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打了那么多败仗,为何还被称之为“百战百胜将军”?
【千问解读】
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著名的元帅朱可夫,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这位苏联元帅大大小小有智慧几百场大小战役,并且在苏德战争期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全扭转了整个战争局势的战局。
在苏联军队当中,将他称之为苏联的战神,也有人称他为“百战百胜将军”。
那么,朱可夫真的没有打过败仗吗?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人非圣贤,从来就没有战无不胜的将军,朱可夫也同样不例外。
在莫斯科保卫战结束后,朱可夫策划了“火星行动”,想要歼灭勒热夫突出部的德国第9集团军。
为了达到作战目的,朱可夫前后调用了苏联7个集团军,总人数超过190万人,可谓是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
在这场战役中,德军的莫德尔元帅始终保持着防御的韧性。
苏联大军来势汹汹,在各个方向都逼得德军不断后撤。
不过,虽然德军的纵深防线被压迫得厉害,但这个防线始终没有被苏军突破。
当苏军在旧攻无果,军队陷入疲惫之时,莫德尔立刻指挥德军进行了反击,成功包围了苏军的装甲部队,苏军不得不舍弃重装备,全体突围。
这场战役使得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余人,伤残50万人,并且装甲部队也遭到了惨重损失。
而德军方面仅仅伤亡了4万人。
可以说,这是苏联方面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败。
除了这场战役之外,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也被一部分现代学者视为是朱可夫的一场败仗。
虽然最终结果是苏联取得了胜利,但在这场战役中,苏军士兵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数都远远超过了日本。
诺门罕战役是一场典型的朱可夫风格的战役。
这种风格,也经常被人批评为,除了最终结果,其他方面全部落败。
不少人将朱可夫的这种作战风格,称之为“人海战术”,而这种说法主要源自于朱可夫的战争数据。
无论是他指挥的哪一场战役,苏联士兵的死伤,几乎都比敌人要多,而且各方面的损失都远远多于对方。
那么,明明朱可夫打过败仗,而且战争数据惨不忍睹,为什么苏联人民还称他为“百战百胜将军”呢?
事实是,朱可夫打的胜仗实在太多,而且全都是非常关键的战役。
像1941的列宁格勒战役。
朱可夫是在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十万危机之时被启用的。
他不仅在极短的时间里稳住了列宁格勒的局势,而且还号召士兵与德国人血战到底,将列宁格勒打造成了一座钢铁城池,最终逼得德军不得不放弃了短时间攻下列宁格勒的想法,转而向莫斯科进军。
在德军的计划中,莫斯科必然会在冬季之前被攻克,因此他们甚至没有给士兵准备过冬的棉衣。
但又是朱可夫,不仅追着德军来到了莫斯科,还重建了莫斯科城的防线,成功遏制了德国中路的快速突进,并成功将战争拖入冬季。
莫斯科30年不遇的极寒天气,成功冻结了德军陆军。
同时也让他们的后勤线遭遇了严重问题。
朱可夫率领苏军转守为攻,正面消灭了近50万敌军,狠狠地挫败了德军的锐气。
而随后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朱可夫更是率部歼灭33万敌军,这也成为了东线战场的重要转折点。
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无一不是极其重要的战略重镇,但苏联军队在朱可夫的带领之下,不仅成功保卫了这些重要城市,还将侵略者赶出国土,最终直捣敌人老巢。
至于他被人们诟病的“人海战术”,也不过是让己方优势最大化的体现。
如此看来,说他是“百战百胜将军”,也不为过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朱可夫提议对德国先发制人是怎么回事?斯大林说NO?
他出席了有2000人参加的会议,其中的军事院校学生都是刚从苏联的25所院校毕业的。
当然也参加了。
早上,他惊讶地得知迄今为止一直是党中央总书记的斯大林,取代了,兼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自1917年以来头一次,党的机关和国家机关统一在同一个人的名下。
讲了40分钟后,斯大林至少祝了三次酒,每次都作了简短的讲话。
对这几次简短讲话的分析,因没有掌握原始文本而耗费了大量笔墨,只有1948年苏联共产党档案室里的删节版,和几篇证言。
朱可夫在《回忆录》里也写了几段:“喊着侵略他国,占领他国的口号,德军是不会赢得胜利的。
这是很危险的口号。
……德军越来越喜欢吹嘘,洋洋自得,充满虚荣。
德国的军事思想再也不会发展了;他们的装备已经被我们超越了……”然后,在由一名元帅第三次致祝酒辞,向“斯大林和平主义的对外政策”祝酒时,斯大林让观众,口开河起来,历史学家们都在想这是伏特加的作用,还是心里另有盘算:“请允许我纠正……现在,我们的军队已经重新建成,得到了大量装备,要打一场现代化战争,……现在,有必要从防御发展到进攻。
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应该发动进攻。
以防御为出发点,我们应该朝着进攻的军事理论行进。
”为了使我们不致意识不到这些话的深层意义——历史上对此——我们就要来提一下、朱可夫两人所作的决策和倡议,只有按照5月5日的讲话,才能对这决策和倡议有所理解。
因为,5月13日,斯大林同意从腹地派四个集团军前往西部的边境地区;在第聂伯河-德维纳河沿线组成第二战略梯队。
但有个条件,就是这些行动要掩人耳目地进行。
5月5日讲话导致的最独特的结果就是朱可夫和铁木辛哥于5月15日提出的先发制人计划。
很难令人质疑其中的因果关系。
铁木辛哥和利亚什琴科将军证明了这一点,朱可夫于1965年的采访中也提到了这件事。
“铁木辛哥和我对德军的攻击先发制人的想法与5月5日斯大林的讲话是有关系的……他在讲话中说到了进攻的可能性。
当敌军在我们的边境地区聚集大量兵力的环境下,这场讲话使我们确信有必要设想一下先发制人的方案。
”当然,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对此仍是只字不提。
必须在5月15日的这项计划及斯大林的反应上稍作停留。
该计划名为“对苏联军队在可能与德国及其盟国开战的情况下制定战略部署计划的思考”,并被标为“绝密。
特急。
本人亲。
独此一份”。
这份15页的手稿文件是在朱可夫的指导之下,由匆促写就,瓦图京加以修正的,但却忘了给斯大林过目的时候要注意分寸。
前言竟敢把迄今没人敢说的话说出了口:“鉴于德国军队已全面调动,后方梯队也已开始部署,可见它有能力比我们抢先部署完毕,并对我们施行出其不意的打击。
为免于此,我认为绝对不能让德军掌握主动权,而是在其部署过程当中,尚未能组织战线,协调各兵种时,抢先对其发动进攻。
”因此,该计划与3月计划之间的巨大差别就在于从反攻(也就是等德军先进攻)过渡到秘密调动军队并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在确定德军打击之前)。
至于其余内容,该计划重述了纵深突破至西里西亚,然后往北折去,将波兰和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他地区隔开。
这份计划由于写得太匆忙,所以朱可夫准备得并不好。
文中未提日期,似乎对新吞并领土上实施后勤保障工作也嗤之以鼻。
也没考虑怎么调动军队。
加列耶夫将军本身也是历史学家,他认为这项规划需要加紧工作三到四个月,才能真正为军队所用。
必须补充的是,朱可夫的想法是在普里皮亚季河南岸只有四个集团军的时候,组织八个集团军实施打击。
计划呈送给了斯大林。
他是否读了呢?朱可夫在1960年代与安菲洛夫和斯维特里希纳的两次采访中均说斯大林读了。
利亚什琴科将军在与历史学家列夫•别济缅斯基交流时说,铁木辛哥也是这么明确告诉他的。
瞥一眼斯大林的访客签到簿就会发现,5月19日应该是提交该计划的日子。
朱可夫还对安菲洛夫说了领袖(Vojd)的反应:“当他明白我们是要对德军先发制人时,便立刻。
‘你们疯了吗?你们难道想挑衅?’他气得冲我们大喊。
‘我们告诉他,我们是根据苏联边境形势的发展,以及5月5日他的讲话,才这么做的……’我这么说是想给在场的人打气,好使他们去思考如何打胜仗,而不是老是念叨着德军如何战无不胜,世界各地的报纸就只会对德军口诛笔伐,斯大林仍在骂骂咧咧。
我们这个先发制人的想法就这样夭折了。
”利亚什琴科的版本更戏剧化。
照铁木辛哥对他说的话来看,当斯大林开始冲他大吼,说他是在煽动战争时,朱可夫再也无法自持,他们就把他带到另一间房间里去了。
斯大林转身朝向在场的人,又说:“看看你们这些人……铁木辛哥长得这么结实,脑袋这么大,但他的大脑肯定很小。
我(5月5日)说的话是要大家提高警惕,但你们必须明白德国永远不会来进攻俄国。
……如果你们胆敢在边境挑衅德国,如果你们没有我的命令就调动军队,那你们要小心掉脑袋。
”25年后,朱可夫向安菲洛夫承认:“如今,我认为斯大林不同意我们(先发制人),倒是件好事。
否则,考虑到我们军队的状况,那我们所经受的灾难就会比1942年5月在哈尔科夫遭到的惨败还要严重得多。
”在1960年代的两次采访中,华西列夫斯基则表达了相反的判断。
如果就像计划中所说的那样,红军积聚所有的力量,先从利沃夫打击的话,就会完全阻断,甚至全方位击退德军。
朱可夫则以罕见的坦率回答道:“华西列夫斯基的解释与现实完全不符。
我认为如果战争前夕,我们将兵力部署在边境地区的话,苏联很快就会被击退,而德军就正好能实现计划,在边境上把我们消灭掉。
……幸好没发生这样的事,因为那样的话……希特勒的军队就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也会在1941年陷落。
”华西列夫斯基1931年时只是个团长,后来就没离开过参谋部,所以他的判断应该没有朱可夫的分量重,1941年夏,朱可夫每分每秒都在为红军痛心疾首。
他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两国军队在组织、指挥和管理方面的巨大差距。
我们后面会提到这种特别坦诚的说法,而这在论述卫国战争的著作中是极为罕见的:即苏联本来是会被希特勒征服的。
当我们可以对朱可夫在1941年夏季和冬季的表现作出判断时,我们希望读者还能记得这句话。
随机文章欧洲人被揍最惨的一战,光割的耳朵就装九大麻袋现代懒人翻身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勤于思考(未来管理人才)外道魔像打得过九尾吗,九尾一半力量可吊打佩恩放出的魔像鲨鱼为什么没有肾脏,靠体表排泄氨排泄/嗅觉器官最敏感蛟龙号到底在隐瞒什么,深海底发现未知生物/疑似巨型真龙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德国进攻苏联为什么势如破竹?朱可夫:我有错
这份极其重要的文件规定在战争开始之前,红军西线面对进攻时的主要任务。
它是1940年11月计划的翻版,用1941年1月图上推演(Kriegspiel)中得出的几个教训加以修订。
其主要条款被朱可夫笨拙地隐藏于《回忆录》中。
他承认其中有一个错误,但立刻就把它推到了斯大林身上:他说苏联的大批资源都置放在普里皮亚季河的南部,而德军进攻的重心将在普里皮亚季河的北部。
这其实将该计划建基其上的那些错误的前提条件都掩盖住了。
苏联的将领并不真的关心德军宣战后会从哪儿进攻、何时进攻,照他们看来,总归会有人起头先跳舞。
对他们来说,立刻组织军队反攻——从哪儿开始反攻及反攻的深层目标——才最重要。
正如图上推演(Kriegspiel)所表明的,将从利沃夫发起打击,目标是德国的西里西亚,以期“将德军同其巴尔干盟国隔离开来”。
MP-41计划的文本尚未全部刊发。
俄罗斯关于该问题最好的专家之一尤里•戈尔科夫认为斯大林并未为其背书。
未全文刊发就是一个证据,说明他没有签署该文件。
不管怎么说,肯定的是这份计划向他提交过。
那在1941年3月17和18日召开的两次夜间会议上,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为什么会同斯大林商讨了七个半小时还多呢?在巴尔干诸国危机重重的这一时刻,我们看不出还有其他事能让这三个人商谈这么长的时间。
斯大林没有签署,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口头同意。
他经常这么做,这样就能在失败的时候,减轻自己的责任。
MP-41计划规定了如何使用军力,但这种军力充其量要到1942年1月才会存在。
提及的数字相当大——870万人,300个整备师,33个机械化军,333个空战团——这是典型斯大林式的夸大其词,而非苏联真实的经济实力。
因此,我们对朱可夫最严厉的责备就是,正是他让斯大林确1941年什么都不会发生。
他甚至在这一年里没让自己的国家进行真正的防御工作。
他违反了自己的原则——切勿低估对手——还幻想着能通过一场遭遇战打败德国国防军的坦克部队和空军。
他甚至还完全同意那个荒唐的想法,即他所设想的庞大军力,通过在边境地区秘密动员(Skrytym Poriadkom),就能纷至沓来。
这项胡言乱语的计划既未考虑到真实布防的军力,亦未考虑到敌人的军力已经使红军来不及对其他可行战略进行考量,尤其是防御,得用空间来换时间。
那我们是否可以说,朱可夫只不过是与和图哈切夫斯基纯粹进攻的战略一脉相承呢?我们将注意到他所赞同的这项计划,其粗略的内容已于1940年10月14日得到斯大林的首肯,也得到总参谋部的那些前辈,国防部长铁木辛哥,及政治局的同意,因此在此情况下,他怎么胆敢仅凭一己之力而与这种共识顶撞呢?这样的聪明人难道不是不仅同意,而且还在纸上记下了这项计划的要点吗?25年后,他不是仍然写道这是一项好的计划吗?事实是朱可夫甚至没法喊出“没穿衣服”这样的话,因为他本质上是同意自己所提的这项计划的。
就在3月份,朱可夫向铁木辛哥提交了一份由瓦图京撰写的报告,提到红军主要缺什么的问题。
报告强调了德军进攻时,红军的弱点会变得极具灾难性:无线电通讯技术刚刚起步,反坦克炮和迫击炮配备不足,空军一片混乱,缺少工程兵,战场防御工事迟迟未造好,等等。
斯大林知道后,就要朱可夫于周六晚上去昆采沃见他。
朱可夫相当紧张,对领袖住的这栋有名的别墅连看都顾不上看,这毫无疑问解释了他没说出的那些话。
铁木辛哥已在那儿,在场的还有政治局的几个委员,无疑都是斯大林的心腹,,,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
斯大林让他讲讲总参谋部的情况。
“我简短地阐述了已在提呈人民委员会过目的报告中说到的那些内容之后,便说考虑到军事政治形势的复杂性,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将西部边境地区的防御体系和军队里存在的不足之处解决好,已成为当务之急。
莫洛托夫打断我:‘所以您认为我们将不得不和德国人开战?’‘等等再说……’斯大林对他说。
……斯大林邀请我们共进晚餐。
……喝完浓郁的乌克兰甜菜汤,又上了很好吃的牛肉荞麦粥,糖煮水果,最后上了水果。
斯大林心情很好,开了很多玩笑。
他喝的是名叫赫万奇卡拉的低度的格鲁吉亚葡萄酒,还让别人一起喝,但宾客们更喜欢香槟。
结束的时候,斯大林说他还得再考虑考虑……”就算他签署了MP-41计划——要注意的是,当时认为若有需要,则应尽早于1942年执行该计划——但朱可夫每天仍会发现红军不适应如此高强度战争究竟到了何种程度。
因此,他在《回忆录》里说:“1941年春……我觉得无论是总参谋部,国防人民委员会,还是军队指挥员和各兵种都没有应对战争的司令部,否则他们就能坐镇指挥,快速下装力量统帅部的指令,接收和分析报告。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抓紧时间……去搭建这样的指挥哨所。
”具体而言,红军的高级指挥部并没有可靠、多余的通讯设备,保护设施,操作员和密码等所有这些可让他指挥战斗的东西。
他们依赖的是民用电话网和电报网,以及几个不中用的高频无线电站。
指挥员和边境地区部队联络一旦中断,就将成为来年夏天那场灾难的首要原因。
元帅在《回忆录》里也承认了其他几个错误。
尽管他坚决不认为防御工事造得不多是他的责任,但他还是承认是他强烈要求在燃料、弹药和零件库前的防线边上造的工事。
大量库存就这样立刻落入了德军的手中;仅此一点,没了弹药便根本不可能组织起防守。
但仍需强调的是,如果说这些资源放在这么前面的地方,那是因为红军认为他们马上就能发起反攻,所以根本就没想到防御。
他还承认了另外一点,即战争一开始,根本就没想到什么理论。
“在1941年春修订作战计划时,我们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些新的作战方法在战争初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国防人民委员会和总参谋部都认为德国和苏联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会按照以前存在的那种模式从两个方面开始:边境发生战斗之后过几天,就会大举进攻。
”考虑到他们曾亲眼见过1939年9月1日德国国防军从一开始起便集全军之力进攻波兰这一前车之鉴,那包括朱可夫在内的苏联将领在这一点上便愈是有罪。
伊塞尔松在因芬兰战争不利而失宠的那段短暂的时期内,深刻地反思了这场冲突。
在一本颇具预言性的著作——Novye Formy Borby(战争的新形势)——里,他从9月1日的这件事当中分辨出了一个“新的现象”。
他说,将来,再也不会宣战,不会像1914年那场战争那样有着动员-集中-部署如此分明的阶段。
进攻将突如其来,规模浩大,集中所有资源,使击打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由于侵略者今后将无法完全掩盖其备战工作,所以就必须使自己的意图变得模棱两可:可以说成是施压,虚张声势,讹诈,或真为进攻作准备,而对手则会因犹疑而自缚手脚。
他说,波兰就是如此,德国空军首先出其不意地打击了机场,然后获得制空权,就开始夺取指挥所、桥梁、公路和铁路,而非与部队发生冲撞:波兰人完全被麻痹了。
他的这番描述完全符合1941年6月的战事!如果斯大林读过这本著作,思考过这本著作,那他就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苏联也不会失去数百万人的性命。
但他却于1941年6月7日下令逮捕伊塞尔松,把他归到著名的第58条里,指责他从事“反苏活动”。
1941年4月,斯大林继续在巴尔干地区忍气吞声。
4月6日,德国国防军及其匈牙利、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盟军对南斯拉夫和希腊发动了一场新的闪电战。
打了12天,南斯拉夫就投降了。
100万兵力的军队从战场上消失,而……德军只阵亡了151人。
花了25天才消灭了希腊,英国的远征军不得不全面溃退。
南斯拉夫遭到瓜分。
莫洛托夫只得羞愧地藏起他于德军发动进攻之前几小时与南斯拉夫签订的互助协定。
他向匈牙利人,而非……德国人发去了抗议信。
4月4日,朱可夫和铁木辛哥收到了总参情报部部长戈利科夫发来的报告,报告估计驻扎于苏联1800公里长的边境线上的德军师团有81到82个,从多瑙河河口一直延伸到涅曼河。
4月16日,他又收到第二份报告,报告指出这些部队正在集聚大量渡河的工具。
5月5日,第三份报告说有103到107个师团。
朱可夫只察觉到了冒出河面的冰峰。
从1940年12月28日起,斯大林就从各个来源收到了80多份报告,来源有内务人民委员部,总参情报部,国安委(NKGB),伦敦的捷克政府,的私人信函,南斯拉夫秘密情报部门,特工的报告,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拉姆齐——理查德•佐尔格——从东京发来的报告,瑞士情报网,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瑞典、芬兰、意大利、保加利亚的线人……灾祸到门前了。
斯大林发出自相矛盾的指示,有时很坚定,有时却畏葸不前。
说到坚定,4月13日,他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确保不在两条战线上开战。
必须注意的是东京的外交部部长松冈洋右在这个时候坚持要和哈勒欣河一役的胜利者见面。
他们只是礼貌地说了说话,但天皇的这位代表将朱可夫胜利者的自得之态看在眼里,并与朱可夫握了握手,这对斯大林似乎是个好兆头。
随机文章中国ufo视频震惊世界造谣,画面看起来连三岁小孩都骗不了!令人感到恐怖的鸟笼效应,心里被物品所控制的人类欲望中国登月被外星人警告,月球上发现外星人基地/被警告不许登月探寻美国恶魔之坑,直径1280米是超级陨石砸出来的(深180米)电池爆炸的原因,手机电池充电过满引发爆炸/导致女孩双手炸伤毁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