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诗的《念奴娇·梅》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
【千问解读】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诗的《念奴娇·梅》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抒怀咏物梅花念奴娇 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念奴娇·梅》辛弃疾 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
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
开头二句写其颜色。
“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
“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
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
“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
“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
“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
“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
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辛弃疾名句推荐 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作者:辛弃疾:出自《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作者:辛弃疾:出自《送湖南部曲》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作者:辛弃疾:出自《送湖南部曲》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作者:辛弃疾:出自《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
作者:辛弃疾:出自《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
作者:辛弃疾:出自《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作者:辛弃疾:出自《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作者:辛弃疾:出自《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
无情对面是山河。
作者:辛弃疾:出自《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作者:辛弃疾:出自《满江红·山居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