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皮文言文翻译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简介:画皮文言文翻译  《画皮》,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重要章节,作者蒲松龄。

《画皮》是至今为止被改编为影视剧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

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

【千问解读】

画皮文言文翻译  《画皮》,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重要章节,作者蒲松龄。

《画皮》是至今为止被改编为影视剧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

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画皮文言文翻译,一起来阅读学习吧!  画皮原文: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袱独奔,甚艰于步。

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

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

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

”生言:“敞庐不远,即烦枉顾。

”女喜,从生归。

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

生微告妻。

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

生不听。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

问:“何所遇?”答言:“无之。

”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

生以其言异,颇疑女。

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

  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

乃逾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如锯。

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

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

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

急追道士,遇于野,长跪乞救。

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

生归,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

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也,使妻窥之。

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

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

终不然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

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

妻号。

婢入烛之,生已死。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

道士即从生弟来。

女子已失所在。

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

”道士曰:“现在君所。

”二郎愕然,去少顷而返,曰:“果有之。

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

“道士逐击之。

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

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

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飕飕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

道士塞口入囊,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

道士谢不能。

陈益悲,伏地不起。

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

市上有疯者,试叩而哀之。

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

”二郎亦习知之,乃别道士,与嫂俱往。

  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

陈固哀之。

怒以杖击陈。

陈忍痛受之。

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

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

觉入喉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

乞人遂起,行已不顾。

追而求之,不知所在,惭恨而归。

  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愿即死。

陈抱尸收肠,且理且哭。

哭极声嘶,顿欲呕。

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

惊而视之,乃人心也。

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

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

以手抚尸,渐温。

天明,竟活。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画皮译文:  太原王生,一日早行,遇一女郎,手抱包袱,独自奔波,走路很吃力。

王匆忙赶上,见她才十五六岁,很美,不觉艳羡。

问她:“为什么大清早一个人走?”她答说:“赶路的人,忧心忡忡,何必多问。

”王说:“你把忧愁说出来,也许可为你效劳。

”女神色凄惨地谘:“父母贪财,把我卖给富翁。

大老婆非常妒忌,朝晚非打即骂,实在受不下去,所以出走。

”问:“走到哪去?”她说:“没一定。

”王说:“我家离此不远,请去暂住,如何?”女高兴回答愿意。

于是,王代她提包袱,领她至家。

  入门,女见屋内无人,便问:为何没有家眷?答说:这是书斋。

女说:这里很好,如果你同情我,让我生活下去须保守秘密。

王答应她,竟与同居。

安置在密室中,无人发现。

  几天后,王稍微透露给妻知道,妻姓陈,怀疑女子是阔人家的小老婆,劝丈夫送她走,王不理会。

  一天,王在路上和一道士相遇。

道士见他,立即感到惊奇。

问他:你遇到过什么?王说:没有。

道士说:你身上尽是邪气,怎说没有?王极力为自己辩白。

道士临走,说:你已经受迷惑啊!世界上本有死期来临还不觉悟的人。

王因他话中有因,怀疑女子身上。

但又想:明明是个美人,哪会是妖怪!  也许是道士想借口除妖,骗几个钱吧。

走到书斋,门拴着,不得进去,心有所疑,就翻墙而入。

但房门也紧关,悄悄走到窗下偷看,果见一恶鬼,脸碧绿色,牙齿象锯,人皮铺在床上,手里拿着笔正在人皮人描画。

不久,把笔抛去,将人皮披上身,顷刻化成女郎。

王吓得要命,象狗样爬到外面,急急忙忙地追赶道士。

可是,不知道士在哪里?找来找去,最后在野外相逢。

王“砰”的一声,跪在地上哀求救命。

道士说:这鬼也很可怜,好不容易  才找到替身,我也不忍伤害他的命。

说着,把手中拂尘交给王,要他悬挂卧室门上,并约他有事可往青帝庙来找。

  王不敢进书斋,夜里睡在内室,把拂尘挂在门上。

大约一更时候,门外响声,王自己害怕,叫妻去看。

只见女子来了,望着拂尘不进屋,站了许久,咬牙切齿地恨恨而去。

片时又来,骂道:道士吓我,我总不能把吞进口的东西吐出来。

边说边把拂尘取下毁了,闯到床边,部开王的肚子,抓起心脏就走。

王妻大哭,丫头点烛一照,王已死,满腔鲜血,吓得都不敢出声。

  第二天,王的弟弟二郎赶去告诉道士。

道士发怒说:我可怜这鬼,谁知他敢这样做。

随即同二郎来到王家。

女子已不知去向,道士抬头四望,说,幸得并不远走,又是问,南院是谁家?二郎说,是我家。

道士说,那鬼在你家。

二郎大惊,以为不会有这样的事。

道士问:有生人来过吗?答说:我绝早就去青帝庙,不知道,可回去问问。

不一会,回来说:果然有,清早来一老妇人,想在我家做仆人,内人拒绝,现在还留在那里?道士说:正是那家伙。

  于是同去,道士手执木剑,站在庭院中间,叫说:孽鬼,快还我拂尘来!老妇人在室内吓得脸色大变,出门想逃,逃士追击,妇人往地下一倒,人皮哗地一声脱下,立刻化为厉鬼,躺着作猪叫。

道士用木剑砍下它的头,顷刻头化为烟,遍地皆是。

道士取出葫芦,放在烟中,转瞬间已把烟全吸进,道士收好葫芦,看那张人皮时,眼眉手足,无不齐全。

道士象卷画般把人皮卷好,纳入口袋。

正要告别,王妻陈氏跪求在门口,哭着请把王生救活。

道士说我无此能力,陈哭得更伤心,伏地不起。

道士想了想,说。

我的道法不深,确实无边起死回生。

我指给你一个人,也许他能求。

问是谁?说:“市上有个疯子,常常睡在粪土中。

试去哀求他,他如果侮辱你,千万别生气。

二郎也知道有这样一个人,与道士作别后,陪着嫂子进城,原来是一乞丐,正在路上唱歌。

满身污秽,鼻涕有尺多长,简直不能接近。

陈氏跪行走过去,乞丐笑说:爱我吗?陈告诉了恳求他的目的,他大笑说,人人都可以做丈夫,何必把他救活,我又不是阎王。

说着,用赶狗棍打她,她含泪受之。

看热闹的.市民越来越多,形成一堵墙,乞丐咳痰唾涕成把,举到陈氏口边,说:吃下去!陈氏满脸通红,十分为难。

  但是想起道士所说的话,咬一咬牙,吞食下去了。

觉得喉咙里有象棉絮一样的东西格格而下,停在胸部不动。

乞丐大笑着,说:美人真的爱我啊!说完,起身就走进庙中,无踪无影,前前后后,遍寻未见。

  陈氏怀着羞愧回到家里,想到丈夫惨死,自己当着众人,吞食痰液,真是奇耻大辱,伤心至极。

恨不得立刻死去,正要收拾丈夫尸体入敛,家里的人,谁都不敢  靠近,陈氏一边抱尸拾肠,一边号啕大哭,声也哑了,突然要作呕,胸膈中停结的东西直往上冲,哇的一声涌出,来不及看,就跌进丈夫的胸腔,原来是一颗人心,在胸腔不住地跳动,热气蓬蓬。

陈氏心中非常奇怪,想也不想,赶紧用手把胸腔合抱。

稍微一松手,热手就从缝中溢出,于是随手把缯布撕成带子,紧紧  捆住。

尸体慢慢转温了,陈氏盖上被子,坐在床边守着。

半夜掀被一看,丈夫有了呼吸。

天亮时,活了过来。

鬼谷子经典名句合集 名言翻译

鬼谷子是春秋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也是非常厉害的谋略家。

要知道能在春秋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当时的天下大家都会对哲学思想做出很多感悟和贡献,鬼谷子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看古人说话难免有些难以理解,这次 我们就帮大家准备了部分鬼谷子的经典名句和翻译,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感觉来一起看看吧。

战国时期,在一个叫清溪鬼谷的山上(今河南鹤壁市),隐居着一位被尊称为鬼谷子的老人(本名王诩),他每天在山上看书、打坐、冥想,不与世人来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但是,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

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

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鬼谷子的言传身教。

1.天下时势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

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

把握时势,就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2.揣天下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

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

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心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

3.谋定而后动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4.机心与道心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

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5.悟道的四重境界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

春秋鲁人仲尼闻道,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老聃。

先圣论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

由此可见,“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6.术与道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

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

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7.何谓善言善言者,言则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势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坠五里云雾中。

此所谓不言即言,无声胜有声。

8.观天下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

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

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

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

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9.天、圣、人三道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

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

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10.何谓摩意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

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

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11.捭阖道术捭阖道术,皆有循依。

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权,则可决定如何出言。

一般说来,当因人而言。

与智者言,依博;与博者言,依辨;与辨者言,依要;与贵者言,依势;与富者言,依高;与贫者言,依利;与贱者言,依谦;与勇者言,依敢……12.人心之治天下不治,在于人心不治。

人心不治,在于欲念横溢。

欲治天下,首治人心;欲治人心,首治乱象。

治乱不过是个手段,治心才是务本正道。

若是我等只为治乱而治乱,只以强力统一天下,纵使成功,天下非但不治,只会更乱。

13.天下均势所谓合纵,就是保持力量均衡。

秦人若是无力,纵亲反而不成。

秦人只有张势蓄力,保持强大,三晋才有危机感,才乐意合纵。

三晋只有合纵,秦人才会产生惧怕,才会努力使自己更强。

秦人越强,三晋越合;三晋越合,秦人越强,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势,方能制衡。

14.决断天下诸事,皆因选择,亦皆由选择。

人生之妙,正在于此。

万事万物,涉及决断的只有两种,一是易决之事,一是不易决之事。

易决之事就是当下可断之事,天下诸事,大多属此。

易决之事可分五种:一是值得做之事;二是崇高、美好之事;三是不费力即可成功之事;四是虽费力却不得不为之事;五是趋吉避凶之事。

不易决之事,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15.妄念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

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16.剑道就剑道而论,天下只有三剑。

圣剑又名天道之剑,以道为背,以德为锋,以阴阳为气,以五行为柄,上可断天光,下可绝地维。

贤剑又叫天子之剑,以万民为背,以贤臣为锋,上应天道,下顺地理,中和民意。

俗剑又叫人剑,以精钢为锋,以合金为背,以冷森为气,上可斩头颅,下可剁双足,中可破腑脏。

17.天下分合天下分合,可有两种,一是名分实合,二是名合实分。

武王分封,当属名分实合。

西周初年,天下大势是,周天子威服四方。

周公制礼,诸侯皆受王命,礼乐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

然而,平王东迁之后,情势有所变化,周室式微,诸侯坐大,天下大势开始走向名合实分,终成今日不治乱局。

18.审时度势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把握时势,就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19.捭阖之术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

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

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

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20.情心与道心情心与道心其实并不冲撞。

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自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

天地有阴阳,禽兽有雌雄,世人有男女。

阳阴相合,雄雌相匹,男女相配,此乃道之常理。

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

生情与修道,二者并无相碍。

不悟情心,难通道理。

缘到情到,缘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21.凡人皆有心障常言道,人无完人。

此话是说,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现为此,或表现为彼。

目中无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骛远,争风吃醋,自作聪明,凡此种种,心障在于自负;行为孤僻,极少说话,也很少与人合群,此心障在于无自信。

修道之本,就在于去除心障。

22.觉他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

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

也就是说,他障易除,心障却是难除。

人无自信,他人怎么能使他自信呢?无自信者需要悟道,修心;自负者也需要悟道,修心。

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领悟,故此能修得其道。

罗刹海市什么意思?罗刹海市原文及翻译

  “罗刹海市”这个词出自清代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那么,罗刹海市是什么意思?罗刹海市讽刺了什么?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罗刹海市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罗刹海市什么意思?  《罗刹海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中的一篇。

作品描写了一个虚无飘渺的国家,那里的人以丑为美,完全是一个颠倒过来的世界,此篇乃愤世嫉俗之文章,作者巧借醉乡以指桑骂槐,旁敲侧击。

  为什么起名叫罗刹海市?  《罗刹海市》是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讲主人公马骥航海到罗刹国的奇遇故事。

因为当地百姓自称叫罗刹国。

海市是指海市蜃楼,这里指他到的那个仙境。

所以篇名就叫《罗刹海市》。

  罗刹海市原文  《罗刹海市》  马骥字龙媒,贾人子,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

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

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

父衰老罢贾而归,谓生曰:“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

”  马由是稍稍权子母。

从人浮海,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

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

马初见其状,大惧,迨知国中之骇己也,遂反以此欺国人。

遇饮食者则奔而往,人惊遁,则啜其余。

  久之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

马息树下,村人不敢前,但遥望之。

久之觉马非噬人者,始稍稍近就之。

马笑与语,其言虽异,亦半可解。

马遂自陈所自,村人喜,遍告邻里,客非能搏噬者。

  然奇丑者望望即去,终不敢前;其来者,口鼻位置,尚皆与中国同,共罗浆酒奉马,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

但耳食之,今始信。

”  问其何贫,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

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

若我辈初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置弃之,其不忍遽弃者,皆为宗嗣耳。

”  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国。

都城在北去三十里。

”马请导往一观。

于是鸡鸣而兴,引与俱去。

天明,始达都。

都以黑石为墙,色如墨,楼阁近百尺。

然少瓦。

覆以红石,拾其残块磨甲上,无异丹砂。

  时值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此相国也。

”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

又数骑出,曰:“此大夫也。

”以次各指其官职,率狰狞怪异。

然位渐卑,丑亦渐杀。

  无何,马归,街衢人望见之,噪奔跌蹶,如逢怪物。

村人百口解说,市人始敢遥立。

既归,国中咸知有异人,于是搢绅大夫,争欲一广见闻,遂令村人要马。

每至一家,阍人辄阖户,丈夫女子窃窃自门隙中窥语,终一日,无敢延见者。

  村人曰:“此间一执戟郎,曾为先王出使异国,所阅人多,或不以子为惧。

”造郎门。

郎果喜,揖为上客。

视其貌,如八九十岁人。

目睛突出,须卷如猬。

曰:“仆少奉王命出使最多,独未至中华。

今一百二十余岁,又得见上国人物,此不可不上闻于天子。

然臣卧林下,十余年不践朝阶,早旦为君一行。

”乃具饮馔,修主客礼。

酒数行,出女乐十余人,更番歌舞。

貌类夜叉,皆以一锦缠头,拖朱衣及地。

扮唱不知何词,腔拍恢诡。

  主人顾而乐之。

问:“中国亦有此乐乎?”曰:“有”。

主人请拟其声,遂击桌为度一曲。

主人喜曰:“异哉!声如凤鸣龙啸,从未曾闻。

”  翼日趋朝,荐诸国王。

王忻然下诏,有二三大夫言其怪状,恐惊圣体,王乃止。

郎出告马,深为扼腕。

  居久之,与主人饮而醉,把剑起舞,以煤涂面作张飞。

主人以为美,曰:“请君以张飞见宰相,厚禄不难致。

”  马曰:“游戏犹可,何能易面目图荣显?”主人强之,马乃诺。

  主人设筵,邀当路者,令马绘面以待。

客至,呼马出见客。

客讶曰:“异哉!何前媸而今妍也!”遂与共饮,甚欢。

  马婆娑歌“弋阳曲”,一座无不倾倒。

明日交章荐马,王喜,召以旌节。

既见,问中国治安之道,马委曲上陈,大蒙嘉叹,赐宴离宫。

酒酣,王曰:“闻卿善雅乐,可使寡人得而闻之乎?”  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

王大悦,即日拜下大夫。

时与私宴,恩宠殊异。

久而官僚知其面目之假,所至,辄见人耳语,不甚与款洽。

马至是孤立,怡然不自安。

遂上疏乞休致,不许;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

  于是乘传载金宝,复归村。

村人膝行以迎。

马以金资分给旧所与交好者,欢声雷动。

村人曰:“吾侪小人受大夫赐,明日赴海市,当求珍玩以报”,问:“海市何地?”曰:“海中市,四海鲛人,集货珠宝。

四方十二国,均来贸易。

中多神人游戏。

云霞障天,波涛间作。

贵人自重,不敢犯险阻,皆以金帛付我辈代购异珍。

今其期不远矣。

”  问所自知,曰:“每见海上朱鸟往来,七日即市。

”马问行期,欲同游瞩,村人劝使自贵。

马曰:“我顾沧海客,何畏风涛?”未几,果有踵门寄资者,遂与装资入船。

船容数十人,平底高栏。

十人摇橹,激水如箭。

凡三日,遥见水云幌漾之中,楼阁层叠,贸迁之舟,纷集如蚁。

少时抵城下,视墙上砖皆长与人等,敌楼高接云汉。

维舟而入,见市上所陈,奇珍异宝,光明射目,多人世所无。

  一少年乘骏马来,市人尽奔避,云是“东洋三世子。

”世子过,目生曰:“此非异域人。

”即有前马者来诘乡籍。

生揖道左,具展邦族。

世子喜曰:“既蒙辱临,缘分不浅!”于是授生骑,请与连辔。

  乃出西城,方至岛岸,所骑嘶跃入水。

生大骇失声。

则见海水中分,屹如壁立。

俄睹宫殿,玳瑁为梁,鲂鳞作瓦,四壁晶明,鉴影炫目。

下马揖入。

仰视龙君在上,世子启奏:“臣游市廛,得中华贤士,引见大王。

”  生前拜舞。

龙君乃言:“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

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  生稽首受命。

授以水晶之砚,龙鬣之毫,纸光似雪,墨气如兰。

生立成千余言,献殿上。

龙君击节曰:“先生雄才,有光水国矣!”遂集诸龙族,宴集采霞宫。

  酒炙数行,龙君执爵向客曰:“寡人所怜女,未有良匹,愿累先生。

先生倘有意乎?”生离席愧荷,唯唯而已。

龙君顾左右语。

无何,宫女数人扶女郎出,佩环声动,鼓吹暴作,拜竟睨之,实仙人也。

  女拜已而去。

少时酒罢,双鬟挑画灯,导生入副宫,女浓妆坐伺。

珊瑚之床饰以八宝,帐外流苏缀明珠如斗大,衾褥皆香软。

天方曙,雏女妖鬟,奔入满侧。

生起,趋出朝谢。

拜为驸马都尉。

以其赋驰传诸海。

  诸海龙君,皆专员来贺,争折简招驸马饮。

生衣绣裳,坐青虬,呵殿而出。

武士数十骑,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拥。

马上弹筝,车中奏玉。

三日间,遍历诸海。

由是“龙媒”之名,噪于四海。

  宫中有玉树一株,围可合抱,本莹澈如白琉璃,中有心淡黄色,稍细于臂,叶类碧玉,厚一钱许,细碎有浓阴。

常与女啸咏其下。

花开满树,状类薝葡。

每一瓣落,锵然作响。

拾视之,如赤瑙雕镂,光明可爱。

  时有异鸟来鸣,毛金碧色,尾长于身,声等哀玉,恻人肺腑。

生闻之,辄念故土。

因谓女曰:“亡出三年,恩慈间阻,每一念及,涕膺汗背。

卿能从我归乎?”  女曰:“仙尘路隔,不能相依。

妾亦不忍以鱼水之爱,夺膝下之欢。

容徐谋之。

”生闻之,涕不自禁。

  女亦叹曰:“此势之不能两全者也!”明日,生自外归。

龙王曰:“闻都尉有故土之思,诘旦趣装,可乎?”  生谢曰:“逆旅孤臣,过蒙优宠,衔报之思,结于肺腑。

容暂归省,当图复聚耳。

”入暮,女置酒话别。

生订后会,女曰:“情缘尽矣。

”  生大悲,女曰:“归养双亲,见君之孝,人生聚散,百年犹旦暮耳,何用作儿女哀泣?此后妾为君贞,君为妾义,两地同心,即伉俪也,何必旦夕相守,乃谓之偕老乎?若渝此盟,婚姻不吉。

倘虑中馈乏人,纳婢可耳。

更有一事相嘱:自奉衣裳,似有佳朕,烦君命名。

”  生曰:“其女耶可名龙宫,男耶可名福海。

”女乞一物为信,生在罗刹国所得赤玉莲花一对,出以授女。

女曰:“三年后四月八日,君当泛舟南岛,还君体胤。

”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宝,授生曰:“珍藏之,数世吃着不尽也。

”  天微明,王设祖帐,馈遗甚丰。

生拜别出宫,女乘白羊车。

送诸海涘。

生上岸下马,女致声珍重,回车便去,少顷便远,海水复合,不可复见。

生乃归。

  自浮海去,家人无不谓其已死;及至家人皆诧异。

幸翁媪无恙,独妻已去帷。

乃悟龙女“守义”之言,盖已先知也。

  父欲为生再婚,生不可,纳婢焉。

谨志三年之期,泛舟岛中。

见两儿坐在水面,拍流嬉笑,不动亦不沉。

近引之,儿哑然捉生臂,跃入怀中。

其一大啼,似嗔生之不援己者。

亦引上之。

细审之,一男一女,貌皆俊秀。

额上花冠缀玉,则赤莲在焉。

  背有锦囊,拆视,得书云:“翁姑俱无恙。

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结想为梦,引领成劳。

茫茫蓝蔚,有恨如何也!顾念奔月姮娥,且虚桂府;投梭织女,犹怅银河。

我何人斯,而能永好?兴思及此,辄复破涕为笑。

别后两月,竟得孪生。

今已啁啾怀抱,颇解言笑;觅枣抓梨,不母可活。

敬以还君。

  所贻赤玉莲花,饰冠作信。

膝头抱儿时,犹妾在左右也。

闻君克践旧盟,意愿斯慰。

妾此生不二,之死靡他。

奁中珍物,不蓄兰膏;镜里新妆,久辞粉黛。

君似征人,妾作荡妇,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谓非琴瑟哉?独计翁姑已得抱孙,曾未一觌新妇,揆之情理,亦属缺然。

岁后阿姑窀穸,当往临穴,一尽妇职。

过此以往,则‘龙宫’无恙,不少把握之期;‘福海’长生,或有往还之路。

伏惟珍重,不尽欲言。

”  生反覆省书揽涕。

两儿抱颈曰:“归休乎!”生益恸抚之,曰:“儿知家在何许?”儿啼,呕哑言归。

生视海水茫茫,极天无际,雾鬟人渺,烟波路穷。

抱儿返棹,怅然遂归。

  生知母寿不永,周身物悉为预具,墓中植松槚百余。

逾岁,媪果亡。

灵舆至殡宫,有女子缞绖临穴。

众惊顾,忽而风激雷轰,继以急雨,转瞬已失所在。

松柏新植多枯,至是皆活。

  福海稍长,辄思其母,忽自投入海,数日始还。

龙宫以女子不得往,时掩户泣。

一日昼暝,龙女急入,止之曰:“儿自成家,哭泣何为?”乃赐八尺珊瑚一株,龙脑香一帖,明珠百粒,八宝嵌金合一双,为嫁资。

生闻之突入,执手啜泣。

俄顷,迅雷破屋,女已无矣。

  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

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小惭小好,大惭大好’。

  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  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  罗刹海市译文  马骥,字龙媒,是商人的儿子。

他风度翩翩,一表人材,从小就洒脱大方,喜欢唱歌跳舞。

经常跟着戏班子演出,用锦帕缠着头,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因此又有“俊人”的美称。

  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很有名气。

父亲年老体衰,放弃了经商,回家闲住,对马骥说:“几卷书,饿了不能煮着吃,冷了不能当衣穿,我儿应该继承父业去经商。

”马骥从此就慢慢做起买卖来。

  一次,马骥跟别人去海外经商,被飓风刮走了。

漂了几天几夜,来到一个都市。

这里的人个个都非常丑陋,看见马骥来,以为是妖怪,都惊叫着逃走了。

  马骥刚见到这情景时,还很害怕;等知道那些人是惧怕自己时,就反而去欺负他们。

遇到吃饭的,他就跑过去,人家吓跑了,他就把剩余的饭菜吃掉。

  这样过了很久,进入一个山村。

山村中的人相貌也有像人的,但是都破衣烂衫,像讨饭的。

马骥在树下休息,村里人都不敢过来,只是远远地看着他。

时间长了,觉出马骥并不是吃人的妖怪,才开始慢慢接近他。

  马骥笑着同他们攀谈,他们的语言虽然不同,但大半能听懂。

马骥就告诉他们自己的来历。

村里人很高兴,遍告乡邻:来客不吃人。

  但是那些长得丑陋的,看看他就跑了,始终不敢到跟前来。

那些来的人,五官的位置都与中国人大体相同。

他们摆上酒菜共同招待马骥。

马骥问他们怕他的原因,回答说:“曾经听祖父说;往西走二万六千里,有个中国。

那里的人形象都很诡秘奇异。

原来只是听说过,现在才相信了。

”  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穷,村人回答说:“我国所看重的不在学问才能,而在相貌。

长得最美的做大官,稍差一点的做小官,再差一点的也能受到贵人的宠爱,得到赏赐的食物,养活妻儿。

像我们这样的,刚出生时,父母就以为不吉利,常常都被抛弃了。

父母不忍心丢弃的,也都是为了传宗接代罢了。

”  马骥问:“这叫什么国?”回答说:“叫大罗刹国,往北三十里是都城。

”马骥请他们领着到都城看看。

于是,第二天鸡一叫村人就起身,领马骥一块去了。

  天亮后,才到达都城。

都城的城墙是用黑石头砌的,颜色像墨一样黑。

楼阁高近百尺,但很少用瓦,都用红色石头盖顶。

抬一块碎石在指甲上磨磨,和红色的朱砂没有两样。

  这时正好退朝,朝中有一顶大轿子出来,村人指着说:“这是宰相。

”马骥一看,那人两只耳朵朝后长着,三个鼻孔,睫毛像帘子一样盖住了眼睛。

又出来几个骑马的,村人说:“这是大夫。

”挨着指出各人的官职,大都是披头散发、相貌狰狞的丑八怪。

官职越低的,丑相也渐减。

  一会儿,马骥往回走,街市上的人看见他,吓得大声嚷叫着,跌跌撞撞地跑了,就像碰上了怪物。

村人再三说明,街市上的人才敢远远地站着看。

  回去以后,罗刹国里老老小小都知道了山村有一个奇怪的人。

于是大小官员都想见识见识,就叫村里的人把马骥送去。

可是每到一家,看门人总是把门关死,男女老少偷偷地从门缝里往外瞅着议论着。

整整一天,没有一个敢开门让马骥进去的。

  村人说:“这里有一个执戟郎,曾为先王出使外国。

他见得多,可能不会害怕你。

”领着马骥去登门拜访。

那位执戟郎果然很高兴,把马骥奉为上宾。

马骥看他的相貌,像有八九十岁,眼睛突出,胡须卷曲得像刺猬。

  执戟郎说:“我年轻时,曾奉国王的命令,出使过许多国家,唯独没有去过中国。

如今我一百二十多岁了,能有幸看到上国的人物,这可不能不报告天子。

但是我已经退职,十多年不去朝廷了。

明天早上,就为你去一趟。

”说完,备了酒菜,招待马骥。

  酒过数巡,出来十多名歌女,轮流歌舞。

都长得像夜又样,全用白锦缠着头,红色的衣服拖在地上。

不知扮的什么角色,唱的什么歌词,腔调节奏都很特别。

主人看着很满意,问:“中国也有这样好的歌舞吗?”  马骥说:“有。

”主人请马骥模仿几句。

马骥就用手敲着桌子唱了一曲,主人高兴地说:“真妙啊!你的歌声就像凤鸣龙啸,我从没听到过。

”  第二天,执戟郎上朝,把马骥推荐给国王。

国王高兴地要下诏书召见。

有两三个大夫说,马骥样子怪异,怕惊吓了皇上龙体,国王才没有召见他。

  执戟郎出来告诉马骥,深表惋惜。

马骥和他一同居住了好多天,同主人一起饮酒,喝醉了,拔剑起舞,用煤粉抹在脸上扮成张飞。

主人认为很美,说:“请你扮成张飞去见宰相,宰相一定乐意用你,高官厚禄不难到手。

”  马骥说:“嘻,闹着玩玩还行,怎么能换个假脸去谋取荣华富贵呢?”主人再三强求,马骥才应了。

主人马上备了酒筵,请那些大官们来喝酒,叫马骥画了脸等着。

  不久客人来了,主人喊马骥出来见客。

客人惊讶地说:“奇怪,怎么前几天那样丑陋,今天又这样漂亮!”于是就同马骥一起喝酒,非常快活。

马骥跳着舞,唱了一首“弋阳曲”,满座的客人无不倾倒。

  第二天,大官们纷纷上奏国王,推荐马骥。

国王高兴,派使者持旌节以礼召见他。

见面后,国王问马骥中国治国安邦的办法,马骥原原本本地陈述了一番。

国王大加赞赏,在别宫赐宴款待。

  喝到畅快的时候,国王说:“听说你善唱优雅的乐曲,能不能叫寡人欣赏欣赏?”马骥便起身舞起来,也仿效罗刹舞女的样子用白锦缠头,唱些靡靡之音。

国王高兴极了,当天就封他为下大夫。

并经常请马骥参加家宴,特别恩宠他。

  时间长了,那些官僚们都知道了马骥的面目是假的。

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是看见人们小声耳语,不愿意同他接近。

马骥感到很孤立,心里很不安,就上书国王要求辞职,国王不准。

他又要求休假,国王便给了他三个月的假期。

  于是马骥坐官车载着金宝又回到了山村。

村人跪在路上迎接他,马骥把金钱分给过去与他结交的那些朋友,村里欢声雷动。

村人说:“我们这些小人受到大夫的恩赐,明天去海市,寻求些珍贵玩物,来报答大夫。

”  马骥问:“海市在什么地方?”村人说:“海市是四海蛟人聚集在那里卖珠宝的地方。

到时四方十二国,都去做买卖。

集市中还有许多神人来游玩。

云霞遮天,波涛汹涌。

那些贵人们都珍惜自己,不敢去冒险,只是把银钱交给我们,替他们买奇珍异宝。

现在离海市的日子不远了。

”  马骥问他们怎么知道日期,村人说:“如果看见海上有红色的鸟飞来飞去,七天以后就是海市。

”马骥问他们动身的日期,想一起去看看。

村人劝他自己珍重。

马骥说:“我本来就是海上客,还怕什么风涛浪涌。

”  不几天,果然有人登门送钱托他们买东西。

马骥就和村人把钱装上船,一起去了。

船能容几十个人,船底是平的,栏杆高高的,有十个人摇橹,船像飞箭一样行进。

走了三天,远远看见水云荡漾之中,楼阁层层叠叠,各处来做买卖的船,像蚂蚁一样纷纷聚集。

不多会儿,来到城下,见墙上的砖,都和人一样长,城楼高得接天。

  他们系好船进城,见集市上摆放的货物,全是奇珍异宝,光彩夺目,都是人世间没有的。

有一位少年骑着骏马走过来,集市上的人都急忙躲开,说是“东洋三世子”来了。

世子过来,看见马骥,说:“这不是偏远小国来的人。

”  接着就有个在马前开路的人问马骥乡籍是哪里,马骥站在路旁行了礼,详细讲了自己的籍贯和姓氏。

世子高兴地说:“你既然能屈尊来到这里,说明我们的缘分不浅。

”于是就给他一匹马,请他同行。

  二人出了西城,刚走到岸边,骑的马嘶叫着跃进水中,马骥吓得失声喊叫。

却见海水从中间分开,两边的水像墙壁一样屹立着。

一会儿,看见一座宫殿,玳瑁装饰的梁,鱼鳞片做的瓦,四壁亮如水晶,夺目耀眼,能照出人影。

马骥下马,世子拱手将他请入,抬头看见龙王坐在殿上。

  世子启奏道:“臣游览海市,遇见这位中华贤士,领他来参见大王。

”马骥上前跪拜行礼。

龙王说:“先生既然是位有文才的学士,一定能够胜过屈原、宋玉。

我想烦劳你的大手笔,写一篇描写海市的文章,希望你不要吝惜你的妙词。

”  马骥叩头答应了。

龙王给他一方水晶砚台,一枝龙须笔,光滑如雪的纸张,香气如兰的墨。

马骥立时写出了篇千余言的文章,呈献给龙王。

龙王赞赏说:“先生真是高才,给水国添了光彩!”  接着召集龙族,在采霞宫举行盛宴。

酒过几巡,龙王举杯向马骥说:“寡人有个爱女,还没有许配人家,愿意把她许给先生,先生意思如何?”  马骥忙离席站起,惭愧地表示感激,连连答应。

龙王便对左右说了。

不一会儿,有几个宫女扶着一个女郎出来,佩环声声,鼓乐齐奏。

拜完天地,马骥偷眼一看,那女郎真是一位天仙。

龙女拜完天地就走了。

  不多会,宴席散了,两个丫鬟挑着宫灯,领着马骥进了旁宫。

龙女正浓妆坐等。

珊瑚做的床上,装饰着各种珠宝;帐外流苏,缀着斗大的明珠;床上的被褥又香又软。

天刚亮,便有许多年轻美貌的丫鬟使女前来侍候。

  马骥起床后,上朝拜谢。

龙王封他为驸马都尉,并把他写的《海市赋》传送四海龙宫。

四海龙王都派专员来祝贺,争着下请柬请驸马赴宴。

马骥身穿锦绣衣衫,坐着青龙拉的车子,前呼后拥,外出赴宴。

几十名骑马的武士都身佩雕弓,扛着白色的棍杖,威风凛凛。

骑马的弹筝,坐车的奏玉,三天里,游遍各海。

从此“龙媒”的名字,传遍四海。

  龙宫里有一棵玉树,一人多粗,树干晶莹透澈,像白琉璃;中间有一淡黄色的心。

比胳膊稍细一点;叶子类似碧玉,有铜钱那么厚;树荫细碎浓密。

马骥常同龙女在树下吟诗唱歌。

树上开的花形状类似枙子花,花瓣落在地上,发出锵的一声。

拾起来看看,像用红色玛瑙雕成的,光明可爱。

  常有一种奇异的鸟儿飞来啼叫,金绿色的羽毛,尾巴比身体还长,叫声像玉笛奏出的哀婉乐曲,使人忧伤。

马骥一听这鸟的叫声就思念家乡,对龙女说:“我流浪在外三年了,远离父母,每当想起他们,便伤心流泪。

你能跟我回家乡吗?”  龙女说:“仙境同尘世隔绝,不能跟随你去。

我也不忍心以夫妻之爱,夺走你父子之情。

容我慢慢想个办法。

”马骥听了,忍不住又流下眼泪。

龙女也叹息说:“这实在是不能两全齐美的事啊!”  第二天,马骥从外边回来,龙王说:“听说驸马思念故乡,明天早晨收拾行装送你上路,可以吗?”马骥连忙拜谢说:“我一个孤身旅居在外的臣子,受到过分的优待宠爱,感恩图报之情,牢记在心中。

容许我暂时回家探望一下父母,以后还要回来团聚。

”  到了晚上,龙女摆酒话别。

马骥同她约好以后见面的日子,龙女说:“我们的情缘已经到头了。

”马骥非常悲痛。

  龙女说:“回家奉养双亲,可见你有孝心。

人生聚散,百年如同旦夕,何必像多情儿女般哭泣?今后我一定为你坚守贞节,你也要为我不再另娶,两地同心,就是美满夫妻。

何必一定要早晚守在一起,才叫白头偕老呢?要是违背了盟誓,再婚嫁也不会吉利。

如果顾虑无人主持家务,你可以收一个婢女为妾。

还有一件事要嘱咐你,成亲后,我好像怀孕了,请给孩子取个名。

”  马骥说:“如果是女的,就叫龙宫,男的就叫福海。

”龙女要一件东西作凭证,马骥把在罗刹国得到的一对赤玉莲花拿出来给她。

龙女说:“三年后的四月八日,你要划船去南岛,那时送还你的儿女。

”  龙女用鱼皮做了个口袋,装满珠宝,送给马骥说:“你好好珍藏,几辈子也吃不完用不尽。

”天刚放亮,龙王设宴饯别,赠送马骥许多礼物。

马骥拜别出了龙宫,龙女乘白羊车送他到海边。

马骥上岸下了马,龙女说声“珍重”,掉转车头回去了。

不一会,就走远了,海水又合到一块,再也看不见了。

马骥便往回走来。

  自从马骥被海水漂走,人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

他一到家,家里人无不惊疑。

幸亏父母都健在,只有妻子已经改嫁了。

马骥这才明白龙女“守义”的话,原来已经先知道自己的妻子改嫁了。

父亲想为马骥再娶一房妻子,马骥不答应,只收了一个婢女做妾。

  他牢记龙女叮嘱的三年期限。

到日子后乘船来到岛中,看见两个小孩坐浮在水面上,拍打着水嬉笑,不动也不下沉。

马骥到跟前用手一拉,一个小孩笑着抓住马骥的手臂,跳入他怀里;另一个大声哭起来,似乎怪马骥不拉自己,马骥就把他也拉上来。

仔细看去,一男一女,相貌都很俊秀。

头上的花帽子各点缀着一块玉,便是那赤玉莲花。

  背上有个锦囊,拆开一看,里边有一封书信,上写:“公婆想必都安康吧!转眼已过三年,红尘永远隔离了我们,盈盈一带之水,书信难通。

朝思暮想,只有梦中才能相见;殷切地盼望,盼得脖子发酸。

面对茫茫大海,有恨又有什么办法呢?又想奔月的嫦娥,尚且独守月宫;投梭的织女,也在天河一边惆怅。

我是什么人,哪能永远和爱人相聚?每每想到这里,便又破涕为笑。

  我们分别两个月后,竟生了一对儿女。

如今已经在怀抱中咿呀学语,能懂笑语,摸枣抓梨,没有母亲也可以活下去了。

现在把他们送还给你。

你赠送的赤玉莲花,装饰在孩子们的帽子上作为凭证。

你把孩子抱在膝头时,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

知道你履行了过去的盟誓,心里很安慰。

我这一生不会有二心,到死不会再嫁别人。

梳妆匣里不再放兰膏;对镜梳妆,久已不涂抹脂粉。

  你就好比久出远门的游子,我就是游子之妇,虽然远隔两地,但我们仍是恩爱夫妻。

只是想公婆虽然已经抱上孙子,却从没见过儿媳,按情理说,也是个缺陷。

一年后婆婆安葬时,我一定亲临墓穴,尽儿媳孝道。

从此以后,则‘龙宫’平安,还有见面之期;‘福海’长寿,或许还能来往。

希望你多多珍重,想要说的话是说不完的。

”  马骥反复读着书信,泪流不止。

两个孩子抱着他的脖子说:“回家吧。

”马骥更加悲痛,抚摸着他们说:“我儿知道家在什么地方?”孩子更加哭闹,咿咿呀呀地喊着要回家。

马骥望着茫茫大海,无边无际,看不见龙女的影子;波浪翻腾,没有去龙宫的道路。

只好抱着孩子掉转船头,满腹惆怅地回去了。

  马骥知道母亲的寿命不长了,把衣服棺木都准备好了,在墓地上种植了一百多棵松树。

过了一年,母亲果然死了。

灵车刚到墓地,就有一个穿孝服的女子走近墓穴哭吊。

众人正吃惊地看她时,忽然风激雷轰,接着下起了急雨,转眼间那女子已经不见了。

新种的松树本来大都枯萎了,这时又全活了。

  福海稍长大一点,常常思念母亲,忽然自己投入大海,几天后才回来。

龙宫因为是女孩不能去,常常关上门独自哭泣。

一天,大白天忽然乌云遮天,龙女走进房内,劝女儿说:“儿自己能长大成家,为什么哭泣?”说着赐她一棵八尺高的珊瑚树,一帖龙脑香,一百颗明珠,一对八宝嵌金盒子,作为嫁妆。

  马骥听说龙女来了,急忙跑进来,拉着手就哭。

顷刻间,一声疾雷震破房顶,龙女已经不见了。

  异史氏蒲松龄说:装出一副虚假的面孔去迎合风俗,人情与鬼无异。

有爱吃疮痂癖好的人,天下哪里都有。

  自觉屈意取悦小有惭愧的文章,人们说文章还不错;自觉大为惭愧的文章,人们说文章特别好。

  如果公然作为一个须眉男子到都市游玩,人们不被吓跑的恐怕很少。

  那被封为陵阳侯的痴人卞和,将抱着价值连城的璧玉到哪里去痛哭呢?  唉,荣华富贵只能到蜃楼海市中去找了!  《罗刹海市》解读  罗刹国虽然早在《文献通考》就有所记载,但蒲松龄所赋予的“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形貌则颠倒妍媸,变乱黑白,越是狰狞怪异,越以为美,越显荣富贵,“位渐卑,丑亦渐杀”,则是蒲松龄在科举制度下怀才不遇,指桑骂槐的产物。

马骥在罗刹国的遭遇含有寓言的性质,写得丰富生动,恣肆浪漫。

像罗刹国“黑石为墙,色如墨”的怪异,丞相“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的丑陋,夸张、荒诞,具有奇诡的想象力,后来的《镜花缘》显然受到了它的影响。

马骥刚入罗刹国时对此大惑不解,进而“反以此欺国人”,“以煤涂面作张飞”,令人忍俊不禁,富于喜剧色彩,写得细腻曲折,引人入胜。

马骥在龙宫里才华得到了认可,所写的《海市赋》被龙王称“先生雄才,有光水国”,“驰传诸海”,被封为驸马都尉。

马骥的奇遇,抒发了蒲松龄对有朝一日才华能得到发现和肯定的渴望与期盼。

马骥与龙女的悲欢离合显而易见受到唐传奇的影响,也写得曲尽人情。

其中龙女用骈文形式写给马骥的信,缠绵真挚,显示了蒲松龄在骈体文方面的深厚功力。

  《罗刹海市》对于后代影响很大,稿本无名氏评称“《罗刹海市》最为第一,逼似唐人小说矣”;道光二十年(1840),观剧道人将《罗刹海市》改编为《极乐世界》,为中国第一部京剧剧本。

  推荐阅读:  共克时艰是什么意思?  勿谓言之不预也是什么意思?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元宇宙?  鲸落是什么意思?

加入收藏
               

画皮文言文翻译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