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如之何?三国时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是哪几个国家?为何是魏蜀三国?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9-08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三国时期有六组兄弟比较出名,他们兄弟间的和睦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各自在历史上能走多远。

  1

  袁绍与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祖上“四世三公”,风光无限,名望极高,因而在讨伐董卓时,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各方诸侯都唯袁绍、袁术兄弟马首是瞻。

  可惜的是,袁绍、袁术兄弟却在随后便发生了失和。

袁绍想立汉室宗亲刘虞为帝,派人通知袁术,希望得到袁术的支持。

不料袁术早已心怀异志,不愿意拥立成年的汉朝皇帝,于是托辞公义不赞同袁绍的提议,兄弟两人因此积怨翻脸。

  袁绍于是联合刘表、曹操,并派周昕去抢占孙坚(当时是袁术部下)的地盘。

袁术出兵击退周昕,又与公孙瓒以及陶谦结盟,大骂袁绍是后娘养的,誓与袁绍不共戴天。

  建安四年,袁术先后被曹操、吕布等人打败,在逃亡途中得不到吃食,悲愤吐血而死。

建安五年,袁绍在官渡被曹操打败,两年后,也因悲愤去世。

  2

  袁谭与袁尚是袁绍的儿子,兄弟俩为了争夺权位、为了一己之私,未能吸取上一代人惨痛的教训,相互大打出手。

结果,曹操再次捡了个大便宜,采取边拉边打的策略,先后打败了袁尚、袁谭和袁熙,基本统一了北方。

  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双方发生火拼。

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曹操于是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

袁尚率军回救,反被曹军包围。

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

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曹操攻占邺城。

  此后,曹操以负约为名,出兵攻灭袁谭,平定冀、青二州。

建安十一年,曹操攻灭高干,平定并州。

次年,曹操出兵征伐乌桓,逼迫公孙康献上袁尚、袁熙的头颅,彻底肃清了袁氏的势力。

  3

  三国时期,还要一组兄弟的情况与袁谭、袁尚兄弟的情况类似,他们就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琦与次子刘琮。

也就是说,刘琦与刘琮也是为了争夺权位而发生内斗,最终便宜了曹操。

  建安十三年,刘表去世,蔡瑁、张允等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

刘琦大怒,准备借奔丧的名义起兵讨伐刘琮。

恰在此时,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

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刘琦只好避走江南,而刘琮则举荆州投降了曹操,曹操竟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战略要地荆州。

  4

  毫无疑问,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组兄弟当属刘备与关羽、张飞。

刘备与关羽、张飞虽然不是亲兄弟,但他们“寝则同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三人之间的感情胜似亲兄弟。

  客观来说,刘备本人的军事才能算不得上乘,他后来之所以能够在三国多如过江之鲫的群雄中脱颖而出,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关羽和张飞是出了大力,有大功劳的。

  当然,刘备对关羽和张飞也不错,他自己称帝后,对关羽和张飞这两位兄弟加官进爵、封侯拜将自不必说,后来关羽在荆州被杀,刘备不惜动员蜀汉的所有力量,倾巢而出进攻东吴,想要为关羽报仇,足见刘备对关羽的感情确实很深。

  5

  孙策被称为“小霸王”,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英勇人物。

但他为人过于豪爽而疏于防范,因而在建安五年不幸为刺客所伤。

  临终前,孙策叫来兄弟孙权,亲自给孙权配上印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又请来张昭等重臣,将孙权托付给他们,说:“中原正处大乱,凭吴、越之兵众,三江之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

你们好好辅佐我弟弟!千万不要回到北方去。

”?

  孙策能将自己千辛万苦打拼下来的基业传给弟弟孙权,既体现了他的胸襟,也体现了他与孙权之间的兄弟情深。

而孙权也没有辜负兄长的期望,果然将孙策未尽的事业发扬光大。

  6

  曹操的成功,除了其本身雄才大略以及有众多文臣武将追随效力外,也离开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兄弟们的鼎力支持。

  曹操与曹洪是堂兄弟。

初平元年,曹操与天下诸侯一起起兵讨伐董卓,兵至荥阳,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

仓惶败退间,曹操的马儿被杀,没了坐骑,而此时,董卓的追兵又在身后紧追不舍。

  曹洪见状,立刻下马,将自己的坐骑让给曹操。

曹操推辞不受,曹洪说:“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啊!)坚持把坐骑让给了曹操,自己则步行随曹操到了汴水边。

水深流急,不能涉水过河,曹洪沿着河道搜寻,终于寻到一只渡船,曹操因此得以渡河,返回到谯郡。

  “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对于这句,后世有人提出怀疑,认为曹洪那时候怎就知道曹操能左右天下?

  我的理解是,曹洪并非有先见之明或能预言,而是曹操在起兵时,曹操家族和夏侯家族可能就已经形成共识:大家都以曹操为首,共同辅佐曹操夺取天下。

或许正因为曹家和夏侯家有了这个共识, 夏侯惇、曹仁、曹洪等人才会无怨无悔地追随曹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住曹操。

  《周易·系辞上》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大概意思是说,两个人同心同德,就能发挥出很大的力量。

这句话,后来演变成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俗语——“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袁绍与袁术、袁谭与袁尚以及刘琦与刘琮这三组兄弟,他们原本都手握不错的资本,如果兄弟和睦,即便无法统一天下,也足以称霸一方,然而,他们最终都因为兄弟不和而为外人所乘,死的死,降的降,无所作为。

  相反,孙策与孙权、刘备与关羽、张飞、曹操与曹洪等,因为兄弟能够同心同德,从而发挥了巨大的能量,最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国时期,能三足鼎立的分别是刘备、孙权和曹操,由此可见一斑。

周朝时期的国土到底有多大 为什么能分封如此之多的诸侯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三国时期蜀国灭亡后诸葛亮后代都是什么样的下场?

蜀汉,时期割据政权之一。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时间永恒不变的道理,而倘若一个人沦为了败者的话,无论他旧时如何风光,都只能够成为他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在蜀汉灭亡之后,、和等人的后代几乎无一幸免,迎来了悲惨的下场。

但是有一个人则是例外,那便是,他的后代们大多安然无恙,这是为何呢? 公元264年之时,蜀汉刚刚灭亡,钟会和邓艾便起了冲突。

后来,钟会和卫瓘联手除掉了邓艾。

之后,在的挑拨下,钟会妄图割据称王,不料计划败露,钟会被乱军所杀,姜维更是被碎尸万段,剖尸取胆。

而后,曹魏士兵便对蜀汉之人深恶痛绝,在成都洗劫了数日,史称“钟会之乱”。

而在这场祸端之中,太子刘璿、蜀汉的一大批老将、关羽后人都会杀害。

而在这个时候,诸葛亮的后代(诸葛亮的,的次子)则幸免于难,这是为何呢? 第一, 诸葛亮,为蜀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壮烈殉国,所以诸葛家族在蜀地有很高的名望。

倘若杀了诸葛京,那么曹魏就难以获得蜀地百姓的认同。

因此,钟会拿下了蜀地之后,还特意派人去清扫诸葛亮的陵墓,同时还亲自焚香祭奠。

后来,虽然曹魏杀红了眼,但是他们依旧是知道诸葛亮后人的重要性的,所以并未动他们。

第二, 诸葛府中并无遗财。

诸葛亮虽然作为蜀国的丞相,但是他为官期间,清正廉洁,一心为了蜀汉的发展。

而诸葛瞻之后,诸葛京又将家中的财物分为了阵亡的战士家属。

而此时曹魏士兵目的在于洗劫财产,他们都知道诸葛亮家中没有什么东西,又何必费力去抢,还为自己招来不好的名声呢?因此,诸葛京躲过了一劫。

在著名考据学家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 卷一》记载,诸葛瞻其实还有一个儿子,此人名为诸葛质,他在蜀汉灭亡前夕,便接到了刘禅的命令,前往南中和孟获后人孟虬通好。

可惜的是,他还没有回到成都,蜀汉便灭亡了。

诸葛质知道,蜀汉灭亡之后,世间将会变天,于是同刘禅的儿子洮阳王刘恂一起,退居南中,隐居于永昌地区,因此逃过了一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伤如之何?三国时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是哪几个国家?为何是魏蜀三国?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