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原之战金军精锐铁甲骑兵一败涂地是因为宋军祭出了什么大杀器?
【千问解读】
说到和尚原之战其实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一次战役了,这次战役我们宋军是赢了的,而且赢得非常的漂亮,金军的精锐部队有铁甲骑兵,但是他们却败得一塌糊涂啊,原因其实就是宋军祭出了非常可怕的大杀器,那么这个大杀器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富平之战失败后,和尚原(即今陕西宝鸡)成为金军入川的主要障碍。
和尚原是从渭水流域翻越秦岭进入陕西汉中的战略咽喉,在名城大散关以东。
地势险要,是拱卫四川、汉中的门户。
其战略地位要与大散关不相上下。
和尚原与另一道关口仙人关是从陕西南下四川、汉中必经的咽喉要道。
一旦失守,金军铁骑将长驱直入汉中、四川。
此时,和尚原的守将,是从富平之战退守到这里的吴玠和他弟弟吴璘。
当时的环境极为险恶。
宋军刚刚经历富平惨败,士气大落。
而且和尚原兵力极其匮乏。
川陕宋军主帅张浚无力支援和尚原。
吴玠麾下只有千余人,加上招集的从富平溃退下来的几千散兵游勇,总数不满一万人。
面对危局,有人劝说吴玠放弃和尚原,退往汉中,保住入蜀之关口。
但吴玠断然拒绝了逃跑的意见。
此时,大散关已经沦陷。
和尚原一旦丢失,将导致整个西部防线彻底崩溃。
金军则可趁势直捣汉中,近而进入四川。
于是他召集部将,决意死守和尚原。
此时,金军以准备全面南进。
要打通进入汉中的门户,就必须夺取和尚原。
于是,和尚原之战拉开了帷幕。
公元1131年五月,金军出大散关进攻吴玠军。
由于轻敌,金军并没有派出主力。
金军分兵两路,企图在和尚原会师。
得到消息后的吴玠率军利用有利地形,向先到的金军发起攻击。
和尚原一带都是山地,道路窄隘,怪石嶙峋。
在这种地形上,金军最擅长的骑兵彻底失去威力,只好下马步战。
在吴玠的统领下,宋军步兵手持大刀、盾牌冲入金军阵中,与金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大败金军。
金军溃退到退到黄牛冈一带,遇上大风雨,士气不振,狼狈逃回后方。
同时,另一路金军在箭筈关被吴玠部将杨政所击退,从而打破了金军两军会师和尚原的计划。
初战胜利,极大鼓舞了宋军将士的士气。
同时也震惊了金国统治者。
金太宗完颜晟紧急召命前敌统帅完颜宗弼:“欲谋蜀,必取玠,须集众以亲征”。
于是,完颜宗弼调集陕西诸路金军精锐铁甲骑兵十余万,架设浮桥,跨过渭水。
垒石为城,与吴玠所部宋军隔山涧对峙,准备与宋军决战。
面对金军主力骑兵的到达,吴玠积极调整宋军部署,征调大批粮草,挖掘多口水井以解决水源。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强大敌军,宋军统帅吴玠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部署。
尤其是针对敌方全是骑兵,突击力强,而且可以在远处用弓箭射击的特点,进行了极有针对性的部署。
其重点就是大量配备了专门在远程击杀骑兵的重型三弓床弩炮和单兵神臂弩。
床弩是一种大型远程弩炮。
这种武器出现的非常早。
早在东汉就有相关记载。
到宋代,由于要对抗北方游牧骑兵以及越南等南方国家重甲战象,因此宋军大力改进了床弩。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时期,因此宋军的重型床弩比以前朝代的性能有了巨大提升。
据《武经总要》记载。
宋军床弩的体积比前代的要小。
弓背使用多种材料制成,是典型的复合弓,爆发力极强。
而且,为增加射程,宋军还在一门弩炮联装三张强弓,其中最后一张是向相反方向装的。
因此宋床弩也叫三弓床弩炮。
弓弦则是动物肌腱,利用多弓的合力发射箭矢。
三弓床弩炮的结构非常巧妙。
后部有两个辘轳,通过滑轮来牵拉弓弦的张设。
弩身为坚实的檀木,轻巧坚劲。
以铁为枪膛,钢为弩机,用木棰击发。
配用的重型箭镞长近2米。
史书记载为“木干铁翎”。
世称“一枪三剑箭”,形状类似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
箭头则是钢制三棱型穿甲箭。
而且可以一次发射多枚箭镞。
宋三弓床弩炮的最大射程为1600米。
这是火炮出现前人类直射武器所能达到的极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型远程武器。
宋神臂弩则属于单兵轻型弩弓,是一种踏张弩。
弩身前端有一个铁环,专门用于脚踏。
也采用了复合弓技术,而且在机身上有特殊机关。
神臂弩最大极限射程达370米,而且在300米距离上依然可以击穿重装铁甲。
是火枪出现前世界上射程最远、威力最强的单兵武器。
为对抗金军骑兵,宋军统帅吴玠部署了一百多部重型三弓床弩炮,同时基本为全军配发了神臂弩。
而且囤积了大量箭矢。
同时,为解决兵力不足问题。
还征召了附近民众中的壮丁参战。
面对凶残的入侵者,民众积极相应,主动配合军队休工事、搬运物资。
公元1131年十月,金军统帅完颜宗弼率精锐铁甲骑兵十余万发起攻击。
决定宋、金两国西线战场命运的和尚原之战正式爆发。
在统帅完颜宗弼的督战下,金军精锐铁甲骑兵依仗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向宋军发起大规模集团冲锋。
但是,受山地限制,金军骑兵进展缓慢。
而且遇到宋军事先准备好的连环陷阱、壕沟等工事的阻击。
大量金军骑兵落入陷阱、壕沟。
被里面锋利的竹签活活扎死!但金军毕竟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因此逐渐逼近宋军阵地。
当金军逼近到距离宋军营寨1600米左右时,宋军统帅吴玠一声令下。
隐蔽在城墙后面的一百多部重型三弓床弩炮开始以齐射的方式向金军猛烈轰击!宋军一百多部重型弩炮的弓弦在射击时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而且箭镞上还都点了火。
射出的数百支巨型穿甲箭镞带着死亡的火焰和刺耳的尖啸声,像狂风一样劈头盖脸砸向金军。
由于地形原因,造成大量金军骑兵拥挤在一起。
加之箭镞巨大的穿透力。
导致很多箭镞连续穿透多名金军骑士。
有的甚至连人带马被一起击穿!金军在陕西从未遭遇过类似打击,大为震惊!纷纷退却,但由于后方统帅的督战。
因此被迫冒死冲锋。
在三弓床弩炮的猛烈轰击下,金军骑兵死伤枕籍!当金军拼命冲击到距370米左右时。
宋军单兵神臂弩开始在最大射程齐射。
神臂弩发射的三棱穿甲箭镞轻易就撕开金军铁骑厚重的铠甲,将其击毙。
而且,为克服神臂弩较慢的缺点。
吴玠将部队分为几个梯队,轮番迭射。
如此弓矢连发不绝,箭如雨下!在空前密集的远程火力打击下,以往骄横异常的金军铁骑威风全无。
少部分冲到较近距离的,又要面对宋军射程较近的黑漆弓、黄桦弓等弓箭和标枪的狙杀。
根本无法靠近宋军营寨。
如此一来,反复几日之后,宋军营寨前方遍地是金军骑兵和战马的尸体。
远处的山涧几乎被金军尸体填平!护城壕则被金军鲜血灌满,成为名副其实的血河!
面对宋军近乎恐怖的远程火力杀伤,金军士气大落。
士兵甚至普遍产生了恐惧和畏战心理。
一些久经战阵的金军士兵居然拒绝出战。
于是,金军统帅完颜宗弼被迫下令暂停进攻以休整。
吴玠抓住有利战机,在深夜派遣精锐骑兵抄小路从侧翼出击,一举切断金军粮道,导致金军陷入绝粮困境。
完颜宗弼见势不妙,率军夺路逃遁。
吴玠乘胜追击。
同时在神坌湾设兵伏击,金军大乱。
溃不成军。
宋军星夜出击,前后夹攻,大败金军。
完颜宗弼身中两箭,率残部狼狈逃走。
是役,宋军击杀金军万于人。
俘获金军头目300余人,甲士800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
和尚原战败后,金军统帅完颜宗弼企图绕过和尚原,进攻饶凤关、仙人关等地。
但由于和尚原的阻挡,始终不能保证粮道通畅。
最终被吴玠、吴璘兄弟击败。
被迫退回凤翔。
至此,和尚原之战以宋军彻底胜利,金军惨败告终!
和尚原之战宋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
首先,宋军统帅吴玠在富平惨败后,还能有信心拼死坚守。
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胆魄。
而且作为主帅的吴氏兄弟在战争中身先士卒,以忠义爱国团结将士。
正是主帅的勇气才鼓舞了宋军的士气。
作到上下一心。
面对数十倍的敌军依然能够保持高昂的斗志。
同时,宋军统帅吴玠在开战前,根据敌方都是骑兵以及战场地理环境的特点,做了极为周详的准备。
尤其是专门调配了大量强大的远程弓弩。
正是这些远程武器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而更重要的,整个和尚原之战期间,当地人民都在冒死支援宋军。
当地人民经常在深夜将大量粮食、药品等军需物资送入军中。
而宋军城内也有大量民众帮助守城。
例如搬运箭镞、为重型三弓床弩炮拉弦的很多都是民工。
一些猎民则自备武器,直接参加对金军的作战行动。
附近人民的援助极大的支援了宋军的战斗。
为切断宋军外援,金军在附近设立了严密的封锁线。
而且下令保伍连坐。
企图以残酷的屠杀阻止人民对守军的支援。
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正是这些因素保证了宋军的胜利。
和尚原之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是自金国开国后,灭辽破宋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败。
此战,宋军以不满万人的兵力,击败十多万强大的金军,斩杀万余人。
重创金军主力,打破了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极大的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
而灵云认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和尚原之战的胜利彻底扭了宋军富平惨败后的西北防线近乎崩溃的危局。
对稳定南宋西方防线其到了决定性作用。
彻底粉碎了金国企图经陕西,南下四川包抄南宋大后方的战略阴谋。
直接挽救了南宋国运。
而且将金军主力吸引在西部战场,减轻了江淮战场的压力,有力支援了友军。
而和尚原之战中,宋军以远程弓弩击败金军强大骑兵的作战方式,成为步兵依靠远程火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骑兵部队的经典战例。
和尚活了140多岁,官府问长寿真相只有两字
但乾隆要是和他统治时期的这两位老人相比,那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做的许多事情都在模仿他的爷爷,康熙六下江南,乾隆亦是六下江南,康熙举办了千叟宴,乾隆也举办了一场千叟宴。
从这两次模仿的经历来看,康熙下江南最重要的是治理水患,乾隆大多是吃喝玩乐,但千叟宴上的表现,乾隆明显要更胜一筹。
宴会之上觥筹交错,一派盛世景象,在场的六百多位老者中,最长者是来自浙江的一位贡生,名为齐世南,据史书记载,齐世南有161岁的高龄,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没灾没病的理想正常寿命是一百岁,161岁的高龄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此人年龄在官府的记录中确实有记载。
齐世南曾经被朝廷推举为官,但由于年事已高,不能上任,他的儿子和都已经相继去世,不过曾玄孙加起来却有十几位,宴会之上,他是由两人搀扶着面见的乾隆,乾隆听闻对方如此高寿,立马赏了对方朝服顶戴以示恩宠,特意赐座,让他作为宴会的领班。
齐世南虽然老,却不糊涂,对皇帝的宠爱感恩戴德,强撑着身体谢恩,乾隆龙颜大悦,对其赏赐颇多。
另外一位老人却没有出现在这次的宴会之中,只因这位老者是峨眉山的一位僧人,按照乾隆的规定,千叟宴的参与者必须是超过六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军民,或者是已经退休的官员,和尚和道士不属于此列,故而没有资格参加。
事实上就算乾隆不设此限制,这位老和尚也不一定会去,出家人淡薄名利是一方面,而这位老者平常更是喜欢安静,很好出门和人打交道,但由于其年龄实在惊人,据说有140多岁,在当地自然很有名气,就连官府的人也也曾去拜见,询问其长寿的秘诀。
不管是和尚还是道士,说话往往都喜欢说偈语,也就是四句的唱词,老和尚当时就说了一段秘诀:“,剩有僧人历更稀。
若问延年何法术,一生淡泊养天机”。
老和尚的话并不难懂,其实他认为的长寿秘诀也就两个字“淡泊”,科学证明,人的情绪是能够影响生理的,所谓“淡泊”不仅仅是淡泊名利,更是一种处变不惊的心境,能够做到之人少之又少,老和尚坚守此道,难怪会有此高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成吉思汗一生最大的败仗,不是十三翼之战
在众多后世之人的眼中,成吉思汗几乎就是胜利的代名词。
无论是在蒙古草原还是中原大地,无论是中亚戈壁还是东欧列国他麾下的蒙古大军都战无不胜。
鲜为人知的是成吉思汗也打过败仗,一次是著名的之战,虽然他失败了,可是在那一战之后他的实力却大大增强了。
另一次,是在西征时败给了一个波斯的王子,损失的兵力可谓是其征战一生的最大败仗。
一、十三翼之战 铁木真和扎木合曾三次结为安答,兄弟情义很是深厚。
因为争夺几匹俊马,铁木真的长子术赤射杀了扎木合的兄弟。
所以扎木合恼羞成怒,不顾兄弟情义率领大军进攻铁木真。
公元1190年,扎木合率领三万部落联军进攻铁木真,与此同时铁木真也不含糊集合部落所有能战之士准备同扎木合决战。
双方在答阑巴勒主惕相遇,经过一番排兵布阵铁木真把自己的军队分为十三个部分列阵迎敌,所以史称:十三翼之战。
但是出于内部悲观和委靡的士气加上被迫采取他们最不熟悉的防御姿态迎战的原因,铁木真的军队一触即溃。
前锋部队更是伤亡惨重,但是他的核心部队却并没有遭受多大损失。
铁木真立刻率领剩下的军队据守在斡难河上游的狭地,坚守不出。
为了震慑草原诸部和铁木真,扎木合在阵前摆了七十口大锅,将之前抓来的俘虏统统投入锅中,做成肉羹并且还让跟随他的各部首领一起食用。
扎木合的这种做法不但没有让铁木真畏惧,反而还把自己的摆到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就连常年跟随他的部下都看不下去,而这种厌恶情绪在此后不久对他造成的恶果以及为铁木真带来的意外收获,却令双方都始料不及的。
这次战斗后不久,兀鲁兀惕氏的主儿扯歹、忙忽惕氏的忽亦勒答儿各率领自己的部众,归附了铁木真。
这两族人都非常善射善战。
后来,主儿扯歹与忽亦勒答儿都成为了蒙古国的十大功臣之一。
另外,晃豁儿坛氏的蒙力克也率领他的七个儿子,抛弃了札木合,归附了铁木真。
铁木真部在战败之后,却拥有了更为强大的力量,虽败犹胜。
二、八鲁弯之战 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
成吉思汗按协定派出使臣与商队450人,500头骆驼,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
至讹答剌,总督亦难出,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屠杀了所有人,侵吞商品与骆驼。
成吉思汗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
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死正使,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 。
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而自谋征讨花剌子模之事。
1218年,灭后,蒙古西境遂与西域接壤。
之后不久蒙古大军攻占玉龙杰赤城,7天屠杀该城120万人,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侵,历时五年。
消灭收编40万军队,夺取了花剌子模大片土地。
花剌子模被消灭了,钦察和斡罗思诸公国也一败涂地,河、伏尔加河一带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
1221年,花剌子模的王子札兰丁率领残部进行抵抗,辗转到达加兹尼后,在周边地区募集兵士,并结集约10万军队,在八鲁弯之战中一举消灭了近3万蒙古骑兵。
但花剌子模大势己去,札兰丁被成吉思汗围困在申河边上,最后突围逃往印度,成吉思汗班师返漠北。
成吉思汗当时称赞扎兰丁之武勇,并说过希望自己的儿子有这样的才能。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可谓是影响整个世界的天骄,仅有的两次小败,并不能掩盖其赫赫的武功。
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
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
他麾下的铁骑,,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
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他的脚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