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出自宋代:陆游的诗的《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壮志古诗三百首爱国金错刀 陆游的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金错刀行》陆游 翻译及注释翻译用黄金镀饰、白玉镶嵌的宝刀,到夜间,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

大丈夫已到了五十岁,可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只能独自提刀徘徊,环顾着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负,小试牛刀。

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

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我感到羞耻;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

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每天早晨都对着参差耸立的终南山,遥望着布满晶莹似玉般积雪的峰峦。

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注释⑴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

⑵白玉:白色的玉。

亦指白璧。

⑶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

⑷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这里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市)。

⑸奇士:非常之士。

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⑹意气:豪情气概。

⑺相期:期待;相约。

这里指互相希望和勉励。

⑻史策:即史册、史书。

⑼丹心:赤诚的心。

⑽尔来:近来。

⑾天汉滨:汉水边。

这里指汉中一带。

⑿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在陕西省南部。

嶙峋:山石参差重叠的样子。

⒀ “楚虽三户”句:战国时,秦攻楚,占领了楚国不少地方。

楚人激愤,有楚南公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意思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

三户,指屈、景、昭三家。

《金错刀行》陆游 写作背景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聘请,从夔州(今四川奉节)赴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南郑位于宋、金对峙的前线,陆游的身份又是前敌指挥部中的负责人员,他到任后,曾多次奔走于前线视察军情,投身于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

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军事主张:“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汉中)始。

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宋史·陆游传》)视汉中为收复中原的重要根据地。

这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从军生活,给陆游以深刻难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还留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的回忆。

过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陆游48岁,奉调摄知嘉州(今四川乐山)。

10月,他根据这段在汉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陆游 》。

表达了诗人对政府军的不满,也是对满目疮痍的祖国的伤心欲绝!《金错刀行》陆游 述评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

南宋国势衰微,恢复大业屡屡受挫,抗金志士切齿扼腕。

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

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

于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死抗金、“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

这种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永远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起的巨大力量。

诗人感叹“丈夫五十功未立”,这里的“丈夫”,是一个爱国壮士的形象。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丈夫”的涵义。

诗句中所说的“功”,不能仅仅理解为陆游个人的功名,而是指恢复祖国河山的抗金大业。

“一片丹心报天子”一句,似乎有忠君色彩,但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天子”与国家社稷难以分开,“报天子”即是报效国家,其积极意义仍应肯定。

诗人还指出:“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

隆兴初年,朝中抗战派势力抬头,老将张浚重被起用,准备北伐,陆游也受到张浚的推许。

这些爱国志士义结生死,同仇敌忾,是抗金复国的中流砥柱。

因此,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

《金错刀行》陆游 层次结构这是一首托物寄兴之作,在结构上具有由物及人、层层拓展的特点。

全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入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

第二层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

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历,揭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中国”必胜的豪情壮志。

《金错刀行》陆游 艺术特色方智范议论英发,情韵富饶这首诗题为 《金错刀行》陆游 ),但并不是一首咏物诗,它不以铺陈描绘宝刀为宗旨,而只不过是借宝刀来述怀抱、言志向。

因此,诗中多议论和直抒胸臆的句子,以气势、骨力来感染读者、激励读者。

诗中无论是“丈夫五十功未立”的喟叹,还是“意气相期共生死;的表白,无论是“一片丹心报天子”的誓词,还是“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宣告,无不是以诗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必胜的自信心为底蕴,因此决非粗豪叫嚣之作可比,读来大声鞺鞳,气势夺人。

长于议论,同时又富于充沛的感情,是此诗艺术上成功的首要原因。

描绘简省,形象鲜明好诗毕竟离不开鲜明的形象。

这首诗在描绘具体形象时着墨不多,却起到了重要的点染作用。

先看对宝刀的描绘。

“黄金错刀白玉装”一句,描绘宝刀外观之美。

黄金装饰的刀身,白玉镶嵌的刀柄,金玉相映,华美无比。

“夜穿窗扉出光芒”一句,描绘宝刀内质之佳。

它在黑夜中光芒四射,竟可穿透窗户,确实不凡。

这两句,从诗歌意脉上说,是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

而从内在意蕴上说,又对提刀人的身份和志趣起着一种映衬作用,实质暗示了宝刀无用武之地,英雄无报国之门。

次看对提刀人的描绘:“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这里有三层意思:“提刀独立”写提刀人的动作,显出其急欲上阵杀敌;“顾八荒”写提刀人的神态,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丈夫五十功未立”则慷慨直陈,向天浩叹,更显出了提刀人的胸怀大志。

再看对汉中终南山的描绘:“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写终南山顶山石嶙峋、白雪耀眼,虽只是略施点染,但雪光与刀光相辉映,却为爱国志士之“一片丹心”大大增色,最终还是突出了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

语言特点这是一首七言歌行。

歌行体诗往往转韵,此诗在用韵上是四句一转,与诗人情感表达的流泻起伏变化相适应,读起来抑扬顿挫。

全诗共十二句,前面十句皆为七言,最后两句却变化了句式,先用叹词“呜呼”提唱,末句则用一气赶下的九字反诘句,读起来显得铿锵有力,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

(方智范) 陆游名句推荐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作者:陆游:出自《自咏示客》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作者:陆游:出自《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作者:陆游:出自《朝中措·代谭德称作》怕歌愁舞懒逢迎。

妆晚托春酲。

作者:陆游:出自《朝中措·代谭德称作》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作者:陆游:出自《秋晚登城北楼》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作者:陆游:出自《秋晚登城北楼》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作者:陆游:出自《送七兄赴扬州帅幕》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作者:陆游:出自《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作者:陆游:出自《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作者:陆游:出自《浣溪沙·和无咎韵》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