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音乐的起源是什么?是怎么样得到进一步进展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8 点击数:
简介:征兆 现代音乐出现的征兆是音响的不协和性。

这可以在19世纪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如F.特、□.П.穆索尔斯基、E.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中看到。

德国作曲家R.瓦格纳最强有

【千问解读】

征兆 现代音乐出现的征兆是音响的不协和性。

这可以在19世纪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如F.特、□.П.穆索尔斯基、E.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中看到。

德国作曲家R.瓦格纳最强有力地促进了古典大小调式和调性功能的瓦解,由此导向了“不协和音的解放”(勋伯格语)。

在瓦格纳的作品中,他采用了许多半音化和弦的进行,和声从调式主音的束缚下被解放出来,传统的大小调式和调性关系开始动摇了。

流派 以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是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最重要的流派。

它最终完成了古典调性与和声功能的解体,因此对20世纪的西方音乐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

在印象派音乐中,不协和音的运用非常自由,它几乎取得了与协和音程平等的地位。

由于大量使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平行和弦、不解决的七九和弦、叠置和弦等技法,印象派的音乐在音高组织方面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音乐规律。

此外,为了追求新颖的听觉效果,表现朦胧光色中的情调和气氛,印象派音乐在节奏上打破均衡性,在曲式上反对对称性,在音色上要求透明性,这一切都离开了以往传统音乐的惯例和法则,而为20世纪的音乐打开了大门。

除了的法国作曲家M.拉韦尔外,其他很多作曲家虽不属于印象派,但都受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强烈影响,如法国的P.迪卡斯、意大利的O.雷斯皮吉、英国的F.迪利厄斯和西班牙的M. de法利亚等。

表现主义与十二音音乐 紧跟在印象派之后产生的,在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上都与印象派截然不同的,作为现代音乐的第一个流派是表现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于德国的一种艺术流派,战后在欧美。

1911年活跃在德国的俄罗斯画家В.康定斯基(1866~1944)与画家F.马尔克(1880~1916)、A.(1887~1914)等创办了《青骑士》杂志,其中不仅刊载了康定斯基等人的绘画,而且还发表了许多关于戏剧、绘画、诗歌等方面有关表现主义的理论,其中亦有奥地利音乐家A.勋伯格的著作,从而掀起了表现主义运动。

表现主义 发自绘画方面的表现主义,其矛头所向是印象主义的客观性。

他们认为艺术既不应该“描写”,也不应该“象征”,而应该直接表现人类的精神与体验,即艺术并非“描写客观眼前所见之物”,而是要“主观地表现物体在我们眼睛中所出现的姿态”,也就是说要把作者的心灵世界、即所谓内在精神表现出来,而这种心灵世界和内在精神却是和疯狂、绝望、恐惧与焦灼不安等病态感情以及“人类的不可思议的命运”等结合在一起。

音乐上的表现主义是以奥地利的勋伯格及其弟子A.贝格和 A.von韦贝恩为代表。

他们追求形式上的绝对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等观点上与绘画上的表现主义一脉相承。

表现主义的音乐与旧有传统完全相反,它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

把八度中十二个半音给以同等的价值,舍弃传统的主音、属音等观念,因而使无调性占有绝对优势。

由于旧有的旋律轨迹被破坏,使得旋律既无均衡,也无反复,因而仅是一连串独特的音的连续。

此外,节奏难以捉摸,拍子也被无视。

在形式上,由于无视因袭的收束式、反复法与平衡法,故显得非常自由。

但它那基于新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形式,却具有独特的、流动的、无限发展的奇妙特色。

在对位方面,有离开传统和声的感觉,成为复合的自由的旋律线的进行,即所谓线形的自由对位法。

在乐队编制与配器法上,和后期浪漫主义所追求的庞大结构与音响的夸张不同,而是采取精致而纯朴的小编制,常有明显的室内乐性。

它的色彩不象印象主义那般幽玄茫漠,而是单纯、明快而强烈。

典型作品 勋伯格早期的说白歌唱《月迷的皮埃罗》和单人剧《期待》是典型的表现主义的作品。

前者系根据颓废派诗人A.吉罗的诗写成,描写一个神经质的诗人皮埃罗望月狂想中的种种情景,忽而是绞刑架,忽而是老太婆疯狂的情欲,忽而是狂想者自己当了祭司,主持“血色的弥撒”,掏出血淋淋的心脏,祈求神的赐福。

整个作品充满了恐怖、狂乱、怪诞的内容。

《期待》则写了一个女人穿过阴暗的森林寻找情人,而找到的却是情人的尸体的故事。

勋伯格要求演出时“要使听众了解她在森林中充满恐惧,整个演出要使人不失去一场恶梦的印象”。

这些作品中,勋伯格不仅使用无调性和失去和声感的对位,并且使用了极度夸张的语调化旋律,称为“说白歌唱”。

贝格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是两部歌剧《沃采克》、《露露》和《小提琴协奏曲》等。

《沃采克》是根据19世纪德国作家G.毕希纳一部未完成的悲剧改编而成,内容描写军营里的理发师沃采克,为养活情人和孩子,他以每天3分钱的廉价给医生作“实验的动物”,在他经受贫困与凌辱的时候,玛丽却被军乐长诱骗失节,沃采克在失望与痛苦中将她杀死,自己投湖自尽。

这部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对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给予同情。

但是,由于过分着笔于嫉妒、绝望、疯狂的心理刻画,也反映了表现主义的病态和神经质的消极性。

成因 勋伯格、贝格等人的表现主义在音乐思维上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寻找逻辑统一的基础。

直觉和感性不能保证无调性音乐的连贯和统一,因而必须依靠理性的约束,这就出现了十二音音乐。

勋伯格把音阶中十二个半音,分为若干个音列,每个音列的各个音既不重复又不因连续而产生功能和声感的音列(组)。

这种以“音列”及其各种变形为基础的作曲技法,使作 曲家能够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创造性,同时 它也保证了无调性音乐作品(尤其是大型作品)的结构统一性。

它也许是传统调性思维解体以后,所出现的最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种音乐思维方式。

勋伯格、贝格和韦贝恩都以各自的实践证明了这种思维在音乐中的可能性。

历史 1923年勋伯格在《五首钢琴曲》和带独唱的室内乐《小夜曲》的某些段落中,开始运用十二音音乐的创作技巧。

贝格用十二音音乐写过《小提琴协奏曲》和歌剧《露露》等。

韦贝恩则把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进一步发展成为“序列音乐”,后又和他的继承者把“序列”扩大到与旋律、节奏、力度、音色结合,形成所谓“整体序列”。

韦贝恩在晚年又创造了“点描音乐”,用许多被休止符隔断的短音和音组构成乐曲,象一幅“点描派”图画。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变奏曲》(作品27)、《六首小曲》(作品 9)、《管弦乐变奏曲》(作品30)以及许多声乐曲。

随机文章明皇帝独宠老妃…白头叹没子!太监突跪地「一句话」吐真相二战苏联主力战斗机浅析,共15000多架速度碾压德军战机详解北极和南极的区别,南极最低温度零下90度比北极更冷盘点冷战重型坦克有哪些,苏联IS-3超重型坦克震惊西方(生不逢时)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相撞会发生什么,后果堪称灾难/37.5亿年后碰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格罗菲对美国音乐有着怎么样的贡献?他的艺术风格是怎么样的

美国作曲家、乐曲改编家费德·格罗菲(Ferde Grofe 1892-1972)在1892年3月27日出生于纽约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波士顿歌剧团的男中音,母亲是个很有才华的大提琴手,外祖父曾在洛衫矶交响乐团任大提琴首席达二十五年之久,同时,他的舅舅也在该乐团担任小提琴首席。

五岁时,格罗菲开始随母亲学习读谱,并学习钢琴、小提琴与和声,还随外祖父学习中提琴。

然而,全家一致认为格罗菲不应成为一名专业音乐家。

母亲希望格罗菲成为一名律师,但他己被音乐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卖掉了法律书籍,悉心倾听各种各样的音乐。

在格罗菲从加利福尼亚公立学校毕业后的一段时期内,为谋生计,他尝试过各种职业—银行办事员,装订工人,印刷工人,司机等。

而在业余时间,他的兴趣仍集中在音乐上:他为舞厅伴奏(时而拉小提琴或中提琴,时而弹钢琴),还学会了长号、短号、小号、中音法国号、鼓等乐器。

1909年,格罗菲谋得了洛杉矶交响乐团中提琴手的职位。

同年,他应约创作了一首进行曲,这个作品的成功解决了格罗菲一家一直关心的一件事——他们一致同意格罗菲投身于音乐事业。

对于发展新的乐器效果的兴趣以及对于把爵士音乐融合于严肃音乐之中的设想,使格罗菲与保罗·怀特曼(P.Whiteman, 1890—1967)走到了一起。

当时(1920年),怀特曼正在组建他的“交响爵士乐团”,格罗菲便成了乐团的乐曲改编者、钢琴演奏员,有时还客串担任副指挥或充当小提琴独奏乐师。

格罗菲的第一首改编曲《窃窃私语》由怀特制作成唱片后,获得了成功,销售达一百五十万张。

1924年,为格什文的《布鲁斯狂想曲》配器又使格罗菲声名大振。

同年,格罗菲还写出了一部大型管弦乐曲《百老汇之夜》和一部音诗《密西西比》(后经改编,成为《密西西比》组曲)。

1931年格罗菲完成了他最受欢迎的作品—《大峡谷》组曲,这部作品的问世使格罗菲从原来乐曲改编者的地位一跃而成为成功的作曲家。

1932年,格罗菲离开了怀特曼,独自从事自己的音乐事业——作曲、改编和指挥。

他的作品还有《钢铁》交响曲、《克努特·罗克尼》、《大都会》、《自由颂》、《,吐温》组曲、《车轮》组曲、《好莱坞》组曲等。

1937年,格罗菲还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成功地举行了一次全部演出自己作品的音乐会,由他自己指挥,在1940至1941年纽约的音乐季中,他又一次指挥了自己的作品。

格罗菲的音乐风格以擅长绘画般的描写为主,这种手法听来好像是把门德尔松、德彪西的音乐奇妙地与瓦格纳的音乐融汇一体,一般始人以清新、热情、生动之感。

异常鲜明的乐器色彩对比也是格罗菲惯用的手法之一,这使他的音乐显得层次分明、色彩绚丽,而爵士乐语汇的广泛使用又给他的作品带来了明显的美国气质。

1972年4月3日,格罗菲在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的圣莫尼卡(Santa Monica)逝世。

随机文章德国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换来东德与西德的统一?传海底惊现12米巨型真龙,蛟龙号专家确认为未知生物中国ufo视频震惊世界造谣,画面看起来连三岁小孩都骗不了!美国野猫式战斗机,5分钟击落日军5架战机世界上最毒的鸟,冠林鵙鹟/羽毛杀人如无形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成都音乐中专职业学校

成都音乐中专职业学校:艺术与职业并行的理想选择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选择未来的学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

尤其是对于那些对音乐充满热情的孩子,如何选择一所既能培养艺术才能,又能提供职业发展路径的学校,成为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难题。

成都音乐中专职业学校,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

它不仅致力于音乐教育,还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浓厚的艺术氛围,专业的音乐培养成都音乐中专职业学校位于文化氛围浓厚的成都,这里是音乐与艺术爱好者的天堂。

学校设有专业的音乐课程,涵盖了钢琴、声乐、舞蹈、器乐等多个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相应的专业。

学校的教师团队由多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和资深导师组成,他们不仅有着扎实的专业背景,更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音乐与职业并行,未来有更多可能与一般传统学校不同,成都音乐中专职业学校特别注重将音乐与职业技能相结合。

学生不仅能接受系统的艺术教育,还能通过校内外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学校的课程安排充分考虑到未来就业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无论是进入艺术行业,还是从事与音乐相关的职业,成都音乐中专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各个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多元化的校内活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成都音乐中专职业学校不仅仅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注重校外实践和多元化的课外活动。

学校定期举办音乐会、艺术展览、以及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的就业资源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就业机会。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学生可以轻松接触到各种音乐活动和就业机会。

成都的演艺圈、文化产业等领域都急需有才能的艺术工作者,而成都音乐中专职业学校正是这类人才的摇篮。

学校与多家艺术公司、文化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实习平台。

家长和学生的理想选择作为一所音乐中专职业学校,成都音乐中专职业学校凭借其强大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课程设置、丰富的校外实践活动,以及良好的就业资源,成为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理想选择。

如果你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希望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那么这里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起点。

无论未来是走向艺术演出、音乐制作,还是其他相关领域,成都音乐中专职业学校都将是你通向梦想的桥梁。

加入收藏
               

现代主义音乐的起源是什么?是怎么样得到进一步进展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