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音?在三国时期,真正决定东吴战略的都有哪些人?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9-09 点击数:
简介: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孙权是曹孙刘中活得最久的那一个,自公元200年孙权掌权,至公元252年去世,孙权可谓是三国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曹操220年去世、刘备223年去世)。

尽管如此,孙权其实是一个没有战略眼光的人,真正决定东吴战略的是孙策、周瑜、鲁肃、吕蒙。

孙策——与天下争衡 创

【千问解读】

  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孙权是曹孙刘中活得最久的那一个,自公元200年孙权掌权,至公元252年去世,孙权可谓是三国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曹操220年去世、刘备223年去世)。

尽管如此,孙权其实是一个没有战略眼光的人,真正决定东吴战略的是孙策、周瑜、鲁肃、吕蒙。

  孙策——与天下争衡

  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

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上面这段记载是孙策临终前的肺腑之言,对张昭等人表达的意思是:现今中原大乱,江东我们已经初步平定,以三江之固吴越之众,最起码可以做到观天下成败,待机而动,希望你们能够好好辅佐我的兄弟。

  对孙权表达的意思是说:本来我想趁曹操、袁绍官渡对战之际,偷袭许都,迎汉献帝到我们江东,从而成就一番大业。

可惜我现在快挂了,你的能力不在于开拓进取,好好和江东士族搞好关系,先保住江东不丢再说吧。

  孙策像一颗闪耀的流星,在三国历史的上空划过一道短暂而美丽的炫彩,虽然历来都说孙权接班时“已历三世”,其实江东真正的奠基人是孙策,孙坚几乎没干什么。

孙策以“小霸王”之勇猛无敌,让曹操都不得不感叹“猘儿难于争锋”。

孙策如果不死,江东自然是奋发进取,北上中原。

  周瑜——北方可图也

  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

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权许之。

——《三国志·周瑜传》

  赤壁之战后,周瑜继续北上用一年时间打下了江陵,占据南郡。

公元210年,周瑜向孙权提出了自己的西征计划:占据益州,兼并汉中,结好马超,以图曹操。

孙策死后,江东最有进取心的就是周瑜了,周瑜早早就把益州视为囊中之物,跨有荆益全据长江,与曹操争衡。

  细心地读者就会发现,周瑜的战略计划里没提刘备,周瑜是把刘备忘了吗?当然不可能,在周瑜看来,刘备是枭雄,不会甘于人下,早晚会成为东吴的绊脚石。

所以周瑜肯定要除掉刘备,然后再和曹操决战。

可惜周瑜也英年早逝,其西取益州的战略也没能实行。

  鲁肃——竟长江所极,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

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三国志·鲁肃传》

  公元200年,在周瑜的劝说下,鲁肃跟随周瑜来到江东,孙权向鲁肃问计。

鲁肃回答说:“过去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

如今曹操,犹如过去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

  “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

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

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

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

  有人说鲁肃提出“三分天下”比诸葛亮还早,其实鲁肃真正的想法并非三分天下,也是要和北方划江而治,然后称帝王以争天下,这其实就是二分天下之策。

但二分之前,险要鼎足江东,然后徐徐图取荆州、益州,曹操南下刘表病死,鲁肃及时调整战略,选择与刘备结盟共抗曹操,是战略的适时调整,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周瑜死后,鲁肃建议孙权把中路让给刘备,借南郡给刘备,让刘备分担来自曹操的压力,孙刘联盟让曹操只能望江兴叹。

当是时,再想搞掉刘备全据长江,似乎已经不太现实了,所以鲁肃只能尽力维持孙刘联盟,最起码先立于不败之地。

  吕蒙——现实主义者

  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

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

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

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三国志·吕蒙传》

  鲁肃在世时,鲁肃等人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战乱刚刚开始,孙刘两家应该互相依赖,同仇敌忾。

吕蒙持有不同见解,曾向孙权献陈密计,他说:“如果现今让征虏将军孙皎据守南郡,潘璋进驻白帝,由蒋钦带领一万人的机动部队,沿长江上下巡察,敌人出现在哪里就奔赴哪里,而微臣我则为主公向前占据襄阳。

像这样进行布置,还担忧曹操什么呢?还依赖关羽什么呢?”

  “再说关羽他们君臣,依仗其狡诈和力量,处处反复无常,怎么能将他们当作真心的好朋友啊!现今关羽之所以没有立即向东侵犯我们的辖境,原因就在于主公您无比圣明,我们这些将领还在世啊。

如今不趁我们强壮时打他们的主意,一旦我们死了,要想在施展力量,还可能吗?”孙权深纳其策。

  孙权又对吕蒙说起攻取徐州的意图,吕蒙回答说:“如今曹操在黄河以北,安抚平定了幽州、冀州,没有空暇顾及东面,徐州境内防守的兵士所说力量微不足道,只要去进攻,自然可以攻克。

然而徐州只通陆路,是骁勇骑兵驰骋的地方,今日得到徐州,十天内曹操就会来争夺,用七八万人也很难守住。

不如攻取关羽,占据全部长江流域,形势就会更加壮大。

  吕蒙出身寒门,虽然在“孙权劝学”之后文化水平大有提高,但吕蒙仍然是一个妥妥的现实主义者。

吕蒙实事求是的认为,夺取荆州袭杀关羽,对东吴最有利,所以东吴背盟,袭取荆州(这到底如何评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孙权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人,周瑜、鲁肃、吕蒙这三位淮泗集团的大都督的战略(陆逊喜欢防守),就代表了东吴的立国之策和战略方向。

鲁肃是最具有战略眼光的,周瑜其次,吕蒙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们的交替,也推动了东吴战略抉择的变化。

唐高宗时期高丽频繁行动,国家如何应对的?

唐太宗灭亡东,使得唐真正成为了东亚的霸主,而灭亡,使得唐对西域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管理。

显庆三年,高宗将安西都护府迁往龟兹,以便更好管理西域。

至此,太宗一直想建立的西境立体防御体系完全形成。

即以龟兹为中心,以为基地,以伊、西、庭三州为后方依托,经略周边地区。

灭亡百济、高丽与西境的西突厥一样,东境的高丽政权也是需要高宗解决的问题。

唐初建时,东部的辽东地区有着高丽、百济和新罗,其中高丽与唐直接接壤。

在经过了对高丽的三次亲征之后,高丽国内一片凋敝,东北亚地区大国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几乎到了名不副实的程度。

故而迫切需要与唐建立友好关系,以免再有刀兵之祸。

因此在武德初,高丽国王高建武就遣使入朝,纳贡称臣。

此后,唐与高丽和平相处,相安无事。

但在贞观十六年,高丽东部大人泉盖弑高建武,立其侄高藏为王,自立为莫离支,实际上成为了高丽的统治者。

盖苏文掌权后就迅速与百济达成和亲,结成联盟,而后又派遣使者交通日本,意在把日本势力引入朝鲜半岛,再加上百济,结成高句丽——百济——日本联盟,先消灭与中央王朝关系密切的新罗,之后再图其他。

本来,对待三国的态度是不偏不倚,以期三国相互制衡,但盖苏文此举显然打破了三国之间的平衡,这是唐太宗所不能容忍的。

故而在贞观十八年至二十二年的短短五年内对高丽发动了三次攻击,可惜始终未获全胜,平灭高丽的任务就落到了唐高宗的身上。

永徽六年,高丽联合百济、秣鞲攻击唐新罗,高宗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发兵击高丽,揭开了唐与高丽、百济长期战争的序幕。

显庆二年,诏仁贵副程名振于辽东经略,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显庆三年,又与梁建方、契宓何力于辽东共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六月,营州都督兼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拔之,斩首四百余级,捕虏百余人。

高丽遣其大将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以契丹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五百级。

显庆五年,百济又勾结高丽、鞠鞲侵犯新罗,高宗命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统兵讨之。

这次讨伐规模空前,水陆两军共计十万人,将领十一员,最终平灭了百济。

平灭了百济,如同削掉了高丽一臂,不过高宗最终的目的还是髙丽。

在灭百济后的第二年,高宗就命左骁卫大将军、凉国公契宓何力为辽东道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为平壤道大总管,、同中书门下三品、乐安县公任雅相为坝江道大总管,以伐高丽,正式对高丽本土用兵。

此役兵强将勇,又携战胜之威,可见高宗是希望籍此战一战而定高丽的。

事实上,这次战争在一开始颇为顺利。

龙朔元年661七月,苏定方破高丽于坝江,屡战皆捷,遂围平壤城;九月,契甚何力在鸭绿江大破盖苏文长子泉男生,追奔数十里,斩首三万级,余众悉降,男生仅以身免。

然而在这场大胜之后,契菡何力受诏还军,不久,唐将庞孝泰军败蛇水,与其子十三人皆战死,之后,围攻平壤的苏定方退兵,此次征讨无疾而终。

苏定方的退兵看似是主动选择,实则迫于无奈。

因为从狈江方向进攻平壤的苏定方彼时属于深入敌后的状态,急需后方增援。

从行军路线来看,从鸭绿江进军的契宓何力正是接应苏定方、打通陆上通道的主要力量。

但契宓何力的退兵使得唐军失去了对鸭绿江——平壤一带的控制权,使得苏定方的军队成为了平壤城下的孤军。

另外,庞孝泰失败的蛇水就在平壤附近,可见高丽尚有相当的实力。

所以,不管是高丽趁机对苏定方发动反包围,还是切断苏定方的退路,都是十分艰难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苏定方唯有撤退一途方可保无虞。

自从苏定方撤军之后,唐与高丽均未有大的军事活动,战事频仍的东境出现一段难得的安定期。

但乾封元年666的高丽内乱,打破了这种安定。

是年盖苏文死,其子盖男生继承莫离支之位,但其弟盖难建、盖难藏不服,双方互相攻击,盖男生败而投唐。

高宗趁此机会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裨将郭待封等以征高丽。

因为高丽刚刚结束内乱,更兼连年饥馑,妖异屡降,人心危骇,所以李勣进军颇为顺利。

李勋拔平壤城,虏高藏、男建等,终于攻灭高丽。

随机文章日本富士山简介《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南极无雪干谷之谜,2000米冰层覆盖的南极竟有无雪区七/八/九/十/级地震威力有多大,12级地震直接震碎整个地球(吓尿)欧洲多国天降橙雪,黄橙橙的一片好像世界末日(火星版大雪)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民国时期的大洋现在值多少钱是怎么回事?相当现在的多少

我们在中学学习历史的时候,老师都会讲到关于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民国的成立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为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如果中国的历史中没有民国的出现,很难想象我们现在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这段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故事,如果你有时间慢慢观看这些故事,绝对能发现很多好玩的事。

不知道大伙儿有没有看过关于民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民国时期的大洋了吧。

很多作品中都曾有过它的出现,像在某部作品当中,里面男主角胸口怀揣着的大洋还救了他的一命。

虽然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大洋在民国时期有多么的重要了。

对于大洋有很强好奇心的小伙伴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民国时期的“大洋”,现在到底价值多少钱? 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洋在当时大家都称它为“袁大头”,很多现代人都好奇如果按照当时的比率来计算,当时的袁大头可以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如果要进行这一换算,就必须先了解当时民国时期的社会情况。

学过历史我们都知道,民国时期的社会非常的动荡不安,因此很多地方的物价都是一直升升落落,没有一个基本的数额,但、至少会有一个大致的平衡。

好比民国时期的包子如果是一文钱一个,现在的包子一块钱一个的话,一块大洋差不多能买一千个包子,也就是说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块钱。

因此能够看出当时的大洋是值很多钱的,它有很强的购买力。

根据民国时期上海的文献所记载来看,当时每旧石米需要花费四个大洋来购买,把每旧石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就是178斤,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70元。

而过了十年之后,每旧石米就需要六块大洋,一块大洋可以买到30多斤的大米,对于穷苦的家庭来说也足够家人吃上还一阵子了。

虽然这时候大洋的购买力下降了,但依旧能值很多钱。

如果把大洋放在现在的市场来销售,又会值多少钱呢?根据目前的市场调查的结果得知,现在市场上的大洋价格在500至2000元不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大洋的逐渐减少,大洋的价格肯定会继续增值,还是可以值得大家用来收藏的。

但是在购买时一定要分辨袁大头的真假哦,不要花了很大的价钱却买了一个假货,让你对收藏从此失去信心,所以啊,千万记得到正规的古董店去购买,不要轻信街边路人的诈骗,栽了跟头。

现在的物价水平绝对不是能和民国时期的物价水平来比较的,我们都知道那个时期的人民生活普遍较为困难,很少有家庭是能够餐餐大鱼大肉,加上社会的不安定,有多少人是饿死在街头,好在我们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度过了那样一段艰难的时光,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若是再回到那样的时光肯定会让很多人不适吧? 尽管大洋的时代已经离我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现在流通着的货币,现在的袁大头只能当做收藏品拿来收藏,依旧有很多人会在古玩市场买袁大头。

时代的产物能给那个时代的人带来不一样的生活品质,这不就是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吗?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现在所用的流通货币会有巨大的改变呢! 随机文章杭州萧山机场不明飞行物致航班延误,非导弹和普通飞机销售28法则是什么意思,8成的利润来自2成的客户大天使米迦勒是谁,最早与撒旦对抗的英雄(性别恐不男不女)揭秘古代真正的美人鱼图片,因自相残杀而灭绝的美人鱼(古代海怪)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交点在哪里,位于几内亚湾/不属于任何国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嗣音?在三国时期,真正决定东吴战略的都有哪些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