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简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诗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

【千问解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诗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试 一作 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登高怀人唐诗三百首秋天九日 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孟浩然 翻译及注释翻译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注释⑴兰山:一作“万山”。

万山,一名汉皋山,又称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有人怀疑张五为张八之误。

⑵“北山”二句: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两句由此变化而来。

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

北:一作“此”。

隐者:指张五。

⑶相望:互相遥望。

试:一作“始”。

⑷“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⑸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⑹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一作“清境”。

⑺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⑻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

渡头:犹渡口。

过河的地方。

⑼“天边”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中有:“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

”这两句似是据此变化而成。

荠:荠菜。

洲:又作“舟”。

⑽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

⑾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

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孟浩然 赏析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开头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

“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

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

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

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

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

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

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

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

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

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

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

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

……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

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

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孟浩然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题中的“张五”指谁,历来有争议。

一说指张諲。

张諲曾隐居于襄阳东南三十里的鹿门山。

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北对万山(一说兰山),因登临以望张五,并写此诗寄意。

孟浩然名句推荐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作者:孟浩然:出自《高阳池送朱二》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作者:孟浩然:出自《高阳池送朱二》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作者:孟浩然:出自《高阳池送朱二》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作者:孟浩然:出自《都下送辛大之鄂》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作者:孟浩然:出自《送辛大之鄂渚不及》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作者:孟浩然:出自《田园作》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作者:孟浩然:出自《田园作》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作者:孟浩然:出自《田园作》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作者:孟浩然:出自《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作者:孟浩然:出自《彭蠡湖中望庐山》

加入收藏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