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彻夜月,不肯下西厢。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出自元代:王庭筠的诗的《绝句》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感伤古诗三百首月亮梅花竹子 王庭筠的简介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

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

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

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绝句》王庭筠 古诗赏析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

“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

“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

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

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

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

可怜者,可爱也。

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

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王庭筠名句推荐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作者:王庭筠:出自《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王粲登临寥落际。

雁飞不断天连水。

作者:王庭筠:出自《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作者:王庭筠:出自《谒金门·双喜鹊》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作者:王庭筠:出自《谒金门·双喜鹊》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作者:王庭筠:出自《绝句》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可怜彻夜月,不肯下西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