为“选秀”的选美“大赛”胜出后,被选入宫的。
然而后宫佳丽,个个优秀,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美女,身处其中,移情别恋、见异思迁是常有的事。
对于慈禧来说,维护与巩固皇帝的专宠,还需要具备别人无法替代的潜质。
其中,慈禧有一项后宫嫔妃们无人能抵的能力,就是能读写汉文,这在当时的妇女中是极其可贵的。
因此,与晚年慈禧有过近距离接触并得宠的最美女人就是德龄。
慈禧当然很美,毋庸置疑。
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宫人以我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
我们现在可以零星见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画像,即使从今天的审美角度来看,慈禧依然可以称之为端庄。
有两个女人曾经在慈禧晚年与她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一位是德龄,因通晓外文而成为的第一女侍官。
她对慈禧的容貌评价道:“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网络配图 ,笔名德龄公主,旅美作家,满洲汉军正白旗人,1886年生于武昌,在荆州、沙市度过童年及青少年时代。
1895年起,先后随父亲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国。
1903年春,随父回到北京,不久被诏进宫中作“御前女官”。
1905年3月,因父病出宫赴沪。
同年12月,其父在上海病逝,德龄以“百日孝”为由从此没再回宫。
1907年,德龄和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撒迪厄斯·怀特结婚,后随夫去美国。
·慈禧太后太与隆裕皇后、、荣寿公主、德龄,以及李莲英、崔玉贵等人合影。
裕德龄父亲裕庚,1895年,被清廷任命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权大臣,德龄全家随父亲到日本东京慈禧身边最漂亮“女秘书”的如花美照赴任,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
裕庚在日任满返国后,又前往巴黎出任驻法使臣。
这6年的国外生活,使德龄这样一个东方女子开阔了视野。
1903年春天,驻法国大使裕庚卸任回国。
他和妻子、儿女及众多随员在海上航行多日后,于上海港靠岸。
裕庚的一对千金德龄、容龄,正值青春年华,光彩照人。
经过东洋和西洋文明的洗礼,这对姐妹成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中国女性,是中国近代早期的海归。
德龄回国的时间正好占了“天时”,恰逢慈禧在推行“五年新政”。
德龄姐妹俩在回国后,就被慈禧招进了宫。
从时尚之都归来的德龄姐妹,身穿鲜艳时髦的巴黎时装,脚踏红色高跟鞋,她们的到来,给闷锅似的皇宫带来了生气和异国风情。
慈禧一下就喜欢上了这对洋派姐妹花,便把她们留在宫中做了秘书,姐姐德龄更是成了首席秘书。
作为“海归”派,德龄首先具有的优势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和日语,所以慈禧接见外国使臣和使臣夫人时,德龄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翻译助手。
而且德龄本是外交官之女,深谙西方各国的礼仪与社交技巧,在外交活动中,自是。
这点,正好弥补了慈禧的严重不足。
除了担任外交公关外,为慈禧讲讲洋人的八卦,也是德龄的日常工作,比如巴黎人那荒唐的化装舞会。
说到跳舞,海归的优势又显出来了,脚踩花盆底鞋的清宫女人走路都晃晃悠悠,站不稳,更别提跳舞了。
而容龄却是中国的现代舞第一人。
在法国,她师从现代舞之母伊莎朵拉·邓肯,学习了3年舞蹈,在巴黎的舞台上表演过舞剧,后来又进入巴黎舞蹈学院学习芭蕾舞。
有时,慈禧会突然兴起,对洋人那有伤风化的舞蹈产生兴趣,姐妹俩就拿出唱机,放上音乐,为她跳上一段华尔兹,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有多张照片留传于世,而所有她的照片都出自一人之手,此人就是德龄的哥哥勋龄。
勋龄也是个海归,懂摄影,后来成为慈禧的御用摄影师。
网络配图 可是,当新鲜劲儿过去后,皇宫又显现出闷锅的本性,这使从小浸淫于西方自由思想的德龄萌生去意。
慈禧又两次为德龄介绍对象,干预她的结婚自主,这更使她坚定了离去的决心。
两年后,德龄的父亲病重,她趁机离开了皇宫。
在上海,德龄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萨迪厄斯·怀特并与怀特结婚。
在清末,对于德龄这样的海归女子来说,也许只有和怀特这样的西方男人才有共同语言。
之后,德龄随怀特前往美国,继续她的海外生活。
在美国,德龄开始写作,给慈禧当秘书的生活成为她不得不说的故事。
1911年,德龄用英语写作的《清宫二年记》出版,署名德龄公主,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辜鸿铭为之写了书评,并赐予新女性的美誉,从此,德龄跻身于当时美女作家之列。
1927至1928年间,德龄回国逗留,并亲自扮演慈禧,演出英语清宫戏。
同时找到小德张等人,进一步回忆收集清宫资料。
此后,德龄先后用英文写作出版了《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反映晚清宫廷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作品,一时间风靡海内外。
她的《御香缥缈录》在《申报》连载后,反响很大,短短几年间,此书再版七八次,发行量超过5万册,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
而这些作品,日后也成为研究晚清历史的重要资料。
期间,德龄曾追随宋庆龄在海外从事爱国救亡运动,为给抗日军民筹集经费和物资做出了贡献。
网络配图 ·1895年,裕庚被清廷任命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权大臣,德龄全家人随父亲到日本东京慈禧身边最漂亮“女秘书”的如花美照赴任,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
裕庚在日任满返国后,又前往巴黎出任驻法使臣。
这6年的国外生活,使德龄这样一个东方女子开阔了视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第二次英荷战争简介是怎么回事?第二次战争的背景及兵力介绍
起因于英国订立更严苛的航海法,并占领荷兰位于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
战后荷兰保有从英国占领的领地苏里南,割让包括新阿姆斯特丹在内的北美殖民地新尼德兰给英国(也就是双方互换领地);而英国修改航海法,让出部分商贸利益给荷兰,并被迫和荷兰、瑞典结成同盟,共同向刚兴起的法国施压,要求法王路易十四退还大批领土给西班牙(1667-1668法国在产权转移战争打败西班牙)。
总体来说,第二次英荷战争是英国战败,因此酝酿出第三次英荷战争。
历史背景 1660年查理一世之嗣查理二世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残余势力的妥协下回到英国,被立为国王。
查理二世登上英王宝座不久就授予英国海军为“皇家海军”的称号,并任命他的弟弟詹姆士·约克公爵为最高指挥官。
新的更为苛刻的《航海条例》被颁布,英国在海外向荷兰殖民地展开了新的攻势。
然而此时的英国海军实力已今非昔比了:军事独裁时期对内镇压反对势力,对外远征爱尔兰、苏格兰,并与西班牙进行战争,使得国家背负200万镑的债务。
至1660年,由于政界和军界的腐败,欠外债高达100万镑。
全年海军拨款仅及海军预算的2/3,造成船只破旧失修,兵士匮薪,士气低落,海军战斗力被严重削弱。
荷兰在第一次英荷战争战败后,对于《航海条例》如芒在背,卧薪尝胆一直寻求着重夺制海权的时机。
此时,德·奈特海军上将在老将特罗普阵亡之后继任成为荷兰海军统帅,他励精图治,改组海军。
并重整了海军的战略思想:即认识到单凭护航商船是无法击败英国的。
只有改变这种被动战略,抛开商船,以海军主力寻求与英国舰队决战的机会,夺取制海权,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荷兰加紧建造大型战舰。
至1664年,海军已拥有103艘大型战舰,火炮4869门,官兵21631人。
自从英国采用战列线战术后,其他国家的海军也竞相仿效。
据说最早提出这一战术思想的可能是荷兰的老将特罗普。
不过,真正大胆运用这种战术则是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
英国的挑衅使得荷兰觅到了复仇的良机: 1664年4月,一支英国海军远征队占领了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并将其重新命名为纽约。
1663年,英国得寸进尺,组织“皇家非洲公司”开始进攻荷兰在非洲西岸的殖民地,并于1664年占领,企图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一本万利的象牙、奴隶和黄金贸易。
忍无可忍的荷兰开始采取行动; 1664年8月,德·奈特率领8艘战舰收复了被英国占领的原荷属西非据点; 1665年2月22日,荷兰正式向英国宣战,第二次英荷战争于是爆发了。
兵力对比 荷兰方面由于德·奈特远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纳尔和奥布丹指挥,大约有战舰103艘,11 艘纵火船以及7艘通讯船,合计4900门炮,2.1万人。
英国方面舰队总司令是查理二世的兄弟约克公爵,拥有战舰109艘,其中50门至90门火炮的战列舰为35艘,武装商船21艘,纵火船21艘,以及小型船只7艘,合计 4200门炮,2.2万人。
但英国海军在舰艇大小与火炮威力方面都要优于荷兰海军。
随机文章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简介马谡死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美国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世界精度最高的核弹(偏差90米)88年天空上出现孙悟空,悟空踩七彩云惊现空中(专家已辟谣)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蒙娜丽莎画作中隐藏外星人(有图有真相)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