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坏习惯伤肠胃,你中招了吗?

</p><p>见了美食就胡吃海塞;心情低落就猛吃零食;忙于应酬就把酒言欢。
</p><p>饮食过量会扰乱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节律,致使胰腺这个消化酶工厂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消化液,导致胃胀不适,甚至是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可导致胰腺癌。
</p><p>胰腺疾病嫌贫爱富,高
【千问解读】
7个坏习惯伤肠胃,你中招了吗?
暴饮暴食。
见了美食就胡吃海塞;心情低落就猛吃零食;忙于应酬就把酒言欢。
饮食过量会扰乱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节律,致使胰腺这个“消化酶工厂”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消化液,导致胃胀不适,甚至是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可导致胰腺癌。
胰腺疾病“嫌贫爱富”,高发于忙于应酬的成功人士,且男性发病人数是女性的2~4倍。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和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都因身患胰腺癌过逝。
要改掉暴饮暴食的恶习,不妨细嚼慢咽,慢慢体会饱的感觉,七八分饱后放下筷子;三餐固定时间吃,以免“饥不择食”;心情低落时,建议让注意力分散10分钟,或者小口喝水或茶等饮品,幸免“情感性进食”。
吃饭太快。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吃饭常常狼吞虎咽。
如果进食过快、食物没有煮烂、进食黏稠食物,极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甚至还会导致胃里“长石头”。
日本冈山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与细嚼慢咽相比,狼吞虎咽会导致发胖风险增加至少3倍。
因此,建议正餐吃饭时间至少20分钟,每口饭尽量嚼烂嚼软再咽;不必纠结每口饭该嚼多少次,有意识地放慢速度即可;脾胃功能差的老年人更要放慢进餐速度,增加咀嚼次数。
纤维摄入不足。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处于良好的状态状况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水平呈下降趋势,每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11克,远低于推荐量20~25克。
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导致大量“三高”及肠道疾病患者出现。
相反,充足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防止便秘,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
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肠癌发生率呈负相关。
近年来,人们开始注重饮食处于良好的状态,吃粗粮的意识已有明显提高,但并非只有口感粗糙的食物中存在膳食纤维。
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燕麦等也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也能减缓食物的消化速度,平衡餐后血糖,降低胆固醇水平。
如有腹胀、腹痛等消化道不适,可用蒸煮方式处理粗粮和蔬果使其软烂。
控制血压的好习惯有哪些
高血压之所以难以防治,关键就在于其早期症状不够明显,很多高血压患者会因为平日里没有明显的病症表现,而对其放松警惕,结果等到脑卒中、心梗以及冠心病等重症突发时,才开始后悔莫及。
因此,中老年朋友在高血压防治上,应当做到检查与防护并重,而血压高的人,平时若养成以下这4个好习惯,或能降低重症发生率。
控制血压的好习惯有哪些?1、合理用药在高血压的调整中,按时服药药物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经过多年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降压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像是硝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等药物,其效果都是值得肯定的。
因此,在控制血压的过程中,合理用药就显得尤为关键了,不过,患者应当谨遵医嘱、谨慎用药,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或是身体异常状况,也应该及时与主治医生交流反馈,确保药效合理吸收。
而且,患者在用药期间还应当避免自行更换药物种类或是更改药物服用剂量,以免诱发血压失控等严重状况。
2、改变生活习惯要想合理控制血压,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也不容忽略。
若平时有频繁熬夜、抽烟酗酒、过度劳累等情形的朋友,就要及时调整自身作息,这对血压的控制也能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长期熬夜会加重脑部血管的老化程度以及增加身体代谢负担,而抽烟、酗酒同样会使得血管的收缩及舒张能力下降。
若总是让自己处于高压状态,那么血管健康状况,自然也不容乐观。
3、保持低钠饮食钠盐摄取过多是高血压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钠离子浓度过高会使得体内出现水钠失衡及渗透压不稳定的状况,从而加速血管老化。
因此,坚持低钠饮食模式对血压稳定是有不小帮助的,大家在平时烹调食物时,不妨多采取清蒸、炖煮等方法,并且减少酱油、蚝油、味精等高钠佐料的使用,如此便有助于保障血压平和以及肾脏健康。
4、坚持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习惯既能够帮助维持身材匀称,也能够辅助清除体内的脂质斑块、扩张动脉血管直径。
而且据研究表明,积极锻炼还能够帮助保持人体下丘脑、肾上腺等部位的功能活性,从而降低血管出现痉挛的风险。
小提示:不过,若血压稳定度较差,且已经有患相关血管疾病风险的朋友,在运动期间则应当注意控制时间与强度,尽量在家人陪伴下进行,以免出现意外。
天天吃药为什么血压还高,高血压会遗传吗一说到 高血压,很多人都觉得头痛。
一方面,要应对疾病的侵袭,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另一方面,在治疗过程中,还有这样那样的疑问。
今天就来盘点大家在治疗高血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 。
一、 天天吃药为 什么 血压还高? 天天...2023-02-25 20:18阅读全文 >> 长期高血压这个地方长茧,每天刮5分钟血压奇迹般降下来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是高血压、中风多发的季节。
今天 给大家 介绍身体上一个地方,它可以反映我们不同器官的发病情况。
还有如何去保健这个地方,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身体哪个地方可以反应不同器官的发病情况?...2022-12-26 18:44阅读全文 >>适量补充叶酸可以调节血压预防中风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也叫维生素 B9 ,为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
由于适当补充叶酸能预防胎儿畸形,因此,不少备孕人群会购买并服用叶酸,这也是叶酸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
其实,除了这个重要功效外,叶酸对于...2022-09-18 20:32阅读全文 >>什么时间测量血压最准,高血压该如何预防呢中国高血压调查的最新数据,20122015年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有27.9%,也就是每3位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
不仅如此,高血压还呈现出了逐渐年轻化的趋势,青中年出现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更为可怕的是,由...2022-08-10 21:31阅读全文 >>高血压患者注意,夏季入睡前一定要测一次血压!夏天到了,高温闷热的天气不断,让很多人苦不堪言。
但是对于不少高血压患者而言,反而发现“夏季的血压比其他时候低了很多”。
那么,这是一件好事吗?...2022-06-19 12:49阅读全文 >>远离高血压饮食该怎么吃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在老年人人群居多,这类人群受到高血压的折磨,如果出现突发情况,严重者会心梗或者脑卒,为了健康的身体,合理的饮食是关键的,要如何吃才能远离高血压呢?...2022-05-19 16:58阅读全文 >>正常血压与年龄对照表,不同年龄血压控制范围参考高压力可就是收缩压,而低压力就是舒张压,如果其中一种压力超过正常范围,其实可能就会被诊断为高血压,在这正常血压与年龄对照表中,大家是可以参考不同年龄段的,血压控制目标要求,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是要注意养成良...2022-03-01 09:32阅读全文 >>后脑勺疼痛要警惕四种疾病,警惕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注意颈椎病)如果出现了后脑勺疼痛的话,自己是难免感到担心的,但是后脑勺疼痛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对症治疗是比较好的,自己是不要盲目用药,大鲫鱼后脑勺疼痛要警惕四种疾病,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脑肿瘤以及上呼吸道感染。
...2022-01-24 10:56阅读全文 >>一分钟降血压妙招,经常按揉人体3个降压点(附穴位图解及按摩法)高血压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确诊,每天都需要吃药来稳定血压,如果血压忽高忽低是非常危险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分钟降血压妙招,人体自带的有3个降压点,经常按一按的话,血压会稳定很多,也不费时间,操作非...2022-01-13 10:04阅读全文 >>脑出血前有8个征兆,头痛是脑出血首发症状(血压的异常升高不要忽视)脑出血的患者可以由于情绪激动等突然发病的,这在早期死亡率是很高的,所以对于脑出血前有8个征兆是有必要了解的,要注意多发群体,是包括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病人等,大家对于具体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也是可以询问医生,...
肠胃炎的症状表现 急性肠胃炎好转的迹象
比如,有些表现腹泻,拉很多次的水样便,或者呕吐或者肚子痛,这些都是长期性肠胃炎常见的症状。
下面,就快和一起了解相关知识吧!本文目录1、半夜肠胃炎犯了怎么缓解2、女性肠胃炎的症状表现3、急性肠胃炎好转的迹象半夜肠胃炎犯了怎么缓解半夜突发急性肠胃炎,通常是由于晚餐不当、饮食不洁或暴饮暴食所致。
这种情况下,引起疼痛症状的真相重要是胃肠痉挛,可以通过热敷或按摩腹部来缓解症状。
如果上述方法不起作用,则需要服用解痉止痛药。
常用的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症状的药物重要是山莨菪碱片。
肠胃炎的症状表现女性肠胃炎的重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水样便,具体如下:首先,由于胃、肠等消化道组织有炎性病变,由于病原体长期的刺激,会使上皮组织充血、肿胀、溃疡损伤,接触到患处与胃肠液或异物。
以后会引起持续性腹痛的症状。
其次,由于平滑肌收缩和痉挛,胃肠腔内的物质会出现反流症状,对局部黏膜产生高渗透性刺激,导致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
最终,由于胃肠功能受阻,体内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分解吸收,只能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因此,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会伴有腹泻、水样便、稀便等继发症状出现。
急性肠胃炎好转的迹象患有急性肠胃炎之后,如果出现症状好转的话,一般是表现为腹痛减轻。
呕吐的症状也慢慢的消失,另外腹泻的症状也会慢慢的减轻,四肢发冷也会缓解。
有部分患有急性肠胃炎的患者在发病期间由于水分的大量流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
出现症状好转时也需要做好饮食方面的护理,对于一些辛辣刺激,油炸,油腻的食物尽量不要吃。
并且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
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出现一些其他的不适症状。
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尽量幸免让孩子出现着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