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公主明明有驸马,为什么还会喜欢和尚?

唐朝时期的公主们,比之其他时期的公主似乎要更“疯狂”一些,她们很多都对权力有很大的野心,流传下来的事迹也更多。
就比如高阳公主,她明明已经有了驸马,却为何还要与和尚在一起? 高阳公主,
【千问解读】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似乎历朝历代的公主都是活得比较平淡无奇,甚至还有些悲哀的,她们从出生开始,尽管锦衣玉食,但是必要的时候,都会被作为政治筹码,笼络臣心。
唐朝时期的公主们,比之其他时期的公主似乎要更“疯狂”一些,她们很多都对权力有很大的野心,流传下来的事迹也更多。
就比如高阳公主,她明明已经有了驸马,却为何还要与和尚在一起?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女,性聪慧,备受宠。
嫁给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夫妻不谐。
后与会昌寺僧人、玄奘高足辩机私会。
数年后,事发,辩机被腰斩,高阳公主身边的侍女均被处死。
后来李治登基,高阳公主开始与僧人寻欢作乐。
三位僧道怂恿高阳公主推翻李治造反,被赐死,年仅二十七岁。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公主本是世界上最好混的一个职位,既不用像王子们一样,为了争权夺利,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也不用像嫔妃们一样,为了抢后宫里惟一的一个男人机关算尽,多数人还得终生守寡;公主只需要在宫廷里吃香喝辣,吆五喝六便够了。
但是,她们享受了皇室带给她们的尊荣和富贵,就必须分担皇室的风险和危机,必要时还得作为一个政治筹码,去交换边界的安宁,笼络宠臣的忠心。
养公主千日,用公主一时,是也。
高阳公主就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命运。
她是老爹唐太宗的第十七女,天生活泼,毫无保留地绽放着自己的热烈性格,在众女儿中最得唐太宗宠爱。
高阳就像鲜花一般骄傲。
但是,高阳公主还是被许配给丞相房玄龄之次子房遗爱。
嫁人嫁的不是人,嫁的是家世,房玄龄是凌烟阁上的大功臣,唐太宗把高阳公主嫁给他的儿子是出于对高阳的抬爱。
可惜,房遗爱和他以学识、识才知名的父亲太不相同,不学无术,只有一身蛮力。
气愤之余,高阳公主从结婚那天起就不接纳丈夫。
但是,多情人总是会遇上烦恼的。
她在领地打猎时遇到了辩机和尚。
这是他们的初恋。
那时,公主16岁,辩机二十一岁。
年轻人犯错误,连上帝都可以原谅他们罢?
可笑的是,驸马房遗爱居然像尽忠的良犬,在外面给他们看门。
投桃报李,公主特别送给房遗爱两名年轻、美丽的侍女。
史上,太后、皇后与和尚宣淫的很不少,例如武则天、胡太后等都是。
可看官都知道,那些和尚不过是女王们的性奴,人品卑劣,有污清门。
可辩机不是。
辩机是玄奘的高足,是长安城最负盛名的学问僧,翻译了《大唐西域记》。
从事译著的缀文大德九人中,二十六岁的他最年轻,译的经也最多。
作为一个大德,他的名字已和玄奘一起流芳万载。
当然,才华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人品,但一定可以增加一个人的价值和份量。
这足以说明年轻的高阳绝非贪图情欲,而是真心爱慕。
就这样过了八九年了。
在自我情感中四处逃避的辩机被选去译经,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再见到高阳了。
但是,他藏匿着高阳赠送的玉枕,被小偷偷了出来,他与高阳的私情也就大白于天下。
唐太宗大怒,立刻下诏,将辩机处以腰斩的极刑。
高贵的辩机,就在市井小儿幸灾乐祸的围观中,迎接了最污浊和最惨烈的生命终结方式。
死亡在这边,爱情在那边。
已经悲恸至疯的高阳,活着,是出于惯性。
辩机之后,高阳公主的少女抒情时代结束了。
不承认爱情,放弃灵魂,忘记追求,耽迷肉欲,相信权势,以及,好死不如赖活。
半年后,最疼爱她的父亲去世了,她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一点都不难过。
弟弟李治当上了皇帝,高阳更自由了。
她开始公开纳其他和尚为面首,秽乱春宫,甚至纵容和信任他们,打算宫廷政变。
房氏兄弟出卖了高阳公主,她终致毁灭。
“辩机是我的骄傲,房遗爱才是我的耻辱。
”高阳公主这么说过。
那时,辩机已死,她已经不再骄傲了。
宣华夫人:陈朝亡国公主在隋朝的待遇如何
陈朝后主成了亡国之君,连同他的姐妹和女儿们一起被送到皇宫。
而在这群亡国公主中,最有名的当属宣华夫人。
这位大名鼎鼎的隋文帝宠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的生平事迹也耳熟能详,比如在的高压政策下居然奇迹般地得到了隋文帝的宠爱,开皇年间还与容华夫人一起在金城坊修建了开善尼寺,甚至就连晋王也要来讨好这位庶母,送上各种奇珍异宝就为了请她帮自己在父亲面前多吹吹枕边风。
不过宣华夫人,虽然先后得到了隋文帝与两位君王的无比宠爱,但年仅二十九岁便抑郁而终,一代风流帝王隋炀帝杨广之下,还专门为这位好不容易才得手的爱妃写了一篇《神伤赋》名垂后世。
网络配图 宣华夫人虽然是以没入掖庭的亡国女身份进入隋宫的,但她的生母施姬和两个兄弟却因为她的得宠在隋朝都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待遇。
根据施姬的墓志铭记载,施姬入隋后“移居戚里”,住在颁政坊,又根据《长安志》,颁政坊位于朱雀门西边第三街西从北第三坊,虽然在皇城之外,但也属于皇亲国戚的居住地,如果不是宣华夫人得宠,作为嫔妃家属的施姬也不会被安置在这里。
宣华夫人 墓志中说施姬得到了隋朝很优厚的赏赐,“优赏既隆,汤沐之资,咸从檀舍,式营寺宇,事穷轮焕”,因为施姬平时爱好礼佛,所以捐了不少钱给这些寺庙,且颁政坊里正好有惠云、澄觉、建法尼、证空尼等佛寺,《长安志》也记载建法尼寺就是由施姬母子赞助修复的,这与墓志所言正好相吻合。
宣华夫人的同胞兄弟临贺王陈叔敖在大业初年被杨广封为从一品的仪同三司,沅陵王陈叔兴则被杨广封为给事郎,不过陈叔兴的墓志记载他此时疾病缠身,所以并未能上任。
如果宣华没有那么早就的话,想必陈家的风光还能更上一层楼,不过没有关系,没了宣华,还有陈婤嘛。
网络配图 话说陈婤也是相当的了不起,作为的第六女,陈婤同样是在陈朝灭亡后随之没入掖庭的,然后因为得到了杨广的宠爱,史书记载为“绝爱幸”,大业二年被封为贵人,她的族人也因此被杨广。
原本隋文帝在灭陈后将这些陈朝宗室都发配到了陇右及河西诸州,给点田业自给自足,但随着陈婤的“绝爱幸”,杨广将这一百多位子弟全部召回京城,封他们为各地长官,于是几乎一夜之间,陈氏子弟遍及天下。
除了宣华夫人、陈婤这些得到大幸的陈朝公主,隋文帝的后宫中还有陈宣帝的第二十四女临川长公主,封为弘政夫人;而杨广的后宫除了陈婤外,还有一位陈后主的第四女。
不过临川长公主与广德公主都是后宫中的籍籍无名者,因为不得宠,所以除了封号和生母,什么也没在史书中留下。
隋文帝的第三子秦王府中也有个陈朝公主,即陈后主的第五女临成公主。
不过杨俊的身边本来就姬妾众多,再加上王妃极为悍妒,就连杨俊本人最后也是被醋意大发的崔妃给毒死的,所以陈氏的不得宠完全在预料之中。
网络配图 除此之外,由于陈朝公主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干脆来了个欢乐大派送,将14个女妓和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一起赏给了,又将两部女陈叔宝的另一个妹妹一并赏给了贺若弼——正所谓是落架凤凰不如鸡,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公主一旦亡了国,也就只能沦为和女妓、女乐这些卑微的贱籍一样的存在,任人当做物品随意打发。
不过比起那些同样亡国却自诩为大一统王朝的公主们,只能算是割据政权的陈朝公主已经是风光太多了。
陈朝就算灭亡后也有好几个公主在隋朝混出了名堂,不仅坐上了顶级宠妃的宝座,还握有掌管后宫的生杀大权。
而想想西晋还没亡国,广平公主、武安公主就在时失了身,西晋灭亡后就连皇后的嫡女临海公主也被人当做奴婢买卖;再想想隋炀帝的爱女南阳公主在隋朝灭亡后不得不出家了此残生,其他得宠公主们和嫡母一起沦落突厥人之手,被留在长安的无宠公主则成了的战利品,幸运一点的因为给生育了皇子这才得以留下6个字的记载。
所以别看陈朝不过是南朝一个割据的小朝廷,但亡国后公主们还能在新王朝成功立足,相比之下,某些自诩为大一统王朝的亡国公主们就只有自愧不如的份了。
关于陈朝公主的史料: 《·杨素列传》: 赐物万段,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主妹及女妓十四人。
《隋书·贺若弼列传》: 加以宝剑、宝带、金甕、金盘各一,并雉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
《长安志》: (金城坊)东南隅,开善尼寺。
隋开皇中宫人陈宣华、蔡容华二人所立。
《长安县志》: 开善尼寺 在金城坊。
开皇中宫人陈宣华、蔡容华二人立。
网络配图 《隋书·后妃列传》: 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
性聪慧,姿貌无双。
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
时独孤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
晋王广之在籓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
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
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
及文献皇后崩,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
及上大渐,遗诏拜为宣华夫人。
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
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
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
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
」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
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兒!」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
」述、岩出阁为敕书讫,示左仆射杨素。
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
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
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
晡后,太子遣使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
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
使者促之,于是乃发,见合中有同心结数枚。
诸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
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
其夜,太子烝焉。
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
寻召入,岁余而终,时年二十九。
帝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张昌宗有多帅?武则天、太平公主都看上他
从此武则天宠爱上了这个英俊男子,他切实地变成了女皇的男宠,武皇爱称他为“六郎”。
自此开始张昌宗便开始了自己醉生梦死却又短暂可笑的一生。
张昌宗入宫之时只有16岁,是吾家儿郎初长成的模样。
武则天每次宴饮的时候,便是张昌宗和两兄弟一同侍候,青春年少的兄弟俩在宴饮之上,嘲笑王侯将相,每每,丝毫不畏惧羞,依仗着武则天的宠爱,诗人皆说张昌宗是神仙转世,武则天听后更是欢喜,让他穿上鹤羽做的衣衫,吹起笛箫,在觥筹交错之间装作飞翔的样子,像极了仙人骑鹤。
据说电影《妖猫传》中的白鹤少年便是以张昌宗兄弟为原型的。
张昌宗那时便备受武皇的宠幸,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不断加官进爵,权倾朝野。
在此之前我们讲到张昌宗是由太平公主送入宫中,这位女皇的男宠风度翩翩、英俊潇洒,他与太平公主的私交也甚好,太平公主和兄弟似乎也有着不可言说的关系。
世人皆知太平公主生于皇家,受尽亲人的宠爱,同时手握重权,也是大周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
根据野载,太平公主生性多情烂漫,她虽有被世人认定的丈夫,但是私下男宠无数。
在张昌宗被武皇宠幸之时,坊间传言太平公主、武则天和张昌宗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
太平公主或许是因为两段婚姻都没有得到一个女子想要的爱情,她开始对待爱情随意敷衍,连她的丈夫也丝毫不放在眼里,痴迷于宠信男宠。
而武皇的男宠也在权力斗争之中被牺牲,身边缺那样一个玩物,女儿太平公主便将男宠张昌忠送进宫中侍奉武则天。
从此之后,武则天被迷得,张昌宗成为了太平公主治愈寂寞的掌中之物,也是晚年武则天的手中之宝。
或许是因为太平公主野心勃勃,也有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受到冷待,又或许是因为张昌宗诬陷太平公主另一个情人高戬,更把他投入了监狱,使得太平公主因爱生恨,太平公主便参与了她人生中第一次政治斗争,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在诛杀张氏兄弟的斗争胜利之后,太平公主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
从此之后,张氏兄弟便成为历史车轮下的滚滚烟魂,而太平公主和武则天母女俩也不再提起张氏兄弟。
皇家帝王之间的宠爱不过是过眼云烟,在宠爱和权势的挑战下,张氏兄弟消失在了人世之中,但母女二人却仍然在世间享受荣华富贵,逍遥恣意。
不知张昌宗是否对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二人付出过真正的感情,又或者真的只是,逢场作戏,也不知道在午夜梦回之时,太平公主和武则天是否想起曾经给他们温存的那个翩翩男子,或者她们已经全然被眼前短浅的权利迷花了眼。
我们现在也无法知道这些历史中的风云人物心中究竟有些怎样的想法,但愿我们梦回唐朝,大明宴饮风云际会,江山美人,竟引得无数英雄折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