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到一百年后依然有人为这样的强烈而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在遥远且模糊的记忆里,一切灿烂的日子都化成笔下
【千问百科解读】
文森特·威廉·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你有没有仔细看过他的画?有没有看到他画中灰色的绚烂?有没有看到他热烈的渴望?他的欢乐、他的痛苦、他的绝望…都那么强烈。
强烈到一百年后依然有人为这样的强烈而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在遥远且模糊的记忆里,一切灿烂的日子都化成笔下的色彩,绚烂了的回忆,悲伤了未来。
梵高,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左耳,后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时年37岁。
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梵高排名第十。
他的轶事
1. 梵高作为世界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在他的有生之年却只卖出去过一幅画。
这幅画叫:
《红色的葡萄园》
《红色的葡萄园》:布面油画,75 X 93cm,藏于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
在梵高众多的作品中,这幅画不是最出众的一件,但却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一件。
1890年,比利时画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价格买下了这幅画,现在存于莫斯科。
让人唏嘘的是在《红色的葡萄园》卖出几个月后,梵高就自杀了。
2. 梵高被大家最广为知晓的作品之一《星夜》,有种普遍的说法,由于这是梵高在精神病时期所作,所以世人普遍认为这是梵高想象出来的美妙情景。
《星夜》又名《星月夜》
作品评价:一个个呈旋涡流动的星辰,敏感而不稳定。
几近骚动的线条,刺目的换色或耀眼的红色在激情的指挥下恣意舞动,就连生长于大地的扁柏也在尽力挣脱地心引力,直刺向急流涌动的蓝天,这简直是一篇激情的汪洋。
梵高的激情远比高更来地激烈与外向,在梵高的绘画中,所有的色彩与形象都必须服从他不羁的激情表达。
——房龙《西方美术简史》
这幅油画是他所画的为数不多的,不靠直接观察对象,而用虚构的形与色,凭想像创造某种气氛的作品中的一幅。
他的这幅画,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黄色的星与闪光的橘黄色的月亮形成旋涡,天空变得活跃起来。
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
(《后印象派绘画史》美,约翰·雷华德 著)
ste…观后感:在没有出现这幅画作之前,天空在画布上应该怎样表达?自然应该怎样表达?这幅画是美丽的,因为它绚烂、因为它梦幻、因为它充满了对自然世界无限的纯真爱恋。
3. 死前最后一副画作。
《乌鸦群飞的麦田》
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
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
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开了一枪。
ste…观后感:当我仔细看这幅画的时候,莫名的感受到了悲伤,以及强烈的绝望。
阴暗与美好,魔鬼与天堂…无法再承受的痛苦。
或许他想:只有选择离开才能永远的结束黑暗,走进光明。
然而在内心没有获得拯救的情况下,死亡不过是生命体的终结,他没有获得灵魂上一丝的安宁。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喜爱他的作品,或许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切实的表达了他的内心情绪。
悲伤的、喜悦的、无力的、抗争的……
一些花
常见代表作:
《桃树花开》
此画又名《盛开的桃花》。
是1888年梵高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而画的作品。
在给提奥的信中,梵高写道:"我把画架摆在果树园里,在室外光下画了一幅油画——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芦苇篱笆,两株玫瑰红色的桃树,衬着一片明快的蓝色与白色的天空。
这大概是我所画的最好的一幅风景画。
我刚把画带回来,就接到姐姐寄来的追悼安东·毛威的通知。
一种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把我抓住了,堵住了我的喉咙,我在我画上写上:纪念毛威,文森特与提奥。
如果你同意,我们就以这个名义把它赠给毛威夫······
《罗纳河上的星夜》
又名(星空) 存于奥塞美术馆 创作于1888.
"当我望着天上的星星时,常常产生好像地图上代表城镇的黑点的幻觉。
我问自己,为什么天空中闪亮的点,不像法国地图上的黑点那样容易接近呢?我们可以搭火车到塔拉斯康或者卢昂,我们却不能到星星上去。
……所以我想,霍乱、肾结石、肺结核、癌症可能是去天国的旅行工具,一如船、汽车和火车是地上的旅行工具一样。
寿终正寝者,就是慢慢步行到天国去的。
"梵高再度尝试夜景之作。
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互相响应。
《塞林莱斯大道》
塞林莱斯大道,1890年6月 梵高自创的短碎笔法在这幅画中展露无遗。
梵高在阿尔时期的色块运用,在此全转成了线条。
中置的柏树主控整个画面,道路,稻田,野草相互辉映。
马车和人物的位置则有平衡画面的效果。
《圣雷米》
1889年5月8日,梵高自愿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
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
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 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
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
令人惊叹的是,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
以下是现代艺术家对梵高的画做的移轴处理,使梵高的画更为有趣。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