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战术是怎样的?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在很多西方国家所拍摄的二战题材的“神剧”当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画面,那就是一群德国步兵傻乎乎的就这么冲了过来,然后电影中正义的主角突然就开火了,然后就是成排成排的德军在枪林弹雨中死去。

这种剧情最能体现出“主角光环”的重要性,观众们看的也是十分的过瘾。

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战术是怎样的?

哪怕是被观众高呼“最真实”的神作《兄弟连》,为了宣扬正义,其实也对德军的战斗力进行了“艺术加工”。

二战期间的德国步兵如果真的像影视剧里拍的那样缺乏战斗素养,岂又能够纵横欧洲大陆没有对手呢?

今天我们从二战德国步兵的基本战术单位——步兵班的进攻战术,来看看德国陆军的战斗素养到底如何。

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战术是怎样的?

武装到牙齿的德军步兵班

进入热兵器时代后,随着科技进步、武器更新,步兵的战术也随之在不停地调整。

但步兵的基础战术单位一直没有变,那就是步兵班。

以下是1941年的德军10人制步兵班的编制和装备:

班长:MP40冲锋枪、6个弹匣备弹192发、望远镜、铁丝网钳子和哨子。

机枪正射手:MG34机枪、1个弹鼓、手枪、工具袋、手电筒。

机枪副射手:备用枪管、1个弹药箱、4条弹链、手枪、工兵铲、太阳镜。

机枪弹药手:备用枪管、2个弹药箱、毛瑟Kar98K步枪、工兵铲。

6名步枪手(军衔最高或资历最深的为副班长):毛瑟Kar98K步枪、2个子弹袋共90发子弹、工兵铲、手榴弹、机枪弹链、炸药包、机枪三脚架。

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战术是怎样的?

步兵班进攻战术

在二战前,德军还把步兵班分成两部分:机枪组和步枪组,两组之间的协调还比较差。

随着MG34机枪和MP38冲锋枪装备量越来越大,密切协同越来越重要,于是德军随之取消了机枪和步枪的分组。

步兵班变成了一个紧密的战斗单位,实施长时间的火力交战不是步枪手承担的任务,如何发挥机枪的最大火力,才是步兵班进攻战术的关键。

进入进攻阵位

按照班长、机枪组、步枪兵、副班长这一顺序,以密集单线队形快速机动到接敌区域。

向前机动时,所有士兵必须装上刺刀,子弹上膛,打开保险,做好随时接敌的准备。

到达接敌区域后迅速展开链式疏开队形:机枪手安置好机枪,在班长的指示下进行射击。

机枪副射手位于机枪左侧或侧后,尽量实施隐蔽,随时准备接替机枪手。

步枪手移动到轻机枪的两侧(除非受地形限制只能移动到一侧),整个步兵班形成一个以机枪为战斗队形中心的不规则链状,单兵间距通常为5步。

全班队形展开后,才可以对敌军发起攻击。

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战术是怎样的?

向敌人阵地突击

步兵班发起进攻时,一般采取跃进或者匍匐前进的战术动作。

在战场上,除非是敌方火力中断,才采用全班跃进冲击,否则都是采用分组交替掩护跃进。

班长先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指定1个突击小组先跃进,其余各组实施火力掩护。

突击小组到位后占领有利射击位置,掩护下个小组跃进,以此类推交替掩护。

当步兵班靠近敌方阵地后,改为短距离跃进和匍匐前进相结合。

当步兵班被敌人机枪火力压制时,步兵应卧倒隐蔽,班长引导本班机枪火力压制敌人火力。

机枪压制无效时,班长才会指挥离敌人最近的突击组,用步枪压制敌人火力点。

整个步兵班距敌人阵地30-50米时,步枪手开始投掷手榴弹。

这个时候,班长必须协调好手榴弹投掷、机枪掩护和步枪手突击三者之间的协同,组织全班人员利用手榴弹的瞬间杀伤效果,突入敌人阵地。

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战术是怎样的?

德军投掷手榴弹的具体动作是:首先将步枪交到左手,右手取出手榴弹放置在左手,而后右手小拇指紧扣在手榴弹导火索圆环上,再由右手紧握手榴弹木柄。

接到班长“投掷手榴弹”的命令后向敌人阵地投掷手榴弹。

手榴弹飞出去的时候,右手小拇指扣着的导火索也同时激发。

突入敌人阵地

突入敌人阵地时,机枪手会冲在战斗队形的最前面,左手端着机枪两脚架,一边突入一边持续射击。

遭到敌人火力压制或者需要发扬我方火力时,会迅速卧倒射击。

步枪手在机枪两侧,斜握步枪成刺杀姿势突入阵地,用枪械、刺刀、枪托、甚至工兵铲同敌人搏斗。

待夺取敌人前沿阵地后,步兵班要迅速调整战斗队形。

此时班长会派出一名步枪手在全班前方30-40米的位置打头阵,而班长和机枪依然在全班战斗队形的中心,便于发扬火力和班长指挥,向纵深进攻。

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战术是怎样的?

德军步兵班进攻的核心:班长和机枪。

班长是步兵班里的指挥核心,他不仅要对全班战斗人员发出指令,协调全班战术动作,还负责指挥机枪的火力方向。

因此全班的战斗力不但取决于士兵们的训练水平和战斗意志,更重要的是班长的战术素养和指挥水平。

班长要在战斗中保持高昂的攻击性,即使没有上级的命令,班长也应该利用每一个有利的战机,指挥全班力争突破敌人阵地。

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战术是怎样的?

二战前,德军一直使用的是战前官方《步兵训练大纲》。

战争进行中,德军虽然对大纲进行了两次改版,但是部分内容还是有些落伍。

大多数德军班长都会购买一些商业书籍来学习,例如《战士手册》、《军队服役指南》、《突击小队》等等。

这些半官方性质的书籍,都是由军校教官或者有实战经验的军官编写,书中知识都是根据实战而来,理论少,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而且涉及到了战场上的方方面面,犹如老兵言传身教。

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到了战场上就会发挥关键作用。

机枪是步兵班里的火力核心,全班都为机枪携带弹药,战斗时更要以机枪为战斗队形中心。

对于步枪火力来说,MG34和MG42机枪简直就是“生命收割机”,盟军士兵宁可冒着德军的炮火前进,也不愿意顶着机枪火力冲锋。

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战术是怎样的?

正义必胜

从上面德军步兵班进攻战术中,可以看出当年反法西斯战争的残酷。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轴心国,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赢得了二战的胜利。

虽然胜利来之不易,不像“神剧”里那么轻松写意。

但是正义永远战胜邪恶,这是永远的真理。

战国时期的君和候有什么分别?哪个官位更大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三国时期蜀汉为什么要实行北伐?真相是什么

蜀汉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最终以病死军中而宣告失败。

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称帝后鼎立之势形成,曹魏雄踞北方,天下十三州占其九,土地肥沃,经济发达。

再看蜀汉这边,“”后,仅剩益州和汉中两地,无论人口还是疆域,曹魏对蜀汉有着碾压般的优势。

外部压力驱动,内部矛盾重重,唯有北伐才能扩大生存空间,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选择北伐。

至于说北伐胜算很小,这点我是不赞同的,曹魏虽然占据天下十分之七,但本身还是很难的,东边有,西边有诸葛亮,北方还有鲜卑族。

曹魏为了防守,在幽、并、青三州投入十万兵力,纵使国力强盛,三条战线的日常消耗也吃不消。

诸葛亮为了筹备北伐,在汉中大力发展农业,蜀汉经济稳步提升,兵力达十数万,这是北伐的底气。

孙十万屡次攻打合肥,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消耗了曹魏综合国力,战线防守重心也转移到东线,这是北伐的时机。

综上所述,蜀汉北伐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东吴派陆逊进攻江夏,如果能在街亭挡住,诸葛亮趁势攻占陇西,随后联合羌人,便可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可惜的是马谡兵败,陆逊石亭大败曹休后,放弃最佳进攻时机,只是逆转了攻防形势,对曹魏东线的损伤并不大,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强夺陈仓,因为曹魏早做准备,自身又粮草不足,只能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攻占武都、阴平,迫使郭淮不战而退,小胜一局。

第四次北伐大破魏军,斩首三千,无奈天不逢时,连续的阴雨天气阻断粮草后勤线,诸葛亮只能撤军。

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打算和曹魏打持久战,待局势明朗后直取长安。

仅百余天后,诸葛亮病逝,北伐再次不了了之。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诸葛亮五次北伐最初都具有一定优势,只是时运不太好,并不是成功率低。

到了时代,原先随先帝征战四方的精锐日渐凋零,屯田也比不过曹魏,闭门发展基本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不是姜维穷兵黩武,而是被逼无奈。

姜维在洮西大破王经,取得的战果诸葛亮都未曾做到,因此即便到蜀汉后期,北伐也具备很高的成功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战术是怎样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