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幸运的大臣,两次躲过杀身之祸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07 点击数:
简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绝大多数男子来说,无不想娶到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不仅可以,带出去也会觉得倍有面子,自豪感油然而生。

古代有这么一句名言:娶妻以贤不以貌!意思

【千问解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绝大多数男子来说,无不想娶到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不仅可以,带出去也会觉得倍有面子,自豪感油然而生。

古代有这么一句名言:娶妻以贤不以貌!意思是说,在娶老婆这种人生大事方面,千万不能只注重外表,人品才是最需要考虑的。

众所周知,身高八尺,长相非常英俊,足以称之为顶级大帅哥,而且拥有过人才华。

但是,诸葛亮却不顾别人嘲笑的眼光,迎娶了相貌丑陋的,最终事实证明,诸葛亮的选择非常正确。

无独有偶,有一位非常幸运的大臣,遵从“娶妻以贤不以貌”的原则,娶了一位贤内助,使他两次躲过杀身之祸。

此人名叫侯敏,天资聪慧,一看就是读书的好苗子,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并在户部任职。

根据《朝野佥载》记载,侯敏的妻子,虽然相貌不太出众,却十分贤惠,细心照顾公婆,包揽了所有家务,邻里街坊对她称赞不已。

不仅如此,董氏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相当独到,经常给丈夫侯敏提出极具参考性建议。

当时身边的大红人,心胸狭隘且,仗着武则天对他的宠信飞扬跋扈,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更不敢得罪他,就连名臣都曾被来俊臣诬陷。

如此情况下,不少文武大臣出于各种原因,开始正想巴结、讨好来俊臣。

侯敏本打算跟别人一样,想法设法跟来俊臣套近乎,并非为了升官发财,而是希望自保,不被来俊臣找麻烦。

董氏得知丈夫的意图后,连夜赶往京城,来到侯敏住的地方,耐心地劝说道:“俊臣,国贼也。

一朝事败,党附先遭,君可敬而远之。

” 在董氏看来,来俊臣,嚣张不了多久,早晚会被朝廷问罪,一定不要跟他走太近,否则日后肯定会被牵连,甚至全家人性命堪忧。

侯敏觉得妻子的话很有道理,顿时幡然醒悟,从此主动疏远来俊臣,不再跟他有一点交集。

好面子的来俊臣非常生气,认为侯敏敬酒不吃吃罚酒,必须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没过多久,来俊臣派人诬告侯敏擅离职守等问题,侯敏因此被贬到武隆当县令。

侯敏也很生气,想辞官回家,连辞职奏折都写好了,妻子董氏劝他不要在这时候辞官,要不然来俊臣必然以此为借口进谗言,并对侯敏说:“速去,莫求住。

” 侯敏前去武隆赴任之前,董氏给他出个了主意,让他在任职文书中,故意把格式写错。

侯敏按照妻子的说法去做,上司看到其文书后很生气,他就任的事情搁置下来,这并非坏事,反而在侯敏和妻子意料之中。

殊不知,来俊臣提前派人到武隆,准备把侯敏杀掉,结果扑了个空,若非妻子董氏出主意,估计侯敏难逃此劫。

后来,大臣及等人联合起来揭发来俊臣罪行,且,武则天下旨将来俊臣斩首。

那些跟来俊臣走得很近的大臣,要么一起被杀,要么被贬官流放,侯敏则官复原职,如果不是董氏劝说,侯敏也要受牵连,基本不可能躲过两次杀身之祸。

所以说,“好女旺三代,贤妻夫祸少”非常有道理,娶得贤妻乃莫大的幸运。

随机文章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如何激发美国革命秦始皇的措施对后代的影响诸葛亮决意杀魏延!不是反骨是为啥?真相只有「4个字」什么是新72法则,最简单的计算本金翻倍的方法(投资必备)蜥蜴人的真相是什么,疑似外星生物/传闻创立地球最强组织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2024强基计划高校入围分数线 近30省市最低分,2025参考

进行强基计划招生的都是国内的985院校,分数门槛较高,该计划的最高分一般在690分左右,最低分在570分左右,具体需要看是哪些院校哪些专业招生,各院校的入围分数线请看下文。

2024强基计划39所高校入围分数线因为部分院校只公布了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线,没有公布录取分数线,再加上强基计划院校数量较多,本文很难一一整理出全部的入围分和录取分,因此,老师只选取部分院校,整理出这些院校强基计划的入围,供大家参考。

1、清华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安徽: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87分;北京:入围分数线666分(物理+化学)、662分(不限);福建: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81分;甘肃: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72分;广东: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77分;河北: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71分;河南:入围分数线理科687分;湖南: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77分;湖北: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75分;江苏: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73分;江西: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66分。

2、北京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江苏: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77分、历史类656分;北京:入围分数线675分(理科类)、665分(医学类);甘肃: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74分;山西:入围分数线理科677分;黑龙江:入围分数线物理类689分。

3、国防科技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辽宁省:入围分数线619分;江西省:入围分数线609分;山东省:入围分数线618分;河南省:入围分数线616分;湖南省:入围分数线622分;四川省:入围分数线637分;贵州省:入围分数线617分。

4、北京理工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5、中南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6、吉林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7、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8、中国人民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9、南开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10、中山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11、华南理工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12、华中科技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13、山东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14、四川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15、电子科技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16、重庆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省市入围分数线省市入围分数线安徽634江苏633福建609江西598甘肃595山东621广东584山西610广西598陕西607贵州609四川630河北605云南624河南611浙江652湖北619重庆614湖南604//17、西北工业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1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19、大连理工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中央民族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历史学入围分数线628分天津历史学入围分数线639分完整版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数据,可在文末输入分数,进入圆梦志愿查询!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

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

到,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

参知政事,官名。

又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唐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职,给以“参知政事”等名义。

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简称“参政”。

初置时,不知印,不升政事堂。

开宝六年(973),始命知政事与宰相(同平章事)于都堂(政事堂)同议政事。

至道元年(995),又命与宰相轮班知印。

元丰改制,废参知政事之名。

南渡后恢复。

宋代、、都曾任此职。

《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时的鲁宗道。

辽、金承宋制。

元设参政,即参知政事的简称;在行中书省则于丞相、平章、左右丞下设参知政事。

明初行省沿元制设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

洪武九年(1377),废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以参政为布政使之副职。

《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宋初并无参知政事一职。

宋太祖代周自立,以范质为昭文相、王溥为史馆相、魏仁浦为集贤相,三相并设,而不设副宰相。

上述三人皆后周旧臣,太祖对他们自然有防范心理。

同年又以心腹为枢密副使,二年后迁枢密使,朝廷大政实际上操纵在太祖和赵普等人手中。

《涑水记闻》卷1载:“太祖初登极时,杜尚,常与上议军国事,犹呼赵普为书记。

尝抚劳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

’太祖宠待赵韩王如左右手。

”军国大事,大都是太祖与赵普等商议而定。

宋代制度也大都是赵普创立,《容斋随笔》卷七称:“赵韩王佐艺祖,监方镇之势,削支郡以损其强,置转运、通判使掌钱谷以夺其富,参名京官知州事以分其党,禄诸大功臣于环卫而不付以兵,收天下骁锐于殿岩而不使外重。

建法立制,审官用人,一切施为,至于今是赖。

”这时候,中央机构的运作还不是一种正常态,宰相们并没有总文武之大政,只是起处理一般政务的辅助作用。

换句话说,赵普等此时所发挥的则是类似宰相的作用,而范质等人所起的作用则类似副宰相。

宰相制度的健全,是太祖开国四年之后的事情。

乾德二年(964)正月,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并罢,完成了从后周到赵宋的宰相人选过渡期。

同月,赵普拜相,“上视若左右手,,悉咨决焉。

”(《·赵普传》)一直到开宝六年(973)八月,太祖对赵普信任有加,中书只有赵普独相,这段时间持续将近十年。

中书事务繁剧,北宋初期更面临着平定内乱、统一全国、抵御外族入侵等繁重的军政要务之处理。

赵普以独相主持中书工作,分身乏术,当然难以应付头绪纷繁的军政事务。

于是,太祖就试图为赵普设置副手,协助其处理日常政务。

《长编》卷5载: (乾德二年四月)上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

”乙丑,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吕余庆并本官参知政事。

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庭上事,殿廷别设砖位于宰相后,敕尾署衔降宰相数字,月俸杂给皆半之。

盖上意未欲令居正等与普齐也。

《玉壶清话》卷6载: 太祖受禅,以赵韩王普有佐命巨勋,除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未几,范质罢相,以公为门下侍郎、平章事。

既冠台府,参总庙权,参政吕余庆、薛居正虽副之,但奉行制书,备位而已,不宣制,不预奏事,不押班。

每府候对长春殿庐卢,沃大小之务,尽决于公。

设参知政事以为副宰相,是对唐人制度的一种承继。

但是,宋人认为陶谷见识简陋,所言并不合古制,对唐人参知政事的职务也是一种误解,《宋会要·职官》1之69载: 史臣钱若水等曰:按唐故事,裴叙为右仆射知政事、杜淹为御史大夫参议朝政、为秘书监参预朝政、为持(特)进参议政事、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刘幽求为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然并宰相之任也。

又,高宗欲用郭待举参知政事,既而谓崔知温曰:待举等历任尚浅,未可与卿等同名称。

遂令于中书门下同承进止平章事。

以此言之,平章事亚于参知政事矣。

今谷不能远引汉御史大夫亚相故事为对,翻以参知政事为下丞相一等,谷失之矣。

《石林燕语》卷3考辨说: 唐参议朝政、参议政事、参知机务、参知政事,皆宰相之任也。

参知政事,盖刘洎为相时名。

唐初,宰相未有定名,因人而命,皆出于临时。

其后高宗欲用郭待举为参知政事,以其资浅,故命于中书门下同受进止平章事。

参知,非参佐也。

盖宰相非一人,犹言共知尔,而平章乃参佐之名。

本朝太祖始以赵中令独相,久欲拜薛文惠公等为之副而难其名,召学士陶谷问:“下丞相一等,有何官?”谷以“唐有参知政事”对,遂以命之。

不知此名本自高于平章事,轻重失伦,后遂沿习莫能改云。

所以,参知政事的名称虽然沿袭唐人,内容并不完全一样。

唐人作为宰相的临时差遣名目繁多,宋人只是择其一作为副宰相的正式名称,遂成制度。

参知政事的最初设立,完全是为了协助宰相赵普的工作,地位较低,不具有与宰相分庭抗礼的任何迹象,在赵普独相期间,这种状况一直没有改变。

《宋会要·职官》1之16言“参知政事,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以中书舍人以上至尚书为之。

”《宋史》卷161《职官志》言:“参知政事,掌副宰相,毗大政,参庶务。

”即参知政事是作为宰相的行政副手全面参与朝廷政务。

换句话说,参知政事的最初设立,完全是为了强化相权,太祖不设多位宰相而设一相二参,其突出赵普相权的目的十分清晰。

随机文章从菜单传达亲民形象!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的晚宴背后的秘密苏联德尔塔级核潜艇能连续发射导弹,打击任何美军基地赤道为什么没有台风,原因其实很简单/赤道地转偏向力几乎为零最详海水涨潮退潮时间表,教你如何计算潮水涨退时间白洞是如何形成的,球形天体向外膨胀形成白洞(向外喷射物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唐朝最幸运的大臣,两次躲过杀身之祸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