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音?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9-01 点击数:
简介: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将昔日的那些功臣们诛杀殆尽的事情,一想到这里,一定有非常多的人认为,朱元璋实在是心狠手辣,丝毫不顾念往日的情面。

虽然说担心功臣掌握的权力大了,将来会功高盖主,但是也不至于如此狠心,完全可以夺了他们的权力贬为庶民嘛,这样难道还不够吗?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没有这样做呢? 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讲到,这些布衣

【千问解读】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将昔日的那些功臣们诛杀殆尽的事情,一想到这里,一定有非常多的人认为,朱元璋实在是心狠手辣,丝毫不顾念往日的情面。

虽然说担心功臣掌握的权力大了,将来会功高盖主,但是也不至于如此狠心,完全可以夺了他们的权力贬为庶民嘛,这样难道还不够吗?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没有这样做呢?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讲到,这些布衣出身的功臣,在成为新贵之后,野心和贪欲逐渐膨胀起来。

而皇帝的礼遇是有限的,他们的贪欲一旦危及到朱氏王朝根本利益,就会落到悲惨境地。

表面上是建立政权成功后的卸磨杀驴行为,其实深入分析一下,这些所谓的功臣良将各有取死之道,比如牵连甚广的蓝玉案,至少蓝玉本人死的是一点都不冤枉的,胡惟庸也一样,拿皇帝当傻子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不可否认的是,以蓝玉的战功来说,是对得起他的职位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捕鱼儿海的战斗。

可是蓝玉这个人的人性和性格缺陷也非常大,比如,朱元璋收义子就收吧,蓝玉也跟着学,一收好几千个干儿子,你蓝玉这样邀买人心到底要干什么。

蓝玉北征的时候,手脚不干净,很多战利品都被他据为己有,并没有上缴,这种事朱元璋能不知道么,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尤其不明智的是,参合到人家兄弟间的家事中去,你蓝玉挑拨朱标和朱棣的关系,那朱棣还不恨你,自然在朱元璋那儿说了不少蓝玉的坏话,最后锦衣卫又适时的递上了蓝玉谋反的报告,那蓝玉就算是死的彻底了,平时骄横跋扈不知道收敛,倒霉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在捕鱼儿海的大功后不久,这个蓝玉竟然强制搞定了元妃,致使元妃羞愧自杀,皇帝为此切责蓝玉。

当初,朱元璋本欲封蓝玉为梁国公,因蓝玉有这些过失,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

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蓝玉的隐忍从他刚刚建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能忍那么多年算是不错。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蓝玉并未因此而收敛,军中将校的官职升降,他一个人说了算,朱元璋斥责了他,他还是没有觉悟,这不是小事,如果大明军中都是你蓝玉的嫡系,皇上全家能睡安稳么。

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此后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蓝玉为此仅仅是闷闷不乐,丝毫也没有发现自己的处境已经有些危险,并且在朱元璋的心里也慢慢失去了信任,其他诸如强占良田,纵容家奴的事儿就不用说了,太多太多。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想这种不知收敛的人,配给朱标朱元璋都担心,更何况朱标早死,朱允炆那懦弱性子朱元璋怎会看不出来,蓝玉辅佐朱允玟那是不用想了,把主子弄死倒是有很多种办法的。

所以蓝玉必须死,可能各位读者如果处于朱元璋的位置,也会这么做。

全说我可说不过来,我只能再简略的说几个人,不过有一点,我们看待历史要设身处地的用当时人的封建礼教和时代局限性去看,比如僭越,这在今天可能有些人会想,嗐~别那么小气,包容一下就过去了。

说实话,在那个年月直接砍了也真的不冤。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常遇春——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得暴病卒于军中。

李文忠——李文忠终年四十六岁。

朱元璋怀疑淮安侯华中下毒,便降低爵位,将其家属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

朱文正——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后私通张士诚,被朱元璋得知,被软禁,最后郁郁而终。

邓愈——邓愈班师回朝,在回师途中生病到达寿春的时候,因病去世。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胡大海——为降将蒋英等人所杀。

朱亮祖——镇守广东期间,与当地豪强勾结,使朱元璋冤杀番禺县令道同,最终被朱元璋察觉。

拿朱元璋当傻子利用的朱亮祖被召回京师,与长子朱暹一同被鞭死。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追论为胡惟庸逆党,爵位废除。

周德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十日,儿子周骥在宫中和宫女淫乱,周德兴受株连被杀,公田被收。

付友德——付友德死的是比较冤的,也可以说他是死于自己的宁折不弯,毕竟他是自杀的。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功劳,根本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朱元璋参加宴会,而守卫之一就是付友德的儿子傅让,看门的时候未配剑囊,这让朱元璋非常不满,大家可能还没意识到,一般守卫那剑都是要收到剑囊里的,真有危险才拔出来,而傅让就手拎这宝剑,别人倒还无所谓,而皇上就不同了,这绝对能算上大不敬,可以设想一下场景,皇帝来了,一个家伙拿着能捅死人的剑就直接攥手里门口呆着。

在那个年月碰上个不好说话的皇帝,杀了也就杀了,也谈不上错。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再看付友德对这件事的处理——朱元璋忽然提起说对傅让有些不满,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责备傅友德不敬。

这就是我说付友德自恃功高,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的原因,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那么大的功臣道歉也就算了,那么为什么付友德道歉了,朱元璋不但没有原谅,反而还说付友德也不敬?!朱元璋真有这么混么?!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日常中也能见到这种场景,某些人错了,但是并不承认错误,或者以无所谓的态度轻飘飘的说对不起,眼中充满了不屑,嘴角挂着轻蔑的笑容,潜台词就是“至于么,小题大做”不但起不到道歉的作用,反而能勾起胸中熊熊怒火。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话赶话,说戕了,一气之下,朱元璋让付友德带傅让首级来见,立刻,傅友德提着二儿子的头颅来到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说“你怎么忍心。

”这里再插一句,有的朋友会说,咦?你要人家儿子脑袋人家都拿来了,朱元璋怎么会假惺惺的说“你怎么忍心”?原因很简单,前文说过,这是争执之中的话赶话,说到那儿了,一句气话,但付友德就是宁折不弯的脾气直接就把儿子头提来了,所以朱元璋下文会暴怒!非常暴怒!因为这不是朱元璋的本意,一句气话让付友德用行动变成了对朱元璋的反戕。

说白了就是置气至死。

说了这些大家在看看原文的描述还会觉得这段话很奇怪么?傅友德说:“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最后在朱面前自刎死,朱元璋当即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冯国用——至正十九年(1359年),冯国用暴卒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

冯胜——坐蓝玉案赐死。

郭英——到朱棣时期都还或者,朱棣也没动他,只是免了官,郭英最后老病而终。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至于贬为庶人这个问题,我觉得既然犯罪了,就要认罪认罚,大明律干什么用的,凭什么就贬为庶人不必承担后果?至于政治上的考量,这些功臣们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不是说没官,就扑腾不出水花了,比如什么浙东派和淮西派。

我把蓝玉这个倒霉蛋再次拎出来讲解一下,蓝玉可不能放虎归山,因为这哥们的臭毛病之一就是任人唯亲,部队里都是他自己人,真让蓝玉瞅准机会,那老朱就该受伤害了!

宋高宗为什么杀害妹妹 宋高宗杀妹之谜破解

宋高宗是第十位,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开国皇帝。

宋高宗为何杀害妹妹?宋高宗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从北方回到南宋,一晃已经十多年,朝廷上下都知道她就是徽宗的女儿、自己的妹妹,为什么母后硬说人家是假冒的呢?看看韦,母后的眼睛里闪烁着罕见的凶狠,赵构不敢多问,事情还要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说起,一位自称是柔福帝姬的女子出现在赵构的面前。

网络配图 宋高宗赵构很高兴,父兄徽宗、钦宗皇帝,以及所有兄弟姐妹全部都被金人强行虏到北方,高宗一个人独在江南,很是寂寞。

如果回来的是一位王子,赵构或许还会有几分顾虑,对方不过是一位公主。

当然,赵构还是有几分怀疑。

柔福帝姬是自己妹妹不假,可是徽宗皇帝三十四位公主,柔福又是排行中间的第20位公主,高宗对这个异母妹妹几乎没什么特别印象。

加上柔福被掳北上不过十七岁,一晃四年过去,人长大了很多,也变化了很多,实在有些拿不准。

南宋的军队在边关剿匪,在土匪的内眷当中发现了一位奇女子。

其他的女眷都蜷缩在一角,深怕被官军凌辱,这位女子却迎上来说自己是皇帝之妹,把士兵们吓了一跳。

很多人不相信,不过也有老成持重的,万一是真,大家不就是交了好运吗?反正就算是假的,也怪罪不到自己。

于是大家把这个情况层层上报,一直汇报给宋高宗赵构。

赵构开始没有接见这位女子,万一不是,以后可就尴尬了。

高宗派了宦官冯益为首的几个汴梁皇宫的老宫人前去辨认。

那位女子虽然衣衫朴素,可浑身上下很干净,美丽容颜中虽然有几分沧桑,举止气度却有一份难以掩饰的高贵,很像是出自名门的闺秀。

这几位宫人谁也没有服侍过柔福,只能问一些宫廷旧事。

这女子回答的很是得体,符合事实。

这女子连高宗的小名都说的出来,除了宫中的人,外人不可能知道。

只是有一个疑点,柔福的本是小脚,可是这女子却是一双大脚。

网络配图 不久之后,高宗将妹妹柔福下嫁给永州防御使高世荣,并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

在两宋,一个宰相级别的官职,大概年俸是三百缗,一般公主出嫁,也不过就是五百缗左右的嫁妆,柔福竟然有一万八千缗,可见赵构对这唯一生还的小妹何等看重。

高宗对柔福恩宠有加,前后赏赐超过四十九万缗,连其夫高世荣也享尽荣华。

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了十二年。

太后回国之后,听到柔福帝姬一事,不禁诧异说“柔福已病死于金国,怎么又有一个柔福呢?”宋高宗便说了柔福由金逃回的情状。

韦太后说“金人都在笑话你呢!说你错买了假货,真正的柔福早已经死了。

”(哥被番人笑说,错买了颜子,柔福死已久。

)看到赵构还有几分迟疑,韦后“持上袂泣”,拉着儿子赵构的衣袖流泪不已。

网络配图 宋高宗只能也认定柔福帝姬是冒牌货。

于是,宋高宗立刻下令,拘捕柔福,自己亲自审理案件,一番严刑拷打后,“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这个柔福果然是个冒牌公主! 太后与柔福俱处北方,恐其讦己之故,文之以伪,上奉母命,则固不得与之辩也。

”《随国随笔》“柔福实为公主,韦太后恶其言在虏隐事,故亟命诛之。

”也就是说,柔福帝姬之所以被杀,是因为韦后和柔福都处在北方,都曾经受尽凌辱,被很多人糟蹋。

韦太后担心柔福会把自己当年的一些丑事曝光,就逼迫高宗赵构杀死柔福。

高宗和韦太后是母子,关系亲密,柔福不过是高宗的同父异母的妹妹。

二选一的话自然是选韦后了。

太后联姻而被赦免。

那韦太后到底担心柔福说出什么丑事而急于杀死柔福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元太祖成吉思汗当年为什么要攻打西夏?

1205年,平定乃蛮部后,驻军于金山之阳。

投降过来的乃蛮边兵或边民向成吉思汗报告:当汪罕在乃蛮边界被杀时,他的儿子桑昆乘机逃入西夏。

根据“敌种之后不可留”的既定方针,成吉思汗一面派兵追击屈出律和脱黑脱阿父子,一面又派出一支部队去追击桑昆。

这支蒙古骑兵从金山出发,进入了西夏的西部边境,成吉思汗要进攻西夏的消息传入西夏,但随着西夏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腐化,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民不习兵,军力减弱。

夏桓宗只好命令士兵和民众修固城池,严加防守。

网络配图 1205年春,成吉思汗在消灭乃蛮部后,以追击桑昆为由,率军进入西夏的西部边境,开始围攻边界城堡——力吉里城(今中卫县)。

本来成吉思汗打算采取围城歼援战术。

先歼灭西夏援军,以瓦解城内军心,凭威慑之力,让城池。

但是,西夏却不增派援军。

成吉思汗只好留一半军队继续围攻,另一半军队去围攻另一个城池——落思城。

可蒙古军却没像预期的那样顺利,经过六十余天的苦战,蒙古军在骑射掩护下,才攻破了这两座小城。

因据说桑昆已逃入西域,蒙古军没有再深入西夏内地。

对这两座小城进行了一番洗劫,掠走了一批人口、骆驼、马匹和其他牲畜后便率师返回了漠北营地,这次以追击桑昆为借口的战争,是蒙古军第一次进攻西夏,属于一次以追击逃敌为借口的抄掠性战争,只对西夏略作试探性进攻。

因为在此之前,蒙古草原还很少骆驼,所以这次见了骆驼竟如获至宝似的抢走了不少,后人还地将这件事书之史册,这说明骆驼在蒙古草原还是很受欢迎的有用之物。

这次战争,成吉思汗掠夺了大量财物,但也深深地感到攻城作战之难。

但是仅仅蒙古人的一次抄掠性战争,对西夏却是一次很大的震动,它导致了西夏的一次宫廷政变,加深了西夏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

当时,西夏建国已近二百年,随着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腐化,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

西夏作为一个小国,长期处于辽与北宋,金与等大国之间,时而对宋称臣纳贡,时而与辽联姻结盟,巧妙地使用降服和对抗的方针,有时联辽抗宋,有时联金抗宋,但有时又对周围的强国同时表示臣服。

公元1115年,金灭辽、宋,至南迁以后,西夏对金、南宋采取和好政策,以致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

正是因为成功地运用了这种避重就轻、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立足策略,反而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中国历史上敢与南宋、金抗衡,使之不敢小觑的重要力量。

网络配图 对于初兴的蒙古政权,西夏统治者一时未能统一认识,一派主张联金抗蒙,另一派主张降蒙攻金。

成吉思汗首攻西夏时,夏桓宗佑在位,他还没有来得及部署反击,蒙古骑兵已经大掠而还了。

夏桓宗下令修复各地遭受破坏的城堡,大赦境内,并把首都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

本来夏桓宗,犹未为晚,决心中兴再造,也算有一定气魄。

但另一派却乘国难当头、人心混乱之际发动了政变:1206年正月,手握重兵的镇夷郡王李安全与罗合谋,废掉了他的堂兄夏桓宗,自立为帝,改元应天,这就是历史上的夏襄宗。

在对外政策上,夏襄宗主张联金抗蒙,冯太后主动向金章宗上书要求册封。

金章宗封李安全为夏国王,承认了李安全的合法地位。

夏、金合流,共同对付蒙古,这对成吉思汗自然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蒙古与金本有世代冤仇,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只是由于他感到自己羽毛未丰,不仅没有向金朝进攻,反而采取了联合金朝对付塔塔儿等部的策略。

但成吉思汗一天也没有忘记向金人。

早在汪罕灭亡以前,金章宗派耶律阿海出使克烈部,在汪罕的金帐,耶律阿海偶然遇见了。

耶律阿海本是后裔,内心对金朝不满,早就希望有朝一日能报亡国之恨。

他发现铁木真气度不凡,又听说了许多铁木真的传奇事迹,于是暗中与铁木真结交,告诉铁木真:“金国不治戎备,俗口侈肆,亡可立待。

”从此铁木真已注意积蓄力量,待机伐金。

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称尊,“始议伐金”,“然未敢轻动也”。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夏李安全夺权改元,企图联金抗蒙的消息传到了蒙古,成吉思汗君臣对此自然不能听之任之。

成吉思汗在发动进攻西夏之前,对西夏的国情颇为了解。

西夏的金银器皿、美女、缎匹、骆驼、骏马等丰富的物产和美丽富饶的城市,广阔肥沃的疆土,使他和他的部属们垂涎欲滴,。

同时,西夏是历史上必经之地,是当时克烈部、乃蛮部、畏兀儿商人进行贸易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成吉思汗对西夏的战略地理位置非常看重。

从当时的天下大势看,金国、蒙古、西夏三足鼎立,西夏东邻金国,北界蒙古,夏、金合力,对蒙古来说大为不利。

为了避免两面受敌的危险,要对付金朝,必须首先征服西夏,拆散夏、金联盟,断金朝右臂。

成吉思汗深知,对于蒙古来说,进攻金国的路上必须经过西夏。

成吉思汗要同金国决一雌雄,首先要征服唐兀惕(西夏)。

两年前,西夏曾经前来朝贡,目前两国关系友好。

但成吉思汗决不因此而满足,不管理由如何,先用武力荡平进而消灭之。

因为他很清楚,同金国作战之前,必须解除一切后顾之忧才行。

蒙古如果不把唐兀惕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就不能侵入金国。

要是绕过西夏,直接向金国发动进攻,就会遇到和兴安岭险峻的山峰,蒙古大军从那儿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其右侧必然会受到西夏的威胁,有两面夹击的危险。

如先征讨西夏,金因政权内部不稳定,并惧怕蒙古,不敢轻易出兵援助西夏,势必引起西夏与金之间的不和。

网络配图 如能顺利征服西夏,可切断金的右翼力量。

所以,征讨西夏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且,西夏地处金国西方,位于黄河上游,只要平定西夏,蒙古就可以由西夏南部进入长城内侧居高临下,直插金国的中央所在地——河南一带。

同时进攻西夏又是蒙古军将来进攻金国的练兵场和前进基地。

于是成吉思汗采取了先攻西夏、扫清外围的战略。

先弱后强、各个击破,拣弱的打,期望能收到一举数得的功效。

这是成吉思汗的一贯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嗣音?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