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舰队全军覆没 为何还说山本五十六很厉害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5-14 点击数:
简介:日本联合舰队是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的主角之一,从最初的志得意满,到最后的匆匆谢幕,都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山本五十六。

二战结束已经几十年,很多评价已经盖棺定论。

山本五十六成为公认的名将,为日本海军打出了名声,所以说他指挥才能出色。

其实从海战指挥能力的角度出发,他并没有人们

【千问解读】

日本联合舰队是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的主角之一,从最初的志得意满,到最后的匆匆谢幕,都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山本五十六。

二战结束已经几十年,很多评价已经盖棺定论。

山本五十六成为公认的名将,为日本海军打出了名声,所以说他指挥才能出色。

其实从海战指挥能力的角度出发,他并没有人们印象中那么神奇,绝非一个海战天才。

只能说是一位略保守的海军将领,偶尔有奇诡的思想,而且敢于冒险,不计输赢。

联合舰队全军覆没 为何还说山本五十六很厉害

他原名叫高野五十六,1916年从日本海军大学毕业,1919年奔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

由于为人谨慎,有一口流利的英语,被任命为驻美武官。

他在日本最早担任了第1航空队的司令官,然后升职为海军航空部长,海军次长。

和日本海军的其他老资格不同,他接受了美国的新理念,主张积极发展航母和舰载机,而不是把胜利希望押在略显过时的战列舰上。

这是他的独到之处,因此他成为日本舰载航空兵发展的推动者,站在了历史节点上。

1939年他当上了联合舰队司令,但他并不赞同加入轴心国集团,和德国意大利绑在一起,也反对轻易发起侵略战争。

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兵种司令,不是手握决策权的军机大臣。

在内阁的压力下,他必须想出一个压制美国海军的办法。

这么做完全是为了陆军,当时美国中断了对日石油出口,日本陆军陷入困境。

他把目光落在了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珍珠港。

联合舰队全军覆没 为何还说山本五十六很厉害

经过缜密的布局,他隐藏了日本已经掌握浅水鱼雷技术这一事实,一边谈判一边准备进攻。

美国方面虽然提前料到日本可能偷袭珍珠港,并提前撤走了航母。

但美军高层认为,日本只能击伤美军战舰,绝对无法击沉。

因为日本没有浅水鱼雷技术,无法从底部攻击战列舰薄弱部位。

开战后,美国人才意识到自己错了,日本轻易地击沉了几艘美军战列舰,重创太平洋舰队。

偷袭珍珠港取胜,使得日本军心大振。

因为几乎所有的军事内行都认为,日本进攻美国是十分冒险的行为,大概率会失败。

这次取胜,让很多日本军官和百姓联想到了日本曾经击败强大的清朝水师,击败了强大的俄国军队。

如今又重创美军,一瞬间觉得自己“天下无敌”。

尽管日本海军兵力不多,却总能以少胜多,这给日本营造了一种骄傲自满的假象。

山本五十六自然也成了战神和海军天才。

联合舰队全军覆没 为何还说山本五十六很厉害

俗话说:“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海战比的是实力和经济。

日本在中途岛战争惨败后,再也无力打造一支强大的航母舰队。

美国的航母则源源不断的从工厂中驶出,到二战末期,有上百艘航母参与到了战争中。

事已至此,山本五十六还把希望寄托在古老的战列舰上,坚持打造巨炮战舰,最终在海战中一败涂地。

山本五十六其实是一个明白人,珍珠港取胜后,他感叹道:“我们惊醒了一位巨人”。

最终的结果估计他也早有预料。

对于他来说,能取得几次小胜,就算是军事生涯的成就了。

所以说他只是一名合格的海军司令,很有胆略,也称得上是一位名将。

但绝不是真正的军事奇才和指挥天才。

世界十二大水底发现:忽必烈舰队比欧洲先进

导读:如今海底工作的挖掘工作已经并非想象的过去的那样,《考古学》杂志从的考古发现中选择的这12个中,正如考古学杂志所说,不敢说没有遗漏掉一个你所钟爱的,但这12个海底考古发现的确是在海底考古史上令人振奋的重大发现。

网络配图 在1981年日本考古学家毛书(ToraoMozai)在九州东岸海里发现七十二件相信是蒙古舰队的遗物,内有一个青铜制的印章是属于一个蒙古将军的遗物。

由于1991年至2002年以来,另有一个日本考古学家喜亚士大(Hayashida)和温哥华海洋博物院院长焦基都(JamesDelgado)也在附近离海岸五百尺和水深七十尺处发现蒙古舰队的船只以及很多遗物。

蒙古的船身有二百三十尺长,船内有不入水的舱房,这种设计是用来保护这个舱房内人员的生命,就算船身已经下沉海底。

这种造船的技术比当时欧洲还进步。

船身的木材经试验证明是中国福建的红橡木。

公元1000年左右,当斯尔库德柳有意地将五艘海盗船沉没在罗斯基勒海湾的时候,丹麦处于条件恶劣的多战之秋。

沉没的船舶阻碍主要的航道,保护当时丹麦的首都罗斯基勒不受敌人来自海上的攻击。

这些船舶是1962年发掘的。

后来发现船舶属于五种不同类型。

北欧海盗驾驶这些船舶载运货物或者远征四方。

1995年,一支由考古学家带队的队伍从佛罗里达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始出发的考古学家带队的队伍,从那时起,这支队伍总共发现了75处海底遗迹。

福罗里达州Titusville海滨再往南,1982年,一个反铲挖掘机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超过葬有167个人的古墓。

福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考古学家们发现这些人的身上都被一些特殊的纤维制成的织物裹着。

这种织物堪称为最早的布料。

织物复杂的织法也提示我们这些人也可能用织布机织布。

网络配图 从以色列的海岸鸟瞰图,8000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个繁荣的新时期时代的村庄。

300年前,牙买加岛(theislandofJamaica)南端的皇家港有6000多名海盗和他们抢掠来的大量的金银珠宝。

1692年6月,突如其来的地震和海啸使其陷落为水下墓场。

目前,人们仅仅打捞出了极少数的数百万美元的珠宝,仍有大部分的等待人们去发现。

巴斯正在检查船的碎片 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巴斯(GeorgeBass)应邀对土耳其格里多亚角海域公元7世纪拜占庭时期沉船遗址展开调查和发掘,第一次将考古方法应用于水下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开创性地在水下实践了考古学方法。

这支年轻的考古队伍发现了一艘富有的货船,除了主要的铜制品以外,还有全体船员的个人财产。

图:巴斯正在检查船的碎片。

堪与“死海古卷”、“埃及图坦卡蒙”等比肩的乌鲁布伦(Uluburun)沉船(1984年在土耳其乌鲁布伦海岸附近发现公元前1316-1305左右的沉船,船上载有20吨人工制品。

其中有铜锭、锡锭、玻璃、象牙制品、金银器、青铜器和武器。

黄金、刀剑和生活于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叶埃及奈费尔提蒂王后[Nefertiti]的印章等珍贵文物。

经过十多年完成整理后,现成为土耳其的博德鲁姆[Bodrum]水下考古学博物馆)。

1545年7月19日,亨利八世国王在南海城(Southsea)检阅他令人骄傲的舰队出海迎击法国入侵者。

然而,他却目睹了一场灾难:满载的玛丽·罗斯号在一阵风浪里颠簸并迅速倾覆,海水灌进了下面的炮门。

20世纪60年代中期,亚历山大·麦祺(AlexanderMcKee)带领的一支队伍发起了对沉船的调查工作。

经过他的努力,这艘都铎王朝的战舰在沉入海底四个多世纪之后,被海水浸透的船骨终于浮出了索伦特海峡(Solent)的表面。

网络配图 瓦萨号(“Vasa”或“Wasa”[1])是瑞典国王于1626年到1628年间下令建造的一艘军舰。

1628年8月10日,瓦萨号从其建造地扬帆起航,但在航行了不到1海里(少于2千米)后便浸水沉没。

17世纪时,人们曾试图取回这艘沉船上颇具价值的加农炮,但在后来这艘船便为世人所遗忘。

直到1950年代,有人在斯德哥尔摩港一条繁忙航线的一侧再次找到了瓦萨号沉船的位置,这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1961年4月24日,瓦萨号庞大的船躯被几近完整地打捞上岸,并被临时存放在Wasavarvet(“瓦萨船坞”)博物馆中。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北方海军小型装甲炮舰莫尼特号首次采用了封闭的回旋式炮塔。

它与南方联邦海军弗吉尼亚号装甲舰之间发生了首次近代意义上的海上炮战。

汉利号潜艇(H.L.Hunley)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隶属于南方邦联的一艘潜艇。

汉利号曾在查尔斯顿湾口击沈北方联邦军的蒸汽战斗用帆船豪萨通尼克号(USSHousatonic)而声名大噪,是历史上第一艘在作战中击沉敌方战舰的潜艇,虽然在袭击成功后汉利号自身也因为不明原因沉没失踪,但它仍显示出水下作战的可行性,与相对地得面对的危险性。

虽然汉利号有时也会被称呼为“CSSH.L.Hunley”(CSS是“邦联船舰”ConfederateStatesShip的缩写),但在实际上由于这艘潜艇并未曾真正来得及正式就役(commission)于南方邦联就已沉没,因此并不需在舰名前加上CSS的服役舰抬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班牙无敌舰队为什么会败给英国 是由什么真相导致的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开端,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已经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领土面积、人口数量、陆军实力等等,而是由这个国家的海军实力所决定,因为海军的强大与否,决定了他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决定了是否能够在全球霸权中挣得一席之地,这就是著名的“”。

随着15世纪末的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整个世界逐渐连为一体。

在早期美洲财富掠夺的过程中,西班牙凭借美洲庞大的,成为与葡萄牙平分地球的世界大国。

到了16世纪中期,随着财富与势力的急剧膨胀,西班牙建立起了一支傲视全球的海上舰队,号称“无敌舰队”。

但是与此同时,日渐壮大的英国,也开始了积极的海外殖民活动,对西班牙而言,英国的扩张无疑是对自己霸主地位的挑战,一场海上决战在所难免。

终于在1588年,两者矛盾激烈爆发,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在当时,英国几乎没有任何打赢的希望,无论是兵力还是舰队装备,都无法和“无敌舰队”相抗衡。

但是战争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号称无敌的西班牙舰队,被英国打得一败涂地,几乎。

要知道这比几百年后中日甲午海战的实力对比还要悬殊,强横的无敌舰队为什么如此呢? 当然了,西班牙人不善征战,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西班牙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这样的土壤养育的民族一般都比较懒,比较喜欢安逸。

但当时舰队的实力很大程度是由经济决定的,西班牙富甲天下,怎么就能外强中干呢。

有人认为这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造成的,这个人贪婪骄纵,穷兵黩武,舰队的内部早已经腐烂不堪。

另外他选择的舰队主帅西顿尼亚公爵,并没有什么军事指挥经验。

他本人也有,屡次上表请辞,但腓力二世却固执己见,仍然让这个半吊子去和英国著名的霍华德上将对战,失败早已注定。

但是根据看到的一些记载,和一些回忆录,希顿尼亚公爵跟中国的丁汝昌其实差不多,虽然能力差点,但是还算尽忠职守,老实本分,作战指挥也是、稳扎稳打,并没有什么致命的错误举动。

无敌舰队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出征之前,就在大西洋遭遇了特大风暴。

那时候的舰队还是木质的三桅帆船,在对抗恶劣的自然天气时仍然难以招架,舰队船只和战备物质已经损失惨重。

劳师远征的疲惫再加上士气低迷,以逸待劳的英国舰队第一战就侥幸获胜。

但此时的无敌舰队根本还在,并没有多大的损伤。

问题就出在周边各国当中,西班牙舰队称霸海上多年,周围的国家一看西班牙居然打了一次败仗,他们也不管什么实力对比,再加上当时信息传递不发达,就自然而言的认为西班牙舰队不行了。

所谓,痛。

舰队沿途经过的所有港口都拒绝为西班牙舰队提供补给,也不给舰队修整的机会和场地。

而面对英国舰队,大家纷纷向所谓新任的大哥献殷勤,大量补给物资源源不断的供给给英国舰队。

一代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就这样在航程中慢慢被拖垮、托残,直到遭遇决战,一触即溃,全军覆没。

海上霸权的拓荒者最后却是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让人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联合舰队全军覆没 为何还说山本五十六很厉害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